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过渡时代的奇人(徐寿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扬宗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过渡时代的奇人:徐寿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王扬宗编著。

在我国,系统地介绍近代化学的基础知识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这一方面,徐寿做了重要的工作,许多科学史专家都公推徐寿为我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青少年时,徐寿学过经史,研究过诸子百家,常常表达出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因而受到许多人的称赞。然而他参加取得秀才资格的童生考试时,却没有成功。经过反思,他感到学习八股文实在没有什么用处,毅然放弃了通过科举做官的打算。此后,他开始涉猎天文、历法、算学等书籍,准备学习点科学技术为国为民效劳。

内容推荐

《过渡时代的奇人:徐寿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王扬宗编著。

《过渡时代的奇人:徐寿的故事》介绍了徐寿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小引

坎坷的青少年时代

以制器名闻乡里

到上海访求西学

进入曾国藩幕府

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

倡议引进制器之器

在江南制造局领导造船

筹划翻译馆

不懂外语的翻译名家

中国近代化学的开拓者

创建“格致书院”

考证乐律

情系桑梓

薪尽火传

试读章节

以制器名闻乡里

无锡位于太湖之滨,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在清代,属江苏省常州府所辖县。这里手工业很发达,出产的工艺品远近闻名,惠山泥人为其中最著名者,行销各地。无锡的手工业和工艺品之所以兴旺,是因为那里有许多能工巧匠。他们心灵手巧。勤劳能干。这种乡风也影响了徐寿。他从小就爱好工艺制作,常常琢磨制作一些小玩意儿。所以成年以后,他便不以诗书经史之类的知识为满足,而努力搜求有关“究察物理,推考格致”的知识。由此,他的治学从博览群书,逐渐转向专门致力于科学技术的研究。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那时候,科学技术被大多数中国人视为奇技淫巧,读书人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尤为人当做不务正业,而被人瞧不起。但徐寿认定科学技术比空谈诗书有益于世,以此为终生事业,毫不动摇,这是极为难得的。

徐寿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极为广泛,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学、音律学、医学、矿学,等等,他无一不喜,无一不好。他不仅潜心研读中国历代的科技典籍,对于明末清初从欧洲翻译过来的西方科学著作也认真加以研究。他认为工艺制造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而科学知识的原理又为工艺制造所体现。因此,他不以书本知识为满足,把读书与工具器物制作结合起来。结果,不仅使他的科学知识修养大为提高,他制作工艺器具的水平也日趋精湛。据记载,他制作过指南针、象限仪,还会制造结构很复杂的自鸣钟。他特别善于仿铸墨西哥银元。他的方法是:用钢板精镂出模型,然后称准分量,再将银子熔化制成小饼状,嵌入模型中:另在高楼上悬一石椎,对准模型,放下石椎,猛击饼模,一击而成。他用这种土办法制成的仿制品,几与真品无异,可以乱真。后来一位英国传教士用真墨西哥银元跟他换了数十枚仿制品,陈列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中。

无锡也是著名的丝竹之乡,徐寿很早就爱好音乐。他研究了古代的音乐学著作,摸索制作了一些失传已久的古代乐器,都一一符合乐理。由此,他善于制器的名声,渐次传播远近,引起一些有相似爱好的人,慕名而来与他切磋。他与本县的青年数学家华蘅芳一家就是这样相识的。

华蘅芳。1833年出生,比徐寿小15岁。他家在无锡县东部的荡口镇,与徐寿家相距不远。他的父亲华翼纶(1812—1887)也致力于经世致用之学,并擅长绘画。华翼纷于1844年中举,咸丰初年后出仕为官,后来做过江西永新县县令。当他乡居之时,约在1850年前后。听说西乡有人能作古乐器,且皆协律,就慕名前往,从此与徐寿相识并结为好友。他的长子华蘅芳,十四五岁时偶然弄到一本数学书,通过自学,“不数月而尽通其义”,从此就喜好起数学来。翼纶不但没有责怪他不务正业,还为他买来许多数学书让他研读。由于有这样一位开明父亲的帮助,华蘅芳年不满20就对数学有了较深的造诣。由于共同的爱好,徐寿很快就与华蘅芳相识。并成为终生不渝的朋友。

那时候,钻研科技的人还不多。有关科学书籍也极为难得。徐寿和华氏父子联络了几个有相同爱好的人,往来切磋,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他们到处求学访友,往往谁弄来一本科学书,就相互传抄:弄来什么科学器具,也共同研究使用。有什么新知新事,总是相互交流:遇到疑难问题,就反复推敲验证,直至大家明白。他们这种朋友之间的切磋交流,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学习兴趣和友谊,提高了知识和技艺水平。徐寿就是在这交流中加深了对西方科技的了解和兴趣。从此,他由以研究中国传统科技为主转而以研究西洋科技为主。他千方百计搜集到的明末清初的西方天文、数学和制器之类的译书中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这些书,往往有理有法,比中国古代的大多数科学著作更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不仅让他知其然,而且还让他知其所以然。从此,他和他的朋友们十分注意获取西洋科学新知。那时候,由于鸦片战争失败,沿海有几个口岸被迫对洋人开放,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在那些口岸城镇活动,也因而传入了一些零星的当时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信息。有几个传教士甚至还用中文撰译了几本科学著作。徐寿和华蘅芳获悉上海的墨海书馆出版有这样的科学译本,就前往上海去购买。从此,他深深为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所吸引,更加坚定了他追求西方科学的信念。

P19-23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8: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