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代际差异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分类
作者 江胜蓝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省际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经济差距,大量农民工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涌入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流群体。江胜蓝专著的《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代际差异研究--以安徽省为例》基于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农民工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的代际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考察,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内容推荐

江胜蓝专著的《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代际差异研究--以安徽省为例》:

2011年,中国内地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以城市人口为主的新增长阶段。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省际之间出现了较大的经济差距,大量农民工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涌入东南沿海地区,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主流群体,这一现象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出现,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经历了两代人,他们中的大部分将会融人城市,实现市民化。然而,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农民工在东南沿海务工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户籍所在的省份务工、务农、创业或者赋闲。同样是回流,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行为是否存在代际差异?如果有差异,差异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我国农民工回流问题的已有研究中,尚未见到有关这种代际差异的讨论。此外,现有的农民工回流相关研究都是围绕城乡回流展开的,没有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来考察农民工个体在省际间的区域性回流。《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代际差异研究--以安徽省为例》使得农民工回流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完善。

本研究基于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农民工的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民工区域问回流行为的代际差异进行了系统的实证考察。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通过文献梳理,构建了一个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的概念模型,认为在外部环境特征和农民工样本特征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将会基于不同的原因选择回流,包括个人原因的回流、家庭原因的回流和创业原因的回流。接着,通过对托达罗模型的扩展,建立农民工区域间流动行为模型,并在此框架下构建多项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总体样本基于不同的原因选择区域间回流行为的影响因素,为下文进一步研究农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的代际差异奠定了基础。第二,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第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回流类型选择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差异。第三,基于农民工的区域间流动行为模型,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第一代农民工基于个人原因选择回流的影响因素和新生代农民工基于个人原因选择回流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差异。第四,在新家庭经济学农户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基于家庭原因选择区域间回流的分析框架,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两代农民工基于家庭原因选择回流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差异。第五,采用logistic模型分别实证考察了第一代农民工基于创业原因选择回流的影响因素和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创业原因选择回流的影响因素,并且分析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差异。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我国农民工的个体区域间回流行为趋于多样化,个人原因的回流是农民工区域间回流的主要形式。第二,对于总体农民工而言,他们作出个人原因回流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农民工类型、婚姻状况、健康状况、配偶是否陪同外出和回流前工作环境。第三,对于总体农民工而言,他们作出家庭原因回流选择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农民工类型、婚姻状况、健康状况、家庭老人健康状况、家庭学龄人口数量、家庭人均收入和回流前单位是否欠薪。第四,在回流类型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加注重在外务工的心理感受;相较于第一代农民工的传统思想,性别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区域间回流选择几乎没有影响。第五,第一代农民工的个人原因回流大多数是被动回流,而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原因回流更多的是主动回流;在基于个人原因作出区域间被动回流选择时,第一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的是在原务工地收入的变化,而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关注的是原务工地就业成本的变化。第六,较之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基于家庭原因的区域间回流行为更具有刚性;务农收入对第一代农民工的家庭原因回流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不会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家庭原因回流选择。第七,在基于创业原因选择回流的两代农民工群体中,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性别观念明显淡化。第八,两代农民工的回流类型选择影响因素存在着显著的代际差异。第九,两代农民工基于个人原因、家庭原因和创业原因的回流影响因素均存在着明显的代际差异。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结构安排

2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农民工

2.1.2 第一代农民工与新生代农民工

2.1.3 回流

2.1.4 回流农民工

 2.2 劳动力流动理论综述

2.2.1 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和李嘉图的相关理论

2.2.2 结构转换理论

2.2.3 个人决策、成本一收益分析迁移理论

2.2.4 受家庭、社会结构影响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框架

2.2.5 唐纳德博格的推拉理论

2.2.6 其他模型

 2.3 农村劳动力回流的相关文献综述

2.3.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2.3.2 基于个人原因的农民工回流研究

2.3.3 基于家庭原因的农民工回流研究

2.3.4 基于创业原因的农民工回流研究

2.3.5 其他视角的农民工回流研究

 2.4 农民工代际差异的相关文献综述

 2.5 研究评述

3 数据来源及概况

 3.1 调研地区

3.1.1 太和县

3.1.2 庐江县

3.1.3 无为县

3.1.4 宿松县

 3.2 样本介绍

3.2.1 地区分布

3.2.2 回流类型分布

 3.3 本章小结

4农 民工区域间回流行为选择的基本框架分析

 4.1 引言

 4.2 农民工回流行为的概念模型

 4.3 农民工区域间流动行为模型:对托达罗模型的扩展

 4.4 农民工的回流行为选择

4.4.1 计量模型:多项logistic模型

4.4.2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4.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与讨论

4.5.1 小结

4.5.2 相关问题的讨论

5 两代农民工的回流类型选择代际差异实证分析

 5.1 引言

 5.2 数据说明

5.2.1 第一代回流农民工的样本数据说明

5.2.2 新生代回流农民工的样本数据说明

 5.3 研究构思和实证模型

5.3.1 研究构思

5.3.2 实证模型:多项logistic模型

 5.4 经验考察

5.4.1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5.4.2 第一代农民工回流行为选择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5.4.3 新生代农民工回流行为选择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5.4.4 两代农民工的回流类型选择代际差异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个人原因的农民工回流选择代际差异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数据说明

6.2.1 基于个人原因回流的农民工样本数据说明

6.2.2 实证分析中样本的数据说明

 6.3 研究构思和实证模型

6.3.1 研究构思

6.3.2 实证模型:logistic模型

 6.4 经验考察

6.4.1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4.2 实证结果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家庭原因的农民工回流选择代际差异实证分析

 7.1 引言

 7.2 研究假设:基于农户模型的分析

 7.3 数据说明

7.3.1 基于家庭原因回流的农民工样本数据说明

7.3.2 实证分析中样本的数据说明

 7.4 变量设置和实证模型

7.4.1 变量设置

7.4.2 实证模型:logistic模型

7.4.3 实证结果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基于创业原因的农民工回流选择代际差异实证分析

 8.1 引言

 8.2 研究构思和实证模型

 8.3 数据说明

8.3.1 基于创业原因回流的农民工样本数据说明

8.3.2 实证分析中样本的数据说明

 8.4 变量设置

 8.5 不同群体农民工的创业回流实证分析:logistic模型

8.5.1 第一代农民工的创业回流行为实证分析

8.5.2 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回流行为实证分析

8.5.3 两代农民工创业回流行为的代际差异

 8.6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可能的创新与研究的不足

9.2.1 可能的创新

9.2.2 研究的不足

 9.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农民工回流行为研究调查问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3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