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高洁,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诉讼法学博士,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讲师,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中国行为法学会司法行为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法律职业伦理。 目录 总序 序言 导论 一、研究背景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意义 四、现有研究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框架 第一章 被害人民事诉权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诉权的一般理论 一、诉权学说的发展 二、诉权的内涵 三、广义诉权说的出现 第二节 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界定 一、被害人民事诉权的产生 二、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结构 三、被害人民事诉权的一般性质 四、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其实体请求权 五、被害人民事诉权是被害人诉权的一部分 第三节 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特殊性 一、被害人民事诉权的刑民双重属性 二、被害人民事诉权与普通民事诉权的不同 三、被害人民事诉权特殊性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刑事诉权的关系 第一节 被害人刑事诉权的正当性基础 一、从历史沿革看被害人刑事诉权的正当性 二、从诉权理论看被害人刑事诉权的正当性 三、被害人刑事诉权的有限性 第二节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刑事诉权关系的比较考察 一、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权优先模式 二、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刑事诉权优先模式 第三节 被害人民事诉权与刑事诉权关系的一般理论 一、被害人民事诉权相对于刑事诉权的优先性 二、被害人民事诉权的实现对刑事诉权的消减 …… 第三章 被害人民事诉权实现方式的设置原则 第四章 附带实现方式:附带民事诉讼制度 第五章 刑民合一的实现方式:刑事赔偿令制度 第六章 单独实现方式:独立民事诉讼制度 第七章 协商实现方式:刑事和解制度 结语 被害人民事诉权多元化实现方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推荐 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学理论将侵权与犯罪、民事与刑事作出了严格的区分。这导致被害人的赔偿问题得不到令人信服的学术解释,诸多立法难题也无法得到解决。近年来,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刑民之间已经出现了相互借鉴、融合的趋势。本书将被害人的民事诉权作为整个逻辑构建的起点,并在论述被害人民事诉权的特殊性及其与刑事诉权的关系时,就侵权与犯罪之间的关系、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阐述,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刑民学科之间的藩篱,对于被害人损害赔偿程序的研究有一定的理论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