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针对这样的公共艺术思考而撰写的教材。它不再停留在传统的专业分科逻辑里看艺术创作,而是在文化学和社会学视野下新学科建制思考的基础上,强调综合与贯通,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是融合了观念生产、视知觉理论、艺术造型、设计思维的通识性创作教材,它除了为新兴的公共艺术教学建构规范并提供专业发展的思考之外,还可以成为油画、版画、雕塑、环境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教学教研参考书籍。 本教材集结了本人在中国美术学院与四川美术学院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和案例。教材提倡在公共艺术创作训练中培养跨界融合的理念、多元开放的视野以及理性的态度。教材力导研究性的艺术创作观,即从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话题出发,展开广泛调查和学习,展开形态与语言试探,从问题研究出发、生长感受再创造艺术或设计语言;强调创作要做到真正的言之有物,有真问题、真情感、真创造。教材力导贯通性的艺术创作观,期望当代艺术创作贯通古今、明晓中外,从学科理论、历史,到行业潮流、语言规范,到打破语言壁垒,实现跨界生机的效力。更期望的是,通过本教材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的教学与实践训练,让一种复归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现实的大艺术观得以建立。 作者简介 曾令香,艺术家、文化研究者 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公共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美术学院学士、硕士及首届公共艺术博士。曾为株洲市601厂工人、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近年来主要从事公共艺术理论与创作实践研究、艺术与社会创新实践研究、城乡发展艺术策略研究、艺术乡建研究等。 曾出版《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以“浙江馆”为例》、Latent and Manifest 等著作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获得“林风眠创作奖”、第六届“中国营造”——2017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双年展公共艺术奖等多项荣誉。发起成立“西南田野创作社”,连续策划“长江上下:公共艺术行动计划”“四川美院公共艺术教育国际工坊”等现场性教学与学科项目,以及联合策划第二届、第三届“复归:重庆国际现场艺术节”等展览。 目录 第一章 课程概述 第一节 课程定位 第二节 课程理念 一、整合能力与知识积累 二、跨界融合与多元互动 三、心手合一与知行并重 四、参与性与开放性 五、过程与结果 第三节 课程目标 第四节 教学方法 一、玩转课堂 二、换位教学与对话课堂 三、随堂作业 四、现场性教学 五、课堂当创作 第二章 跨界融合的创作思维 第一节 公共艺术创作认知 一、话题讨论:艺术何用? 二、共同体游戏 三、知识总结 第二节 创作新思维 一、创作=不同 二、创作=视知觉能量调控 第三章 剧场式创作方法 第一节 物体剧场 一、物的分类、分层、分级 二、秩序与节奏 三、结构与模型 四、物与身体 五、物与白盒子空间 六、物体剧场与公共艺术 第二节 空间剧场 一、空间表情 二、空间融入 三、空间转译 四、空间剧场与公共艺术 第四章 观念与思维演化 第一节 九九谱系法 第二节 由一到多与由多到一 第五章 审美评价与语言 第一节 造型艺术的审美评价与语言 第二节 当代艺术的审美评价与语言 第三节 公共艺术的审美评价与语言 第六章 公共艺术创作综合实践 第一节 现场感知与场所选择 第二节 社会调查与田野观察 第三节 问题导出与观念形成 第四节 观念转化与模型制作 第五节 1+1落地与后效检验 第七章 案例赏析 第一节 教学案例赏析 一、公共艺术教育国际工坊 二、“家园共生”柳荫在地创作 三、铁路三村公共艺术实践 第二节 国内外作品案例赏析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