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吴贻芳(最是那心底的一抹浪漫珍藏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杉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她年幼时遭逢家庭变故,青年遭遇战乱不断,新时代有遭受冤家作案,但所持有一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厚生”理念践行教育。林杉著的《吴贻芳》将以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为您讲述吴贻芳先生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客观、真实、详尽、全面地为您讲述教育大家吴贻芳先生的传奇人生

吴贻芳先生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伟大的一生,她年幼时遭逢家庭变故,青年遭遇战乱不断,新时代有遭受冤家作案,但所持有一颗教育者的赤子之心“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始终不变,用自己的“厚生”理念践行教育。本书将以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叙述为主,以点评为辅,为您讲述吴贻芳先生的传奇而伟大的一生。

内容推荐

吴贻芳是林杉老先生调阅多部文献史料,翔实记录了一代教育大家吴贻芳先生曲折不凡的一生。从她的家学深厚,到少年时期家庭遭遇突变,父兄先后沉江,母姊相继去世,再到中年时期,唯一的亲人妹妹又离奇失踪……她在经历人生坎坷、民族灾难、世事沧桑的多重变故之后,却依然能从痛苦中崛起,在不幸中奋发,不但将一个教会女子学校办成民国时期最负盛名的一流女子大学,其本人也成为一代教育大家。

目录

第一章 家在武昌

 一 祖父寓舍为她筑梦

 二 曾祖父的游宦人生

 三 从“经心”到牙厘局的父亲

 四 父之伤

第二章 求学生涯

 一 连遭家难

 二 迟来金女大

 三 再入北京女高师执教

 四 情系密歇根

第三章 光裕金女大

 一  初掌校政

 二 以“厚生”为旗

 三 注册之难

 四 杏坛花色殊不同

第四章 抗战烽火

 一 西迁前夜

 二 驻足华西坝

 三 “活菩萨”:明妮·魏特琳

 四 坝上风雨办学人

 五 涉足政坛

第五章 重返南京

 一 归梦

 二 拥抱和平与民主

 三 决绝蒋家王朝

第六章 共和国之初

 一 新生活的变奏

 二 银河落天尽星光

 三 花甲又履新职

第七章 “文革”劫难

 一 风起地作浮

 二 蒙难石山头

第八章 老树新枝

 一 复出与新征程

 二 获“和平与智慧女神”奖

 三 又逢生命春天

第九章 生命终曲

 一 傅厚岗的日落

 二 再建金陵女子学院

附录一 吴贻芳年表

附录二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决绝蒋家王朝

受命运之神眷顾,冬天和春天一同降临到金女大的校园。

便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政权遇到了“塔西佗陷井”危机,他的政府失去了公信力,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如火如荼,势如破竹,蒋介石的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南京独裁政权的败局已定,倒台只是时间的问题了。面对蒋王朝大厦的倾覆,不同的人自然做出不同的抉择。作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吴贻芳,早已看到了这个政权的败象,她当然明白“零和原则”的道理,大势难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她不二选择。她静观事态发展,应对着突然而至的事件,不急不慢地等待着过程的终结。

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五日,是金女大建校三十三周年,也是吴贻芳任校长二十周年,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第二天晚上,学生们自编自演了歌颂吴贻芳的话剧《我们的舵手》,剧场之活跃,场面之热烈,使吴贻芳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然而,就在校庆过去没多久,学校召开了年度的校董会,部分董事提出,为了学校前途,建议把学校迁往台湾。吴贻芳断然拒绝,并以齐鲁、燕京大学为例,去说服校董成员,学校最终未有搬迁。

蒋介石因战场失利,被迫宣告“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不久,行政院长孙科宣布内阁总理辞职,李宗仁委任何应钦重新组阁。在讨论内阁成员人选时,张治中向何应钦建议,由吴贻芳出任教育部长。张治中说:“吴贻芳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又是教育专家,治理金女大二十年,成绩斐然;她又是基督徒,没有党派背景,在这多事之秋,出任敏感的教育部长一职,是最合适人选。”

何应钦很赞同张治中的意见,但考虑以前吴贻芳拒绝过这一职务,心中不免有些担心。

张治中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情况变了,人的想法也会变化。以前是蒋先生当权,今天是李先生主政,虽然她接任的可能性小,但也想不出比她更合适的人了。我们不妨试试,我陪你亲自走一趟。

何应钦同意张治中的建议,在一个黄昏,二人驱车来到金女大吴贻芳的住处。不巧的是,吴贻芳外出未归,在一个外籍教授安排下,两人在客厅饮茶等待。

吴贻芳从外边回来,一进客厅见二位高官来访,不免心生诧异。虽说他们是老熟人,公开场合经常见面,可今天找上门来还是首次。没有大事不登门,吴贻芳与之寒喧之后,何、张二人笑着说:“是有喜事来请你啊。”于是何应钦把他们的想法告诉了吴贻芳。

吴贻芳思考片刻,笑说这样的重任她可担当不了。她仍以离不开金女大为由,谢绝何、张二人的邀请。吴贻芳早已看清大势所趋,她不愿与这个寿终正寝的政权为伍了,更谈不上再去当什么教育部长。  她依然故我地再次拒绝了担任教育部长一职。

一九四九年四月一日,国共双方谈判在北平举行,国民政府和谈代表团张治中、邵力子等一行十五人抵达北平。

这一天,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政治大学、金女大、戏剧专科学校等十几所大学的师生联合举行了“争自由、争民主、争和平”的示威游行。事前,吴贻芳听说国民政府当局可能要用武力镇压学生游行,便以校方名义进行劝阻,但未能奏效,许多学生也对吴贻芳的做法产生反感。吴贻芳没有办法,只好默默地走出礼堂。

这次大游行,金女大百分之六十的师生都参加了。金女大的学生郑小瑛、邓敬苏扛着“反饥饿,反内战,争生存,争自由”的横幅标语走在队伍前头。她们与其他院学师生们一起,强烈地要求国民党当局接受中共八项和平条件。这天下午,大批军警特务突然冲进游行队伍,对手无寸铁的学生大打出手,造成二人死亡、百余人受伤,多人失踪的惨案,伤亡学生多是中大、政大和戏专的学生。

第二天一早,吴贻芳和学校工作人员一道,手持鲜花,带着食品到鼓楼医院前去慰问受伤学生。她一一询问学生伤情,亲手给重伤学生喂水,并请求医护人员精心为他们治疗。吴贻芳的举动和国民党当局的行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许多学生感动得号啕大哭。直到这时金女大的学生才明白,吴贻芳的劝说并非要压制她们的爱国热情,而是怕她们发生意外。大家为曾经的误会深感内疚。

王粹珍是金女大社会学系的学生,她一九二七年出生于山西,父亲王绍成是政府官员,外公是考试院院长贾景德。一九四七年她考入金女大后积极参加学校的进步活动,入党后被推选为金女大地下党支部书记,她没有听从父亲和外公的劝说随家人到台湾。全国解放后,她先后在团中央学校部、《中国青年报》工作,曾任副总编至离休,一九九二年因癌症病故。她在《怀念校长学习校长》一文中说:

一九七九年,她的母校,美国密执安大学,褒奖她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授予“智慧女神”奖。在赴美之前,路经北京,她特意召集了金女大在京的学生座谈。她说,自己年事已高,做不了多少事了,金陵女大有不少校友在美国,她要趁此赴美之机,看看校友,向她们介绍新中国,介绍新中国的妇女解放;她还要与她的学生回顾金女大的教学生活,为之她要先听听学生对学校的意见。言下之意,这段时间的学校工作似有了检讨之处。

校长以八十六岁的高龄还检讨自己过去的工作,这深深感动了到会的校友。尊敬不如从命,只有诚恳地道出自己的看法,才不辜负校长的良苦用心。于是郑小瑛、程式如、曾曼西、何乾之和我,当时的学运积极分子都坦诚陈词,对当时学校的学术空气、政治气氛和对学生的管理等说了自己的看法。  校长认真听着、听着,浸沉在对过去的回忆中。“是呀!一九四九年‘四·一’前夕,我去劝阻你们不要出动游行,我站在礼堂的讲台上,我第一次感到我的话在学生中的作用不如过去了,学生不听我的话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那样激昂,经验告诉我,我无能为力了,于是我自动走下讲台,走出礼堂。”校长说到这里,师生相视,会心地笑了。这几十年后的师生心心交流感人之深。校长笑得是那样爽朗。可能,这段往事,她已默默回忆多少次了,今天她却讲给了当年不听她话的学生听。这既是她对自己无情剖析,也是对自己的人生道路自信自重的表现,她已超越了当年的那个“自我”,更上一层楼,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这时,我看到了一个透亮的灵魂。

这个推心置腹的座谈,早已冰释了师生的前嫌,成为岁月河流中一朵小小浪花。

北平和谈破裂后,南下的解放军突破长江天堑,南京政权危在旦夕。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南京城内国民党特别军话台突然接到杭州方面的电话。电话局问谁来的电话,有何事情。对方的回答是宋美龄,要求立即接通金女大校长吴贻芳的电话。电话局不敢耽误,立刻接通了吴贻芳办公室的电话,并提醒这是蒋夫人宋美龄的电话,有要事要与吴贻芳校长通话。

吴贻芳得知是宋美龄的电话,已大体猜出其用意。她沉思片刻,悄悄对身边工作人员说:“告诉她,吴贻芳不在。”十时左右,宋美龄的秘书又接通了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并说有急事要与吴校长通话,望工作人员务必找一下吴校长。在吴贻芳的授意下,工作人员佯装找了一会儿,仍说吴校长不在。

宋的秘书没有办法,只好找了军话台负责人,让他尽快转告吴校长:“蒋夫人已令南京空军总站,务必请吴校长速搭空军飞机离宁。”

吴贻芳平静地告诉军话台负责人:“我不会去台湾的,我离不开金女大。”之后她以为此事就此了结,没想到事情这么难缠。这一天下午四时,蒋介石的一名随从副官坐着一辆小车来到吴贻芳的门口,副官跳下车马上要见她。正巧吴贻芳在卫生间不便接见,由保姆晋桂芳出面接待了这位副官。

他交给晋桂芳一封信和一张飞机票,要求她立刻交给吴校长,并请吴贻芳马上看完信予以回答。

晋桂芳看到事情如此紧急,一面请来人坐下,一面将信与机票送到卫生间,吴贻芳看完信,沉默了一会儿,对晋桂芳说:“你把飞机票退给他,就说信我已看过了,票请他带回去,并请他转达我的意思,我离不开金女大,离不开金女大的学生,实在不能走。”

晋桂芳按着吴贻芳的交待给副官说了一遍,把机票还给了他。这位副官没有再纠缠下去,接过机票便乘车离开了金女大。

远处,传来了解放军隆隆的炮声。  古人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历代高明的统治者皆知道“兴勃亡忽”这句名言,道之以政,道之以德,民才能齐之以礼,居其所而拱之;反之,则“不暇自哀”。蒋介石大陆统治的失败,正是走了一条为政不仁的老路,最终退到一个海岛上度完了他的余生。

得人心者得天下,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吴贻芳身处那个时代,亲身经历了这个政权的独裁、腐败和危机,这真是一个大厄,要走出这个大厄,必须超越自我,超越时代,才能拔云见天,独标人格的激情之光。

人的一生或许有过许多次决绝,但在关键时刻吴贻芳做出了关键性的决绝。这样的决绝才是伟大的决绝。正是这样的决绝,让人们看到她灵魂深处闪耀着的那缕永恒的光芒,大智慧的光芒。P161-167

序言

吴贻芳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在90多年的漫长生涯中,她经历了晚清、民国和新中国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早年她受“西学东渐”和湖广总督张之洞倡导的新学影响,笃志求学,教育救国。后学成归来,成为中国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她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终身未嫁,学生们说她把自己嫁给了“教育”。

她述而不作,创办的金陵女子大学,早已树蕙百年,她的学生遍布海内外,每一个学生就是一篇上乘的佳作。

吴贻芳有很深的“金陵情结”,临终前她建议再办一所金陵女子学院,这个建议很快得到答复,不久南京师范大学正式挂牌。如今,一如小小的种子播种到田里,已出苗成树,开花结果,蔚然成林,有鸟儿从天上飞来筑巢……

我虽然写过几部文学传记,但经验告诉我,只是演译一些事件和故事,不能算是一部有质量的传记。必须围绕人生,写出一个真实的人物,既不能任意拔高,又不能随意戏说,而是要写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生命运和心路历程。当我参阅吴贻芳大量史料后,深深感到初看不难,细想却不那么容易。写关于吴贻芳的传记若不下一番功夫,是不会写出一部有可读性作品的。必须对现有材料详加梳理,对有些事件要再认识,寻找最佳表现角度,写出历史感和时代感。

在爬梳有关史料的基础上,我围绕着吴贻芳的不同阶段材料和故事,做了一些必要调度和集中,力求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去粗存精。

再是吴贻芳的家庭背景材料概念单薄,有的只是档案材料的抄录,有骨无肉。为了使其家庭故事丰满起来,我走访了清史专家、我当年的同事柯愈春先生,他当即给我查出了所需线索。我又在半年时间里数次跑北图古藉馆、史志馆,还请单位的记者站代我跑湖北省、浙江省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虽然收获甚微,但基本弄清了她的家族史,证实了吴贻芳早年家中“还是很幸福”的说法。

是为序。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作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