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文明记/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宇野哲人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游历了华北、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写下的庞大的游记。是他每夜剪烛,梳理成文,将之寄与故国乡里之父母妻子的书翰。

本书论考部分是作者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的考察与思考。对现今我们研究近人中日关系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推荐

《中国文明记》一书是日本学者宇野哲人在游历了华北、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后写下的数量庞大的游记。这些游记是他每夜剪烛,梳理成文,将之寄与故国乡里父母妻子的书翰。以时间为顺序,按所过之地为单位,列项叙事。以广博的知识和准确的文献论证为基础,对所见所闻加以描述及考证。全书条理清晰,记事完整。

目录

总序

修订版序

第一部分

 一 最初之所见

 二 天津

 三 进北京

 四 北京城

 五 北京杂观

 六 飞鸟之技

 七 听戏

 八 蒙古来了

 九 百果粥

 一〇 祭灶

 一一 迎春之准备

 一二 北京之除夕

 一三 北京之元旦

 一四 上元节

 一五 打鬼

 一六 北京之四季

 一七 辽金之土城

 一八 汗八里

 一九 北京之名胜

 二〇 北京近郊之名胜

 二一 山东纪行

 二二 长安纪行

 二三 长沙纪行

 二四 武汉之名胜

 二五 南京之名胜

 二六 镇江

 二七 苏州

 二八 杭州

第二部分

 一 中国之家族制度

 二 闲话结婚

 三 中国之社会事业

 四 革命与中国之国民思想

 五 论中国国民性

译后记——幕末明治时期的中国见闻录及宇野哲人的《中国文明记》

译后记主要参考资料

试读章节

二天津

然大沽并非北清之门户,真正之正门是天津。北清航路中之船舶,为适应其目的,造成浅吃水型,由此,可直接从大沽海面溯白河而上,直达天津紫竹林水边靠岸。

予换乘火车,三小时后至天津。看到租界地之宏壮,市况之殷赈,再次为之吃惊。火车站近处是俄国租界。自此跨过架于白河之桥,沿河往下是法租界、英租界,据说此二租界通称紫竹林。德租界更在其下游。我日本租界在上游,在古天津城即中国街与紫竹林之间,占据最形胜之位置。租界是为与中国贸易所建,我等之主顾当然是中国人。因此,最靠近中国街之我国租界,应该说是最形胜之要地。

与紫竹林之整齐井然相比,我国租界不及彼等者尚远,此所觉遗憾之事也。以三井、大仓及邮船公司等大商户为首,许多商贾为谋图国势之伸张而孜孜不倦,惟期望彼等更加奋励。作为租界之经营,我国同胞,团结一致,建设俱乐部,且为在留邦人子弟开设学校,今后亦有逐步建立公园等计划。

天津不仅租界之地砖瓦建筑之大厦鳞次栉比,中国街亦不愧为直隶总督所居之地,中国样式之华丽建筑亦不少。下等劳动者——苦力之肮脏是事实,然官吏及富民,其颇有潇洒风采者亦不少。总督衙门虽不能乱进,然如李公祠,即前直隶总督李鸿章之祠等建筑,美轮美奂。惟其庄严、典雅之趣绝无,不得不视其为俗恶,是为遗憾。

总之,其华丽,其殷赈,天津为北清之门户绝无可羞之处,与塘沽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若以此类比中国国民贫富悬隔之甚,不亦可乎。

三进北京

于天津停泊一夜。次日,由旧友牧野田为东道,发自天津,前往北京。一望茫茫之平原,沼泽环绕。尚未春上梢头之柳树遮住眼界,时时扑人眼帘者惟有一堆堆土馒头而已。与亚逊号上形影相吊之曩昔不同,今与旧友联袂同行,寂寥之感绝无,周围中国语之喧吵,阵阵入耳。义和团时之柳村古战场等,擦眼而过。夕阳时分,天之一端,隐约显露出翠黛一抹,此即连绵于北京城西之西山。

暗中仰望巍巍之北京城墙,火车到达前门车站,此时已是日没西山,万家灯火。预先在天津有过电话联络,旧友小林学士前来迎接。乘上出迎之马车,往扶桑馆,解开行囊。予已成北京之人。暗中尚未见到任何事物,予已成北京之人。以燃烧般之好奇心,观察北京,了解北京,此实为予此后数月问之大事。

为观察北京,了解北京,予第一着手之事即是中国语之学习。先辈旧友之指导及前后一年半之北京滞留中,予所亲身见闻,使予对北京了解甚深。南北风气之差异甚大,虽日河北与江南不能同日而语,然北京亦可谓是中国之模型。了解北京,亦即了解中国之大半。首先熟知北京,而后遍历各地,中国之真相则当愈显明白。

P4-5

序言

予游中国,已是数年前之事。书中所录,均是当时之见闻。时至今日,这些记录,与目下日新月异之中国,特别是革命大业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今日之中国,或许已经不合适。然而,中国国土广袤,文化难以遽然普及。保守之中国,纵然铁路开通之里数增加,都会之外观亦有若干之变化,但大体之上,旧态依然。故此书仍不失为了解中国国情之有益之物,于此一点,予信而不疑。今稍加改订再次上梓。

后记

日本孝明天皇庆应三年(1867)十月,德川幕府的第十五代将军德川庆喜(1837~1913)将国家大政奉还皇室,同年十二月,明治天皇宣布王政复古,次年,德川幕府完全倒台,明治新政府成立。这一系列的政治改革过程,就是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不仅掌握日本政治实权二百六十五年的德川幕府倒台,而且自1192年源赖朝(1147~1199)开创镰仓幕府以来的武人幕府政治也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确立的以天皇为中心的明治政府,在内政、外交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日本以一个近代国家的姿态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因此,从形式上来看,明治维新是从幕府向朝廷的政权转移,而实质上却意味着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迈进。

幕府末年,正是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向亚洲渗透的时期。东方的大帝国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败北这一事实,对同样面临列强侵略势力的日本来说,是一面镜子,是一个借鉴。在美国公使柏利来航以后,如何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独立,成了朝野上下的最重要课题。明治维新以后,所谓的“开国进取”、“脱亚入欧”,成为日本政府的基本方针。与西方列强并肩,以西方列强弱肉强食的逻辑为自己的逻辑,“谢绝亚洲之恶友”,成为政治上的主要势力。随着日本近代资本主义的逐步发展,长期以来对等和平的中日关系,也逐步走向被侵略与侵略的关系。在强弱优劣、进步保守、东西方文明等意识的影响下,自以为是东方文明的代表,同时又是西方文明介绍者的日本政府以及受其影响的一般民众们,对封建社会末期积贫积弱的中国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中国人开始产生了蔑视意识。这一段历史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了。

幕末明治时期,游历中国并留下记录的日本人很多。其职业,有政府官员、政治家、记者、学者、作家、实业家等;其足迹,遍及中国大江南北,甚至远及边疆地区。他们的见闻录,多在中国写成,如实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风土、风俗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是认识这一时期中国的珍贵史料。然而,正像前文所说的那样,很多日本人,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虽然对中国文化以及遗留在中国大地上无数的文化遗产怀有崇高的敬意,但对现实中的中国以及中国人的蔑视意识却日益加深。这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时代枷锁,在见闻录的各个作者身上或多或少都会有所反映。因此,幕末明治时期,特别是明治后期的中国见闻录,又是研究近代中日关系史的好材料,尤其是在一般日本人如何认识中国的这一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3: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