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是为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总结和宣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是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读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是为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而作,总结和宣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是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读本。 内容推荐 王秀鑫和郭德宏主编的《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1931-1945)》基于作者对关于1931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史料的积累,全面、准确、系统地记述了中华民族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历史,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表现了中华儿女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总结和宣传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局部抗战的兴起 一、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二、一二八事变与淞沪抗战 三、东北沦陷与东北人民的英勇斗争 四、长城抗战和察哈尔抗战 五、华北事变和一二九运动 六、绥远抗战 七、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 八、国共谈判与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准备 第二章 全国性抗战的爆发 一、七七事变与全国抗战的开始 二、八一三事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三、国共两党的抗战指导路线和战略方针 四、日军对华北的进攻与平型关大捷 五、太原会战 六、淞沪会战 七、南京保卫战与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八、台儿庄大捷与徐州会战 九、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 十、武汉会战和广州作战 十一、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的抗日斗争 十二、世界人民对中国抗战的支援 第三章 相持阶段前期两个战场的作战 一、日本侵华战略的变化与国共两党采取的方针 二、汪精卫集团叛国与全国人民的声讨 三、沦陷区人民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四、敌后游击战争的发展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五、百团大战 六、香港、澳门谈判 七、正面战场的持续抵抗 八、晋西事变和皖南事变 九、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及宪政运动的兴起 十、东北抗日联军的艰苦斗争 第四章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前后的中国战场 一、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中国战区的成立 二、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三、日军的细菌战、化学战和血腥暴行 四、正面战场湘、鄂、浙、赣地区的抗战 五、敌后军民艰苦的反“扫荡”斗争 六、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和中共的整风运动 七、以抗战为中心的文艺工作的发展 八、宋庆龄和保卫中国同盟的抗日活动 九、国共两党为改善关系团结抗日而进行的磋商 第五章 世界反法西斯战每胜利发展中的中国战局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展和中国战局的变化 二、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发展和对日军的进攻性战役 三、敌后战场对日军的局部反攻 四、中、美、英开罗会议讨论联合对日作战 五、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的缅北、滇西反攻 六、正面战场豫湘桂作战的败退 七、大后方民主运动的高涨 八、中共关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九、国共谈判和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 第六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一、日本帝国主义的垂死挣扎 二、敌后战场的春夏季攻势和正面战场的作战 三、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公告和苏联对日宣战 四、解放区战场的全面反攻 五、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六、中国战区的受降 七、对日本战犯及汪伪汉奸的审判 八、中国普天同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结束语 引用书目 后记 再版后记 试读章节 一、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争夺殖民地,谋求世界霸权,大举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形势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更加突出,它们相互争夺霸权的斗争日益尖锐;经过战争浩劫而更加贫困的世界各国人民和被压迫民族日益觉醒,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斗争进一步加强。 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席卷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波及工业、农业等各个经济部门,震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体系,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经济危机必然导致政治危机。在经济危机的剧烈震荡下,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尖锐地暴露出来,各国的革命运动出现新的高涨。面对蓬勃发展的革命运动,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寻找摆脱危机的出路,普遍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强化对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但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条件不同,各国采取的办法也不同。在英、美等国,垄断资产阶级企图实行经济改良政策来摆脱危机。在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完全抛弃了资本主义仅有的一点民主形式,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大肆推行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成为最富掠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大行其道。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局势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民族复仇主义、民族沙文主义势力的膨胀,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特别是20年代末的大危机,是国际法西斯主义势力得以崛起的重要条件。 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象征暴力和强权。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极端反动,极端沙文主义、种族主义、军国主义和恐怖主义的政治思潮。法西斯政权是一种公开实行暴力统治的金融资本专政的形式,集中反映了金融寡头集团独裁统治的要求。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政权的出现,不是资产阶级政府的一般更.迭现象,而是资本主义民主制的国家形式演变为公开实行恐怖专政的独裁制国家形式的标志。法西斯政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反革命暴力政权。 法西斯主义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兴起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头目墨索里尼自1914年主办《意大利人民报》以来,就大肆宣传民族沙文主义,鼓吹侵略战争,并于1919年3月正式组织“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在法西斯主义思潮的支配下,意大利成为首先恶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格局的主角。在民族沙文主义的狂潮中,意大利法西斯势力迅速膨胀。1920年5月24日,意大利法西斯全国代表大会在米兰召开,确立了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宗旨、以暴力行动为方针的基本纲领。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发动兵变上台,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并逐渐与后起的德国法西斯勾结在一起。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根据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条约,德国被迫交割出1/8的领土和1/12的人口,以及全部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并交付巨额赔款。但在英、美扶植下,德国的经济势力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力量的迅速膨胀和垄断资本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德国又重薪加人了大国争霸的行列。P1-2 序言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首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表达了中华民族儿女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中的共同心声。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炎黄子孙,唱着这支高昂的战歌,同疯狂入侵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两国人民本来有着两千多年友好交往的历史。但是日本从19世纪后半叶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渐向邻国扩张,对中国进行侵略,使中日两国的友好关系发生了曲折。 1874年,日本侵略者寻找借口,派兵侵犯台湾,随后吞并原被中国保护的琉球国。 1894年,日本为夺取朝鲜并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乘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出兵侵略朝鲜,向中国的清王朝寻衅。8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9月17日,日本舰队在黄海海面进攻中国的北洋舰队,使北洋舰队损失惨重,从而控制了中国沿海的制海权。10月,日军分两路进攻中国东北,迅速占领安东(今丹东)、大连、旅顺等地,并在旅顺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使全城6万人只剩下掩埋尸首的36人。12月,日军攻占威海卫。第二年4月,日本政府逼迫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迫使中国割让台湾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赔偿军费2万万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任意设立领事馆和工厂等,攫取了大量特权。后来在各国干涉下,日本虽然答应交还辽东半岛,但又逼迫清王朝支付‘‘赎辽费,,白银3000万两。《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1898年,日本政府向清王朝提出“不把福建省割让或租借与其他国家”的要求,企图把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省划为其势力范围。第二年4月,日本政府逼迫清王朝签订条约,取得在福州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达到了上述目的。 1900年,日本同英、美、德、法、俄、意、奥等国一起组成八国联军,攻陷中国的天津、北京等地,到处掠夺财物,残杀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第二年的9月7日,日本同其他国家一起,逼迫清王朝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使中国赔偿白银45000万两(条约规定分39年付清,本息折合达98000多万两),丧失了大量主权,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日本和帝国主义列强一道不仅获得大量赔款,掠夺了大量钱财,还获得在北京和北京到山海关一线驻兵的特权,从而为它以后进一步的侵略提供了方便条件。 1904年2月,日本为同俄国争夺中国的东北,在辽东半岛上发动日俄战争。第二年与俄国签订《朴茨茅斯和约》,迫使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的“特殊利益”,并将俄国在中国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和大连)的租借权及附属的一切权益转让于日本,将俄国从中国夺取的长春至旅大铁路及其一切支线和所属一切特权,包括煤矿在内的一切权益,转让于日本。1905年12月22日,日本强迫清王朝承认这个条约。从此日本取代俄国,获得了在中国东北的支配地位。 1912年7月,日本又与俄国签订《日俄密约》,规定日本在中国的内蒙古东部有特殊权益,并于第二年获得满蒙5条铁路的修筑权,把它的势力伸展到了内蒙古东部。 1914年8月,日本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机,派兵占领了原被德国侵占的中国的胶州湾,控制了胶济铁路以至整个山东。 1915年1月8日,日本向中国的袁世凯政府提出了旨在独占全中国的2l条秘密条款,其内容有:日本继承德国在中国山东享有的一切特权,并加以扩大;延长日本对旅顺、大连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的租借期限为99年,并承认日本在南满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权;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给他国;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中国的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日本在武昌与九江、南昌间,南昌与杭州、湖州间有修筑铁路权,在福建有投资筑路和开矿的优先权。除对聘用日本人为中国政府顾问等款表示“容日后协商”外,袁世凯全部接受了以上条件。但由于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日本的上述野心未能得逞。 1916年袁世凯死后,日本积极支持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和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与其他帝国主义支持的军阀连年混战,以图扩大在中国的特权,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沉重的灾难。 日本帝国主义在掠夺中国的土地和财富,维护其既得利益的过程中,残酷地镇压中国人民,制造或参与制造了一系列惨 案。其典型者,除上述的旅顺屠城惨案和八国联军之役中的有关惨案外,还有1919年11月的福州惨案,1923年6月的长沙六一惨案,1925年5月的青岛惨案和上海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五三惨案等等。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欠下了数不清的血债。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几个月内迅速占领东北,扶植起它的傀儡工具“满洲国”。随后,又一步步占领热河、察哈尔,侵入华北。到1937年7月7日,终于发动卢沟桥事变(即七七事变),发起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从上述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的一桩桩事件可以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由来已久的;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是昭然若揭的。 在这半个多世纪中,具有同一切侵略者英勇战斗的光荣传统的中国人民,面对日本的侵略,进行了一次次不屈不挠的抵抗斗争。其中影响和规模最大的,就是1931年至1945年历时14年之久的抗日战争。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一发生,中国人民就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既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随后,中国人民的抵抗斗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发展阶段。1937年七七卢沟桥抗战是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抗战,经历了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的曲折发展过程。七七事变以前的六年抗战虽然是局部的,但它是整个抗日战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后来的全面抗战作了准备。七七事变以后的八年抗战,是抗日战争的主体,战略相持阶段占了其中的大部分时间。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终于以弱胜强,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一场全民族抗御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全民族抗战得以实现的关键。全国各族人民的同仇敌忾、团结一致,是抗日战争能够坚持和取得胜利的雄厚基础。 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下进行的。正面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特别是在战争初期,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抗击了大部分的日本侵略军,广大爱国官兵的抵抗也是英勇的。但随着相持阶段的到来,敌后战场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两个战场的配合后来虽然主要是战略上的配合,但都是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共同形成了对日作战的中国战场。 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和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样,世界各国人民也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 这场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爆发一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为纪念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总结和宣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实现民族振兴,我们撰写这本《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以作为我们的献礼。 后记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是1995年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而写的。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中共党史出版社提出再版。我们觉得此书出版虽然已经10年,但仍然有它的特点和价值,所以欣然同意。这次再版,我们没有让其他原撰写者审阅修改,而是由我们两人对全书审阅了一遍,内容几乎没有作改动,主要对版式、规格作了调整和统一,对已发现的个别文字差错做了订正。此外,为了方便读者,我们新编了“引用书目”表,附在全书正文之后。对于再版后书中的疏漏和不当之处,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秀鑫郭德宏 2005年4月1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