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舰涉猎的海洋、海军和海战知识丰富,是一座知识宝藏。
航空母舰集中应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是高新科技的集中体现。
航空母舰涉及现代军事科学的各个领域,集军事科学理论之大成。
航空母舰的运用与诸多重大事件相关,是一部折射历史的百科。
航空母舰已经成为当代军事爱好者学习、求知的对象;成为军事科学工作者探索、研究的目标;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焦点。
胡威标主编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百问》将航空母舰技术发展史与海战史紧密相连,是一本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兼有普及性和学术性的读物,力求使读者对航空母舰的过去和现在能有一番全面和全新的感受,并为读者能进一步研究探索航空母舰发展建设规律,以及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运用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胡威标主编的《航空母舰舰载机百问》是《航空母舰百问》丛书之一。
《航空母舰舰载机百问》以航空母舰编队的核心作战力量——舰载机联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舰载机联队是什么、由什么组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统领,紧扣舰载机的技术发展与作战运用这两条主线,采用问答形式介绍舰载机联队和舰载机的基本概念,以及舰载机的机型与武备、技术发展、起飞与着舰、海上飞行、作战训练、综合保障和飞行员等相关知识,旨在使读者对舰载机联队和舰载机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第1章 舰载机联队
1 什么是舰载机联队?舰载机联队如何编成?
2 舰载机联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舰载机联队的作战使用具有哪些特点?
4 为什么说舰载机联队是航空母舰编队的核心作战力量?
5 如何对舰载机联队实施指挥?
第2章 舰载机机型与武备
6 什么是舰载机?舰载机如何分类?
7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战斗机?
8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9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电子战飞机?
10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空中加油机? 们为什么要配置舰载反潜巡逻机?
12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反潜直升机?
13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攻击直升机?
14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扫/猎雷直升机?
15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搜救直升机?
16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无人机?
17 为什么要配置舰载运输机?
18 为什么舰载预警直升机曰益受到各国的青睐?
19 什么是舰载教练机?
20 米格-29K/KUB“支点”舰载战斗机
21 F/A-18“大黄蜂”系列舰载战斗攻击机
22 F-14“雄猫”舰载战斗机
23 E-2C“鹰眼”舰载固定翼预警机
24 EA-6B“徘徊者”舰载电子战飞机
25 EA-18G“咆哮者”舰载电子战飞机
26 S-3“北欧海盗”舰载多用途反潜巡逻机
27 F-35B/C舰载多用途战斗机
28 苏-33重型舰载战斗机
29 “阵风”M舰载多用途战斗机
30 V-22“鱼鹰”偏转旋翼舰载机
31 舰载机反舰武器主要有哪些?
32 舰载机对陆攻击武器主要有哪些?
33 舰载机反潜探测设备主要有哪些?
34 舰载机反潜武器主要有哪些?
35 舰载机空战武器主要有哪些?
第3章 舰载机技术发展
36 舰载机与海军岸基飞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37 舰载战斗机的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
38 特种舰载机的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
39 航空母舰舰载机的总体发展趋势如何?
40 舰载机的机翼设计有什么特点?
41 为什么舰载机对耐腐蚀性的要求要比岸基飞机高7
42 什么是垂直/短距起降飞机?
43 舰载机对材料选择有什么特殊要求?
44 什么是舰载机的表面防护技术?
45 什么是舰载机的腐蚀检测技术?
第4章 舰载机起飞与着舰
46 舰载机的起飞程序及过程是什么样的?
47 舰载机的起飞具有什么特点?
48 什么是滑跃起飞?
49 什么是弹射起飞?
50 舰载机起飞方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51 航母舰载机的飞行甲板按形状分通常有哪几种7
52 舰载机起降对飞行甲板有什么特殊要求?
53 舰载机的着舰程序及过程是什么样的?
54 舰载机的着舰具有什么特点?
55 舰载机的着舰方式有哪几种?
56 为什么舰载机着舰时要使用拦阻装置?
57 舰载机起降对舰面稳定性有什么要求?
58 舰载机为什么要逆风起降?
59 什么是舰载机的“逃逸复飞”?
60 舰载机的起降为什么要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61 舰载机各型机的起降顺序通常是什么样的?
第5章 舰载机海上飞行
62 舰载机海上飞行目视海面的视觉误差为什么比陆上飞行大?
63 舰载机海上飞行观察外界过多为什么会产生错觉?
64 舰载机夜间海上飞行有什么特点?
65 夜间海上飞行应注意哪些事项?
66 海上波浪对舰载机海上飞行有什么影响?
67 海洋潮汐对舰载机海上飞行有什么影响?
68 海雾对舰载机海上飞行有什么影响?
69 海风对舰载机海上飞行有什么影响?
70 云对舰载机飞行有什么影响?
71 舰载机积冰对飞行有什么影响?
72 舰载机“拉烟”是怎么回事?
73 阳光对舰载机海上飞行有什么影响?
74 为什么舰载机海上飞行天气变化不易掌握?
75 舰载机飞行员海上飞行为什么容易精神疲劳和心情急躁?
76 舰载机海上飞行要做好哪些准备?
77 舰载机海上飞行应注意哪些事项?
78 舰载机在海上活动中具有哪些法律地位和权利?
第6章 舰载机作战训练
79 什么是舰载机的战斗队形?
80 什么是舰载机的飞行指挥?
81 什么是舰载直升机甲板起降指挥?
82 舰载机空中飞行时与航空母舰一直保持联系吗?
83 为什么舰载机的携载能力比同型岸基飞机小?
84 舰载机飞行训练流程是什么样的?
85 舰载机的飞行如何组织?
86 舰载机的出动能力多大?
87 舰载机的出动方式是什么样的?
第7章 舰载机综合保障
88 舰载机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9 为什么舰载机比岸基飞机保障难度大?
90 舰载机的使用环境有什么特点?
91 舰载机的导航保障有什么特点?
92 舰载机的领航保障有什么特点?
93 舰载机的飞行管制有什么特点?
94 舰载机的气象保障有什么特点?
95 舰载机的雷达情报保障有什么特点?
96 舰载机的通信保障有什么特点?
97 舰载机后勤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8 舰载机后勤保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99 舰载机的油料保障有什么特点?
100 舰载机运动特征对飞行员的影响?
101 航空军医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102 舰载机飞行员平时的心理卫生保障应注意哪些方面?
103 舰载机飞行员的防护服有哪几种?
104 舰载机飞行医学保障通常包括哪三个阶段?
105 舰载机各种飞行的卫生保障重点是什么?
106 远航时舰载机飞行员的医务保障重点和措施有哪些?
107 舰载直升机飞行的卫生保障措施有哪些?
108 如何搞好舰载机飞行员的营养?
109 舰载机飞行员服用药物对飞行有何影响?
110 舰载机飞行员患病的特点是什么?
111 舰载机装备保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2 舰载机装备保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13 舰载机机务保障有什么特点?
114 舰载机军械保障有什么特点?
115 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如何实施?
116 舰载机在舰上如何停放?
117 舰载机在甲板上如何移动和定位?
118 舰载机飞行事故如何分类?
119 舰载机飞行事故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120 舰载机飞行事故的医学原因是什么?
第8章 舰载机飞行员
121 舰载机飞行员要具备哪些条件?
122 舰载机飞行员培训有什么特点?
123 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包括哪几个层次?
124 美国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培训?
125 英国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培训?
126 英国舰载机观测员和空勤组乘员如何培训?
127 法国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培训?
128 俄罗斯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培训?
129 印度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培训?
130 影响舰载机飞行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131 为什么舰载机飞行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与身心疾病?
132 什么是舰载机飞行员的心理选拔?
133 舰载机飞行员的健康如何鉴定?
134 什么是舰载机飞行员的航空生理训练?
135 舰载机飞行员如何应急逃生?
136 舰载机飞行员落水后如何营救?
137 舰载机飞行员应急逃生后如何生存?
138 舰载机飞行员的特殊逃生如何进行训练?
139 舰载机飞行员疲劳的特点是什么?如何预防?
附录1 世界各国现役航空母舰一览表
附录2 美国曾经服役和现役航空母舰一览表
附录3 海战史上损毁的航空母舰
后记
参考文献
115 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如何实施
与岸基飞机相比,舰载机的使用环境相对恶劣,突出表现在:舰载机起降过程中需要承受的大过载、大冲击是岸基飞机的3~4倍,对舰载机结构强度影响大海上气象条件恶劣,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舰载机受盐雾、污染物和霉菌等腐蚀严重;航空母舰空间有限,舰载机的维修保养环境局促。这就对舰载机的维修保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航空母舰是一种可以在海上浮动的机场。既然称之为机场,就应具备机场的各种基本功能,其中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就是航空母舰具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工作与舰载机的可靠性、航空母舰的维修环境和条件关系密切,而且其工作量非常之大。这一点从航空母舰的人员配备就可以清楚地看出。如美国海军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可携载90多架各型舰载机,如果人员配备按照舰载机数量的2倍计算,指挥和操纵90多架舰载机最多只需要200人,然而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和其他相关服务配备的航空人员竞超过2000人。由此可见,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和支援保障任务十分繁重。此外,舰载机的维修保养还要在机库留出必要的空间,用于设置各种维修舱室、配置维修设备、存放工具和备件等。大量的航空人员也需要适当的生活空间和必要的保障条件。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与坏都会直接影响舰载机的维修保养,进而影响舰载机的作战效能。
国外航母舰载机的维修保养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直接在舰载机上原位维修。通常是局部零件的修理和更换,日常的保养、检查、小修、定期试验等。第二类是中级维修。包括一些需要将零部件拆卸并送至航空母舰上简易车间进行修理的设备,如发动机、电子设备、武器装备等。为此,航空母舰上通常设有航空军械车间、金工车间、发动机车间、结构车间、液压与气压车间、轮胎车间、飞机救生设备车间、电瓶车间、无破坏性试验车间、流动支援设备车间、航空电子车间、照相试验室、照片晒印车问等。大型航空母舰的舰尾还设有飞机发动机试验室,可以在舰上进行喷气发动机试验。第三类是后方维修。一般是送回基地和工厂进行大修。前两类维修均可在航空母舰上进行,而后一类则需在陆上进行。
通常情况下,航空母舰航空设施的设计应包括舰载机的各种维修支援设备的配置。上面所列的一些车间和其他的附带维修设备、专用工具就需要占据很大的甲板空间。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攻击型航空母舰上航空车间和航空军械车间就占用1500多平方米的甲板面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由于舰载机的武器系统、综合航电系统等大量采用先进技术,而每一种新系统都需要一套专用试验设备,因此舰载机维修保养需要占据的甲板面积在持续上升,尤其是综合航电系统保养所占的甲板面积增长较快。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国外研制了多用途航空电子试验车间,以便使85%左右的航空电子设备的故障排除和性能测试能够共用一套试验设备。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航空母舰出海执行任务时,应处理好舰载机及其维修保养设施的配置与总体布置之问的协调关系。原则上,航空母舰配备舰载机的数量,应该与航空母舰维修保养设施所能达到的维护与修理能力相适应。换句话说,航空母舰上配备的维修保养设施,必须要保障它所配置的所有舰载机能够按时间、保质量地完成各种维修保养任务,以保证舰载机达到规定的出动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这些维修车间和设备的作用,使舰载机的维修保养有一个合理的流程,以提高维修保养工作的效率,缩短维修保养占用的周期时间,总体布置上应为各种车间和设备作出最妥善的安置。同时,应对有限的航空母舰甲板空间进行统筹规划,既要保证舰载机维修保养流程的合理性,满足其作战使用的需要,又要提高航空母舰甲板的利用率,以节省航空母舰十分珍贵的空间。
舰载机的维修保养是分级进行的,维修保养的组织和管理通常也分为若干层次。一般来说,原位维修可以由飞行中队的维修保养部门来完成。若干维修保养部门可以组成一个航空工作中心(Aviation Work Centers),为飞行中队的维修保养人员保管和储存维修保养所需的专用工具、说明书和资料文件、维修记录以及其他保养设备等。而中级维修以及相关的车间设施则由航空母舰的中级维修部门来组织和管理。为了便于协调统筹中级维修部门的工作,航空母舰上通常设有舰载机维修保养控制中心,舰载机联队和飞行中队则设有相应的维修保养和器材办公室。此外,由于航空母舰上舰载机比较多,维修保养工作量大,维修器材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航空母舰上设有舰载机维修的补给支援部门,如补给批准和部件控制办公室,通用与特种航空电子器材调拨办公室、航空发动机与部件调拨、装运与接收办公室、自动数据程序处理室等。
为了尽可能缩短舰载机的维修保养周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舰载机的维修一般主张用简单的模块式部件更换来代替费工费时的就地修理。例如,航空母舰上通常设有存放舰载机备用新发动机的仓库,如果舰载机的发动机有较大故障的话就可以直接更换,以保证舰载机能更快地恢复使用。更换下来的发动机如果没有超过规定的使用寿命,经过修复并试验合格后还可以储存起来供以后使用。近年来,由于舰载机大量采用双发动机,所以备用发动机的数量成倍增长,发动机仓库的容积也要求增加,这是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值得指出的是,为了确保舰载机能够安全顺利地起降,除了搞好舰载机的维修保养以外,还要搞好航空母舰上的弹射器、阻拦装置等舰面支援设施的维修保养工作。
P259-261
舰载机是以航空母舰或其他水面舰艇为基地的海军飞机和直升机。舰载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刚刚问世,海军便对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10年美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了第一架飞机,标志着舰载机雏形的诞生。1911年随着各国海军航空兵的陆续建立,作为海军航空兵重要组成部分的舰载机也不断得到发展。
总体来说,舰载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一是探索发展时期(1913年~193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机不仅外形简陋,而且性能落后,人们难以相信这种与一发战列舰炮弹价钱差不多的“会飞的鸟”能在战争中发挥多大的作用。法国元帅福煦在1910年参观飞行表演时曾发表了一个当时相当有影响的论断:“飞着玩,用于体育运动也可以,但军事上没有使用价值。”尽管当时飞机的“翅膀”还没有完全长硬,但从事飞机在海战中应用研究的先驱们,科学地预见到飞机用于海战必将引起海战的革命。于是,他们不顾“大舰巨炮俱乐部”中军官们的讥笑,向海洋上的“统治者”——战舰发起了挑战。
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飞机的性能有所提高,各种新型机载武器开始使用,飞机已具有初始作战能力。但由于当时“大舰巨炮制胜论”甚嚣尘上,战列舰主宰海战场,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只能作为战列舰的支援保障兵力,很少参加海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航空军事理论的鼻祖——《制空权》的作者意大利人杜黑和《空中国防论》的作者美国的米切尔,提出了一整套关于航空兵作战使用的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军事航空的发展。但他们主张建立独立空军,对发展海军航空兵却持反对态度,所以舰载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成为海洋战场上的主要作战兵力(1940年~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舰载机得以大显身手,在海战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的著名论断就是这个时期海战史的真实写照。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航母舰载机在大西洋战场初露锋芒。1940年4月,英航母舰载机首次击沉大型战舰;同年11月,英航母舰载机又成功突袭意海军基地塔兰托;1941年5月,在追歼“俾斯麦”号战斗中,英航母舰载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之后,英大批航母舰载机开始用于大西洋护航作战。
太平洋战场,由于日美海军势均力敌,都握有航母舰载机这个杀手锏,所以导致两国海军经久不息的太平洋激战,从而使航母舰载机一跃成为海战场的主要作战兵力,改变了传统的海战样式。
1941年12月,日航母舰载机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致使美海军太平洋舰队瘫痪达半年之久,这是海战史上航母舰载机对陆攻击规模最大、战果最显著的战例;1942年5月,日、美海军在珊瑚海进行了海战史上第一次纯航空母舰的海上决战,双方交战距离第一次超出目视距离和20千米的大炮射程,所有护航战舰均一弹未发,任凭航母舰载机进行海空一体战。本次海战,航空母舰开始了战争,结束了战争,开创了现代海战的新纪元。1942年6月,日、美海军以航母舰载机为主力在中途岛海域展开激战,美以劣势兵力几乎全歼强大的日本舰队,迫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转入战略守势,从而使得本次海战成为了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1944年10月,日、美海军再次以航母舰载机为主力在莱特湾决一死战,结果日本4艘航空母舰全被击沉,日海军航空兵彻底毁灭。至此,日本海上力量由于海军航空兵尤其是舰载航空兵的毁灭而缩至本土。最终,航母舰载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舰巨炮”之争中确立了自己的主角地位。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螺旋桨式飞机的发展达到巅峰。但由于螺旋桨式飞机无法突破音障,不具备超音速飞行能力,飞机的机动作战能力受到很大制约,为此人们开始探寻飞机的超音速发展之路。
三是舰载机步入喷气式飞机时代,作战逐渐迈向远距精确打击时代(1946年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航母舰载机数量大大减少,加之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手,像太平洋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海上决战的局面再没有出现。同时,由于是导弹核武器和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的地位曾一度发生动摇。但随着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实现了舰载机动力的喷气化、主要武器的导弹化和机载系统的电子化,并出现了舰载的预警机、电子战飞机、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攻击机和直升机等,舰载机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美军第一次使用舰载喷气式飞机和舰载直升机对朝鲜腹地和港口进行攻击和封锁,标志着航母舰载机开始步入喷气式飞机时代。1964年~1973年的越南战争,美航母舰载机首次使用导弹等精确制导武器对越南内陆腹地、港口基地、海上目标等进行空中远距精确打击,标志着航母舰载机的作战逐步迈向远距精确打击时代。
喷气式舰载机和机载导弹武器的发展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方式。1982年4月英阿马岛海战,阿根廷“超军旗”式战斗机使用“飞鱼”空舰导弹击沉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引起了世界海军的震惊。1986年3月,美航母舰载机通过四次空中加油对利比亚海岸发起远程奔袭作战,彰显了航母舰载机强大的远程机动作战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1991年的海湾战争拉开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序幕,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和精确制导弹药大量使用,极大地提高了舰载机空中打击的精度和作战效能。据有关资料统计,海湾战争中精确制导弹药的使用量约占总投弹量的8%,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上升到3596,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则达到了60%,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至少在80%以上。过去需要成百上千枚弹药才能摧毁的目标,现在只需几枚甚至一枚就能摧毁;过去需要几十甚至上百架飞机才能完成的一项任务,现在一架飞机就可以完成。
舰载机联队是海军航空兵以航空母舰为作战平台而组建的基本战术单位。它由多种不同种类用途的舰载飞机混合编成,具备攻防一体的体系作战能力,是航空母舰编队的核心作战力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舰载机借助航空母舰这块“流动国土”的大范围机动能力,可进入世界各大洋活动,其触角几乎可以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可以预见,以航空母舰为海上浮动基地的舰载机联队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显。
本书是《航空母舰百问》丛书之一。以航空母舰编队的核心作战力量——舰载机联队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舰载机联队是什么、由什么组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统领,紧扣舰载机的技术发展与作战运用这两条主线,采用问答形式介绍舰载机联队和舰载机的基本概念,以及舰载机的机型与武备、技术发展、起飞与着舰、海上飞行、作战训练、综合保障和飞行员等相关知识,旨在使读者对舰载机联队和舰载机有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
2011年8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顺利完成了第一次海上试验,中国的航空母舰渐渐展示于世人面前,国人对航空母舰的兴趣日益增长。
2010年盛夏,我到北京出差,与海潮出版社的社领导谈起世界航空母舰发展与我国海军建设问题,双方都对未来我海军建设与发展有着诸多共识,特别是对航空母舰在我海军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海潮出版社正准备策划出版一套有关航空母舰的系列丛书,双方一拍即合。我们与海潮出版社的同志通过多次策划、研讨、调研,从丛书读者对象、框架结构、编写体例、作者确定,到写到什么程度、完成时间、版式开本等等,付出了诸多心血,方有此套丛书问世。
丛书将航空母舰技术发展史与海战史紧密相连,是一套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兼有普及性和学术性的读物,力求使读者对航空母舰的过去和现在能有一番全面和全新的感受,并为读者能进一步研究探索航空母舰发展建设规律,以及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运用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航空母舰百问》丛书由《航空母舰发展百问》、 《航空母舰构成百问》、《航空母舰舰载机百问》和《航空母舰战斗群百问》四本书组成,是《航空母舰》系列丛书的一部分,由海军指挥学院专家和教授编著。
在编写本丛书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书籍和报刊,引用了一些观点和图片,在此表示衷心谢意。丛书涉及专业面广、内容较多,难免有疏漏之处,对于书中不妥之处,也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毛正公
2011年8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