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菡是继郭敬明、韩寒后又一名80后新锐作家,她与郭敬明、张悦然同时获得2001年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本书是她的散文集。本书由著名作家莫言、余华联手鼎力推荐!
李菡的文字,显出了美文的正常品相;新鲜而细微的文字下是人心的通悟和旷达,内里也许是一种应有的但又是今天普遍稀缺的涵养,值得冀望的远大前程就在于这禀赋之美——性情才情一体难拆,天资颖慧,文质兼修。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淡香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菡 |
出版社 |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菡是继郭敬明、韩寒后又一名80后新锐作家,她与郭敬明、张悦然同时获得2001年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本书是她的散文集。本书由著名作家莫言、余华联手鼎力推荐! 李菡的文字,显出了美文的正常品相;新鲜而细微的文字下是人心的通悟和旷达,内里也许是一种应有的但又是今天普遍稀缺的涵养,值得冀望的远大前程就在于这禀赋之美——性情才情一体难拆,天资颖慧,文质兼修。 内容推荐 本书是2001年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李菡的散文集。 看见低空的云很绚烂,云朵上有毛茸茸的玻璃板,映照出那难得的腼腆。层峦叠嶂的云彩,拧出独有的甘甜,细心地勾画着每一个边缘。仰俯之间,似有灵光闪现。低而清晰的云借鉴了脚下柏油路冷暖自知的孤单。彷佛置身于两板明镜之间,唯一不见的是苛求的流连…… 目录 第一辑/火烧云,给她 火烧云,给她 最初的紫花 吉他的表演 全部推翻 染发记 晕了晕了 上半月的财主与下半月的乞丐 穿黑布鞋的男孩子们 但丑无妨 高三印象 高中的阳台 回家的温情 姥姥家的回忆 琉琉甏甏 推心置腹的娃娃 为了离别的相聚 永远的童话梦 与蟑螂一样逃离 这些女孩子们 醉酒愤青的头像
第二辑/一生捻转 一生捻转 不敢造次的云彩 飞驰的洞窟 最完整的缘 安妮的告别 光影合奏 寂古 眷顾 读《爱》 关于《活着》 若得山花插满头 新与旧的困扰 罂粟花园 绽放与流动 张继的钟声 执意的相逢 迷乱的飞行 任性的孩子 最好的剧本
第三揖/交战帷幕 交战帷幕 浸梦 空 路人 片花 两个人的圣诞 守望马路 静默古镇 拥橘入眠 穿越片段 纪念之钟 放肆领略 针斟 冰沸之间 四季吻 楼下的电话 夜海 淡香水 试读章节 颠倒了睡眠半年,不到两点很难睡去。有时会越来越清醒,没有丝毫困倦。打开手机一看,竟已是四点。每每都会想干脆不要睡了吧,已经半年没有呼吸过清晨纯净的空气了,吹吹山风多好。睡眠总和我作对,我渴望什么它就淹没什么。不知何时睡去,醒来已是中午十一点。 记忆里十四岁的春夏之交,喜欢用绿色的圆珠笔给要好的女孩子写信,写长长的没有边际的信。 有时是告诉她今天五点我看到了课本里描述的火烧云,有太多的惊喜,只是想立刻提笔写给她。尽管此刻我站在阳台上,向下就可以看到她住的小屋,看到的单薄蓝色窗帘是如此清晰。我在南北阳台间轻快地跑,一边是炽热的红与橙,一边是清丽的蓝。对着她的窗口情不自禁地想要叫她一起看这火烧云。还有时会跟她抱怨我们班昨天和邻班踢的那场足球赛,裁判是多么地不公,那个当裁判的邻班男孩被我在信里无限夸大魔化。写着写着,自己就禁不住笑了。因为我和他还有这信的读者,都是从七岁一起长大的孩子。只因他被糊里糊涂地拉去当了裁判,招来了那么多善意或恶意的诽谤。那时的情绪总是波动很大还不自知,还会给她讲自己经历过的难忘的清晨,多半是儿时的记忆,却始终不能忘怀。那些并不详尽的回忆,被捆扎在一起放入瓶中。只有个别的一些有弹性的枝条呈扇形散落开来,晃晃悠悠,形成对模糊童年记忆里最有触感的部分。随时可以刺激,可以遇见。那时的我从不喜欢亦不习惯记日记,却总有那么多精力和热情写信给她。 我把那信写在长长的连接在一起的打印纸中,每页之间距离恰当的打孔处,就像断续的有始无终的情绪。一页页折叠起来,却并不压紧它们,凭着它们彼此之间保留一定的距离,看上去却也还是服帖的。那时的情绪是容不得用间断的纸来书写的。她写给我的信,多是用蓝黑色钢笔写的,有很长一个阶段,我们的字体,或者说我的字体是受她影响来的。她的字都偏长,而且很工整。不知不觉我的字就拉长了,但不工整,我也无法用钢笔整洁书写。 假期清晨去她家找她,防盗门关着,木门却是开着的,伸手从纱网里拧一下开关就进去了。她大多是躺在床上熟睡,有时是满嘴牙膏泡冲我笑。她总是睡眠很好,而且有些贪睡。我们喜欢手拉手,像小时候那样,这种习惯持续了多年。她的手指很长且干,指上有细密却不深刻的纹路。牵手的时候我们都不自觉地用力或十指相扣。有时她会拿着一包牛奶边走边喝,我就挎着她的胳膊,不离不弃。 冬天的时候,清晨是属于山路的。姐姐有一个漂亮的笔记本,里面是淡雅的铅笔画,旁边还配着席慕容的诗,诸如“我好像答应过你/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条美丽的山路/你说/那坡上种满了新茶/还有细密的相思树/我好像答应过你/在一个遥远的春日下午……”那时的我很喜欢,就常趁姐姐不注意的时候撕一张,拿给她看,或者抄上我们喜欢的歌词再夹在课本里。我们也去离家最近的山路散步。围着山路走两圈,唱几首歌,再拉着手回家。 很多时候我在放学后并不马上回家,而是在教室里等她放学。她们班自己办了辅导班。那是夏天,我和同桌的女孩子为泰山足球疯狂。我们逃避卫生大扫除去看泰山队训练,回来骑了二十分钟的大上坡,还不觉累,手拉手边骑边在马路上高唱《我们等待那一天》。回到学校恰逢她放学,于是带上她,骑着自行车,在小区里钻来钻去。在常去的卖文具的小摊上挑两支圆珠笔,我喜欢买那种一支上有很多颜色的笔,她说那叫下蛋笔,我说我记得下蛋笔是铅笔,她就笑着不许我争辩,我们还会在一个专卖盗版磁带的小摊上买磁带。我所有的零用钱几乎都用在了那上面。她好像不太喜欢听歌,总是微笑着在一旁看我和别人无比兴奋地探讨哪首歌的歌词好。 偶有两个班都上活动课的时候,就约她在升旗杆下聊天。她说得很少,总是歪着头好脾气地微笑。认识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见过她发脾气,见过流泪的她,却是一副凛然的倔犟。 她家永远是孩子们的聚点。大家围坐在大床上,打牌,看电视。床上是米色的粗麻床单,很舒服的质感。有时她爸妈会和我们一起坐在小马扎上看《灌篮高手》和《东京爱情故事》。大家一起笑得前仰后合,一起唾弃里美心疼莉香。每次都要我妈在楼上喊我或者打电话过来叫我回家吃饭,我才肯拖拖拉拉地走。 认识九年的时候,我搬家了。自然就少了联系,有写过信,终究是不方便。认识十一年的时候,暑假,我去找她,和她走在以前常去的大学校园,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打一把伞,挨得很近,却没有拉手。挽着她的胳膊,像所有女孩子和好友在一起的亲密。心里像有玻璃杯泡了新鲜的绿茶,上升的雾轻灵旋转,很真实,却也很渺然。那种感觉,是熟悉略带不安和感动的。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等长高了,她比我高,执意撑着伞。我却觉得,如果这伞我来打的话,感觉会更好。想说的话无从谈起,分开的几年发生的事情太多。想要和她分享的,想寻求她帮助的,一切都还在心里,却压得太久,一时很难翻查到,于是有片刻的沉默,看雨。 遇到以前的同学,一群男孩子在雨中打篮球,我们看了几眼,笑他们傻。雨大了,他们笑着边掷球边跑。她说,为什么大家过了这么久,都没有变,连眼神都没有变。我没有抬头看她的表情,也看不到她的眼神。 P2-5 序言 李菡曾是我为本科四年级所开的“现当代文学文本解读”课上的学生,但是那一个学期里我并没有认出这位被在校几个年级的学生们羡慕的才女。直到网上提交期末成绩的时候,最高分一档才显示出她的名字。后来,她写毕业论文,选择我来当她的指导教师,才知道她就是那个从不抬头听课的漂亮女生。作为较早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得主,一起获奖的许多人都在出书并找碴炒作,可李菡的四年大学生活就这样低调地走过来了,似乎忘了曾有过的风光。 现在已经在《文学杂志》当了编辑的李菡,突然笑呵呵地出现在我面前,有点腼腆当然也有点得意地告诉我:“老师,我要出书啦。”我怀着好奇翻开文稿,渐渐被她轻盈而老到的文字吸引住了。 其中的一部分文章里有我自认为已经熟悉的校园,可是更明显的是,我读到了被我生生熟视无睹的新鲜的风物和情调,她的散文是和这个100多年来素以“文史见长”的高校相匹配的,又是跟这个有着青春神气和动感韵律的大学相均衡的。如今,李菡以刚柔相济的笔调回溯于梦游年华,生出了如高大的悬铃木的荫盖一样茂盛的灵感。忽而是“柔软的塌陷”,沉静到人性物理的奥秘里;忽而录下河汉小岛鸭子的“嘻嘻哈哈”,是表情丰饶可爱可掬的小镇即景——记忆、生活、奔波、站停、感伤、惬意、天上、人间,成长斑斓可鉴,旅途风情万种,奇想蜂拥而至,惶惑落英缤纷,纸上照影,却是一派清俊朗润的神态自若。 散文藏不住性情。一部个人散文集读下来,往往最后是让人对作者的本性有了一个直感,是妙趣横生的聪敏智者还是无聊扫兴的自圣分子,是情动于衷的实诚真人还是遮掩别扭的空心伪士,读者总是一目了然。这种文体的魅力,就在于经由感性丰盈的语言将作者对世界对人对自己的认知和盘托出。年轻一代的最大进步在于,他们最受不了装腔作势的代言文字和假惺惺的抒情大词。当然,另一种极端就很容易出现,为了不“装”,宁愿说些狠话以自励,自认为传统可以推倒重来,从“我”开始,并以为这是理所当然。李菡好像天然地不知道散文写作还存在这些险情,她用本然的欢悦的和忧愁的心去写,对将要面对的阅读没有预先设防的准备,也没有聚众邀宠的动机,在生动可感的常态下灵性十足、真切适度地思虑和述说。 这个对人际和世界有着微凉的触角的小小的知情者,对自己和人间有着微温的体察和体恤的有情人,在突兀和平淡之间的地带,发现了潜隐水面之下的波澜,写出了吐纳于呼吸之中的风声,没有喧哗嘈杂,没有玄虚惊悚,却分明蕴涵着熙熙攘攘的驳杂心绪,时而用锐利的眼睛穿透假相,时而用活泼的幽默表达自知,都是善意地省察,即便梦游在黑夜也没有颓唐和阴暗。在现时代的这一代写作者中,李菡的文字,显出了美文的正常品相;新鲜而细微的文字下是人心的通悟和旷达,内里也许是一种应有的但又是今天普遍稀缺的涵养,值得冀望的远大前程就在于这禀赋之美——性情才情一体难拆,天资颖慧,文质兼修,庶几可如是说也。 2007年6月1日于山东大学文史楼 书评(媒体评论) 李菡想像力丰富,感觉新奇,知识面宽广,能从日常生活中见人所未见,她的文章是天然美文,我很喜欢读。 ——莫言 李菡的散文,或抒情或写意或思考皆少年老成,年轻时写作追求老练复杂,年老后写作追求简单质朴,此与彼之间的桥,靠的是妙思与纯美的支撑,李菡现在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祝愿以后做得更好。 ——余华 有一种瓶子,它存在的,只是从来舍不得打开,所以有清醒的隐忍,薄弱的怀疑,有个人交战的逼仄,自我安抚的缜密,那个瓶子,打不开的,青春零落的花锁在里面,李菡的文字、感觉,相当出色。书写的人,知道一生捻转,终会曲终人散,却仍要翩跹迎上前。夜海泅渡,不是复原,不是重温,它只是在亘古未变的时间里完成的一次次的奔赴…… ——何向阳 李菡的文字,显出了美文的正常品相。新鲜而细微的文字下是人心的通悟和旷达,内里也许是一种应有的但又是今天普遍稀缺的涵养,值得冀望的远大前程就在于这禀赋之美——性情才情一体难拆,天资颖慧,文质兼修,庶几可如是说也…… ——施战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