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刘邦(半文盲的金领之路)/创业者读史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方炜//王冠辉
出版社 三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方炜等编著的《刘邦(半文盲的金领之路)》通过九个篇章,对刘邦的一生进行了条分缕析。刘邦的性格形成、人生的抉择、御人之术、气度胸怀、思想缺陷等等,都在本书中得到体现。在品评刘邦一生的过程中,对历史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解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意并不是为了歪曲历史,而是对历史保鲜。

丧失生命力的历史是苍白无力的,有必要注入鲜活的血液。而全新的解说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布局尤为重要。本书在解说历史人物的过程中,除了尊重历史,更在于对模糊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说,以期望擦出别样的火花。作者很幸运能将浑厚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想象进行有逻辑的糅合,让刘邦的一生勋口活灵活现。

内容推荐

自古英雄不论出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已经传唱两千余年。刘邦本是一个逃学的半文盲,众人呼之为无赖刘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心存梦想而矢志不渝,紧紧抓住时代脉搏,最终走向了金领的巅峰。他胜不骄,败不馁,不断开创事业,稳定基业,成为一个“东方不败”式的魅力四射的成功创业者。刘邦成功,发人深思。知识在课本,也在社会;智慧在书卷,更在实践。《刘邦(半文盲的金领之路)》从经管的全新角度,多层次、宽视角、长时段地剖析了刘邦的志向、胸怀、战略、用人艺术,深刻解读“半文盲也可以成功”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向管理者和创业者不断传达“角度和高度”、“志趣和乐趣”以及“战略和细节”的辩证关系,可读性强,可学处多。

《刘邦(半文盲的金领之路)》由方炜等编著。

目录

一 街头的“混混”半文盲的身份

 1.战国末期,一声婴啼:时势造英雄/1

 2.刘邦发小卢绾的前半生:忠诚永不贬值/7

 3.游侠文化催生的半文盲:实干将理想与现实拉近/10

 4.刘邦的混混人才集团:创业者要发挥纽带作用/15

二 “混”生活“混”机遇

 1.“混”,也能当官:好理念能点“机遇”成金/19

 2.“混”了个媳妇:等待机遇需要条件/23

 3.“混”成了反贼:创业首先是择“业”/28

 4.“混混”夺县城:创业路径、方式和方法应该多样化/32

 5.为什么刘邦能当沛公:受聘的前提是符合应聘标准/36

三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1.“大丈夫当如此”与“彼可取而代也”:自主创业、他主创业两重天/41

 2.张楚政权的兴亡:创业理念应与创业实践相机互动/43

 3.项梁叔侄的江东活动:重视地缘更容易抢占市场/50

 4.纷扰难辨的关东形势:管理者要慎选决策类型/55

 5.项梁之死:企业经营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61

四 合则共赢偌大的反秦阵营

 1.楚王的阴谋,宋义的悲剧:职场生存讲究自知和量力/64

 2.破釜沉舟,刘邦西进:创业者的魅力是勇敢和智慧的合璧/69

 3.章邯投降,关东平定:兼并与联合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74

 4.项羽傻眼和急眼:投资绩效集中体现在长期收益上/77

五 项羽做嫁衣刘邦的想、愿与不敢

 1.秦王投降,约法三章:领导的基础是人心所向/82

 2.鸿门宴上波涛汹涌:把握市场动态才能赢得竞争/86

 3.项羽在咸阳的活动:创新管理体系应慎重/91

 4.南去汉中,静观时变:以退为进的策略重在巧设妙计/96

 5.韩信归汉,如虎添翼:应聘与招聘双赢策略的反思/100

六 楚汉之争战略决定方向

 1.刘邦与韩信君臣同心:创业者要区别对待下属/105

 2.还定三秦与彭城大战:首战告捷开好创业起点/109

 3.张良下邑划策:合作创业具有多种途径/115

 4.郦食其是个好说客:不战而屈人是商业竞争的高境界/118

 5.陈平的间谍艺术:反间计是竞争的最狠杀手锏/121

 6.韩信的“断臂”行动:出奇制胜要时刻讲究策略/127

七 楚汉之争的第二回合刘邦胜利的最后一站

 1.荥阳脱险,刘邦丢脸:坚守战略才能防止成本沉没/137

 2.鏖战成皋,对峙广武:管理者要辩证地看待公与私/141

 3.鸿沟议和,垓下决战:信义不能在经商时乱讲/150

 4.乌江自刎,定陶称帝:战胜挫折要翻过心中的那道梁/157

八 刘邦成了“金领”政策很受欢迎

 1.刘邦的善后工作:舍得是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163

 2.汉承秦制,改弦更张:创业者应慎用先驱者经验/168

 3.休养生息,财富累积:实践催发经营理念的创新/172

 4.制定礼仪,以别次序: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活学活用/175

 5.尊孝学儒,崇尚黄老:创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跟进/180

九 皇帝不好当家长也难做

 1.鸟尽弓藏,韩信败亡:赢在职场要精学拒绝的学问/185

 2.平燕王反,下萧何狱:威望是管理者的必备标签/191

 3.铁哥们儿卢绾的后半生:信任是商场上的稀缺资源/195

 4.刘邦的继承人心结:延续辉煌需要精心安排接班人/200

 5.离开人间留下睿智:决策要顾全大局和符合实际/204

后记/209

试读章节

1.战国末期,一声婴。帝:时势造英雄

只有凭借全新的视角,经过精心地捕捉,才能精准地抓住钱塘江大潮那一瞬间的绚丽多姿。如果受到僵硬惯性思维的束缚,那一瞬间的美妙将被弄得支离破碎。如钱塘江大潮一般,一个时代的终结,总会出现充满诱惑的潮流与僵硬的惯性思维之间的博弈,残阳血染的战国也不例外。

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在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此时,正值周赧王59年、秦昭王51年、楚考烈王7年,秦国出兵将最后一位天下共主——周赧王活捉,宣布东周灭亡,天下一统的趋势越发明朗。秦国独强,而六国皆弱,统一全国的任务自然落到秦国身上。

自周平王东迁,周王朝定都洛邑(今洛阳),再塑政权,史称东周。东周前期为春秋,后期为战国。由于周天子的权力逐渐被削弱,诸侯王在地方上坐大,导致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和战国七雄(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争相迭出。

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齐国和晋国,在战国初期分别出现了田氏代齐(田氏家族代替姜氏家族统治齐国)和三家分晋(赵、魏、韩三家将晋国一分为三)的重大政治事件。两国破亡,绝非简单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对抗所能解释,根源在于两国的治国之术。世间没有不变的金科玉律,一味地因循旧理,只能跌入固步自封、削弱灭亡的深渊。只有因时变法,因地制宜,以全新的制度和先进的技艺装备自身,才能在惨烈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齐国与晋国在前人的功绩下墨守成规,于是夭折在战国初期。秦国、楚国与燕国处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带,在与旧势力的对决中,逐步进行了改革,最终得以由春秋过渡到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国与齐国蓬勃的朝气和进取意识将战国时期的兼并之战演绎得更加惨烈和血腥。老迈的秦国、楚国、燕国在战国初期的新老对决中,只有招架之功,并无还手之力。

战国是热血青年的时代,老迈孱弱必然会被残酷淘汰,青春激昂的血液才是战国弓箭和战车的发动机。面对赵、魏、韩三国的蛮横和田氏齐国的无礼,秦国、楚国与燕国也不甘沉沦,它们按住战国潮流的脉搏,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重新披挂上阵,在硝烟中再现神勇。

怀着吞并对方的野心和一统天下的宏愿,战国七雄分别在兵家必争之地排兵布阵。截止到刘邦出生的公元前256年,秦国最终技高一筹,得以虎视关东六国,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在一统天下的擂台上,秦国与其余六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较量,以六场全胜的战绩成为最大的赢家。秦国以并吞八荒之心强烈地冲击六国君臣最后的心理防线,最终将六国逼迫到一个阴暗的角落,成为胆寒心怯、瑟瑟发抖的“老鼠”。必胜的信念经过多年的磨砺,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秦国社会的每个角落:

★变法固本、薪火传承的对决。

秦国以商鞅变法自强。秦孝公任用商鞅在公元前356年至公元前350年间,集中地在秦国进行了两次变法。变法的内容主要是:政治上普遍推行郡县制、建立什伍连坐制;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建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建立二十军功爵制,废除旧贵族特权。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形成了一整套完善而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这足以保证秦国君臣一心、官民团结,凝聚全国之力,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

相较而言,六国的改革目的相对单一,只是自保而已。魏文侯虽然任用李悝变法,革新魏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但改革重点放在了武卒制度上;楚悼王任命吴起开展精兵简政和削弱旧贵族的政治改革;赵武灵王在赵国倡导胡服骑射,侧重于骑兵改进;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施行以“术”协调韩国君臣关系的政治改革;齐威王任命邹忌在齐国进行吏治改革;燕昭王筑造黄金台以招揽四方之士。

六国的局部改革只是侧重于政治、经济、军事等某一方面,形成的制度体系前后脱节,极不配套,不仅施行起来相互掣肘,还限制了日后的改进。

因此,在变法固本的起步阶段,秦国就已经占据了上风。

在薪火传承方面,六国更是无法与秦国比拟。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崛起。虽然秦孝公的后继者秦惠文王杀掉了商鞅,但变法的成果被坚定不移地保留了下来,并大力推行。之后的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更是不遗余力地将商鞅之法巩固完善,最终商鞅之法成为秦国的金科玉律。秦王赢政奋六世之余烈,才得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统一大业。然而,六国的局部变法随着君王的更换,或停滞不前,或被彻底废除。

纵观中国历史,每次变法改革都会出现新旧势力的对抗,攻击和反攻击的事件在所难免。在薪火传承的过程中,秦国抵抗住了旧势力的反扑,最终将商鞅之法贯彻下来。而六国初显成效的变法在更换君王之后,或被废除,或不加改进,最后丧失了传承的价值。秦王成为体制内的君王,而六国的君主依然处在体制之外,六国便再输一筹。

★合纵连横、灵活外交的较量。

面对异常惨烈的战国兼并战争,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外交之术。其中以秦国为主的连横政策和以楚国为主的合纵政策成为战国时期最经典的博弈之术。纵观春秋战国,拥有统一天下能力和气势的,必然是秦国和楚国,而连横与合纵的较量,就深刻体现着两个大国势力的此消彼长。P1-3

序言

历史是一部大书。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伊雷内·马鲁说:“历史是人类过去的知识。”世界文豪雨果在他的名作《笑面人》中写道:“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因此,历史的知识承载着人类生活的未来,许多在当今时代演绎着的社会规律都能够在历史中印证。

那么,创业的规律能否在历史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教训呢?答案是肯定的。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求更多具有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不断涌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之所以有规律地发生,是因为企业家精神的持续存在。企业家精神包括建立“私人王国”的雄心、期待和争取胜利的热心、创造的喜悦和坚强的意志。

然而增强创业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又岂是轻而易举之事?这并不意味着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能造就,更不意味着企业家不会出现,关键在于找到合理的路径。刘邦,兴起于平民百姓之间,压根儿没念过几年书,充其量就是个半文盲。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草莽英雄,顺应时代潮流,与各路诸侯一起推翻强大的秦朝统治,攻灭盛极一时的西楚王国,建立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大汉王朝。

纵观刘邦一生,他成功过也失败过,英雄过也狗熊过。这看似矛盾的一切,究竟为什么?各位读者,且听我细细道来……

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的提法在网络上比比皆是,令人费解的同时,也能看出些许门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世代显赫的琅琊王氏,有富不过三代的豪族,有穷困多代的平民百姓。然而富贵荣华、卑贱穷困并非在人类之初就存在,而是随着激烈的竞争,才出现了差别。这是自然的竞争法则,道出了追求的可贵。

与其在一旁埋怨官二代、富二代,同情穷二代,不如主动改变自己的境遇,有一番作为。早在秦末农民起义中,陈胜就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这句豪言不仅成就了陈胜争做命运主宰者的举动,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在这句豪言的激励下,最成功的莫过于草根出身的刘邦。

刘邦本是沛县的一个半文盲,众人呼之为“无赖刘三”。就是这样一个众人眼里的小人物,却心存梦想,紧紧地抓住了时代的脉搏,勇敢地将梦想一一变为现实。在战国末期,他义无反顾地离开马公书院,成为一名半文盲的游侠;在秦帝国初期,他又成功地转型为泗水亭长;在秦帝国统治中期,他又巧施计谋,成功地成为吕公的乘龙快婿,顺利地自抬身价;在秦帝国统治末期,他看准时机落草为寇,誓做秦帝国的掘墓人。

经过几次顺利的身份转变,刘邦在沛县逐渐组建了自己的人才集团。樊哙、夏侯婴、周勃之徒唯其马首是瞻,曹参、萧何之属诚心将一生的命运相托。在秦末的风云转变中,刘邦成功地夺得沛县,开始了自己艰难的创业历程。他由弱到强,由小积大,迅速成为与项羽并肩灭秦的当世豪杰。

在与项羽竞夺关中王的赛程中,刘邦调度有方,任人得当,最终先项羽一步攻入咸阳。刘邦主张智取,而项羽嗜好力争。两人各有所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胜败已经确定。力争只能逞一时之勇,而智取却可以维持长久的胜利。鸿门宴上,刘邦与项羽睿智地较量,让天下才俊各有所归。

楚汉之争历经数年,刘邦多亏了张良的“运筹帷幄”之谋,萧何安定后方、供给前线之功,韩信“战必胜、攻必克”的军事行动。刘邦笼络了张良、萧何、韩信三位人杰,得以由弱转强、转败为胜,将个人事业推到顶峰。随着西楚霸王被围垓下,刘邦一统天下的目标即在眼前。

霸王别姬,随后乌江自刎,成就了刘邦定陶称帝。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刘邦没有选择驻足,而是继续努力铸就辉煌。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刘邦深知可以用军事力量打下天下,却不能用野蛮的军事力量来维护统治。治理国家需要一个全新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自己必须在思维上进行转换,免受惯性思维的困扰,才不会固步自封。

刘邦又成功地由打天下的英主,变成了治理国家的君王,以稳定自己的事业。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本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却表明了两种不同的经营理念。时势所造就的英雄并非都是真英雄,而是一时之英雄。只有能造就一个时势的英雄,才是领航一个时代的英雄。刘邦由半文盲成长为一代圣君,绝非偶然,其中有时代的召唤,更有其奋斗的点点滴滴。

本书通过九个篇章,对刘邦的一生进行了条分缕析。刘邦的性格形成、人生的抉择、御人之术、气度胸怀、思想缺陷等等,都在本书中得到体现。在品评刘邦一生的过程中,对历史内容进行了全新的解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意并不是为了歪曲历史,而是对历史保鲜。

丧失生命力的历史是苍白无力的,有必要注入鲜活的血液。而全新的解说方式和别具一格的布局尤为重要。本书在解说历史人物的过程中,除了尊重历史,更在于对模糊的历史进行合理的解说,以期望擦出别样的火花。作者很幸运能将浑厚的研究成果和合理的想象进行有逻辑的糅合,让刘邦的一生勋口活灵活现。

在本书的布局上,每小节的末尾都设有“经管真谛说”和“创业者必读”。这个布局甚为巧妙,在无形中增加了历史的延展性。从历史中得到的启发何止千千万,然而管理上的重点更多地放在政治上。若想运用到商业上,就有必要对其中潜在的商业元素进行整合。本书主旨亦在于此,希望可以给广大读者带来不一样的启迪。

在写作的过程中,由于资料的限制和本人知识的欠缺,书中难免有些瑕疵,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后记

在《刘邦——半文盲的金领之路》一书的写作、成稿和出版的过程中,西安财经学院商学院的黄慧婷老师为书中的“经管真谛说”和“创业者必读”部分提出不少中肯而宝贵的意见。史学硕士张洪、李辰杨对本书的历史典故进行了大量的查证工作。文学博士黄亚妮和海晓红对本书的语言进行了润色。李宁、崔金英、卢浩文、李景鑫、李秀峰、张耀文、刘艳丽等同志对本书做了大量的校对工作。因此,本书是作者的心血,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由于作者所学有限,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数年心血,春华秋实,以飨读者。

方炜王冠辉

于西北工业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