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品集(高中卷)
分类
作者 徐建华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国20多家教育权威媒体携手打造青少年文学创作的盛事,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吸引了海内外150多万青少年朋友参加,佳作纷涌,令人惊叹!他们热爱大赛,参与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当代青少年勤于思考、进取务实、追求发展、更加开放的整体特点,展现的是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

《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品集(高中卷)》收录了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高中组的优秀作品。本书由徐建华主编。

内容推荐

2011年的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由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学习办、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东方教育时报》社、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新读写》杂志、上海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同济大学鲁迅文化研究中心、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大赛的宗旨是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我们举办这项活动,旨在弘扬鲁迅精神,培养文学新人。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活动的宗旨是: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这不仅仅是一次文学的赛事,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良师益友,帮助大家热爱阅读,喜欢语文。

《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品集(高中卷)》收录了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高中组的优秀作品。

《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品集(高中卷)》由徐建华主编。

目录

大奖作品

庄稼与杂草

我看阿Q

我将

巷口的身影

古巷

制米

英姐

一天祭

我爱中文

萝卜青菜

摆小摊子的老人

树下的情话

清明雨上

一苇渡过

石榴树下

童年的红土地

最动人的情话

爱不在远方

背影

田野,童年的足迹

童年

田野

衰夏

时光

花开时节

爱,永不转身

山塘·童年·温暖

那一次,海棠花开

灯影,温暖的舞蹈

高墙之内,洪荒之源

草色流年

寻找一盏灯

破晓

我是一把剑

迷惘

清旅

给善良寻找一个理由

星空里的梦

我的财富

风景

梦回

我是一尾鱼

流年遗弃了秘密

尘芥,星空

故乡的痕迹

故乡,故乡,乡在何处

如果乐观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苦雨

“好玩”的生命力

周海婴的价值

痕迹

拯救梵·高

反抗,没有从来如此

历史的守望

苏城日记

幻想三部曲

半醒之夏

做一棵小革又何妨

梦江南·忆韶华

历史的颜色

写给春天

等你不久,一生而巳

青春的花朵

说谎

花的木乃伊

岁月静好

泪别青花

一条忧伤的狗

生在旅途风雨中,逝在平静安稳里

青春

我心中的上海弄堂

世界·人

附1 我愿意做鲁迅先生的抬棺人

附2 走近可亲可敬的鲁迅先生

后记

试读章节

蝉鸣把夏日的午后衬托得格外安静,悠长的古巷把一切喧嚣过滤、沉淀,酝酿出清澈冰凉的露珠。那是孩子们蓝色的梦。

最爱掇一把小板凳,坐在芒果树下听外公讲故事。外公呷一口清茶,含笑地用大手抚摸我的头,然后用低沉的嗓音诉说悠远而神奇的故事。听着听着,那清晰的言语便成了模糊的呓语——我睡着了。

巷边的石凳上总是坐着满目慈祥的老人。他们摇着蒲扇,不厌其烦地听对方说着成长的故事,关于自己,以及古巷。

古巷有多少岁了?我问外公。

外公斟满一碗浓茶,安详地靠在藤椅上。他啜了几口,眼睛在阳光下微微眯了起来。多少岁了?他缓缓开口。我也不清楚它的年龄,只知道它已经很老很老了。

比您老吗?我歪着头问。

当然。他笑着摸摸我的面颊。

自打我有记忆起,我便住在这儿了。你的曾祖父曾是游击队员,这条巷子收留过许许多多路过的队伍。从那时候到现在,这儿翻修过两次。

我记得最初的路和墙,都是泥铸的。一到雨天,便满脚都是泥泞。那时候草鞋只有晴天才舍得拿出来穿,所以下雨的时候,我们都成了泥孩子……

外公说着,咯咯地笑开了,像个孩子。他跺了跺坚实的青石板,说道,现在我脚下的这块石板,就是当初我帮忙铺路时搬的。你看这条巷子,多好。

晴朗的日子里,外公会骑着擦得锃亮的“老坦克”载着我到公园放风筝。风筝是他亲手用木条搭的,裹着鲜艳的布料,上面的花纹是外婆一针一线绣的。坐在车上细细端详风筝上的图案,心仿佛要在轻微的颠簸里飞起。

有一回驶出巷口时,外公说:“你看这外面多热闹啊,比巷子好多了是不是?”

我撅起嘴说:“巷子安静多了,也漂亮多了。”

外公笑了,轻声道:“总有一天,你会走出巷子的。”

“现在我们不就在巷子外?”我疑惑地抬头。外公却不再言语。彼时有耀眼的阳光闪烁,外公的眼中流溢着我无法读懂的情愫。

那个夜晚我做了噩梦。梦里,窄窄的巷口涌进莫名的怪物。它们尖叫着咆哮着踏碎每一块石板,它们凶恶地推倒了瓦屋和砖墙,然后伸出利爪,撕扯着湛蓝的天幕……

恐惧束缚着我,我战栗着从梦中哭醒。外婆闻声来到床沿,温柔地将我揽入怀中。我抽噎着问:“外婆,你说古巷会活多久?”

外婆笑了,紧紧地搂着我。她轻轻说道:“不哭。古巷会活着,永远活

我是在一个天边晕满红霞的黄昏离开巷子的。嘈杂的卡车尖锐地鸣叫,几个陌生人从瓦房搬出盛满物品的纸箱。我茫然地坐在石凳上,看他们忙忙碌碌,然后被父亲抱上了车,和外婆坐在一起。

我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只是呆呆地坐在车窗旁看着这生活了许多年的古巷。我记得那时沈伯仍旧拉着一首动听的不知名的童谣,玉兰依然吐纳幽香。车开出巷口的时候,卖糖葫芦的老人仍吱吱哑哑地织着棉花糖,有漂亮的飞鸟快速地衔起斜阳,然后天色便黯淡下来。

父亲开着车,断断续续地说道:“你也到上学的年纪了,是该换个好点的环境了……本来两年前就要搬了,可是外公不愿意……他终究是不舍得那条巷子。”

外公在一年前安详地离去。我见过他最后一面是在芒果树下的藤椅上。他半眯着眼,手边的茶几上摆着凉透的铁观音。瘦长的双腿自然垂放,双脚平稳地踩在石板上。

那是他的青石板,那是他的古巷。

我曾以为他是睡着了,做个清凉冗长的梦便会醒来。小小的我不懂得悲伤,依旧疯跑在巷道上,天真烂漫地嬉闹。等到有一天我终于明白了“死亡”的含义,泪水便忽然不住地漫出眼眶。彼时外公已经离去很久了。

我用袖子使劲擦着泛雾的玻璃,妄想远远地望一眼古巷里的虫儿是从何处跃出,在月夜里窸窣地诉说古老的寓言。外婆温柔地搂过我,轻轻拍打着我的背。我依偎在熟悉的怀抱里,却始终不能如往常那样快速安谧地睡着。

缤纷的霓虹灯闪烁着绚丽的光芒,璀璨的灯火点亮城市闪亮的轮廓。我匍匐在电视机前,身下是柔软的沙发。街道上是飞驰的汽车和熙攘的人群,喧嚣之于我是新奇而悦耳的。我被这个崭新的世界深深吸引着,记忆里那清幽的底片影影绰绰隐去了。

褪去平淡的棉布衣裳,我渐渐爱上了鲜艳的服饰。每天不再赤脚奔跑于古巷里一处绿阴乘凉,而是规规距距地坐空调房,认真地翻阅习题集。

闲暇之时便热衷于穿梭在一条条商业街,目光长久地停留在橱窗里精致的商品。累了便买一支甜筒细细尝着,从不在街边的糖葫芦摊驻足。母亲说过,那食品不卫生。

我就这样迅速而自然地融入这片新鲜的繁华,悠游于装修华美的精品屋,如鱼得水,如鸟翔空。或许那些青灰色的记忆太过单调,我需要靓丽的色彩来装点我的世界。P22-25

序言

201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今年举办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显得特别有意义,这是对鲁迅先生最好的纪念。

鲁迅先生以其文学成就和思想成就,建起了一个屹立东方、映照世界的文化历史坐标。斯诺把鲁迅比作“法国革命时的伏尔泰”和“苏俄的高尔基”。鲁迅先生为我们书写了一部中国近现代社会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百科全书”。

作为新文学、新文化的奠基者和实践者,鲁迅先生创新现代小说,开拓古典小说研究,独创杂文写作,“以笔为旗”,参与到当时的国民革命与思想革命当中。他为现代中国文化确立了“立人”的价值方向,他揭示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观念背后的历史关联,他提倡清醒的现实主义和脚踏实地的韧的战斗,他将个人的主体性与民族解放、人类解放的前景联系起来。

鲁迅开创的精神价值,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是流淌不止的现代中国文化源泉。1940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个历史性定位,历70年而不变。鲁迅将他自己的生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自觉地结合在一起,他也同国家民族命运的变迁而变迁,随中国社会历史的前进而前进。

记得冯雪峰先生说,鲁迅与中国文学史上壮烈不朽的屈原、陶潜、杜甫等“连成了一个精神上的系统”。这个系统,是华夏的精神脊梁,一直在影响、塑造着中国和现代中国、中国人与现代中国人的品质。

鲁迅先生是那个时代很多青年人成长的热心朋友,是一位慈祥幽默的导师,他的作品曾经鼓舞了几代人,激励着无数的青少年朋友发奋读书,成为照亮许多人前行的“明灯”。

今年,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吸引了海内外150多万青少年朋友参加,说明当今社会热爱文学创作、热爱抒写生命旋律的青少年朋友大有人在。看到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参加这项文学创作盛事,我不由想起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优活动的倡导者——我的父亲周海婴先生。虽然周海婴先生于今年4月不幸离我们而去,但他关心青少年成长、支持青少年文学写作的精神,依旧鼓励着我们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越办越好,也期待通过这个文学奖项的评选让更多的青少年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的宗旨是: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这是一次文学的赛事,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好帮手,帮助他们热爱阅读、热爱写作。

我欣喜地获悉,第一届、第二届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获得者中,有的在今年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的考入了他们心仪的中文系,这是对我们举办这项活动最好的回报。

2011年9月23日,第一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大奖获得者梅圣莹同学,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30周年座谈会”,她在会上的发言获得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赞扬。第三届大奖获得者龚潇惜则参加了9月25日在绍兴举办的“2011鲁迅论坛”,她在会上的发言获得与会代表的好评。她们是我们评优活动的骄傲。

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这是我们无上的荣光,也是我们勇于挑起身上这份责任的时刻。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一定会伴随着这个伟大的时代,发现更多优秀的文学新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组委会主席 周令飞

2011年10月

后记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评选活动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看到海内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朋友参加,看到那么多富有年少青春气息的作品,看到第一届、第二届的参赛同学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我们这些活动的组织者深感欣慰。

2011年的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由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上海市学习办、中国少年儿童报刊工作者协会、《东方教育时报》社、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新读写》杂志、上海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同济大学鲁迅文化研究中心、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联合举办。大赛的宗旨是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我们举办这项活动,旨在弘扬鲁迅精神,培养文学新人。

今年,大赛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广东、海南、辽宁、宁夏、西藏、台湾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来稿,不乏精彩之作,写出了当今青少年眼中的世界和心中蕴藏的情感。可喜的是,大赛组委会还收到了美国、法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华人学生的作品,他们的行文中流淌着对中华文化的仰慕和热爱,也描写了海外生活的甘苦和快乐,显示了独特的文化视角。本届组委会共收到海内外作品150多万件。有这么多的青少年参加比赛,说明当今的世界,鲁迅精神仍然深入人心,鲁迅先生忧国忧民的精神依然为广大青少年、教师及家长所认可。而这一点,从参赛的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许多青少年朋友关注当今的世界,关注社会的方方面面,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抒发的情感也能深深打动人心。

2011年4月,周海婴先生不幸去世,我们时常想念起他关心、支持、呵护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的点点滴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的,是他关注青少年的培养、关注文学的未来。我们相信,他倡导的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会越办越好,通过这项评奖活动,也必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文学新人。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评选活动面向18周岁以下的中小学生,分为初赛、准决赛、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采用非命题征文的形式。组委会从初赛的150多万件作品中评选出1万多件优秀作品,其作者进入准决赛。准决赛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初中组的题目是:

1.春天的故事

2.我的梦

3.如果你爱我

4.啊呀_____

组委会再从高中组、初中组、小学组的准决赛同学中,评选出40位优秀者参加全国总决赛。总决赛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举行。

鲁迅先生曾在1927年2月受邀在香港基督教青年会演讲,题目是《无声的中国》,组委会要求初中组参赛同学根据这篇演讲稿,自拟题目,完成作文,文体不限。经过激烈角逐,上海市建平中学高二的龚潇惜同学夺得最终的大奖,获得1万元文学创作奖金。安徽省灵壁县第四中学的戚紫晴荣获初中组特等奖。

另外,上海市工商附属小学金天舒同学的作文《我的阅读故事》以105015票夺得网络组人气金奖,西班牙的高京晶、澳大利亚的潘唯佳、菲律宾的戴志林和美国的李小仑获得海外组一等奖。

《东方教育时报》社的各位老师在工作之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150多万的参赛作品中精选了优秀作品,认真修改、编辑成这套《第三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优秀作品集丛书》,非常感谢他们的辛劳。在这里,也要感谢文汇出版社诸位编辑对这套书倾注的热情和支持。

鲁迅青少年文学奖组委会地址: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东方教育时报》社,邮编:200050,电子信箱:luxunjiiang@live.cn。  《东方教育时报》社常务副总编徐建华

2011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总决赛作文比上一届有进步,有提高。青少年的作文比赛糨写作应提倡真情实感,抒发青少年趋势的心声。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叶辛

本届征文整体水平相当高,可圈可点的作文不少。初中组和高中组有不少行文犀利或文采华丽的佳作涌现,它们的特点是富有创意和思想。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秦文君

翻开一篇篇文章。在扑面而来的文字中看到的是从孩童到少年的成长。这段成长的足迹,热烈而斑斓。

——北京大学教授 曹文轩

这些文字很有想象力,描述或论述的对象丰富多彩,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知识和阅读面也很广。

——清华大学教授格非

学习鲁迅先生的文采,更要追慕鲁迅先生的精神,特别是努力使自己成为鲁迅先生笔下的民族脊梁

——复旦大学教授 钱文忠

每次评阅中小学生的作品,总会使我有一种惊叹的感觉。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好像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年龄,这不仅关于写作或文字,更多的是一代人对于人生、社会和思想的表达。

——南京定大学教授 吴俊

我看到了汉语文学的希望,据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想象一个美好的文学的未来;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据此我们同样完全有理由想象一个美好的世界的未来。

——同济大学教授 郭春林

他们热爱大赛,参与大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的是当代青少年勤于思考、进取务实、追求发展、更加开放的整体特点,展现的是当代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社会现实和精神风貌。

——上海市普通蒿校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 乔刚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