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南怀瑾选集(珍藏版第10卷)(精)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南怀瑾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南怀瑾选集(珍藏版第10卷)》共收录了南怀瑾先生的3本著作:《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其中《圆觉经》一书为作者关于《原觉经》的讲记,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对《原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定慧初修》则收录了作者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而《楞伽大义今释》则是对《楞伽经》全本的大义今释。内容丰富,且学术性和通俗性融为一体,别具特色。

内容推荐

《南怀瑾选集(珍藏版第10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圆觉经》是唐代华严宗奉习的一部重要经典。它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由唐代佛陀多罗译出。经中以佛应文殊师利等十二位菩萨之请,论述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的理论,以及“修止”、“修观”、“修禅”的修行方法。唐代华严宗五祖宗密说,他“禅遇南宗,教逢《圆觉》”,就是因读《圆觉经》而悟教理的。之后,他撰写了《圆觉经大疏》、《圆觉经大疏钞》、《圆觉经道场修证仪》等著作,以弘扬《圆觉经》,《圆觉经》因此而驰名佛教界。《圆觉经略说》为南怀瑾先生有关《圆觉经》的讲记,最初在佛教杂志上连载,以后汇集成书。南先生在《南怀瑾选集(珍藏版第10卷)》中对《圆觉经》的原文进行了逐句、逐段的讲解,变艰涩为流畅,化深奥为通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目录

·圆觉经略说·

出版说明

前言

缘起

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

大经之真伪

佛陀多罗传

佛经翻译在中国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圆觉经》的十二位菩萨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

什么是成佛的本起因地

如何发起清净心

发了清净心有什么好处

如何不堕入邪见

什么是无明

什么是空

无明妄想如何断

第二章 普贤菩萨

初见本性如何起修

如何以幻还修于幻

一切皆幻谁来修行

如何使妄想心得到解脱

第三章 普眼菩萨

如何正思惟修

如何住持

修行的程序如何

如何才能开悟

第四章 金刚藏菩萨

众生本来是佛,为何生起无明

无明众生本有,何故复说本来成佛

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

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吗

第五章 弥勒菩萨

轮回的根本是什么

如何了脱生死,跳出轮回

成佛有哪二障

修佛菩提有几等差别

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

第六章 清净慧菩萨

一切众生和诸菩萨如来所悟得的道有无差别

成佛是什么境界

什么是般若

什么是涅粲

什么是成佛最好最快的方法

第七章 威德自在菩萨

成佛渐修的法门如何

修行人一共有几种

如何修止

如何修观

如何定慧等持

如何修禅那

第八章 辨音菩萨

成佛之道有几种修行方法

修止、修观、修禅那如何搭配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修行方法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

本性清净因何染污

什么是我相

什么是人相

什么是众生相

什么是寿者相

如何做到法解脱

第十章 普觉菩萨

谁是善知识

学佛应依何等法

行何等行

除去何病

如何发心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

如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三种净观以何为首

可以随便闭关吗

为何要忏悔罪业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

此经叫什么名字

如何奉持

修习此经有何功德

谁来护持此经

·定慧初修·

出版说明

修止观与参话头

戒学

定学

慧学

修定与参禅

初修禅定入门方法

定慧影像

参禅指月

禅净双修调和论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净土三经的高下

禅、唯识、净土

观想和念佛

大道废有仁义

禅观略讲

静坐姿势——七支坐法

静坐的基本认识

修证与方法

六妙法门

六妙法门止观的认识与实践

念身法门的基本认识

般若正观略讲

从普贤行人三摩地

尽无尽法门汝等当学

《心经》为般若法门精髓

如何了苦?首重观想

照见五蕴皆空

小乘佛法如何禅修

般若就是无上咒

色与空的问题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教你一个咒子

空里谈空都是空话

五蕴一空依性起修

无量法门誓愿学

观与照是同是别

事理一定圆融

学佛从有寻有伺开始

境网吹识浪自有定盘

轻轻从心头起观

讲个禅宗故事

苦由我来

四大并没有障碍你

多消一分业

不沾念

生死本空

见性解脱能所双泯

自度自度快快自度

观音法门略讲

念佛如何得一心不乱

净土法门

几人得到了一心不乱

与《药师经》合并参究

全心全意的想念

举一则笑话

临终时的念佛

自欺、欺人、被人欺

心头只挂着这一念

穷极呼天痛极呼父母

“顽空定”的念佛法

但持正念莫问黑烟

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带业往生与消业往生

·楞伽大义今释·

出版说明

自叙

凡例

楞伽经大乘性宗顿教四十一法门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序

卷一

 问题的开始

 大慧大士所提出问题里的问题

 什么是识

 识的现象

 现识与分别事识的互相因果关系

 如何恢复真识

 其他学派与宗教理论的批判

 一般哲学宗教思想的偏差

 离心意识、证取心物同体的如来实相

 心理状态为形成五法的根源

 心意识生起作用的境界现象

 离心意识的修行重实证

 如何才能觉悟自心

 成佛次第之道

 心物有无二见之辨

 虚空与形色的分析

 顿渐法门的指示

 法报化佛的三身内义

 两种声闻的境界

 常不思议与第一义的境界

 生死与涅粱唯一心量

 五乘种性的分类

 无佛种性的一阐提之说

 五法三自性

 人无我和法无我

 诽谤正法的原因

 空、无生、不二、离自性相等的涵义

卷二

 如来藏有定相和实体吗

 大乘道的修行方法

 意生身的境界

 心理状态的分析

 言语理论的真实性

 关于哲学和逻辑学的几个问题:同异、真假、虚实、有无、存在和不存在的辨正

 禅的类别

 什么是涅粲的真义

 如来神力和正修菩萨道的关系

 缘起性空的理论实际

 理论言语是根据什么

 一切言语理论的原始

 万有现象就是唯心现量的境界

 三乘种性的基本原因

 种性的定义

 幻有的现象和定义

 自性无生的真谛

 自性的定义

 如幻的涵义

 名辞章句的文字理则

 佛为什么只说出世法

 宇宙万法无主宰非自然的道理

 四种罗汉的果位境界

 两种智觉的境界

 菩萨境界

 形而上的心物同体观

 色尘物理形成世界的真谛

 身心的五阴原理

 外道学派四种涅架的辨别

 八识的互相关系和心王的能所因缘

 一般思想心理的原则分类及其真义

 如何是佛法的真义和一乘道的道理

 真正的佛法不是偏重在出世的

卷三

 意生身的分类和原理

 五种无间重罪的反辞巧譬

 如何是佛境界的知觉

 佛为什么说生前的因果事迹

 佛证得什么道和说的什么法

 有和无两种错误见地的分析

 宗通和说通

 心理意识妄想的原因和唯心的辨别

 言语和语意

 识与智的差别

 世间缘起的空见

 束缚与解脱都自一心

 自性空有之辨

 佛法宗纲的说明

 什么是智慧的实相

 宗通和说通的意义

 世间言论文词的辨证

 内学和外道的辨别

 如何是究竟涅槃和各种外道不同的见解

卷四

 证得如来和身心内外的关系

 真理的究竟归属是什么

 言语文字和真理

 佛法和外道的基本异同

 一切法无自性但觉自心现量

 关于诸法无常的分辨

 三界唯心心外无法

 大小乘人灭尽定的差别境界

 大乘菩萨道十地境界的真义

 如来是否常住

 佛法是否常存

 唯识的精义

 四禅的灭尽定

 详说“五法”等名相的内义

 三世诸佛的有无

 佛与恒河沙的譬喻

 生死的边际何在

 刹那空和八识的现象

 六度的差别目的

 关于佛的存在和佛法与唯识的几个怀疑问题

 素食的理由

八识规矩颂

八识规矩颂贯珠解

八识规矩颂法相表

八识规矩颂总表

附:楞伽大义今释问题系统表

南怀瑾先生著述目录

试读章节

佛陀多罗传

《宋高僧传》卷第二记载:佛陀多罗,华言觉救,北天竺罽宾人也(注:唐称迦湿弥罗,今新疆西南部克什米尔地区,盛产绵羊)。赍多罗荚,誓化支那,止洛阳白马寺,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此经近译,不委何年。且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但真诠不谬,岂假具知年月耶?救之形迹,莫究其终。大和中,圭峰密公著疏,判解经本一卷,后分二卷成部,续又为钞,演畅幽邃。今东京、太原、三蜀盛行讲演焉。

《佛祖统纪》卷三十九:唐高宗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厨宾国佛陀多罗,于白马寺译《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一卷。

佛陀多罗,中文的意思是觉悟救世,他是北印度罽宾人。厨宾是国名,唐朝称为迦湿弥罗,在新疆的西南边,现代称为克什米尔,当地盛产绵羊。佛陀多罗带来梵文佛经(古代印度人,把佛经写于多罗树叶上,称为多罗荚),发愿将佛经弘扬到中国来,他到了洛阳白马寺,在那里翻译出《大方广圆觉了义经》。至于来了多久才通晓中文,以及哪些人帮忙翻译,都无从考据,所以后人怀疑是伪经。

近代指称这部经是唐朝翻译过来,但是,不晓得何年翻译出来的,由此可见,此经自古就有人开始怀疑了。但“隆道为怀,务甄诈妄”,为了弘扬佛法,我们务必仔细甄别此经是否有错误之处。但是研究的结果,不须怀疑,此经所阐释真如的道理,一点也不偏差,“真诠不谬”。既然是真正的佛法,那又何必一定要确知何年何月所翻译的呢?站在护法的立场,只要此经大义无误,不须过于在考据上钻牛角尖。佛陀多罗这位高僧,最后何时离开中国,到哪里去了,都没有资料可查考。

唐代大和年间,禅宗的圭峰宗密禅师,将《圆觉经》加以整理注疏,著成判解经本一卷,或分为二卷成为一部书。圭峰禅师后来又继续著述,阐扬《圆觉经》深奥的道理。宋代时,东京汴梁、山西太原、四川三蜀一带,都盛行讲演《圆觉经》。

另外根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九的记载,唐高宗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厨宾国的佛陀多罗,在白马寺释译了《圆觉经》一卷。

佛经翻译在中国

在此,顺便向各位大略提一下,佛经在中国翻译的慎重情形。

诸位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翻译佛经很有名的一位外国和尚,就是鸠摩罗什法师。在十六国时代,秦王苻坚为了请鸠摩罗什到中国来,派出了二十万大兵,消灭了两个国家。在世界人类文化史上,只有中国才会有这种事,为了请一位学者,一位出家法师,居然派出二十万大军去接护,中国文化就有如此气派。

派去接鸠摩罗什的大将姓吕,接到了新疆,准备进入国境时,听到秦王苻坚已经失败,他遂在甘肃自立为王,称为西凉。鸠摩罗什在西凉待了好几年,等到西凉亡了,才进人中国长安。

鸠摩罗什到达长安以前,与中国军队相处了许多年,所以,他的中文已有了根基。再加上皇帝对他的供养与器重,他的中文当然好。而且,当翻译佛经时,参加的人很多,不是他一个人。方法是由他讲一句,其他人讨论再讨论,字字斟酌,往往为了一个字,讨论了几个月,才确定一句佛经。

再说唐代玄奘法师的译经院里,拥有三千人之多,包括在家、出家,集合了全国有智慧、有学识的人才,而且还包括了基督教的传教士。玄奘法师甚至将袄教的经典也翻译了,有一部《摩尼竺天经》,不是佛经,那是袄教的经典。玄奘法师还不只如此,他把中国的《老子》翻译成梵文,送到印度去,可惜现在找不到了,因为印度人不知文化之贵重。不过,现代的中国人,也已不像以前那么重视文化了,这也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憨山大师注解《圆觉经》

各位手上拿的《圆觉经直解》,是明末四大高僧莲池、藕益、紫柏、憨山之中的憨山大师所著。憨山是他的号,法名德清,道德文章好得很,《梦游集》是他一生之著作。另有《憨山大师年谱》,希望大家详加研读,尤其是出家的同学们更应细读,看人家如何读书,如何出家,如何修行,如何成道。

憨山的母亲很了不起,对儿子读书督课甚严。他年纪小被母亲逼得紧,便问母亲为什么要读书,母亲说:考功名做官呀!他问:做什么官?怎么做?母答:从小做起,最高可到宰相。又问:做了宰相,然后如何呢?母亲答说:最后就是罢官(退休免职的意思)。他说:那有什么意思?一生辛苦,到后头罢了,做他何用?有没有可以不罢的?母亲亦觉得此儿思想特殊,就告诉他说:那你当和尚好了,行遍天下,自由自在,努力修行的话,还可以成佛做祖。他一听,好!做这个好!所以,十二岁的时候,他妈妈就把他送到庙里。

他的祖师亦了不起,看这个小孩骨气不凡,为他请了许多名师,教他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历史、诗、词、古文等等。他的祖师一直培养他,并没有马上要他出家,而且要人世或出世,随他自己的意思。到了十九岁,他才要求祖师为他披剃。各位看看古人的胸襟气派,不像现在,一进庙里就把你的头剃得光光的。

他的一生,对国家的政治、社会、宗教等各方面,贡献都非常之大。他后来当了国师,连明朝的皇太后都皈依他,万历皇帝没有儿子,皇太后急死了,皇帝没有儿子很严重,请憨山主持法会代帝求子,恰巧生了太子。皇太后对他倍加尊重,同时也因此而牵涉到宫廷政治,曾经被贬到广东地区。

P10-12

序言

南怀瑾选集珍藏版出版缘起

南怀瑾先生,1918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县,以书香门第,幼承庭训,泛览旧学,又勤于习武。抗战伊始,先生甫冠,乃投笔从戎,跃马西南,尔后执教于当时的中央军校及金陵大学。先生资禀超脱,不为物羁,每逢闲暇,芒鞋竹杖,遍历山川,访求大德,遭逢奇人异士甚夥,转益多师,皆助道行。曾闭关峨眉山大坪寺三载,绝顶风雪,覃思赜奥,遍窥佛藏。旋走康藏,谒密教高僧,于藏传佛教各派教义,均有精深研究。既离藏,转赴昆明,初讲学于云南大学,后任教于四川大学。抗战胜利后返乡,不久归隐杭州天竺和江西庐山,潜心治学。后至台湾,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以及其他大学、研究所,又传学日本、美国和中美洲诸国。2006年创建太湖大学堂于江苏吴江的太湖之滨,绛帐传薪,弦歌不辍。

中国传统文化千门万户,郁郁璨璨,而儒道释为其纲要,先生会通三教,群机都摄,尤擅讲论佛法,拈花一脉,绍流如绪,浩浩乎卮言日出,妙义宛然,等身著作,千言万语,一一从智慧海中称性流出,而皆为众人讲说,读其书,想其人,山高水长,人所唱叹。

复旦大学出版社于1990年梓行《论语别裁》,此先生文字首现于中国大陆,此后又有二十三种重要作品陆续推出,泽被读者,甲于书业。2003年7月,经先生和原出版单位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二十四种著述编成十卷,精装刊印,风行宇内。

辛卯之秋,值复旦大学出版社创业30周年,而中国大陆有先生之书亦二十余载矣,遂排印《论语别裁》线装限量本,古雅可宝,贡献书林。次年,经台湾老古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增入《庄子韵譁》、《南怀瑾与彼得·圣吉》、《南怀瑾讲演录》、《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五书,与原十卷本合并,都为十二卷,重加校订,善为装帧,付梓行世。

《南怀瑾选集》珍藏版各卷收录情况如下:

第一卷:《论语别裁》

第二卷:《老子他说》、《孟子旁通》

第三卷:《庄子韵譁》

第四卷:《易经杂说》、《易经系传别讲》

第五卷:《禅宗与道家》、《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

第六卷:《禅海蠡测》、《禅话》、《中国佛教发展史略》、《中国道教发展史略》

第七卷:《历史的经验》、《亦新亦旧的一代》、《中国文化泛言》

第八卷:《如何修证佛法》、《药师经的济世明》、《学佛者的基本信念》

第九卷:《金刚经说什么》、《楞严大义今释》

第十卷:《圆觉经略说》、《定慧初修》、《楞伽大义今释》  第十一卷:《原本大学微言》

第十二卷:《南怀瑾讲演录》、《南怀瑾与彼得·圣吉》、《答问青壮年参禅者》、《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复旦大学出版社谨识

2012年9月29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