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南靖编委会编写的这本《土楼南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大文学的手法,挖掘了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历史文化,发现了文物遗存,反映了风土人情,展示了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的新姿、新貌,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史俗同趣,兼具权威性、文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土楼南靖/海峡二十七城市历史文化系列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土楼南靖编委会 |
出版社 |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土楼南靖编委会编写的这本《土楼南靖》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大文学的手法,挖掘了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的历史文化,发现了文物遗存,反映了风土人情,展示了自然生态和城市发展的新姿、新貌,力求做到雅俗共赏、史俗同趣,兼具权威性、文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土楼南靖编委会编写的这本《土楼南靖》包括探寻历史遗存、拜访古代先贤、感悟绿色山水、品味荆城风情、寻找故事传说、重读古典诗文、欣赏南靖新姿等板块,囊括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人物到故事,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现实,向读者展现了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名人辈出,遗存众多,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以及今天的卓越风姿。 目录 序 土楼故里充满魅力/陈忠厚 张翼腾 探寻历史遗存 土楼奇观华夏一绝/何少川 土之古歌/陈世旭 深山土高炉/杨西北 河坑土楼群游感/张集云 神工奇构和贵楼/吴国平 东歪西斜裕昌楼/何葆国 韵味阁老楼/黄荣才 蜚声中外德远堂/简新同 台湾吕氏祖地龙潭楼/华声 紫云山中藏古寺/吴江天 山城武庙奉关帝/邱长春 佳景奇洞石门岩/罗荣阳 龙山宝斗威惠庙/马宇才 钟灵毓秀道原亭/叶志兴 文昌塔风光/林天麒 涌山派萧氏祖祠四美堂/萧宗源 梅林天后宫/南舟 佛教名寺紫云寺/黄岗 拜访古代先贤 明前期名将蒋贵/奇达 卓树清标王舌隧爵/唐崧 东阁大学士林轩/林群明 治水能臣庄亨阳/张荣仁 能书善画赖翰颐/南华 水利功臣郭锡馏/黄岗 武状元吴锡璋/贾建欣 冶铸巨匠黄取/唐崧 清代侨领刘金榜/刘传山 抗倭英雄简大狮/叶志兴 感悟绿色山水 九鲤仙迹好祈梦/许初鸣 回到土楼/简清枝 长教,风光迷人的乡村/今声 品绿虎伯寮/肖其昌 山城老街——中山街/韩守泉 寻幽览胜南华岩/饶秀峰 塔下行吟/野洋 倩兮石桥/野洋 紫荆山情思/弋洋 乐土雨林赏绿/弋洋 悠悠兰韵绵绵情/胡扬 行走南靖/依曼 春游树海瀑布/汪琪 品味荆城风情 南靖名优特产集锦/童舒璇 南靖风味小吃/叶志兴温欣周展 从古中原走来的竹马戏/林嘉书 南靖土楼山歌/谢华章 南靖四平锣鼓乐/南舟 “都马调”与“歌仔戏”/王少卿 靖城龙舟竞渡忙/魏新荣 寻找故事传说 明朝司礼监陈祖生/陈奇芳 长教简氏开基祖的故事/叶志兴 水尖山的来历/唐崧 田螺坑的传说/黄庭芳 赵渊大战柳斜王/张远杰 南欧进士公趣闻/舍争叶志兴张尧耕 世上罕见的女性祠堂——奎文祠/金生 金山“九月半埔”的由来/吴升阳沈加兴 女娲补天遗奇石/唐崧 重读古典诗文 荔枝词(三首)/(明)李贞 清诗八首 飞花送酒舞前檐/(清)庄亨阳 五风十雨自调和/(清)庄亨阳 夏云多奇峰/(清)庄亨阳 愿君流光及盛年/(清)庄亨阳 峰苍岭/(清)姚循义 宝珠怪石/(清)高戴邦 欧山书院/(清)陈亨造 鹅峰歌/(清)吴铎 南靖县城兴造记/(明)李材 新建儒学记/(明)蒋孟育 陈氏笃行传/(清)庄亨阳 枫树坪简某翁序文/(清)庄亨阳 禁洋私议/(清)庄亨阳 欣赏南靖新姿 县城之韵/韩扬 南靖兰花芳名久/方岩 土楼故里茶飘香/吴景山 机遇·抉择·成功/金石声 闽星璀璨/张金生 扬帆入港兴大业/山里人 成才不负青云志/国平 激流勇进铸辉煌/吴宇 编后记/今声 试读章节 土楼奇观华夏一绝 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土楼的身价倍增,原不被注目而散见于大山之间的这种生土围屋,一座座凸显出来,纳入外界人们的视野。福建多少地方有土楼?现存有多少座?似乎还没有人去认真地普查统计过。但是,在这众多的土楼中,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的土楼群,普遍被认可为标志性建筑,具有较高的旅游观光价值,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前来探访的海内外游客。 本世纪初,我到过一回田螺坑,当时道路还没有整修好,又逢雨天,只在高处浏览土楼群片刻,作了找机会再来细细品味的打算。今年仲夏季节,我重游田螺坑,对土楼又有新的感受。那一天,天公作美,天气晴朗,四周普现清明,时有白云悬空,给炎热的地表遮盖出一席清凉。我们乘坐的汽车过船场,进书洋,地势逐渐高拔,林木郁郁葱葱,丛丛叶冠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勃勃生机。一路逶迤,两旁陆续可见零星的土楼独处山涧,奇特的景观与大自然融合一体,凸显出既和谐又孤傲的诗意。之前,我曾比较仔细地参观过永定的土楼,了解土楼的历史成因及其防卫功能,这是功利和实用的方面。今天,我在山峦溪涧之间看到土楼的雄姿,那与山水绿野互相衬托互相协调的如画般景致,猛然有所感悟,土楼只有屹立于山野隐秘之处,才能显示出古朴和美的气质,这或许也是古时土楼建造者独具的艺术眼光,此审美观念的方面往往被现代人们所忽视。 通往田螺坑拓宽的公路,新铺上水泥路面,没有往日的泥泞坎坷,汽车在弯转中不断提升,抵达山顶上的观景台。我们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朝正前方俯视,田螺坑土楼群一览无遗。只见田螺坑五座土楼聚集在一起的土楼群似乎是天工巧设,组合成一幅优美的图案。这五座土楼造型不一,有方形楼,有圆形楼,有椭圆形楼。方形的“步云楼”居中,围绕它左上方的“振昌楼”、右下方的“瑞云楼”和右上方的“和昌楼”三座圆形楼,还有左下方一座椭圆形的“文昌楼”。建筑时间有前有后,不知建设者是否有意摆布,它们相依相拥,构成的整体宛若一朵盛开的山花,仰天笑靥熠熠生辉。可以想及,生活在土楼里的族人一般来说是相亲相爱的,看到田螺坑土楼群中的土楼彼此如此紧密,不同土楼的住民之间也一定会有共生共处共存的习俗养成,十分可贵。田螺坑有两个观景台,一高一低。我们离开山顶上高处观景台,驱车下到低处观景台。在低处观景台上看土楼群,需要一定距离的仰视。原来五座土楼并非建造于同一的平面上,而是在高低参差的山坡处,看起来方位错落,层层叠次,巍巍壮观。田螺坑土楼群,给人们美的享受,显示出劳动者创造的智慧,从中感受到中华传统“和贵”的魅力。 而堪称“土楼王”的“裕昌楼”,则距田螺坑土楼群不远,位于书洋镇下坂村。据考证,它建于元朝中期(1308—1338年),至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为目前发现的福建土楼最古老的一座。介绍说,这座土楼开始由五个异姓的家族合造,因此规模庞大,以后人口繁衍容纳不下,逐渐有族姓迁出另建。整座土楼的内部结构与其他土楼大同小异,中间的议事厅被辟为“观音堂”,供奉观音菩萨佛像,长明灯不灭。“裕昌楼”从外墙夯土建筑上看不出有何不同,其奇特之处,一进楼门即会见到三楼以上内圈回廊上的一些立柱东倾西倒,因此本地人称其为“七歪八斜楼”。“七歪八斜”的使然有个传说,开建时由资深的建筑师傅主持,建完了一、二层后,师傅另有任务,同时想考验徒弟的能耐,把续建的工程交给徒弟。徒弟续建外圈的生土围墙没有出现问题,内圈回廊上的立柱却成了东倾西倒的模样,但建成后检测认为不会影响使用质量。700年过去,土楼完好无损也证明了它的坚固。传说归传说,事情的缘由是否如此,近700年前的物事缺少文字实录,谁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可以认定,与土楼有很强防震功能的道理一样,回廊局部立柱的七歪八斜,由于圆楼外围的稳固,内部木质结构梁柱歪斜而彼此间的相互牵引扶持,其合力整体性没有受到破坏,最高的五层楼也不会倒塌,其中蕴涵着一定的科学道理。“裕昌楼”建成时一定招来许多的非议,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今日会成为独具一格的旅游热点。 参观过土楼后,南靖的朋友要我留言。在酝酿写下什么话语时,南靖的朋友告诉我,根据最近考据南靖最早有土楼,他们现在打出的广告词是“福建土楼,故里南靖”,供参考。由此,我想到了一件往事,土楼在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初始,省里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以“福建土楼”冠名。其时,我到龙岩参加一个活动,刚入住宾馆,永定县的领导就找上门来。他们拿出《南靖县志》给我看,上面记述南靖土楼来自永定,永定土楼是土楼的鼻祖,因而提出不同意以“福建土楼”冠名,应该以“永定土楼”冠名申报。我劝解道,福建土楼众多,各地争先申报,只有顾全大局精诚合作共同申报才能成功。这次在书洋,南靖的朋友又说土楼故里在南靖,莫衷一是,我不便应和,只好写下“土楼奇观,华夏一绝”八字。土楼是福建的土楼,中华民族智慧的突出成果,值得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 P3-5 序言 福建土楼故里南靖,置县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古称兰水县,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在这片丰厚的土地上,勤劳聪慧的先辈们建造了被专家学者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建筑模式”的土楼民居,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南靖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有被人称为“小西双版纳”的乐土亚热带雨林,有雄奇壮丽的鹅髻峰,有螺洞迷宫的石门岩,还有野趣横生的虎伯寮原始森林、气势磅礴的树海瀑布、波光粼粼的亨阳湖……这些如诗如画的风光,构成了一道道让人心旷神怡的自然景观。 南靖土楼历史悠久,形状各异,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弧形、扇形、交椅形、曲尺形、马蹄形等等。一种民居系统有这么多奇构迭出、变幻多端的艺术造型,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民居建筑中都极为罕见。土楼是人类建筑文化的宏篇杰构,世界文明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这神奇的建筑群里,到处都闪烁着土楼子民的智慧之光,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南靖人民在传承中原文化的同时,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孕育出明代名将蒋贵、翰林编修李贞、治水能臣庄亨阳、侨领刘金榜以及从小回祖籍地习武的抗倭英雄简大狮等等。这些历代先贤的名字都载入史册,永远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成为后人的学习楷模和榜样。 《土楼南靖》一书,融入南靖丰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风土民情,内容丰富多彩,被视为南靖的“小百科”。这本书的出版发行,成为一扇透视南靖风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对南靖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风光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宣传推介“福建土楼”文化品牌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根深叶茂的南靖土楼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世界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是先辈们用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才智谱写的美妙乐章,世代相传。今天,我们在为博大精深的土楼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应该珍惜它,保护它,让土楼文化发扬光大。我们要大力弘扬先辈们构筑土楼家园的创新精神,奋发图强,与时俱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分别为中共南靖县委书记、南靖县人民政府县长) 后记 2008年,南靖县委宣传部将《土楼南靖》的组稿、选编工作交给县文联负责。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义不容辞地承担了这份既艰巨又光彩的任务。因为这本大部头的书籍如何承载南靖的文化历史,尽管出版社已定下栏目,但要在众多的材料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以及有历史意义的篇章,没有集思广益,没有耐心细致是很难做到的。同时,这本书容量比较大,涉及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能参与选编,尽一份义务,对人生来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迎来了世人关注的目光,国内外前来领略土楼风采的宾客络绎不绝。土楼是世界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更是南靖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充满魅力,充满希望。书名定为《土楼南靖》,地域文化特征明显,定位相对明了。 在选编稿件的过程中,始终得到南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县分管领导也多次亲临组稿会作重要讲话,使选编人员深受鼓舞。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韩金辉积极组织协调,尽心尽职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为搜集整理材料的文艺工作者提供诸多方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摄影家协会主席沈志坚不仅带领协会骨干下乡拍摄照片,而且放弃周末和晚上的许多休息时间,认真细致地选贴好每篇文章的插图。选编“探寻历史遗存”、“品味荆城风情”的饶秀峰、“拜访古代先贤”的黄文彬、“感悟绿色山水”的韩月扬、“寻找故事传说”的叶志兴、“重读古典诗文”的唐崧、“欣赏南靖新姿”的吴国平等选稿人员,不计较个人得失,齐心协力,为《土楼南靖》的顺利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海峡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林玉平女士、茅林立先生,责任编辑余明建先生对选编工作给予关心和指导。正因为有领导的重视和专注,有文艺界同仁的配合,有出版社专家的指导,让我增强了工作信心,才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土楼南靖》的出版还得到老领导何少川,著名作家陈世旭,漳州作家杨西北、许初鸣等人的大力支持。他们的作品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由于选编水平有限,书中的遗珠之憾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学者、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今声 2009年9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