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是一个好创意(创造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修订本)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逻辑学
作者 (美)奇科·汤普森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以打破常规的方式引领读者摆脱思维的束缚,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实现对自身创造力的开发。该书作者奇科·汤普森曾在其第一版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成功地使很多人实现了创造力的提升。通过改进和创新,告诉读者如何通过四个步骤即自由、表达、创造和行动,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提升创造力。另外,书中还包含有大量的行动表单和测试题,以帮助读者掌握提升创造力的思维方式。

内容推荐

在这个追求个性和创新的年代,怎样才能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产品?怎样得到为顾客服务的新方法?怎样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新奇和惊喜?

本书告诉你获得卓越创意的思维方法:

·大量的行动表单,一步一步教你获得创意的方法;

·有趣的测试题帮你打开思维的闸门;

·真实的小例子告诉你得到伟大的创意原来如此简单。

创意秘密一:创意是未来的财富。

创意秘密二:冥思苦想并不能带来好的创意。

创意秘密三:44岁时我们的创造力达到最低谷,并且会一直持续到退休,创造力才重新恢复。

创意秘密四:不要再等了,就是现在,开启你的大脑吧!

目录

第一步 自由

 第1章 另一个正确答案

 第2章 一勺小苏打

 第3章 预备,射击……中了!

 第4章 扼杀创意的语言

 第5章 反击

第二步 表达

 第6章 界外思考

 第7章 提问的技巧

第三步 创造

 第8章 自我实现的预言

 第9章 事物的两面

 第10章 曲线球

 第11章 创意共享

 第12章 大脑训练

第四步 行动

 第13章 思维资本

 第14章 看得见的创意

 第15章 看不见的创意

 第16章 演示

 第17章 生活的创意

后记 获得永生

附录 你的创意行动计划

你是左脑型还是右脑型?

试读章节

第1章 另一个正确答案

把学校的规矩统统忘掉

孩子们进入学校时可能像问号,但离开时像句号。

——约翰·霍尔特博士,教育家

我们小时候都是充满创造力的。还记得那时你光着小脚丫,拎着小塑料桶玩沙子的样子吗?

如果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喜不喜欢唱歌、跳舞、画画,他们会齐刷刷地举起小手。可如果问成年人这个问题,只有15%的人会举手,有的人甚至还会问,“你说的是什么舞?”或者“能先给我来两罐啤酒吗?”

在这些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大多数人上学的时候都有一盒64色彩色蜡笔。运气好的孩子拿的是128色的,侧面还放着一把卷笔刀呢。可是如果在满是紫色的树、橙色的天空的世界里生活得太久,我们的创造力也会慢慢消失。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教室里的色彩一年比一年少,挂在墙上五颜六色的装饰物也逐渐消失。毕业的时候,我们不再使用64色彩笔,而是只有黑蓝两色的一次性圆珠笔;我们讨厌红色,因为文章里要是出现红色,那就意味着出错了。

《不成长就被淘汰》(Grow or Die)的作者乔治·安斯沃斯·兰德曾经对一群5岁的孩子进行了一次创造力测试,他采用的是美国宇航局(NASA)选拔具有创造力的工程师时用的题目。98%的孩子的测试结果都是“极富创造力”。等他们长到10岁再接受测试时,只有30%的孩子依然“极富创造力”。到了15岁,只有12%的孩子“极富创造力”了。那成年人的测试结果又是怎样呢?接受美国宇航局测试的成年人中,只有2%的人“极富创造力”。

这么说来,伴随我们一生的创造力在5岁的时候达到最高点,44岁左右降到最低点。我们好像不是在学习如何提高创造力,而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时,丢弃了它。

但创造力在你退休之后又失而复得了。现在知道我要教你什么了吗?如何退休!你将学会如何从困境中抽身出来,用全新的眼光看待问题。你还将学会怎样把小学里的那些吹毛求疵、根深蒂固、主观臆断的规矩统统忘掉。

多问几个为什么

乔治·兰德的研究表明,5岁的孩子每天会问65个问题,而44岁的成年人只会问6个问题。而且,有孩子的人都知道,5岁孩子的问题都是以“为什么”开头的。

孩子们问的“为什么”都是探索性的,而成年人的“为什么”则多半是指责性的,如“你为什么这么做?”成年以后,我们只解答问题,问问题只不过是为了表示我们在倾听别人说话而已。

我们的一生可以分为3个年龄段:

1.“为什么”的年龄段:从出生到5岁

2.“为什么不”的年龄段:5~12岁

3.“因为”的年龄段:12岁~退休

退休将我们带回到起点,让我们重温儿时的快乐,不断进发新鲜创意。

肿瘤学家卡尔·西蒙顿提出了人的精神状态会影响健康状况的理念,根据他的研究结果,人的笑声也遵循同样的趋势,每天笑113次的孩子最终会变成一个一天只笑11次的“严肃认真”的成年人。你可能会想:“11次——够多了!”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一天连一次都笑不出来呢。

图1-1展示了年龄与创造力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关系。你会发现,我们的创造力在44岁的时候到达最低点,而这个年龄的人,每天都必须接受决策能力的考验。

造成这些衰退的原因之一是,孩子们向往的体验正是我们成年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还记得以前操场上的跷跷板吗?成年人总是试图把两端支撑起来,做成一个平面的运动场地。多没劲啊。坐跷跷板不就是为了体验那种起起伏伏的感觉吗!

忘掉规矩

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提高创造力,这就是说要寻找新的“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化解自己面临的困境。然而,成功研制出脊髓灰质炎疫苗,帮助人类驱除病痛的乔纳斯·索尔克博士却认为:

任何问题的答案都是预先存在的。我们要找到问题所在,来发现正确的答案。

多么敏锐的洞察力啊,我们不是创造,也不是发明解决方案,而是去发现。那么,创造力的责任就是提出更多富有创造力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会向我们展示第二、第三个正确答案。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忘记那些过时不用的答案。能否成功发挥创造力,不仅取决于你知道什么,还取决于你忘记什么。把我们在学校学的那些规矩,包括能让我们最快找到答案的规矩统统忘记吧。下面这几个“学校的规矩”可能会阻碍你发挥创造力。

1.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老师永远是对的。

3.正确答案在《教师用书》的后面。

4.不要传纸条。

5.天花板上没写着答案。

如果把一个一百年前的人放在大街上,他肯定会瞠目结舌于时代的高速发展。可是如果你把他带进一间教室,不到5分钟他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因为很多学校用的是同样的黑板、同样的照本宣科、同样指定的座位、同样地要把讲台上老师说的内容记录下来。读三年级的时候,我们都梦想着能像变魔术一样变出一本《教师用书》,这样我们就知道所有题目的正确答案了。

在信息科技到来之前的工业时代,这些规则非常奏效,那个时候大批企业忙于开采土地,形成自己的资产。而今天,成功的企业开采的是我们的大脑,提取我们宝贵的精华——创造力。想要营造能产生创造力的环境,规则肯定要发生变化:

1.寻找第二个或者第三个正确答案。

2.挑战管理阶层,从各个层次寻找答案。

3.时常更新方针政策。

4.传纸条、合作、鼓励多样化。

5.天花板上还是没写答案,但如果你用创造性的眼光去看,天花板上也许真的会出现答案。

寻找第二个正确答案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他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是什么。爱因斯坦回答,如果让普通人从干草堆里找一根针,他一找到就停下来了;而爱因斯坦则会把整个干草堆弄得粉碎,找到所有可能存在的针。

面对问题,我们很想找到解决方法。如果别人鼓励我们再找一个解决方案,第二个方案总是更有创意。

爱因斯坦给他第二年教的物理班的学生发期末考试试卷的时候,一个学生举手说:“这些题目是你去年考过的。”爱因斯坦答道:“你的观察力很强,但今年的答案变了。”

柏拉图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用8种不同的方式提问,要好过8个问题用一种方式提问。”莱昂纳多·达·芬奇认为,人们看待问题的第一种方式总会倾向于常规看待问题的方式。

你在办公室或者家里遇到的问题不一定都是判断对或错,那就把寻找第二个或第三个正确答案融入到你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吧。  P3-7

序言

早上,你正给自己全身上下抹满肥皂沫的时候,或者正在脚踏车上挥汗如雨的时候,又或者是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你的脑子里突然进发出一个伟大的创意。你顿时全身热血沸腾,你拼命让自己记住它。

可惜,就在你刚刚在办公桌前坐下的时候——哎呀——你把那个创意忘了。后来,在枯燥无比的会议上,你正在纸上信手涂鸦,又有一个新点子奇迹般进入你的脑海。你轻声把它告诉了坐在你旁边的那个人。

还不到8秒钟,他就指出了你的问题:“超支了”,“那样做没用”,或者“这个我们以前早就试过了”。你脸上的笑容凝固了,你眉头紧锁,重重地靠在椅背上——哎呀——你的创意又没了。

当今社会的“知识工作者”必须具备坚韧不拔的精神,因为你每天都必须处理无休止的电子邮件、即时信息、文本信息、电话、语音邮件、信件、备忘录、便条签和快件。你花20分钟寻找电话号码,就为打2分钟的电话。你的直觉思维总是来得太迟。很快,你会发现自己双臂交叉、牙关紧咬、双眼无神。你的工作没有任何进展,你开始抱怨命运不公,而你的胃又开始抽搐。坚强面对吧……你“陷入困境”了。

或者,你明明知道自己陷入困境了,但由于创造力匮乏,你别无选择,无法迅速找到新的方向。那么,你也许是太急功近利了。还好,你还有选择:

1.什么也别做,静静等待暴风雨的平息;

2.再接再厉,争取打破樊篱;

3.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寻求出路。

你会选哪个呢?

1.等待是最常用的方法。你会静静等待事态平息吗?对不起,我很少会这么做;

2.传统观点认为,“再接再厉,终会成功”。但每次尝试,你的呼声会越来越高,而耐心会越来越少;

3.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走出困境简单易行、充满乐趣。把摆脱困境当成是走弯路欣赏风景,而不是拖延时间。

如果你的选择是第3种方法,那么这本书就很适合你。本书为你设计了“四步走”的策略:走出困境、设定目标、激发灵感、实施计划。

后面你将学会如何提问,这些问题会帮你找到自己苦苦追寻的答案。简单地说,创新的思维模式就是:问题即答案,是进入充满新鲜思想、充满突破性解决方案的世界的答案。

第一步:自由

创意人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在内心完全自由的状态下去思索新创意和新思想。

第二步:表达

除了自由思索新创意之外,还必须能够表达新创意会产生的问题和疑惑。

第三步:创造

自由和表达将你带入创造之门。这里是诞生伟大创意的中心,这里有技巧,也充满乐趣。

第四步:行动

行动是创造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一步。因为在这一步,创意要与现实结合。我们必须坚信自己的创意,相信自己,任何人的否决、改进建议都无法阻止我们前进的步伐。

我们需要将大胆新鲜的思想注入到“四步走”的创新思维模式中,这样我们的创意之花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怒放。

世界是圆的还是平的

读过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你就能理解今天的世界为何跟我们小时侯的世界不一样。在平的世界中,只有那些最聪明、最有效率的人才能找到工作。

弗里德曼指出,“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创新让世界变得平坦。在网络连接的全球平台上,可以不受时间、距离、地形,甚至语言的限制,让各种模式的工作和知识得以分享与分配,这就是世界是平的真正的意义。”他还指出,“在平坦的世界里,具有想象力将是人最重要的特性。”

确实如此,要想保持竞争力,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必须学会驾驭自己的想象力,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生产出未来市场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而商业圈之外的人——作家、艺术家、学生、发明家、设计师等——也能从灵活驾驭弗里德曼所谓的“想象力”中受益匪浅。

根据我的经验,在这个“平坦”的世界,创造力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我收到了很多来自亚洲的邀请,他们请求我开设创造力学习研讨会,其数目之多,已经赶上了我在美国做研讨会的数量。全世界都意识到将技术知识和想象力合二为一是大有裨益的。

激发创造力的过程

我讲授如何培养创造力的课程已经25年之久了,我有聿为个人以及国有机构的50多万名管理人员授课,对他们进行采访或者进行调查。我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帮助创意人士学会寻找、开发新创意的通用方法。

1991年,我写了一本书,也就是本书的第一版,在那本书里,我提出了一些经过验证,而又非常灵活的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任何团队迅速激发灵感。那本书重印了21次,被翻译成6国文字。2001年,哈佛商学院对我的演讲生涯进行了个案分析。

如今,我是弗吉尼亚大学达顿商学院的工作人员,同时还在美国医师管理学院、青年领袖组织,以及布鲁金斯学会兼职授课,我的眼界变得越来越广。我现在正筹划一些创新方案来减少医疗事故造成的死亡、抗击恐怖主义、改革公立学校制度。

要求对本书进行修订和升级的呼声来自参加我的演讲和研讨会的学员,他们需要寻找激发灵感的方法。我重新拿出本书的手稿,将每一章的内容进行了扩充,最主要的是增添了许多创新内容,包括:

·图解式指南教你如何将诸如“是的,但是……”这样的“扼杀创意的语言”从你的生活中彻底清除出去。

·附加的“创意行动表”在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为你导航。

·企业界活生生的创意案例。

·全新的创意激发技巧使你放飞想象力,充实、活跃大脑。

·“九步走”的创意行动计划,有了它,任何疑难杂症将会迎刃而解。

终考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期末都要参加终考——大家都知道为什么称它为“终”考,因为你再也不用为应付考试而记答案了。我们没有好好学功课,只是背下了答案而已。

本书不设终考,而是设计了一份“创意行动表”,鼓励你对激发创造力的技巧勤加练习,最终能够在创造力思维模式上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阅读本书时,我希望你有意识地将创造力融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通过培养创造的自由,我们将完全成为这个时代创新运动的一员。我们从对世界上最伟大的创意之一——人类自由精神的认知出发,并以其为我们的终点。

祝你的创意之旅愉快!

微笑的,

查尔斯·奇科·汤普森

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

chicmompson@whatagreatidea.com

后记

爱因斯坦认为,如果世界没有变化,那么每天都是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幸存下来的生物不是最强大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因此,如果你公司变革的速度比外界变革的速度慢,那么结果显而易见,只是早晚的问题。

那么,张开你的双臂去迎接变革吧,但不要丧失掉你的价值观。忘记你的工作头衔,你现在是在用你的知识和创造力在世界范围内竞争,那么,你拥有什么,又要创造什么呢?

1.是什么让你独一无二?

2.你是创意的催生者吗?

3.你会先好奇吗?

4.你做过什么显著增加独特价值的事情?

5.什么事让你觉得最为自豪?

6.你在驾驭自己的创造活力吗?

柏拉图说,我们人类都在追求永生。他教给我们3个方法实现这一目标——生孩子、种树、产生创意并付诸现实。

我们在面对挑战,不得不深深质疑、采取行动,最重要的是,深深热爱的时候,就会有目的地发挥创造力。我最伟大的创造来自1991年,我父亲在世的最后一年。我不知道该给父母带什么样的圣诞节礼物,他们却一直说“什么都不要,回来就行”。我弟弟提议,全家乘船旅游,可我母亲否决了那个建议(他们不去旅游似乎是因为爸爸便秘了)。母亲迫于我的追问,就说她想要一个烤肉温度计一这可不是我希望送给他们的礼物。

出于爱,我使用了反向思维技巧,问我的母亲,她最不想要什么样的圣诞节礼物。她立刻说是比基尼,我们都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流出来了。然后她接着说,还有电脑、然后是新车,然后……她停不下来了。

我弟弟听见她说电脑,他就把这个问题“翻转”过来,说82岁的人能用电脑做些什么。当我母亲听说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时,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就给他们买了电脑,可电脑并不是这个创意的最佳之处,而是所有的邻居小孩都来到我们家玩电脑,还教给他们电脑技巧。我父母的语言变了,他们的反应也变了,他们变成了8岁的孩子。

父亲去世后,我们不得不把母亲送到疗养院。你知道她需要什么吗?电脑,还有帮她学习网上购物的孩子们。

前进吧,追求永生。

在追求永生的路上,别望了传纸条、在墙上写写画画,还有,看天花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3:3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