回上海当天的汇报会上,郑宏伦就谈起田维舟坚决要退股。苏泰达为这个股东可惜。当年他要入股,苏泰达请他缓一缓。那是在一次饭局,朋友介绍他来认识,也就一起吃饭。田维舟酒量大,敬了这个人,又敬那个人。来来来,苏总,让我敬你三杯。一杯祝太一公司兴旺发达,说完仰起脖一饮而尽。二杯祝生命春口服液行销全国,说完望着苏泰达,我干了,又仰起脖,全灌进喉咙。三杯祝苏总洪福齐天,双手捧杯,毕恭毕敬,站了起来,苏泰达被看得有点不好意思,摆摆手,示意他坐下喝,他不坐,离开位子,走到苏泰达面前,来,干,干,你随意,又是仰脖,喝完,用手抹抹嘴唇。既然田先生如此诚意,我们接受你的投资,从现在起你就是太一公司的新股东。酒席上的人拍手附和道,好好,苏总招兵买马,人强马壮,一定能在保健品市场上通吃,就像当年的月亮神。
没想到不过是一点小风浪,这个田维舟就撑不住了。苏泰达不希望这个时候有人退股,现在正是用钱之际,不能抽血。现金流链条断了,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他打电话给田维舟,请他到公司来一趟。田维舟一进门,还是一句话,要退股。
原来昨天晚上,盛昌发又把他叫去喝酒。盛昌发对田维舟说,我们就要动手,这么好的民营企业,我要把它并购到国有企业里来,让国有资产壮大起来。田维舟听到这个提法蛮新鲜,瞪大眼睛流露出他的不明白。盛昌发注意到他的目光,也不管他明白不明白,接着往下说,并购过来后,我给你发个任职决定,任命田维舟同志为太一公司总经理。田维舟听得浑身骨头都酥了,心想怎么啦,哪颗福星高照,我就要当总经理了。盛昌发说,你去找苏泰达,叫他退股,就是把水搅得更浑。这事只准成功,不准失败。田维舟应道,对,只准成功,不准失败,我一定要把姓苏的搞得焦头……田维舟不知这个该怎么词说,那是初中语文教的,他早记不清了,愣在那里。盛昌发说烂额,焦头烂额。对,焦头烂额。我要搞得姓苏的焦头烂额。那我退了股,那些钱怎么办?你傻呀,我并购成功,你再投进来,走马上任,那才叫风光。田维舟的脑袋想象不出自己会有多风光。他想在成立典礼他可以佩戴上贵宾的标签,在主席台上接受盛昌发的任命,在上海人面前风光起来,正是他从温州来时立下的誓愿。
桑拿房中蒸腾着灼人的热气,张天星就坐在不远处的木椅上,盛昌发把满瓢水浇在发红的石头上,那红只是隐隐约约的红。水泼下去,腾起雾气,扑向他的脸。他时常约张天星来洗桑拿,边洗边聊天,有事就谈事。盛昌发说,这些年来,在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的比重下降了,私营企业像气球一样膨胀起来。说到激动处,他站了起来,手挥舞着,我们这样有觉悟的人,能眼看着国有企业的比重一天天萎缩吗?他斩钉截铁地说:不。盛昌发说的是真心实意,他刚出席表彰大会,得了劳动奖章,有了强有力的政绩形象,他正踌躇满志,想为增强国有经济基础做点什么。我只是想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从我做起,从我力所能及的事做起,我想并购苏泰达的优质企业,哪怕让他变现也在所不惜。
张天星说,好啊,我调研过了,苏泰达的企业有广阔的前途,你想并购它,扩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在企业界的影响。不不不,盛昌发连说几个不,显示了他的决心,我不是为自己,我是为国家。张天星愿意相信他是为国家,但更相信他是为自己。现在的人谁不是学会一张这样的油嘴。盛昌发到底经过“文化大革命”,自然懂得如何用冠冕堂皇的话来掩盖自己私下的目的。那你要我做什么?我要你助我一臂之力,把苏泰达的企业拿下。好啊,你的手可别伸得太长,苏泰达可是我的老同学。盛昌发说,我知道你是优秀的先进分子,你知道怎么为国家出力。其实,张天星也希望有人把苏泰达的企业吃掉,在他们同学中,苏泰达算是混得好的,虽然权没他大,可是钱比他多,可恨的是凭他这几年对他了解,苏泰达可能会成为企业界叱咤风云的人物,这是张天星决不愿意看到的。上次老同学聚会,苏泰达在几个同学追问下,竟然一改过去的低调,不知是不是酒喝多了,大谈起他企业的发展,那时张天星脸上一阵阵发烫,好像被人扇了耳光。更可恨的是,那个有一双迷人眼睛的女班长,竟会听得大张着嘴,发呆地听着。当年张天星给她写过几次纸条,她却把纸条给苏泰达看,让苏泰达来劝他要安心学习,争取考上好的大学,结果他考上的不是什么好的大学,与苏泰达进的大学真有天壤之别。多少年一直觉得苏泰达压他一头。好啊,这次机会来了,他可以自己不出手,用别人的手,收拾他,即便不能打翻在地,也能报一箭之仇。
张天星早就了解盛昌发有并购民营企业的心愿,现在挑中太一公司是瞧准了时机。他一边搓着身上的污垢一边说,你要并购民营企业我是赞成的,搞好股份制,由国有公司的老总来控股,这样我们的经济基础就会更雄厚。这样的理论认识他们是一拍即合。你要做什么?张天星在盛昌发面前,不会流露出让人抓住把柄的表情,只是轻描淡写地问。他知道对这些老板,用不着这么认真,他们整天狗苟蝇营、声色犬马,他从心底里看不起他们。而自己,不知老百姓眼里怎么看他,但他比盛昌发有更多的机会,能以光鲜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
盛昌发不会在张天星面前那么露骨,他没有说浑水摸鱼,换了个词。我要因势利导,把苏泰达的公司导到我这里来。你的野心够大的。不是野心,是雄心,有中国特色的雄心。不管什么心,你是不是要把事情办成?那当然。你真要办,那就要抓住吃死人的事件。这事当然是一个抓手,不过,我只是一个企业抓不住呀。你这点脑筋也动不出吗?企业抓不住,那你找一个能抓住的呀。盛昌发又泼了水,热浪腾起,他抹了抹满是汗水的脸。你说得对,我已经让有关局打电话让他停产,“怎么不发文件”,张天星转念一想,这个事能发文件吗?他就没有说出口。电话通知,你执行了,很好;将来有什么事,可以推得一干二净,谁让你们停产的?盛昌发说,当然苏泰达不傻,他没有停产,不但没有停产,反而还扩大生产。张天星说,这就对了。我不是跟你说过,生命春口服液的质量,绝不会有问题,我有信心,苏泰达比我更有信心,因为他更了解这个产品。盛昌发说,要是个烂摊子,我要它干什么?我接过来,会干得比苏泰达更好。张天星说,你可别小看苏泰达,我说过企业界这些大小英雄,大浪淘沙,要是只留下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苏泰达。张大主任,你别扯远了。我们就说眼前,他就有一个过不去的坎。此言差矣,这哪儿算什么过不去的坎。苏泰达什么坎都能过。我同他在愚园中学同学六年,是看着他长大的,当然他也是看我长大的,谁不知道谁呀。就算口服液有问题,我相信他也会一脚跨过,只是这一脚跨起来可能难点。但是,他这个口服液不会有什么问题,更不会吃死人。
既然勒令停产不行,那得另想办法。另想什么办法,张天星不说了。他要等盛昌发自己想出来。盛昌发变得毫无顾忌,他说,一个局不行,就找几个局,你看能不能找工商税务、质检局,张天星赞成他的想法,一听“你看”,他就不想表态。你聪明我不比你傻,你要做你就做,你不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你看”,我才不看呢。张天星说,你自己拿主意,你认为对的就去做,凡是正确的我都会支持。他们就这样达成了共识,就让苏泰达去倒霉吧。张天星次日参加一个企业家活动,见到苏泰达,却是勾住他的肩膀,语调亲切得让自己感动,老兄,怎么样,没事吧。他要让苏泰达以为自己感同身受。
苏泰达能敌过盛昌发、张天星,还有盛昌发召集来的各方的力量吗?
盛昌发找张天星商议,活该倒霉的是苏泰达,这个倒霉蛋却一点都不知道。他问田维舟看过销毁同批号产品的电视了吗?田维舟说,没有。苏泰达说,那我今天放给你看一下。
P30-33
在长篇小说中塑造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企业家形象,是《穿越上海》对我国文学画廊的一个重要贡献。《穿越上海》的另一贡献是生动地描绘了今日上海的时代脉搏和许多具有不同意义的典型人物,从而为读者勾画了相当真实的当今上海的浮世绘和典型环境,写得很有气势。作品内涵厚重,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多条线索交织,波澜起伏,能为笔下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的充分展示,提供多方面的空间。作者在叙述技巧和语言运用方面也颇具特色,又追求语言的细腻和色泽,使之每有诗意的韵味和表现的张力,鲜明而生动,笔墨多姿多彩而又风格纯一。
——张炯
《穿越上海》努力塑造肩负国家民族责任的中国实业家的形象,在反映当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展现一个大时代的生活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现实的本质,是一部思想和艺术都有新的思考追求的好作品。《穿越上海》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格局中提炼出作家思考中的上海精神的深刻主题,非常有意义。小说主人公苏泰达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境界高远,有着超越一般民营实业家的道德理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可以说,这个人物具有“文学新人”的许多素质,是一个可以深挖下去的很有价值的文学形象。
——张陵
一部长篇小说完成了,不一定要写自序或后记。这样的宽度,这样的长度,这样的纹理,文本背后作者的所思所想已经流露无遗,后来想,有感恩要表达,又是向读者朋友以及师友汇报的机会,还是不揣谫陋,写了几句,请方家指正。
这是发生在上海的创业故事。主人公苏泰达这样的个体,超越了资本所有者的狭隘气质,与以前出现的表面上类似的文学形象处于不同层面,他奉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为圭臬,以追求独立人格,追求自由发展,而从旧事物中脱胎而出,把自己置身于宏阔的历史背景中来决定自己的行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主人公集中了时代多方位的社会关系,上至离休老同志,下至城市流浪汉,城市中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都同他直接间接扯上关系,而且他兼有老上海人和新上海人的特征,又代表了一种新的精神指向,作者所追求的就是“这一个”。中国古典哲学是主人公的思想来源之一,小说中他援引了老子,既是主人公汲取了中国古典哲学的精华,也是中国古典哲学对我们面临的问题的一种回答。由于主人公的社会关系多层次多方位的辐射,书写的城市经验不是褊狭的,而是力图向完整的画面趋近。不同层面的读者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朋友,同伴乃至影子。主人公对小说人物的生存困境(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感同身受,力图在协助他们突围中,在自己的内心冲突中,探索走出自我精神困境的途径。除了弄堂和市民生活,作为改革开放的重镇,二十一世纪的大上海波澜壮阔的现实,应该得到更广阔的表现。我只是撷取了大上海整体风貌的一个截面。故事发生在二十一世纪OO年代,书写的是当下的城市经验。
当代社会的各类博弈,其复杂性和丰富性令世人目不暇接。要深刻地反映时代,城市文学或许会提供新的可能,其深刻性又与大格局大气象相关联。我们对我国文学事业的繁荣充满信心,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特征应该是光明与温暖。人们当然无法对文学的发展做出准确的预测,但人们相信,中国梦的进程一定包括文学繁荣的局面。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过文学繁荣的时期,中国人憧憬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包含延续百年的文学辉煌时期,从历史的纵深看,我们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在大变革的时代,必定会产生对历史公正判断,对未来深刻洞察,对现实准确把握的思想者,这些思想者中将会有人拿起笔创作小说,特别是现今几乎是小说遍地开花的时代,写出清醒地看待、分析、书写、创造现实的作品,其所表达的现实主义自然是清醒的,成为不同现实主义流派中的一种,将在其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回答人民对文学的期待。
读者在阅读作品中会有自己的发现。作者也能在作品中发现他所能发现的东西。也就是他主观上要表达的东西。读者从作品中发现的东西,也许是作者深藏在作品后面的题旨,也许是作者未曾意识的深意,甚至可能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的延伸。有时作品中有些东西,作者自己并不能发现,往往必须由别人来发现。有人说,小说家和评论家之间的互动,这恐怕是这种互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由于文化背景、知识框架、艺术涵养有差异,有时可能会构成读者和作者之间的沟通障碍。当然,对于一个成熟的小说家,会奉献给读者更广泛的开掘。老是跟在生活中层出不穷的前所未有的事物后面,是永远跟不上的。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思想资源,或娴熟地运用已有的有用的思想资源,对纷繁杂乱的生活,包括直面的现实,所提供的文学资源,进行分析,加以重组,以别开生面的情节因果链,揭示新的乃至多元的主题。通过在创作中悉心建构,不被时间抛弃的作品也许会得以产生,可能可以供后代读者反复吟味。
感谢林军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穿越上海。感谢张炯先生、张陵先生,二位著名评论家都细读了文本,通过面谈、电邮及电话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他们深入分析后对小说做出了评价,我不知道拙作要同这样的评价相匹配距离还有多远,我只是把它看成对我的鼓励。我认真考虑了他们的宝贵意见,使小说构思更缜密、人物刻画更细致。我对二位先生的专业精神深怀敬意,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将来有机会另文再叙。感谢作家出版社罗静文女士、赵莹女士,小说的出版,她给予大力支持,并为此付出了辛劳。
感谢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办公室的大力支持,把拙作列为重点扶持作品,给予扶持,其中包括请专家审读书稿,提出意见,写出评语。感谢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把拙作列入上海文化艺术资助项目。
吴崇源
2013年5月10日上海
深刻揭示时代现实的本质,思想和艺术都有新的思考追求
◆张陵
上海作家吴崇源同志的长篇小说《穿越上海》以改革开放时代的上海现实生活为背景,生动讲述了一个民营实业家积极而充实的人生命运故事,努力塑造肩负国家民族责任的中国实业家的性格形象,在反映当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展现一个大时代的生活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现实的本质,是一部思想和艺术都有新的思考追求的好作品。
上海一直是中国当代文学反映时代,表现生活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产生冲击时代思想高地的精品力作。进入新世纪以后,大上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突出;大上海正在以创造新的辉煌走向世界,影响着世界。这样一个伟大时代,也在强烈呼吁中国作家创作出与时代相称的大作品。可以说,作家吴崇源同志就是自觉听从时代的召唤,努力把握上海精神之魂的有责任心、有思想的优秀作家。他的长篇小说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格局的形成中提炼出作家思考中上海精神的深刻主题,非常有意义。
小说通过对主人公民营实业家苏泰达的用心描写,用一个新的文学形象来承载起上海精神的重量,突出了上海精神中当代民族责任和当代国际责任的品质,在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上揭示出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这个人物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境界高远,有着超越一般民营实业家的道德理想。虽然,作家注入自己的文化理想,但却真实反映了一个新的阶层人群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有着坚实的生活基础和思想依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可以说,这个人物具有“文学新人”的许多素质,是一个可以深挖下去的很有价值的文学形象。
《穿越上海》以改革开放时期的上海现实生活为背景,生动讲述了一个民营实业家积极而充实的人生命运故事。小说叙写主人公苏泰达的奋斗和成功,写他在与几个女人的爱情纠葛中所表现的视野开阔、胸怀坦荡、坚毅和善良。这个文学形象承载起上海精神的重量,在更高更新的思想层面上揭示出上海精神的深刻内涵。小说撷取了大上海二十一世纪波澜壮阔的整体风貌的一个截面,是为当下的城市经验。
《穿越上海》由吴崇源编著。
吴崇源的《穿越上海》努力塑造肩负国家民族责任的中国实业家的形象,在反映当代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展现一个大时代的生活风貌和人民的精神风貌,从而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现实的本质,是一部思想和艺术都有新的思考追求的好作品。《穿越上海》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格局中提炼出作家思考中的上海精神的深刻主题,非常有意义。小说主人公苏泰达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境界高远,有着超越一般民营实业家的道德理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