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礼》是一部军旅小说,由著名作家石钟山编著,原名《最后的军礼》,通过展现主人翁赵大刀的悲情一生,讲述了一群年轻军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感人故事。
该书现已被改编成一部同名电视剧,由电视剧《亮剑》的导演陈健执导,著名演员刘佩琦、刘孜、林熙越、杜志国等倾情加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军礼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石钟山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军礼》是一部军旅小说,由著名作家石钟山编著,原名《最后的军礼》,通过展现主人翁赵大刀的悲情一生,讲述了一群年轻军人为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不畏牺牲的感人故事。 该书现已被改编成一部同名电视剧,由电视剧《亮剑》的导演陈健执导,著名演员刘佩琦、刘孜、林熙越、杜志国等倾情加盟。 内容推荐 在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血雨腥风、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从湘江之战走出一群热血青年。他们告别家人,遵循着军人的誓言,感受着战友情、兄弟情以及爱情的快乐与烦恼。为了共和国的明天,用生命和热血书写了一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军旅颂歌。 《军礼》是一部长篇军旅小说。《军礼》讲述的是一位英雄的悲剧。作者石钟山以刚劲、快节奏的笔法,塑造了一位战场上竭力杀敌,无所畏惧;情感上敢爱敢恨,厚重弥坚的英雄形象。 目录 第一章 阻击 第二章 追赶 第三章 抓丁 第四章 迷失 第五章 火种 第六章 奔向延安 第七章 崭新的大刀 第八章 求婚 第九章 追求 第十章 敌后 第十一章 伏击 第十二章 人与马 第十三章 挺进东北 第十四章 出生入死 第十五章 血是热的 第十六章 结婚 第十七章 负伤 第十八章 转业 第十九章 赵果和赵大刀 第二十章 家庭 第二十一章 归队 第二十二章 阵地 第二十三章 被俘 第二十四章 战俘营 第二十五章 回国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阵地 第二十七章 骑兵团 第二十八章 绝唱 试读章节 残阳如血 1934年12月,湘江左翼无名高地上,红一军团十三连已经连续激战五个昼夜了。此时,黎明尚未来到,昨夜的秋雨来势很猛,足足下了两个时辰。攻击阵地的湘军似乎也疲乏了,在秋雨下得最猛烈的时候,暂停了进攻,龟缩在无名高地山脚下的一片林地里。 五天五夜了,无名高地上的红一军团十三连,只有在这会儿才得到片刻的喘息。战士们拖着枪,趴在战壕里,一歪头,就睡过去了。雨水和血水混在一起,在阵地上汩汩地流淌,一丝一缕的血腥气和泥土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着。 连长赵大刀倚着一棵被炮火烧焦的树,刚开始他并不想睡着,他要好好想想,想一想阵地,想一想这七天七夜的阻击任务。在这短暂的战斗间隙里,他还没想出什么眉目,就睡着了。他太累了,两个多月来,整个红军队伍里没有人能睡上一个囫囵觉。 两个月前,红军从瑞金和于都同时出发,那时还不叫长征,叫战略转移一一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去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领受了军委的任务,左右两翼掩护红军大部队的转移。但当整个队伍一走起来,他们才明白,这哪里是转移,分明是整个苏维埃在搬家。一张纸片,一块布头都带上了,人喊马嘶,肩挑背扛的,队伍的行动真的是太慢了。有时整个队伍就拥挤在一个山口里,一匹负重的马累倒了,横在路中央。路窄人多,后面的人谁也甭想过去。急着往前走的人,建议把马和成包成捆的家当都扔到山涧里去,负责押货的人怎么也不肯,双方吵吵嚷嚷的,互不相让,队伍只能是没有边际地堵着。红军初始的速度,可以用蠕动来形容。 赵大刀所在的团负责断后,比大部队晚出发了几天,可出发两天后,就追上了前面的部队。因为他们有断后任务在身,没有过多的负重,只是一些正常携带的枪支、弹药和干粮,完全是战斗部队的速度,一个晚上的急行军,就能走上几十里、上百里。如今这支精干的队伍行走在蠕动的搬家大军中,就是浑身有劲儿也使不出来。 十三连连长赵大刀,看着龟行般的队伍,急得火烧火燎。他一会儿拍腿,一会儿搓手,然后就脸红脖子粗地去找团长了。 团长姓李,叫李八一,名字是参加红军后起的。李团长的资格很老,参加过南昌起义,后来起义的队伍就拉到了井冈山,和朱、毛领导的队伍会合在一起,开辟革命根据地。一路拼杀下来,李八一死里逃生。红军从瑞金出发前,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编,李八一就从营长晋升为团长。赵大刀天天和李八一在一起拼杀,今天你救我一命,明天我替你解围,两个人的友谊是用生命换来的,因此,关系很铁,不分彼此。 赵大刀找到团长,急得两眼冒火,李八一就说:大刀,你急,我比你更急。这样下去,啥时候才能冲过敌人的封锁线?可你别忘了,咱们的任务是断后,断后懂吗?就是掩护大部队。 赵大刀听了团长的解释,就没了话。要依他的脾气,恨不能带上队伍,把前面那些碍事的队伍拨拉到一边,率领人马,冲到队伍的最前面去,和敌人你死我活地杀上几个回合。 后来,队伍似乎快了一些,敌人象征性地做着零星的抵抗。有枪炮声从前面隐约地传来,队伍就有了一种紧迫感。赵大刀亲眼看见,山沟里和道路两旁,累死的骡马横七竖八地躺倒了,地上散乱地扔着苏维埃的家当。看来,前面的部队真的顾不上那么多了。 两个月后,队伍终于走出了江西,进人湖南。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敌人调集了重兵,埋伏在湘江两岸,他们发誓:要把红军全歼在湘江。 一支队伍要生,要活着出去;而另一支队伍却要灭你,让你死。结果可想而知,两支队伍,几十万人马在湘江遭遇了——双方你死我活地纠缠在一起,枪呀炮呀的交上了火,敌人还动用了飞机,一边扔炸弹,一边扫射。此时,一方以逸待劳,一方是疲惫之师;一方在暗处,一方在明处。红军的这一仗可以说打得相当被动。 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肩负着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的任务,硬是在湘江两岸撕开了一个大口子,拼死钉在阵地上,力保后续部队过江。 赵大刀的队伍起初并没有参战,只负责断后。前面的枪炮声一阵紧似一阵地传来,他们只能在后面着急上火,恨不能插上翅膀飞过湘江。虽然没有亲自和敌人交火,但前方的枪炮声,还是让他们嗅到了战斗的气味,十三连全体官兵的整个神经顿时灵醒、亢奋起来。 几天后,终于轮到他们团过江了。 那是一天的傍晚,整个湘江通红一片,死骡马和人的尸体,以及一些辎重堆满了湘江。敌人的炮火依旧猛烈,炸弹落在水里,炸出的冲天水柱,遮天掩日。战士们迎着炮火,蹬着浮在江面上的人和牲畜的尸体,快速地冲过了湘江。 当夜,他们团又领受了新的任务——阻击敌人,掩护红军的大部队转移。十三连的具体任务是接管无名高地,坚守七天七夜,为大部队转移争取时间。在这之前,一军团的一个营的红军,已经在无名高地上坚守半月有余。 在夜色的掩护下,当赵大刀率领十三连的百来号人马冲上无名高地时,所有的人都震惊了。原来这个营有着近三百名士兵,此时活着的还不到三十人,并且全都挂了彩,被炮火摧残得面目全非,互相搀扶着站在掩体里,流着泪迎接十三师的到来。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