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台湾少数民族--卑南/台湾原住民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杨洋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书中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了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

现在,让我们跟着编者踏上台湾的土地,展开一次难忘的观摩岛内原住民文化的深度采风之旅吧!

内容推荐

台湾原住民这个特殊的群体在台湾社会有着独特的历史地位,影响力不容小觑。近年来,出于选举和政治上的各种考虑,台湾当局的原住民行政管理部门和立法部门对原住民事务越来越重视,越来越用心和细心,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论从“立法”、原乡土地流转的限制、特殊预算的编列、各种保护区和文化园区的设立、都会区原住民就业的辅导、原乡基础设施的建设、原住民特色文化的保护和重建等方面,都逐步取得一些看得见的进展。但是,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问题太过严重,原住民人口基数太低,生存状态过于脆弱,目前这些常规的建设和保护措施有些杯水车薪。随着金融和经济危机下的台湾财政状况的持续恶化,用于原住民事务的预算很难维系。如果没有特殊的强力干预,也许再经过几十年两三代人,原住民特别是一些人口稀少的平地原住民的民族特性,将可能只会存在于书本里和博物馆中。

目录

序(梁国扬)/1

跋(陈杰)/195

第一章 族群起源及变迁历史/7

 第一节 族称由来/9

 第二节 神话起源/9

 第三节 荷兰殖民时期/12

 第四节 清朝统治时期/16

 第五节 近现代时期/18

 第六节 重要历史人物/21

第二章 族群分布与人口/25

 第一节 石生和竹生两大分支/27

 第二节 部落分布及发展历史/28

第三章 社会制度/53

 第一节 政治制度/55

 第二节 亲族制度/63

 第三节 婚姻和财产制度/65

第四章 经济形态/69

 第一节 传统农耕生产/71

 第二节 传统狩猎及渔业/75

 第三节 饮食/76

 第四节 手工工艺/82

 第五节 建筑/85

第五章 语言与传统教育/93

 第一节 语言系统/95

 第二节 传统教育/97

第六章 文化与艺术/105

 第一节 服饰/107

 第二节 音乐与舞蹈/122

 第三节 文化名人/130

第七章 信仰与祭仪/133

 第一节 信仰/135

 第二节 巫术与占卜/138

 第三节 传统祭仪/143

第八章 风俗习惯/157

 第一节 丧葬习俗/159

 第二节 婚姻习俗/161

 第三节 生育及成年习俗/162

 第四节 命名习俗/163

第九章 神话与口传历史/165

 第一节 创世及发展神话/167

 第二节 宗教、祭仪及禁忌/176

 第三节 战争及出草/179

第十章 旅游与观光/181

 第一节 著名景点/183

 第二节 现代艺术景点/189

主要参考资料/194

试读章节

中古时期,竹生分支逐渐崛起,知本部落在台东平原上建立了霸主地位。

一、荷兰人的寻金之旅

卑南人称荷兰人为欧兰达和巴拉卡。欧洲自古就流传着“东方金银岛”的传说,欧洲人传说中的“台湾黄金河”,有可能是台湾东部盛产金砂的立雾溪。荷兰人对寻金之旅非常痴迷,之所以不断向后山(台东地区)靠近,主要目的还是探索金矿。但是寻金之路并不那么顺利,荷兰人利用先进的武器、战术刚柔并进,运用各种方式,利用族群矛盾招抚、镇压、征服台东各原住民部落。但一直到1662年被郑成功逐出台湾,荷兰人的寻金之旅也没有太大的收获。

荷兰人在台东地区最早接触的就是卑南人。对于这个在后山实力不可小觑的族群,荷兰人使用了多种方式,陆陆续续招抚了一些部落。但是效果很不明显,不时出现卑南人的反抗,在这期间就有著名的卫西林事件。

在此时期,知本部落的实力最为雄厚,其他部落需向其纳贡,卑南社极其不满。在荷兰人占领时期,卑南社与其建交,配合战事等,卑南社由此学习到了荷兰人先进军事技术、最新的军事知识、实战经验以及农业技术等。卑南社的实力逐渐发展壮大,在竹林战役中成功打败知本社后,发展为台湾东部第一大社。

二、地方会议制度

地方会议制度是荷兰殖民者有效控制各原住民部落的重要手段,最早在1641年控制平埔人中使用。随着荷兰势力扩张,地方会议逐渐分为北部、南部、东部和淡水四区,每年各族群长老出席集会一次,象征对荷兰殖民统治的认同。卑南社由于其实力雄厚和对荷兰人的重要作用而成为了东部集会的中心。荷兰人将军事指挥部及营房设在卑南社,各种粮食与弹药也贮存在卑南社的各个村落中,由卑南社负责原住民族群间的联系工作。1652年至1656年,每年5月或6月以卑南社为中心的东部地方会议共召开五次。

三、卫西林事件

1641年2月至3月间,荷兰人在台湾的第六任长官托拉纽斯派助理商务员卫西林前入台东探查金矿。5月间,卫西林抵达卑南族群地区,原本由大巴六九和吕家望人设宴款待卫西林,不料卫西林调戏妇女,于是被愤怒的两部落族人杀死。

卫西林的死,对于荷兰人在台东探查金矿和招抚原住民的工作,造成重大打击。托拉纽斯便决定亲自调查此事。1642年1月,托拉纽斯率荷兰兵抵达卑南族群地区调查,他认为是大巴六九人酒后行凶,于是决定讨伐两个部落。卑南社人也随军出征大巴六九和吕家望,烧毁大巴六九社而离去。传说吕家望保全了部落,而大巴六九人却流离失所。之后,吕家望和大巴六九的族人被荷兰人统治,参加了荷兰人成立的台湾东部卑南地方会议。

四、竹林战役

竹林战役是荷兰人统治时期,一场代表石生分支的知本社部落和代表竹生分支的卑南社部落的重要军事较量,也是卑南族群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

荷兰人统治之初,知本社的力量十分强大,附近其他部落都要向其纳贡。但知本社一直不向荷兰人臣服,这就使荷兰人需要在后山地区依赖其他部落以抵制知本社。卑南社在与荷兰人建立良好关系后,经济、军事实力都大幅度增强,族人对每年向知本纳贡很是不满。有一年纳贡时,卑南社不向知本人纳贡。知本人前去卑南社责问,双方因言语不合引起争斗。由于不熟悉周围环境及力量悬殊等缘故,知本社大败。此次战役重创了知本社的力量和影响,卑南社随即跃上第一大部落的位置。  五、卑南社的壮大

由于竹生分支的崛起,卑南社取得平原上的控制权,俨然一个小王国。荷兰人离开台东后,郑成功的势力及军事力量也从来没有对卑南社的控制权及军事、经济上在平原上的优势带来多大的威胁。在清朝入台湾前和荷兰人离开后这一段期间,台东地区颇为平静。

卑南社自竹林战役后逐渐崭露头角,十八代领袖比那莱(Pinalai)的声望更是如日中天。比那莱年轻时曾到西部枋寮、潮州一带,学得并带回了数种农业器物及技术。卑南社由于新农业技术的输入,加上附近各部落早已畏惧卑南社强盛的军事力量与威力无比的巫术,比那莱领导的卑南社最终成为支配台东地区七十二社的总社。在台东地区,卑南社拥有领土的主权,每年向居住在领土范围内的部落征收贡赋或贡租(地租、猎租、渔租等)。

1662年,郑成功将荷兰人逐出台湾。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东部会议制度被保留下来,卑南社继续向会议区域的各社征收贡品,维持台东地区的和平。郑成功当时奉行寻金裕国的观念,曾计划讨伐卑南社。但因畏惧以卑南社为首的卑南人的强大防御能力和先进军事武器而知难而退,取消了攻打计划。这个时期也是卑南族群石生分支称霸与竹生分支崛起时期。

P12-16

序言

当我得知陈杰女士和我的诸多同仁打算编撰一套迄今为止祖国大陆内容最丰富、撰述最全面的有关介绍台湾原住民历史文化的丛书,我不禁为他们的胆识勇气和决心所感动。关于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著述,大陆较少见,岛内有一些,但不够系统、全面,而且大多还是台湾殖民时期洋人的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岛内开始重视这方面的研究,或许可以理解为学界因多年欠账如今拾遗补缺,但恐怕也不能避免有为了今天的政治述求而做起历史的旧文章来。

编撰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丛书,自然涉及人类学和民族学的研究。这是社科研究中不太好把握的两个领域,也是多产“悬案”的所在。比如,与我们人类祖先智商相当的尼安德特人为什么在2-3万年前突然灭绝了呢?他们能算人类吗?再比如,创造了西夏灿烂文化的党项人亡国后悄然失踪,却留下一页“天书”叫人猜谜。在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诸如此类的事情不少,都说明这口“饭”不好吃。即便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这件事没有那么复杂,那至少资料采集有没有足够的来源,提出的观点能否得到史籍或考古的佐证,那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神祗信仰能否有合乎生存规律的合理解释等等,都是研究者、撰稿人必须面对和回答的。

我知道我的同仁们,一群对人类学和民族学没有太多研究,对台湾原住民历史没有多少接触的“业余枪手”,立志要做这么一件难为之事,决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事实上他们的创作“冲动”来源于双重的思考:一是他们在与原住民同胞长期密切交往活动中自然产生的对原住民璀璨文化的偏好与推崇,希望这朵中华民族的奇葩能够弘扬光大;二是希望向社会公众提供一部关于台湾原住民的信史,正本清源、厘清史实,还历史本来面貌。为了达此目的,他们全力搜集相关资料,调阅相关档案,参阅了大陆和台湾岛内几乎所有专家学者的著述,还多次与部落代表人士接触访谈,争取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按“总论”和“分论”的框架对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按族群分述,将台湾原住民的起源与历史变迁,各族群社会制度、组织结构、生产活动、社会生活、语言、文化艺术、信仰祭仪、风俗习惯、神话传说、重大事件等,作了详尽介绍。经过严谨的考据,辛勤的笔耕,以及台海出版社编辑同志细致的斧正,一套洋洋洒洒100多万字、系统全面介绍台湾原住民文史知识的丛书终于面世了。

俗话说“有心插柳、无心栽花”,不管各路学人对台湾原住民历史研究抱着怎样的目的,恐怕都无法回避关于台湾原住民究竟是什么人种、以及从什么地方来的问题。而此书恰好用大量的资料,包括地质学研究、文化人类学研究、考古研究和前人留下的大宗史籍,说明台湾的原住民属于南亚蒙古族人种,都是古代大陆百越人、百人的后裔。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先后越洋渡海,几经迁徙来到台湾,繁衍生息,成为今天的原住民族群。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台湾原住民与大陆的许多少数民族,如黎族、侗族、傣族、壮族、水族等,在称谓、服饰、习俗、图腾崇拜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或一致。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同源”的观点决不是本书研究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是我的同仁们大量参阅了有关资料对原住民发生发展的历史作了全面严谨的考究后自然得出的结果。我想,浏览此书的读者自然能够体会这个结论的“含金量”。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尽管著述人等不是那些负有盛名的学者专家,而且成书时限也紧,难免有不少差错,同仁们实在是抱着职业的良心和抛砖引玉的动机,斗胆出手,目的是为了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批评,希望各位能体谅著述者的良苦用心。

谢谢!

2008年6月

后记

“台湾”,曾几何时,那是一个神秘的、远不可及的、充满疑问的、大海深处的岛屿,但同时又是一个美丽的、让人神往的地方;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应清晰地记得,两岸间那曾经的“剑拔弩张”、“枪林弹雨”和“炮火纷飞”。

很小的时候,一有闲暇,父亲就会情不自禁地说起他儿时的趣事、少年的玩伴、还有他昼思夜想的故乡——“台湾”。那时在我的心中,台湾就是父亲、父亲就是台湾。对我而言,从小到大,始终是以从父亲那里传承的民族——“高山族”为自豪。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自己所属的民族的历史及其一切却知之甚少。记得上小学时,一次偶然,从父亲没有翻译完的一本日文书里,得知自己民族有的部落里还处于母系社会时,不禁大惊小怪、想入非非。当我清楚这个民族称谓的来龙去脉时,已经是在两岸开放交流以后很久的事了。

二十年前,在一个偶然的场合,我见到从台湾到日本讲学顺访北京的阿美教授鸿义章先生,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对台湾的原住民有着太多地不了解,开始认识到“高山族”这个我们耳熟能详的民族称谓,实际上并未被居住在台湾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所认同。对他们而言,这个族称,是一段鲜为人知却又难以启齿的历史。

记得鸿义章先生告诉我,台湾的少数民族正在进行争取为自己族群正名的运动,而最有可能被各个族群认可的名称是“原住民”。现在的台湾,“原住民”已经成为台湾岛内少数民族的统称。但在原住民的部落里,他们还是保留着自己本民族传统的称谓,如:阿美、泰雅、布农、达悟、卑南、赛夏、邹、邵、鲁凯、排湾、噶玛兰、太鲁阁、撒奇莱雅、赛德克等,目前被台湾当局正式确认的有十四个族称。

正是由于两岸长期的人为分隔,一直以来,我们对台湾少数民族缺乏研究和宣传普及,甚至有相当多的人以为在台湾的都是“高山族”。这绝非讹传,我们一些边远省份的户口登记机构,到今天还出现过这种情况,某个台湾省籍家庭刚出生的孩子登记户口时,负责登记的人员听到孩子父亲或母亲是台湾省籍时,就想当然地在民族一栏上添上“高山族”。这不是一个笑话,在现实中,恐怕仍有许多人说不清台湾省籍与“高山族”的关系。

近十几年,台湾研究民族学的学者,尤其是台湾的原住民学者撰写了大量的著作,开始详细系统地介绍这个最早在台湾进行开发垦殖并繁衍的部落族群。在这些著作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事人口述的记录,它们以最本性、最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台湾土著民族的历史沿革和民族特性及其文化特征。但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目前这类书籍在大陆还难以看到。

为了让人们更多了解台湾的少数民族,促使两岸在认识台湾少数民族问题上有更多地共识,全国台联决定编写这套丛书,以期成为大陆民众了解台湾少数民族的通俗读物。由于我们对台湾的少数民族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甚至有些认识还是在成书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在这套丛书中,肯定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甚至不精确的地方。同时,由于对各类资料中彼此冲突的部分不能赴当地核实,我们暂时只能取其中一种说法。待今后赴台进行田野调查后,当及时对本书进行修订。

在余清梅、高鹏、高伟、李树义、杨洋、鲁洪科、陈小艳、陈海舟、许玉香、宋强、安林林、何昆、李永红等同仁将近一年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台湾原住民丛书》概论及主要分册的编写工作。杨骅同志在此书成书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邵丽娟、徐波、张红星、黄京华、蔡明磊等同仁都给予我们大量的支持和帮助。

在编纂过程中,前会长杨国庆、会长梁国扬、前辈田富达给予我们很多重要的指导意见,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衷心感谢台湾友人宋东文、达英、巴湃、古木等先生,是他们提供的大量珍贵的原始资料,为我们的编纂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特别要感谢苏辉和她的先生,还有好朋友田雪平、殷路长,感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深刻理解和大力支持。

我还要感谢台海出版社社长安然,他对丛书提出的诸多修改意见,给予我们的编纂工作很大的帮助。

最后,对为丛书的顺利出版付出辛勤劳动的台海出版社编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2008年9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