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在数字革命的推动下,版权争端成为日常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创作者、出版商、消费者以及盗版者等多方利益体展开了较量。虽然数字一代认为出版业和谷歌之间的争端是全新的,但版权战争实际上可以追溯到三个世纪前——历史对于人们理解今天的战斗至关重要。《版权战争——跨越大西洋三个世纪的争斗》讲述了这个重要的故事。它不仅展示了数百年来版权法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分析了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引述了令人花缭乱的轶事和表达晦涩的著作。从康德、费希特到维基百科以及瑞典盗版党,从伯尔联盟的国际版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精神权利,本书对英美和欧洲大陆领域的版权争端提供了引人入胜的历史叙述,是理解当今版权和国际贸易斗争的指南。 作者简介 彼得·鲍德温(Peter Baldwi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学教授,纽约大学全球杰出教授(Globa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目录 导论 作者和受众的争斗 第一章 英美版权与欧洲作者权之争 至关重要 加入战斗 版权与作者权差异解析 精神权利思想 长期的精神权利 过去的死亡之手 战线 彩色之罪 什么是公共利益? 第二章 从皇家特权到文学产权 ——版权制度在18世纪的共同开端 书商之战 文学财产的模糊性 英美版权的功利主义渊源 《安妮法》在美国 法国革命者殿后 德国预示着作者权利 第三章 分离之路——19世纪的版权和作者权 无形财产 “不仅被抢劫,而且被谋杀”:版权的所有权和控制权 法国文学财产精神下作家权利的诞生 拉马丁辩论 从议会到判例法 在德国的财产与人格之间 在英国麦考利击败塔尔福德 天堂的阳光:美国的版权和民粹民主 欧洲的微弱回声 第四章 大陆漂移——世纪之交欧洲版权从财产到人格的转变 为财产加入人格 浪漫主义发挥作用 拓宽 (和限制)文学财产的概念 合理使用 强制许可 录音作品 版权与作者权分道扬镳 伯尔尼联盟与作者的崛起 伯尔尼先锋中的德国 “文学巴士底狱”与 “非共和国”:英语国家对《伯尔尼公约》的抵抗 第五章 精神权利在法西斯欧洲的奇异诞生 1928年伯尔尼会议上的精神权利 精神权利思想 纳粹德国的精神权利 纳粹会做什么 纳粹分子做了什么 纳粹主义下的电影 英雄发明者 法西斯的作者有权利吗 第六章 战后作者权利的崛起 战后的伯尔尼 作者权利在法国的胜利 作者权利在德国的胜利 伯尔尼世界中的英语圈 雇佣作品 电影使欧洲和盎格鲁世界更加接近 英语世界中的精神权利 迫不得已,英美世界采纳精神权利 美国随后效仿 永恒性及其不满 版权期限 谁将受益?桑尼·博诺:美国采用欧洲规范 家庭和继承人的权利 正式手续 第七章 美国转向欧洲——20世纪90年代的书商复仇之战 数字混合 数字化的美学后果 知识产权全球化 对贸易的版权保护 美国在日内瓦发起倡议 重新挑起争端 利益重组 加州内战 人民的心声 欧洲胜利的果实 数字例外 精神权利与数字化 第八章 数字公众的兴起——版权战争在新千年的继续 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独特 战斗升温 数字时代的创造力 改革派重新组合 在象牙塔里 在数字街上 数字原生代 欧洲的辩论一触即发 盗版的扩张 欧洲加入战斗 法国有其麦考利时刻 亚历山大重生?谷歌做图书 喋喋不休的阶级分化 欧洲霸权 结 论 重塑版权精神 为什么会有差异 作者、受众、传播者:谁是行动者 版权是一个政治问题吗 从一种财产到另一种财产 意识形态进口商 作者及其财产 致 谢 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