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窥天地之奥(张衡的故事)/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默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

《窥天地之奥:张衡的故事》为其中一册,由陈默编著。

张衡(78-139),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曾将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

内容推荐

《窥天地之奥:张衡的故事》为“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中一册,由陈默编著。

《窥天地之奥:张衡的故事》介绍了张衡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他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目录

北斗星

荒年

数星星

斗转星移

求学

齿轮

游学

《二京赋》

做主簿

辩论

浑象的创制

巧夺天工

偶有所失

圆周率的研究

月相的奥秘

月食的原理

指南车

记里鼓车

进谏

候风仪

地动仪

日历和木雕

木雕

贤臣和昏君

打击恶势力

地动仪显灵了

晚年

试读章节

荒年

我国东汉时期,京城设在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南面有个南阳郡(郡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但比省要小些)。南阳郡包括现在河南省西南部和湖北省北部一些地方,总共37个县。郡的首府是宛(现在河南省南阳市)。

公元67年,南阳郡发生牛瘟,死了许多牛,春耕被延了下来。有些地方来不及耕种,收成大减,发生了饥荒。第二年春播以后,三个月没下雨,有的田地开裂,像乌龟壳一样,无法插秧。有的田虽然插了秧,禾苗枯死,也没有收成。只有白河两岸有灌渠的地方,能收一些粮食,可是也减了产。可怜农民终年辛苦,交了地租以后,余粮就大大不足。只得靠咽糠、吃菜、挖野草勉强度日。有的竟卖儿卖女。才免于饿死。

此时,南阳郡西鄂县(现在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东郊白河边上有个小村庄,名叫夏村。这里地势平坦,水渠交错,本来是比较富裕的村庄,可是连续两年的灾荒,也影响了村里人的收入。有些人家不得不把野菜拌在稀粥里吃。当小孩子们皱着眉头,埋怨野菜不好吃的时候,大人就教训说:

“灾荒年头,连张老夫人家也吃稀粥呢!你有什么富贵命,吃不得野菜?”

张老夫人是夏村唯一的富裕人家。她的丈夫叫张堪,做过蜀郡太守和渔阳郡太守。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不小,每年薪俸二千石粮食。他在夏村造了一栋瓦房,红漆的大门,高高的围墙,前有院子,后有花园。这在那些农民的竹篱茅舍中间,当然是很突出、很引人注目的。

不过张堪在封建官员中间。是个比较开明、关心百姓利益的人。他做渔阳郡太守时,曾打退匈奴人的进攻,曾组织百姓兴修水利,开垦稻田五万多公倾,使百姓生活得到得到改善。有首民谣赞扬他说: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他死的时候,儿子年幼。夫人依靠一点积蓄,买了少量田地,收租吃饭。由于家里排场大,用费多,儿子长大后又体弱多病,没有机会做官,坐吃山空,所以越来越穷了。几个奴婢也陆续离去,只剩下一个老仆带着妻子,替他家做些杂务。

二十多年了,这个富贵人家逐渐衰落,却又遇一连两年灾荒!老夫人口粮不足,不得不吃一段稀粥。这件事就被夏村的百姓当做话题来教训小孩了。

就在这困难的日子里,张老夫人遇到一件开心事:她的儿媳妇怀孕了。她将有一个小孩子了!沉默寡言的张老夫人,忽然眉开眼笑,经常爱说话了。她教儿媳妇怎样保重身体,她叫儿子注意增加媳妇的营养:她提出要为小孙子做些什么衣服,准备什么玩具:她还盘算着小孙子出世的时候,接受那些亲友、邻居的庆贺,要办点什么招待:她甚至想到小孙子长大以后,到哪里去读书……

她的儿子看到她那股高兴的劲头,当然也很高兴。不过他想到自己的儿子在这灾荒年头出世,家里钱粮两缺。未免有些担忧。

老夫人说:

“到你姨家去借十石粮来吧。”

儿子苦笑道:

“去年借了十石,一升也没还,怎么再好开口?”

老夫人说:

“就说我要抱孙子了!我有喜事,还能不借?”

媳妇在旁插嘴道:

“还是到我娘家去借一点吧!”

正在讨论着,忽然听见红漆大门的铜环叭叭响。老仆人去开了门,回来禀报道:

“有个叫朱晖的人求见老夫人。”

“朱晖?”张老夫人摇摇头说,“我不曾认识此人。”

她的儿子说:

“母亲,此人我倒听说过。他是宛城人,也做过太守。不知道有什么事来找我们。”

老夫人说:

“你把他带到客厅去。”

张老夫人在客厅接见朱晖。朱晖很恭敬地行了礼,说:

“老夫人不认识晚生,张老太守知道晚生。三十多年前,我在洛阳‘太学’里读书,老太守来太学视察,听说我是宛城人,和他同乡……”

张老夫人点点头说:

“张太守本来也是宛城人。”

朱晖说:

“老太守很看得起我,拍拍晚生的肩膀,说以后要互相照顾。我想,我是一个学生,有什么力量照顾他这出名的太守呢?”

听到此处。老夫人不禁感到伤心,哽咽着说:

“唉,太守早已去世了。”

“晚生最近才知道老夫人住在西鄂县,今日带来一车粮食,五万铜钱,来看您老人家。”

“这怎么行?”老夫人摇手道:“张太守在世,是不肯轻易收受礼物的。”

朱晖说:

“当年太守对我说过,他老了,以后妻子儿女如果有困难,也许还要我帮忙呢。听说老夫人目前不很宽裕,所以带点东西来。这也是我做晚辈的怀念老太守的一点心意。”

说着,朱晖便叫随从送钱粮进来,张家的人忙着摆酒饭招待。朱晖和老夫人的儿子攀谈了一阵子,鼓励他设法出去做官。老夫人说:

“谢谢朱叔叔关心。只是他体弱多病,又没学到什么本领,恐怕办不了什么大事。”

说到这里,老夫人突然高兴起来:

“告诉朱叔叔一个好消息:我的媳妇怀了孕。明年我可以抱孙子了!”

朱晖闻听。连忙起立拱手道贺:  “恭喜恭喜!”

朱晖的突然来访,使张家得到一笔意外的钱粮,宽裕地过了一个年,并且安度了春荒。张老夫人也为迎接小孙子的出世作了充分的准备。

公元78年,张老夫人有了一个小孙子。这个小孙子就是张衡。字平子。

P14-19

序言

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前院长、两院院士

路甬祥

放眼21世纪,科学技术将以无法想象的速度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将全面崛起,国际竞争与合作将出现前所未有的激烈和广泛局面。在严峻的挑战面前,中华民族靠什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人才,靠德、智、体、能、美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今天的中小学生届时将要肩负起民族强盛的历史使命。为此,我们的知识界、出版界都应责无旁贷地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养料。现在,一套大型的向广大青少年传播世界科学技术史知识的科普读物《世界五千年科技故事丛书》出版面世了。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中国中医研究院医史文献研究所和温州师范学院、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的同志们共同撰写的这套丛书,以世界五千年科学技术史为经,以各时代杰出的科技精英的科技创新活动作纬,勾画了世界科技发展的生动图景。作者着力于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通过故事来讲述科学发现的真实历史条件和科学工作的艰苦性。本书中介绍了科学家们独立思考、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百折不挠、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他们在工作生活中宝贵的协作、友爱、宽容的人文精神。使青少年读者从科学家的故事中感受科学大师们的智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实验方法,受到有益的思想启迪。从有关人类重大科技活动的故事中,引起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密切关注,全面地理解科学,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在知识经济时代理智地对待科学、对待社会、对待人生。阅读这套丛书是对课本的很好补充,是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读物。

读史使人明智。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灿烂的科技文明,明代以前我国的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涌现出张衡、张仲景、祖冲之、僧一行、沈括、郭守敬、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这样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而在近现代,中国具有世界级影响的科学家并不多,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并不相称,与世界先进科技水平相比较,在总体上我国的科技水平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当今世界各国都把科学技术视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把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当做提高创新能力的战略方针。我国也不失时机地确立了科技兴国战略,确立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新人才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又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需要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需要更多更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才。我真诚地希望这套丛书能激发青少年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树立起献身科技事业的信念,努力拼搏,勇攀高峰,争当新世纪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5:5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