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秦峰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以作者秦峰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这些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

全书记录了作者从出生到目前(70岁)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从出生、求学、入伍、返乡进厂,到结婚生子、拼搏创业、儿孙自立,展现了吉安地区的民风民俗和时代大背景下一个普通百姓与命运抗争挥洒下的奋斗足迹。

内容推荐

《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细致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秦峰近七十年的人生足迹——少年贫穷家境的学子生活,近五年艰苦奋斗的军旅生涯,十余年国企员工多姿多彩的阅历以及作者在改革开放后的创业过程——都一一呈现眼前。

此外,《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对吉安古城及秦氏家族古老独特的民风乡俗有精心描述,还有作者在叙述事物(现象)过程中进发的人生感悟、思考均有振聋发聩的功力,值得一读。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红土乡情 永恒根基

第二章 家史亲情 难忘情结

第三章 周岁遇险 劫后余生

第四章 梦幻童年 喜迎解放

第五章 读书入校 大病辍学

第六章 抗美援朝 尽我所能

第七章 恩师教诲 终生铭记

第八章 贫困家境 自强不息

第九章 初中求学 三载书韵

第十章 学劳结合 “炼钢” “双抢”

第十一章 苦其心志 萌发信仰

第十二章 劳其筋骨 磨炼意志

第十三章 饿其体肤 正直做人

第十四章 恰遇商机 脱贫解困

第十五章 墨潭采石 筑堤防洪

第十六章 参军入伍 踏上征途

第十七章 军营新兵 磨砺序曲

第十八章 榕城学技 闽江操舟

第十九章 一九六四 激情年代

第二十章 一九六五 难忘岁月

第二十一章 学唯物论 习辩证法

第二十二章 一九六六 动荡日子

第二十三章 学习报道 练习写作

第二十四章 一九六七 惊心时刻

第二十五章 解甲离营 返乡进厂

第二十六章 “三查”运动外调取证

第二十七章 大好河山 如此多娇

第二十八章 前世缘分 今生眷属

第二十九章 灾后建房 有喜又忧

第三十章  巨星陨落 缅怀伟人

第三十一章 酷爱电技 造船欢歌

第三十二章 “死亡之地” 希望之路

第三十三章 承包给力 创业路上

第三十四章 乐奔小康 重建住房

第三十五章 多重困扰 滞步不前

第三十六章 走出单位 迈向市场

第三十七章 缅怀长亲 永世不忘

第三十八章 出境旅游 大开眼界

第三十九章 千禧之交 生死之搏

第四十章  多元经营 商海浪花

第四十一章 儿孙自立 理当自强

第四十二章 飞越大洋 游览美国

后记

试读章节

父亲收工回家后,还有很多事需要他打理,第一件事就是喂猪。喂猪是父亲一辈子最感兴趣的事。他再苦再忙都要养两头猪。他常说,“富人家靠读书。穷人家靠养猪”。养猪以少积多,是穷人的希望所在。第二件事就是给豆芽淋水,下午到晚上豆芽还需要淋两遍水,而晚上那遍水又非要等到九十点钟才行。这样,父亲从早到晚要忙碌十几小时才能休息。母亲总是心疼地说,他就是个劳碌命,“丢下犁耙又摸锹”。

父亲辛勤劳累母亲疼在心头,我和姐姐却记在心上。我俩从心底里就想为父亲减轻一份负担。姐姐懂事早尽可能为家里多做一些家务事,而我在八九岁时就会去帮父亲背车子,减轻父亲劳累。每年暑假,我和姐姐去白鹭洲沙滩上筛分口石(浇混凝土用的鹅卵石),酷暑盛夏,姐弟俩相互鼓励,多筛点石子多赚点钱以弥补家庭困难。

我和姐姐(后来还有四个弟弟)一块伴随父亲母亲度过了艰苦的12年。1963年家庭生活才摆脱了极其穷苦的状态。

前面提到父亲曾在戴氏的船上做船夫,后成为她的女婿。戴氏名叫贱妹,吉安河东新桥戴家村人,是我母亲的养母。说到这里,还得先说说母亲的身世。

慈母欧阳氏名财俚,吉水县大州上(现为吉安市天玉乡)人,出生于农历丙辰年(1916年)七月初七。母亲一岁零三个月时生母离开人世,由结拜姨母戴氏抱养。戴氏家境不错,有一条能载重三四十吨的木帆船,其丈夫去世较早,她一直寡居并亲自打理船上的业务。由于她的精明能干,善于理财,尽管兵荒马乱年代,生意还是不错,算得上中产阶级。按常理,我幼年的母亲由她抱养该是最理想不过的了,不要说享福,至少不会受苦吧。然而,我母亲在其养母那里虽然没有受寒挨饿,但却受够了情感的虐待。我母亲告诉我,外婆是个没有生养过孩子的人,不知疼爱孩子,不但不把我母亲当亲生孩子看待,连抱养的情分都缺乏,当成了一个包袱。我问母亲为什么会这样,母亲说:“她这个人整天操心那条船,生意不好烦心的事多,经常拿我出气,不是打,就是骂。”出嫁后,两个人还是“冤家对头”,彼此很少说话。母亲经常唉声叹气:“不怨天,不怨地,只怨自己命苦,八个字不好,与她不和。”母亲说的八个字,那就是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即十二属相),组成八个字。也就是不同年、月、日、时出生的人,八个字也就不尽相同。而不同人的八个字,有的构成相生,即互相和谐;有的则相克,即互相斗闹。母亲说的八个字与其养母相克。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人们说法不一,信则是,不信则非。

当父亲在戴氏船上打工时,母亲已有十七八岁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戴氏将自己的养女嫁给了这个打工仔,这件事在任何时代都是稀罕的。说到父亲和母亲的婚事,母亲既怨恨,又欣慰。母亲对我说:“这个‘老东西’(指外婆)把我嫁给你爸,还不是想害死我,让我一辈子在秦家受苦。”但一会儿,母亲又说:“你父亲虽然贫穷,没有寸土片瓦,但人勤劳,吃得苦,总有一天会苦出头。”至于外婆对我父母亲的这桩婚事怎样想,从未听到外婆提到此事,始终是个谜。母亲告诉我,她结婚时外婆没有什么资助,全靠我父亲借债,靠亲友支持才勉强成了这个家。婚后,父亲再没去外婆船上打工,而是在码头上做搬运工。但做搬运也不是天天有做,后来又去轮船上当水手。母亲则向左右邻居及亲友借了点本钱,做起生豆芽这门苦差事了。父亲和母亲一年365天日夜操劳,生活过得还是异常艰难。这是为什么?母亲的讲述让我知道了其中缘由。万恶的旧社会,压得劳苦大众喘不过气。

第一是高利贷的剥削。父母亲结婚成家时租房、购锅灶盆碗,包括后来生豆芽的本钱,都是借高利贷,由此背上了沉重包袱。高利贷除了高利息按月计息外,还有更狠一招就是“利滚利”。用母亲话说,借债就是下雨天挑稻草越挑越重。高利贷是块压在中国劳苦人民头上的顽石。

第二是行会的欺诈和剥削。据母亲说。当年生豆芽必须经由恶霸、财主把持的行会许可才能进入。当时福生恶霸在行会当道,对我家加入豆芽行会百般阻挠和设置重重障碍。我家在答应了他的漫天要价后,还被讹诈摆了数桌酒席才算买到了这张进人行会的入场券。这样的折腾使我家雪上加霜,旧债未了新债又添。

第三就是苛捐杂税。旧中国的苛捐杂税是一只恶老虎,贪婪又凶残地吞噬了劳动人民血汗成果。在那个年代卖豆芽,三天要捐,五天征税,挣一点钱不够纳税交捐。母亲说,有一次派捐,因豆芽不好卖,价钱又低,确实交不起;保长带一班人上菜市场大打出手,硬是把钱抢走;临走还扬言下次再不交,会跑到家里去算账。说到这些伤心事时母亲总是叹气说,再累死累活也难跳出这人生苦海。

为了减轻母亲劳累,姐姐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帮母亲做些家务琐事,有时也会到豆芽作坊帮点忙。生豆芽这样重活由母亲一个人扛着确实很艰难,一桶豆芽长满后有七八十斤。抬不动就只好用双手慢慢来移。母亲告诉我,她最困难的时候是在怀孕期间,挺个大肚子搬桶豆芽,寸步难移啊!再就是生孩子后从未坐过月子,最多休息一两天又照常到豆芽作坊做事了。有了姐姐这么个小帮手,母亲自然轻松了许多。

我出生后,无疑给家里带来了欢喜,但也带来了问题,那就是由谁来照护我。母亲自然想到外婆,虽然母亲和外婆性格水火不容,但俗话说,打断骨头还连着筋呢,而这时外婆正好“告老还乡”回吉安了。事情是这样的:外婆经营的那条大木船运货到湖南长沙,遭遇日本鬼子的飞机轰炸船被炸沉,幸好保住了老命。她捡了一些细软财物,只身回到了吉安市书街背4号祖屋。对外婆的不幸遭遇,全家人都为她难过。但也给我们家带来了方便,我的婴幼儿时期也就由她来照料了。

我对外婆的经历知道得较少,只是在父母亲断续的谈话中知道一些。外婆精明能干。善于经营管理。她说话有斤有两,从不含糊。每天早晨吃饭,她要当面安排好七八个伙计一天的工作,对工作的轻重缓急把握有度,在伙计心中很有威信,没有人敢在她面前调皮捣蛋。外婆酷爱干净,她那艘大木船在她的管理下特别整洁。船舱内高大、宽敞、明亮,与平地住房一样使用高桌子、高板凳。尤其是船的外表,硬是要比其他船舶漂亮许多。每年,她舍得花本钱把木船外壳作防腐处理,别人刷两遍,她要刷三遍,而且买最好的桐油,所以她的船看起来更新、更漂亮。

外婆能说会遭,在外交际事务都是她亲自去办。船到了外地口岸,先要拜会当地的商会和码头上的霸头以及政府官员,有时候还要送点财物才能顺利卸物装货。不然的话,船停靠在码头上不得安宁。会当家善理财的外婆常对我说:“吃不穷,用不穷,不会划算(安排)一辈子穷。”当然她这里说的吃不穷、用不穷是合理的正常开支,而不是乱吃乱用的开支。她还说:“不怕好吃,就怕懒做。”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勤奋,只要勤奋才能赚到钱:即使贪吃一点也没什么可怕的。她就是一个勤奋从不懒惰的人,木船被炸后回到吉安,先后照护了我兄弟五人,尤其是照料体弱的四弟,她更是费尽心血。年迈体弱的她一边带人还要一边纳鞋底。见物如见人,她纳的鞋底可以看出她是个办事很认真、很讲究美观的人。由于她的鞋底纳得好售价也不菲,加之她理财有方,所以外婆积蓄较丰裕。平时我们这些外孙偶尔会问她“讨”点钱买笔、买纸,她都会满口答应。P12-15

序言

好友秦名陶个人传记,洋洋四十余万言,忠实记录了好友从出生直至目前的生活经历。名人自撰个人传记,或者为名人撰写传记,大都受名利思想支配。好友写作个人传记,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为名,不为利。以六十大几的高龄,在经营一个小公司的同时,笔耕不辍,用两年时间,断断续续地完成这本个人传记《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这需要何等决心、何等毅力啊!吉尼斯世界纪录五花八门,好友的个人传记,就其创作的指导思想、创作的业余性,甚至创作的质量(请不要用作家的标准衡量),毫不夸张地说,堪称传奇,可以人选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吉尼斯世界纪录一朵奇葩。

个人的履历,总是和国家的政治风云息息相关,总是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上个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到今天已是中青年,他(她)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没有品尝过父辈、祖父辈经常忍受的饥饿滋味;没有感受到物资奇缺的难过,米、油、肉、布匹、肥皂、豆腐等,都要凭票购买;没有看到全国各地两大派群众,用棍棒、用枪炮,相互仇杀。好友这本书,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讲述了这些近乎天方夜谭的故事。忘记过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书是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这正是本书的可贵之处。

这本传记,文风朴实,语言流畅,比较精炼,有较强的可读性。这里,信手拈来两个事例,略加说明。其一,本书第三十七章,好友浓墨重彩地描述父母的种种美德,描述父母对儿孙辈的种种恩情,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父母的思念之情。该章文字虽然较冗长,但我读来丝毫不觉,深深地被他的笔墨感动。可以说,没有对父母的深厚感情,写不出这么感人的文句。其二,好友参军入伍,很快入党并提升班长,在异常紧张、艰苦的各项国防工程施工中(名陶他们是工程兵部队),他以身作则,带头苦干,关心爱护战士,和战友们心连心,成为战士的贴心人。所以,当名陶好友复员返家,和战友挥手告别那一刹那,彼此间那种难舍难分情景,写得非常真切、动人。我相信,没有这种生活阅历,闭门造车,写不出这么精彩文词。

作为名陶的好友,我最早阅读这本传记,最早享用这顿丰美的精神大餐。我为好友写出这么好的传记,表示敬佩,感到骄傲,乐意向大家推荐,让大家分享这顿丰美的精神大餐。

黄开弟

写于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后记

《一个普通百姓人生足迹》完稿,我有如卸下千斤重担,顿觉轻松。说实话,业余写作这本近40万字的自传压力不小。自传首先需要真实,它不像小说可以虚构创作。自己是个凡人,没有举世瞩目的丰功伟业,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要有的只是凡夫俗子的怀旧情怀和普通百姓的日常琐事。真实地写出这些并能吸引读者,确实太难。但我没有放弃,我信奉这句话:人生字典里,没有困难两字。

我依然坚持写下去,几乎每天凌晨四五点起床。洗漱完毕后即伏案写作直到天亮。工作之余,点滴空隙时间从不放过,即使出差在火车上也分秒必争,或写,或改文稿。这本书就是这样“挤”时间,历时两年多完成的。通过这次写作,我更感悟到,“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两字”。不认真,什么事也做不成。

写自传的初衷只是想把我人生走过的路忠实地记录下来。与同代人共同点燃心灵回忆的火花,重温那段充满激情,共学习、同战斗,风华正茂的时光;回顾那段刻骨铭心、艰辛创业的岁月,为后来人提供一个了解过去,了解前辈奋斗的历程。倘能如愿,甚感欣喜。

写这本书得到许多同学、战友、同仁和亲友各方面的支持,他们经常予以关注和鼓励,并表示希望能尽快阅读到本书。所有这些,坚定了我写作信心,是完成本书的精神支柱。

本书写作过程。好友黄开弟老师、梁吉来同学均予大力支持,作了认真细致的修改、润色;本家秦文鑫院长提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一并感谢。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事务繁忙,书中不当之处甚至错误在所难免,切盼读者批评指正。

秦峰

2013年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