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亨利四世(下中文本)/莎士比亚全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威廉·莎士比亚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威廉·莎士比亚编著的《亨利四世(下中文本)》为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历史剧之代表作,享誉世界。其意义在于展现了一个英明君王的成长过程。本书稿采用著名翻译家朱生豪译本,配以世界插画大师的插画,力图使经典作品更具艺术性,令读者有常读常新之感。这也是莎士比亚最成功、最受欢迎的历史剧,是其历史剧代表作。

内容推荐

《亨利四世(下中文本)》是威廉·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莎士比亚突破传统历史剧多条线索交织发展的网状结构,采用了两条线索平行发展的结构——以亨利四世为代表的宫廷生活线索和以福斯塔夫为代表的市井生活线索。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目录

出版说明

莎士比亚诗体重译集序

《亨利四世》二联剧导言

亨利四世(下)

试读章节

莎士比亚融汇喜剧、历史剧和悲剧于一体的艺术技巧之臻于完美,最见于《亨利四世》二联剧之中。作为历史剧,这两部剧作以浓墨重彩的笔触,绘就了英格兰的世相全景图,包罗的社会领域之广,远胜此前的任何历史剧;随着剧情的演进,从宫廷到酒肆,从枢密院到疆场,从城市到乡村,从大主教和大法官到妓女和小偷,形形色色,众生百态,展示无遗。作为喜剧,《亨利四世》讲述了一个浪子幡然回归正途的成长故事,同时还把一个老无赖安身立命的种种伎俩一一呈现,比如他如何插科打诨、大话弥天,以及他以己之“智”让“别人因我而聪明”。的人生妙术。作为悲剧,《亨利四世》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无法摆脱自身过去的国王如何一步步走向日暮穷途,一介骄鲁武夫如何倏然早天,空留曾经的辉煌武功无人凭吊。同时还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并非王子生父的替身父亲如何以其生父所无的热诚拥戴爱护王子,到头来却被抛弃陌路,落得个心碎而亡的下场。

《亨利四世》之前的《理查二世》(Richard Ⅱ)遵循了这样一个悲剧模式:高贵之人的个人秉性同其帝王之位的要求之间的错位。剧中将理查王(King Richard)的陨落与亨利·波林勃洛克的崛起并置,将他们比作一组滑轮上的两只桶,一个沉入井底之时,另一个则从井中升起。而一旦波林勃洛克称王为亨利四世,这一悲剧模式即在下一代人身上反向重演。亨利目睹他的儿子似乎在蜕变成另一个理查,游手好闲,与痞子混混为伍,搞得国中乌烟瘴气。他觉得儿子不像自己那样是个英勇的战士和决断有为的男子汉,倒是在潘西家族的儿子霍茨波身上,亨利看到了他的影子,而正是潘西家族辅助他废黜了理查登上王位。

历史上的亨利·潘西人称“霍茨波”,比亨利王子(常称为“哈利”,唯有福斯塔夫称他为“哈尔”)年长二十余岁,后者即未来的亨利五世、阿金库尔战役的凯旋者。莎士比亚以其一贯的自由不拘的戏剧手法,改变了历史,使两者成为争强斗胜的同代年轻人。亨利四世的噩梦在于历史的重演:霍茨波会反叛他的儿子,就如同他当年反叛理查王。他唯愿是“某个夜游神祗”将两个哈利在襁褓中互换了,“称我的孩子为潘西,称诺森伯兰的孩子为普朗塔热内”。然而,此一时,彼一时,这回是叛乱者败北,真正的继承人胜利了。《亨利四世》是一出双重剧,充满了成对出现的人物。剧中有成对出现的父子,包括亨利国王和王子以及诺森伯兰和霍茨波;扮演年轻主人公义父(surrogate fathers)角色的人物也结对登场,即约翰·福斯塔夫爵士和大法官;还有兄弟血亲成双成对(包括哈利亲王和约翰亲王、诺森伯兰和伍斯特、霍茨波和他的内弟摩提默及有亲戚关系的老哥俩夏禄和赛伦斯);亦有插科打诨的江湖哥们儿(包括哈尔在酒店结识的以奈德·波因斯为首的“结拜兄弟”)。

在剧中,莎士比亚关注的问题之一,是一个未来的国王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才恰当。都铎王朝的观念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身上应兼有军人、学者和廷臣的品质。剑术、骑战和猎技用于培养中世纪贵族的骑士精神和风度,但此外还需学识渊博的人文师长来教习王子语言、文学、历史、伦理、法律及宗教。同时,繁复的举止规矩、约定俗成的礼仪惯例等,也必须习而从之,因为宫廷之术有赖于此。

霍茨波体现了老式的骑士精神。他宁愿跃马沙场,也不愿同他的夫人卿卿我我。他的人生信条是荣誉至上,对宫廷礼仪则嗤之以鼻,因此他一口回绝了那个衣冠楚楚、面颊光润、手持一个“鼻烟盒”前来令他交出战俘的大臣,并视之为快事。军旅生涯和宫廷生活之间的巨大反差,抵触碰撞之烈,已足以使他反逆生叛。他的勇气和精力无限,但是他“跃上容颜苍白的月亮,/取来荣誉之皎浩之光”的雄心却遭到奚落:他的夫人揶揄他,王子哈尔嘲笑他“北方的霍茨波,吃一顿早饭的工夫就杀了七八十个苏格兰人,洗洗手,对他夫人说:‘这种平淡的日子真难过!我要干事。”他的冲动说明他缺乏心计,有勇无谋,绝非一个政治家。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说:“该死,/我忘记带地图!”一个胸有韬略的战术家最不可能忘记的就是地图,而且即使忘记了,也不会如此承认。

霍茨波代表旧式的骑士精神,其反叛同盟、威尔士人葛兰道厄则体现了同样古老的人生哲学——耽于幻想。他神侃自己降生之际的种种征兆,比如天空出现各具形态的火焰,成群的山羊跑下山来,等等。但此类胡诌常遭人讥讽。当他宣称“能召唤深渊里的幽灵”时,霍茨波挖苦地问他“可你真的召唤之时,他们会来吗?”龙也好,无鳍的鱼也罢,这类“荒诞不经”之语于他们的反叛大业丝毫无补。到头来,葛兰道厄沉迷预言的后果是他未能上阵参战。

《亨利四世》上篇表现哈利王子始而“疏懒”于“骑士之道”,继而年事稍长即回归此道。甚至当他已经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时,有关荣誉的批判仍在福斯塔夫的模拟“教理问答”中继续上演:“荣誉能接好断腿吗?不能……谁得到荣誉?礼拜三死去的人。”福斯塔夫的哲学很简单:“我要活命”。他从不介意行为举止的道德和政治准则。他撂下扛在背上的霍茨波的死尸时,对哈尔这样说道:“我不是双重人。”然而他的块头确实是剧中任何一个人的两倍,而且他还相当于活了两次:他在什鲁斯伯里战场上装死捡了一条命,在下篇中又满血归来。摆脱胆怯的福斯塔夫要比击败勇武的霍茨波难得多。“你不是看上去那个样子的东西。”哈尔如是说。在佯装杀死霍茨波一事上,他并不是外表看上去那样一个懦夫。但是他并未亲手杀死霍茨波,仅仅在已死的霍茨波身上捅了一刀,这是极端不荣誉的行为。然而,何谓荣誉?一个词儿而已,一个空洞的符号。唯有骗子、唯有孤注一掷之徒,才得以苟且偷生,而不是荣誉至上之辈。

福斯塔夫既是大骗子,也说大实话,他一语道破战争的实质:士兵就是“当炮灰”。莎士比亚为什么将他写成一个大胖子?原因之一是提醒观众,人之躯体是有血有肉的实体,福斯塔夫的巨大腰身说明,历史不仅由滔滔不绝的演说和轰轰烈烈的事件组成,而且有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他们吃、喝、睡觉、死亡:“豪言壮语!精彩人间!老板娘,我的早饭,快!/啊,但愿这酒店就是我的咚咚战鼓!”P1-4

序言

1623年,莎士比亚的演员同僚们倾注心血结集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莎士比亚全集》——著名的第一对开本,这是三百多年来许多导演和演员最为钟爱的莎士比亚文本。2007年,由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Royal shakespeare company)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则是对第一对开本首次全面的修订。

本套《莎士比亚全集》新汉译本,正是依据当今莎学界最负声望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翻译而成。译本的凡例说明如下:

一、文体:剧文有诗体和散体之分。未及最右行末即转行的为诗体。文字连排、直至最右行末转行的,则为散体。

二、舞台提示:

1)角色的上场与下场及其他舞台提示以仿宋体排出,穿插于剧文中的舞台提示以圆括号进行标注,如:(对亨利王子)。

2)舞台提示中的特殊符号。译本所依据的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的编辑者对舞台提示中的不确定情形以特殊符号予以标注,译本亦保留了这些符号:如(旁白?)表示某行剧文既可作为旁白,亦可当作对话;又如某个舞台活动置于箭头↓↓之间,表示它可发生在一场戏中的多个不同时刻。

三、脚注:脚注中除标注有“译者附注”字样的,均译自或改编自皇家版《莎士比亚全集》注释。脚注多为对剧文中背景知识及专名的解释,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剧情;亦包含部分与英文原文相关的脚注,以使读者在品味译者的佳文时,亦体验到英文原文的精妙。

四、文本:译本以第一对开本为蓝本,部分剧目中四开本与之明显相异的段落亦有译出,附于正文之后,供读者参考。

此《莎士比亚全集》新汉译本历经策划、翻译、编辑加工和印装等工序,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均竭尽全力,力求完美,但由于水平、精力所限,难免有所错漏,敬请广大读者赐教指正。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综合出版事业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