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领导干部读哲学经典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作者 刘增光//贺海洋
出版社 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一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

内容推荐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领导干部自身修养提出的实际要求。

本系列图书就是按照不同的学科;选取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进行导读式的解读,为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经典著作提供指引,让党员领导干部原汁原昧地体昧经典中的精髓。

目录

中国哲学篇

《周易》——群经之首与大道之源

《尚书》——上古之书

《论语》——圣人孔子的人间语录

《孟子》——以德治国的仁政经典

《苟子》——礼法并用的政治哲学

《大学》——古代帝王的治世图鉴

《中庸》——中道而行的修养哲学

《道德经》——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

《庄子》——精神逍遥的人生指南

《墨子》——墨家泛爱精神的结晶

《韩非子》——法家学派的集大成之作

《孙子兵法》——战争之艺术,兵家之宝典

《孝经》——人伦道德的本原

《淮南子》——黄老之学下的儒道合体之作

《人物志》——知人者智

《近思录》——切问而近思的学习范本

《传习录》——知行合一的良知学说

《坛经》——禅宗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西方哲学篇

《回忆苏格拉底》——辩证法作为“助产术”的诞生

《苏格拉底的申辩》——哲人的临终遗言

《理想国》——人类政治生活的理想画卷

《形而上学》——研究人生与世界存在的终极

《政治学》——西方政治哲学的奠基之作

《上帝之城》——走向“上帝之城”的历史神学

《君主论》——与道德分道扬镳的政治哲学著作

《第一哲学沉思录》——“我思故我在”

《人性论》——走进人性的深处

《社会契约论》——缔结自由和平等的契约

《纯粹理性批判》——西方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

《精神现象学》——人类精神的绝对化历程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世界是我的意志”

《非此即彼》——个体心灵的成长史

《现象学的观念》——回到事物本身

《存在与时间》

——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

《哲学的改造》——“有用即哲学”的宣言书

《马克思的幽灵》——“共产主义幽灵”的再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篇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对哲学新世界观的初步探索

《神圣家族》——异化劳动向唯物史观的过渡

《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哲学的贫困》——反击普鲁东的《贫困的哲学》

《共产党宣言》——科学社会主义呱呱坠地的标志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的历史哲学“经典”

《法兰西内战》——无产阶级革命砸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反杜林论》——批评杜林颠倒的世界观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敲响德国古典哲学的丧钟

《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哲学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生长点

《论战斗唯物主义的意义》

——列宁的哲学遗嘱

《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大厦的最终落成

《实践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矛盾论》——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试读章节

《周易》,又称《易》,历来被奉为儒家群经之首,又因其推天道以明人事,包含三材之道,即天道、地道与人道,故又是大道之源。

作者简介

《周易》的作者问题极为复杂,但一千公认的说法是,该书的成书非出于一人一时之手,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许多典籍的特点,如《论语》、《庄子》、《礼记》等书皆无法判定其作者为某一个人。对《易经》的作者是谁的最恰当的描述,当推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忘》,其书云:“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人更三圣”的“三圣”是指创八卦的伏羲,演《周易》为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的文王,以及为《周易》作《易传》的孔子。“三古”就是指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上古、中古和下古。

其中,伏羲属于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的人物,中国古书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而伏羲即为三皇之首。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等。《易经?系辞传》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子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主情。”此即伏羲画卦之明证。

周文王《前1152一前1056年》,名姬昌,周武王之父。《中庸》言:“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本为殷商管辖之下的一个小邦,但是在殷商失道的情况下,周文王却励精图治、礼贤下士、勤政爱民,所以周在当时非常兴盛,以至于当时主人纷纷归顺子周,有“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天子气象。商王这才感到恐惧,于是设谋将姬昌拘于姜里,在这种困境下,周文王创作了《周易》。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文王拘而演《周易》”,《易传》也说:“作《易》者,其有忧患手?”这两条文字即是明证。

P3-4

序言

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可以使人把握人生道理、领悟人生真谛、体会人生价值、实践人生追求。古人云,“治天下者先治己,治己者先治心”,“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些至理名言发人深省。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读书是立身之本、从政之基,是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素养、锤炼道德操守、提升思想境界的必经之路。

各级领导干部承担着执政兴国、勤政为民的重要职责,肩负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重要使命,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发展规律、统领发展全局、创造发展业绩,离不开读书学习。要看到,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要求领导干部要将读书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读书学习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一切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在我们的从政行为中。

读书要读好书。优秀传统文化书籍作为古今中外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着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包括历史经典、文学经典、哲学经典、伦理经典等多个方面。所谓经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最能表现本领域的精髓的、最具代表性的、最完美的作品。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研读哲学经典,改进思维、把握规律,增强哲学思考和思辨能力;通过研读伦理经典,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总之,要通过研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读书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方能进入美好的境界,获得心灵的充实和内心的愉悦。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过治学的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领导干部读书学习也应该有这三种境界:首先,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有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要坚持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这三种境界启示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9:0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