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梦(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雪芹//高鹗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此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说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但书中所记何事何人?自己又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余,悔又无益,大无可如何之日也!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袴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更于篇中间用“梦”“幻”等字,却是此书本旨,兼寓提醒阅者之意。

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起?说来虽近荒唐,细玩颇有趣味。

却说那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见方二十四丈大的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那娲皇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才不得入选,遂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一日,正当嗟悼之际,俄见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来到这青埂峰下,席地坐谈,见着这块鲜莹明洁的石头,且又缩成扇坠一般,甚属可爱。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灵物了,只是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几个字,使人人见了,便知你是件奇物,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石头听了大喜,因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望乞明示。”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说毕,便袖了,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向何方。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空空道人看了一回,晓得这石头有些来历,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来,有些趣味,故镌写在此,意欲闻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我纵然抄去,也算不得一种奇书。”

石头果然答道:“我师何必太痴!我想历来野史的朝代,无非假借汉、唐的名色;莫如我这石头所记,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反倒新鲜别致。况且那野史中,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最易坏人子弟;至于才子佳人等书,则又开口文君,满篇子建,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且终不能不涉淫滥;在作者不过要写出自己的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捏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添一小人拨乱其间,如戏中的小丑一般;更可厌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观其事迹原委,亦可消愁破闷;至于几首歪诗,也可以喷饭供酒。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只愿世人当那醉馀睡醒之时,或避世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我师意为如何?”

P1-2

后记

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

《红楼梦》校读后记

重印的缘起

六年前,民国十年(一九二一),我把《红楼梦》标点印行,在《校读后记》里沉痛的说:

我这一次最抱歉的就是开始标点时我不曾知道胡适之先生有一部乾隆壬子的程排本。等到我知道此本时,已太晚了,不及用来校改了。前半部虽有一些地方是承胡思永君用适之先生的程排本来校改的,但全书不曾用那个本子作底本,究竟是一件大不幸的事。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补正这一回缺陷。

这是我早就立志要把旧版子毁了,重印新版的第一种原因。去年我重排《水浒》,又在《重排水浒校读后记》里说:

这个新本子里,至少至少已经没有了以下许多毛病:

一是标点的错误不少;二是校勘的不细心;三是校对的疏忽;四是大段不曾用空行的方法;五是分段太拘束了;六是每句不曾空一格;七是有许多不应在行头的标点符号也在行头,甚至有孤单一个的标点符号占一行的。……这些革去的弊病都是很重大的,所以重排是不可一日缓的了。

标点本《红楼梦》第一次出版的时候和《水浒》出版的时间隔的很短,因此,所犯的排版的毛病完全一样,急须改革。这是第二种原因。有这些原因,但迟到现在才乘着八版的机会把几年来无时不准备的这个工作做成,这是我十二分抱歉的。

(二)“程乙本”的说明及校读

现在这部《红楼梦》是根据胡适之先生所藏乾隆五十七年壬子(一七九二)程伟元第二次排本翻印的。据他的考定,“这个本子是用‘程甲本’来校正修改的,这个本子可叫做‘程乙本’。”

这里我来先把这部《红楼梦》的底本说一说:

(1)全部分订二十四册,分装四函。

(2)本子的大小是二十一米突三乘十三米突半。

(3)每版十行,每行二十四字。

(4)字的大小比头号铅字稍小,比二号铅字稍大。

(5)中国连史纸印的。

(6)卷首为高鹗的叙,次为《红楼梦引言》(以上已印入本书),次为画与赞十三页,次为目录,次为正文。

(7)无眉批,无夹注,无评。

(8)是排本的证据很多:一是每行隔的线不到头;二是有些字排倒了;三是有些地方,第一行的第一字应在第二行的行头,第二行的第一字移在第一行第一字,文理才通。

民国十一年(一九二二),我就问适之先生把这个本子借了来,开始做校读的工作。我的方法是用我从前根据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刻本而以他本互校成功的标点本作底子,把应该全照“程乙本”改的地方一齐誊过去。因为这样有几种好处:第一是可以不损害那难得的“程乙本”;第二是可以很容易很明白的看出“程乙本”和我的标点本,道光本,怎样的不同;第三是可以自由随心的修正标点符号和分段。据我的底稿看来,民国十一年六月二十四号以后我曾将全书校过一次,十二年五月十五号以后又校过一次,同年十二月六号以后又校过一次。这三次底稿的校定和付印后几次的校读的结果以及修正标点符号分段的经过一概放在后面再说。

(三)新本与旧本的比较

为看下文便利起见,不能不称我从前的标点本,用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刻本而以他本互校成功的,做“旧本”;称我现在的标点本,用乾隆壬子(一七九二)的程排乙本作底本的,做“新本”。

用“新本”和“旧本”比较起来,他们不同的数量方面是很可惊的,他们不同的质量方面也是很可惊的。

我先来说数量方面。我用我的校读的底稿做了一个改去的不同的字数的统计。这个数目当然不甚十分正确。但也“八九不离十”了。我们且看数目字:

(1)第一回至第十回改去三一一四字

(2)第十一回至第二十回改去二二七四字

(3)第二十一回至第三十回改去二六四七字

(4)第三十一回至第四十回改去二四八三字

(5)第四十一回至第五十回改去一五○六字

(6)第五十一回至第六十回改去一一一○字

(7)第六十一回至第七十回改去一○五一字

(8)第七十一回至第八十回改去一三五二字

(9)第八十一回至第九十回改去七三三字

(10)第九十一回至第一百回改去一三八五字

(11)第一百○一回至第一百十回改去二七二九字

(12)第一百十一回至第一百二十回改去一一二二字

总算起来。修改的字数竟有两万一千五百○六字之多。(这还是指添进去的和改的字,移动的字还不在内。)我们再把原来的本子里(可说“程甲本”)被改去的字数和高鹗自己改自己的四十回的改去的字数试比一比:

曹雪芹的前八十回改去一五五三七字

高鹗续作的后四十回改去五九六七字

我们不能不承认高鹗修改曹雪芹的原本比修改他自己的续本多的多了。

现在来说质量方面。

单读“程乙本”的,单读其他的一种本子的,很不容易知道高鹗修改前八十回和订正后四十回的本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我应该说一说。

我们这次把这部《红楼梦》从头至尾校读了许多次,觉得有许多文言字眼,在这个本子里都不用,都用白话,都用俗话,都用北京话。且先举一些例子:

(1)用“要”不用“若”:

(旧本)若剃了头,却把这花戴在那里?

(新本)要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2)用“给”不用“与”:

(旧本)周瑞家的忙起身,拿盒子与他,说送花来。

(新本)周家的忙起身,拿匣子给他看,道:“送花儿来了。”

(3)用“为什么”不用“何”:

(旧本)何不你老人家明日就去走一遭,先试试风头看?

(新本)为什么不你老人家明日就去走一遭,先试试风头儿去?

(4)用“怎么”不用“如何”:

(旧本)众耗忙问:“如何得比他们巧呢?”

(新本)众耗忙问:“怎么得比他们巧呢?”

(5)用“的时候儿”不用“之时”:

(旧本)该用故典之时,他偏就忘了。

(新本)该用故典的时候儿,他偏就忘了。

(6)用“绢子”不用“手帕”:

(7)用“这么着”不用“既如此”:

(8)用“嘴”不用“口”:

(9)用“这”不用“此”:

(10)用“也”不用“亦”:

还有许多地方,如用“不曾”不用“未”,用“还”不用“尚”,仔细审察,“程乙本”力避文言字眼实在是有意的主张。可惜当时修改的时候虽然照上面的方法改去的地方已经很多,但不曾遵守以上的原则尽力做去,还有许多疏漏的地方。

现在我再来列出一些新本和旧本不同的地方。我想来想去实在没有十分好的办法,只好钞录起来对看。

(1)第二十一回如下:

(新本)

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一副桃红被,只齐胸盖着,衬着那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在被外,上面明显着两个金镯子。

(旧本)

那史湘云却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湘云上面不要“那史”两个字。写一写被的颜色与质料。“被只齐胸”,老实就是“齐胸盖着”,“衬着”。至于又“带着两个金镯子”,自然不如在别人眼中看出的“明显着”的好。

(2)第一百○四回如下:

(新本)

只说宝玉因昨日贾政问起黛玉,王夫人答以有病,他便暗里伤心,直待贾政命他回去,一路上已滴了好些眼泪。回到房中,见宝钗和袭人等说话,他便独坐在外间纳闷。宝钗叫袭人送过茶去,知他必是怕老爷查问功课,所以如此,只得过来安慰。宝玉便借此过去,向宝钗说:“你今夜先睡,我要定定神。这时更不如从前了,三言倒忘两语,老爷瞧着不好。你先睡,叫袭人……

(旧本)

只说宝玉因昨日贾政问起黛玉,王夫人答以有病,他便暗里伤心;直待贾政命他回去,一路上已滴了好些眼泪。回到房中,见宝钗和袭人等说话,他便独坐在外纳闷。宝钗叫袭人送过茶来,知他必是怕老爷查问功课,所以如此,只得过来安慰。宝玉便借此说:“你们今夜先睡一回,……好姐姐!你快去叫他来!”袭人道:“他不是二奶奶叫是不来的。”宝玉道:“我所以央你去说明白了才好。”袭人道:“叫我说什么?”宝玉道:“你还不知道我的心,也不知道他的心……

(3)第一百十回如下:

(新本)

且说史湘云因他女婿病着,贾母死后,只来了一次,屈指算是后日送殡,不能不去;又见他女婿的病已成痨症,暂且不妨,只得坐夜前一日过来;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婿,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于是更加悲痛,……

(旧本)

且说史湘云因他女婿病着,贾母死后,只来了一次。屈指算是后日送殡,不能不去;又见他女婿的病已成痨症,暂且不妨,只得坐夜前一日过来。想起贾母素日疼他,又想到自己命苦:刚配了一个才貌双全的男人,性情又好,偏偏的得了冤孽症候,不过捱日子罢了;于是更加悲痛,……

从前校读时疑问的解决

……

(五)“程乙本”里的问题

…… 这就是我们改“程乙本”元妃卒年的根据,谨纪于此。

最后,我应该恭恭敬敬的对爱读标点本的朋友们道谢:不是你们的鼓励,我实在很不容易得到重印这部大书的机会的。我又应该恭恭敬敬的请求读者给我以切实的批评,错误的教正!

汪原放。十六年,十一,廿八日。

目录

1.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红楼梦》序 胡适

2.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红楼梦》校读后记 汪原放

3.《红楼梦》引言 小泉、兰墅

4.《红楼梦》序 高鹗

5.《红楼梦》考证(改定稿)胡适

附录一:《石头记索引》第六版自序 蔡孑民

附录二:跋《红楼梦考证》(一)胡 适

附录三:跋《红楼梦考证》(二)胡 适

附录四:《红楼梦》新叙陈独秀

附录五:《红楼梦》原序程伟元

第 一 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 二 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 三 回 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第 四 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 五 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第 六 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老老一进荣国府

第 七 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第 八 回 贾宝玉奇缘识金锁 薛宝钗巧合认通灵

第 九 回 训劣子李贵承申饬 嗔顽童茗烟闹书房

第 十 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函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椿龄画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眈眈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受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合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镯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贤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咤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茯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人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 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人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一百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一百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一百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一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一百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一百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一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一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一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薛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第一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一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一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一百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一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一百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序言

重印乾隆壬子(一七九二)本

《红楼梦》序

胡 适

从前汪原放先生标点《红楼梦》时,他用的是道光壬辰(一八三二)刻木,他不知道我藏有乾隆壬子(一七九二)的程伟元第二次排本。现在他决计用我的藏本做底本,重新标点排印。这件事在营业上是一件大牺牲,原放这种研究的精神是我很敬爱的,故我愿意给他做这篇新序。

《红楼梦》最初只有钞本,没有刻本。钞本只有八十回。但不久就有人续作八十回以后的《红楼梦》了。俞平伯先生从戚本八十回的评注里看出当时有一部“后三十回的《红楼梦》”,(《红楼梦辨》下卷,一 ——三七。)这便是续书的一种。高鹗续作的四十回,也不过是续书的一种。但到了乾隆五十六年至五十七年之间,高鹗和程伟元串通起来,把高鹗续作的四十回同曹雪芹的原本八十回合并起来,用活字排成一部,又加上一篇序,说是几年之中搜集起来的原书全稿。从此以后,这部百二十回的《红楼梦》遂成了定本,而高鹗的续本也就“附骥尾以传”了。(看我的《红楼梦考证》,页五二——六五;俞平伯《红楼梦辨》上卷,一 —— 一六二。)

程伟元的活字本有两种。第一种我曾叫做“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排印,次年发行的。第二种我曾叫做“程乙本”,是乾隆五十七年改订的本子。

程甲本,我的朋友马幼渔教授藏有一部。此书最先出世,一出来就风行一时,故成为一切后来刻本的祖本。南方的各种刻木,如道光壬辰的王刻本等,都是依据这个程甲本的。

但这个本子发行之后,高鹗就感觉不满意,故不久就有改订本出来。程乙本的“引言”说:

……因急欲公诸同好,故初印时不及细校,间有纰缪。今复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惟阅者谅之。

马幼渔先生所藏的程甲本就是那“初印”本,现在印出的程乙本就是那“聚集各原本,详加校阅,改订无讹”的本子,可说是高鹗、程伟元合刻的定本。

这个改本有许多改订修正之处,胜于程甲本。但这个本子发行在后,程甲本已有人翻刻了;初本的一些矛盾错误仍旧留在现行各本里,虽经各家批注里指出,终没有人敢改正。我试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为证。第二回冷子兴说贾家的历史。中有一段道: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胞胎,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还有许多字迹。

后来评读此书的人,都觉得这里必有错误,因为后文第十八回贾妃省亲一段里明说“宝玉未入学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口传授教了几本书,识了数千字在腹中;虽为姊弟,有如母子。”这样一位长姊,何止大他一岁?所以戚本便改作: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日,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是一种改法。程甲本也作“次年”。我的程乙本便大胆地改作了: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就奇了。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三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是原本呢?

前年我的朋友容庚先生在冷摊上买得一部旧钞本的《红楼梦》,是有百二十回的。他不但认这本是在程本以前的钞本,竟大胆地断定百二十回本是曹雪芹的原本。他做了一篇“《〈红楼梦〉的本子问题,质胡适之俞平伯先生》”,(北京大学《国学周刊》第五,六,九期。)举出他的钞本文字上与程甲本及亚东本不同的地方,要证明他的钞本是程本以前的曹氏原本。我去年夏间答他一信,曾指出他的钞本是全钞程乙本的,底本正是高鹗的二次改本,决不是程刻以前的原本。他举出的异文,都和程乙本完全相同。其中有一条异文就是第二回里宝玉的生年。他的钞本也作:

不想隔了十几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我对容先生说:凡作考据,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意可能性的大小,可能性(Probability)又叫做“几数”。又叫做“或然数”,就是事物在一定情境之下能变出的花样。把一个铜子掷在地上,或是龙头朝上,或是字朝上,可能性都是百分之五十,是均等的。把一个“不倒翁”掷在地上,他的头轻脚重,总是脚朝下的,故他有一百分的站立的可能性。试用此理来观察《红楼梦》里宝玉的生年,有二种可能:

(1)原本作“隔了十几年”,而后人改作了“次年”。

(2)原本作“次年”,而后人改为“隔了十几年”。

以常理推之,若原本既作“隔了十几年”,与第十八回所记正相照应,决无反改为“次年”之理。程乙本与钞本之改作“十几年”,正是他晚出之铁证。高鹗细察全书,看出第二回与十八回有大相矛盾的地方,他认定那教授宝玉几千字和几本书的姊姊,既然“有如母子”,至少应该比宝玉大十几岁,故他就假托参校各原本的结果,大胆地改正了。

直到今年夏间,我买得了一部乾隆甲戌(一七五四)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本十六回,这是曹雪芹未死时的钞本,为世间最古的钞本。第二回记宝玉的生年,果然也是:

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次年又生了一位公子。

这就证实了我的假定了。我曾考清朝的后妃,深信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没有姓曹的妃子。大概贾元妃是虚构的人物,故曹雪芹先说她比宝玉大一岁,后来越造越不像了,就不知不觉地把元妃的年纪加长了。

我再举一条重要的异文。第二回冷子兴又说:

当日宁国公、荣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宁公居长,生了四个儿子。

程甲本、戚本都作“四个儿子”。我的程乙本却改作了“两个儿子”。容庚先生的钞本也作“两个儿子”。这又是高鹗后来的改本,容先生的钞本又是钞高鹗改订本的。我的《脂砚斋石头记》残本也作“四个儿子”,可证“四个”是原文。但原文于宁国公的四个儿子,只说出长子是代化,其余三个儿子都不曾说出名字,故高鹗嫌“四个”太多,改为“两个”。但这一句却没有改订的必要。《脂砚斋》残本有夹缝朱批云:

贾蔷、贾菌之祖,不言可知矣。

高鹗的修改虽不算错,却未免多事了。

我在《红楼梦考证》里曾说:

程伟元的序里说,《红楼梦》当日虽只有八十回,但原本却有一百二十卷的目录。这话可惜无从考证。(戚本目录并无后四十回。)我从前想当时各钞本中大概有些是有后四十回目录的,但我现在对于这一层很有点怀疑了。

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里,为了这个问题曾作了一篇长文(卷上,一一 ——二六。)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他的理由很充足,我完全赞同。

但容庚先生却引他的钞本第九十二回的异文作证据,很严厉地质问平伯道:

我们读第九十二回“评《女传》巧姐慕贤良,玩母珠贾政参聚散”,只觉得宝玉评《女传》,不觉得巧姐慕贤良的光景;贾政玩母珠,也不觉得参什么聚散的道理。这不是很大的漏洞吗?

使后四十回的回目系曹雪芹做的,高鹗补作,不大了解曹雪芹的原意,故此说不出来,尚可勉强说得过去。无奈俞先生想证明后四十回系高鹗补作,不能不把后四十回目一并推翻,反留下替高鹗辩护的余地。现在把钞本关于这两段的钞下。后四十回既然是高鹗补的,干么他自己一次二次排印的书都没有这些的话?没有这些话是否可以讲得去?请俞先生有以语我来?(《国学周刊》第六期,页十七。)

容先生的钞本所有的两段异文,都是和这个程乙本完全一样的,也都是高鹗后来修改的。容先生没有看见我的程乙本,只看见了幼渔先生的程甲本,他不该武断地说高鹗“自己一次二次排印的书都没有这些话”。我们现在知道高鹗的初稿(程甲本)与现行各本同没有这两段;但他第二次改本(程乙本)确有这两段。我们把这两段分钞在这里:

(1)第一段“慕贤良”:

(程甲本与后来翻此本的各本)

宝玉道:“那文王后妃,是不必说了,想来是知道的。那姜后脱簪待罪;齐国的无盐虽丑,能安邦定国:是后妃里头的贤能的。若说有才的,是曹大家,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诸人。孟光的荆衩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还有画荻教子的:这是不厌贫的。那苦的里头有乐昌公主破镜重圆,苏蕙的回文感主。那孝的是更多了: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父的尸首等类也多,我也说不得许多。那个曹氏的引刀割鼻,是魏国的故事。那守节的更多了,只好慢慢的讲。若是那些艳的,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等;妒的是,‘秃妾发,怨洛神’。……等类。文君,红拂,是女中的豪侠。”

贾母听到这里,说:“够了;不用说了。你讲的太多,他那里还记得呢?”

(程乙本)(容钞本同)

宝玉便道:“那文王后妃,不必说了。那姜后脱簪待罪,和齐国的无盐安邦定国:是后妃里头的贤能的。”巧姐听了,答应个“是”。宝玉又道:“若说有才的,是曹大家,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诸人。”巧姐问道:“那贤能的呢?”宝玉道:“孟光的荆衩布裙,鲍宣妻的提瓮出汲,陶侃母的截发留宾:这些不厌贫的,就是贤德的了。”巧姐欣然点头。宝玉道:“还有苦的像那乐昌破镜,苏蕙回文。那孝的木兰代父从军,曹娥投水寻尸等类,也难尽说。”巧姐听到这些,却默默如有所思。宝玉又讲那曹氏的引刀割鼻,及那些守节的。巧姐听着,更觉肃敬起来。宝玉恐他不自在,又说:“那些艳的,如王嫱,西子,樊素,小蛮,绛仙,文君,红拂都是女中的……”尚未说出,贾母见巧姐默然,便说:“够了;不用说了。讲的太多,他那里记得?”

(2)第二段“参聚散”:

(程甲本与后来翻此本的各本)

冯紫英道:“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贾政道:“像雨村算便宜的了。还有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就是甄家,从前一样的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我们也是时常来往。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差人到我这里请安,很还热闹。一会儿抄了原藉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不知他近况如何,心下也着实惦记。看了这样,你想做官的怕不怕?”贾赦道:“咱们家里再没有事的。”

(程乙本)(容钞本同)

冯紫英道:“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贾政道:“天下事都是一个样的理哟!比如方才那珠子:那颗大的就像有福气的人似的。那些小的都托赖着他的灵气护庇着。要是那大的没有了,那些小的也就没有收揽了。就像人家儿当头人有了事,骨肉也都分离了,亲戚也都零落了,就是好朋友也都散了,转瞬荣枯,真似春云秋叶一般。你想做官有什么趣儿呢?像雨村算便宜的了。还有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儿,就是甄家;从前一样功勋,一样世袭,一样起居,我们也是时常来往。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差人到我这里请安,还很热闹。一会儿抄了原藉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不知他近况若何,心下也着实惦记着。”贾赦道:“什么珠子?”贾政同冯紫英又说了一遍给贾赦听。贾赦道:“咱们家是再没有事的。”

容庚先生想用这两大段异文来证明,不但后四十回的回目是曹雪芹原稿有的,并且后四十回的全文也是曹雪芹的原文。他不知道这两大段异文便是高鹗续书的铁证,也是他伪作回目的铁证。

高鹗的“引言”里明明说:

(一)书中前八十回,钞本各家互异。今广集核勘,准情酌理,补遗订讹。共间或有增损数字处,意在便于披阅,非敢争胜前人也。

(一)书中后四十回系就历年听得,积腋成裘,更无他本可考,惟按其前后关照者,略为修辑,使其有应接而无矛盾。至其原文,未敢臆改。俟再得善本,更为厘定,且不欲尽掩其本来面目也。

前八十回有“钞本各家互异”,故他改动之处,如上文举出第二回里的改本,还可以假托“广集核勘”的结果。但他既明明承认“后四十回更无他本可考”,又既明明宣言这四十回的原文“未敢臆改”,何以又有第九十二回的大改动呢?岂不是因为他刻成初稿(程甲本)之后,自己感觉第九十二回的内容与回目不相照应,故偷偷地自己修改了,又声明“未敢臆改”以掩其作伪之迹吗?他料定读小说的人决不会费大功夫用各种本子细细校勘。他哪里料得到一百三十多年后居然有一位容庚先生肯用校勘学的功夫去校勘《红楼梦》,居然会发现他作伪的铁证呢?

这个程乙本流传甚少;我所知的,只有我的一部原刻本和容庚先生的一部旧钞本。现在汪原放标点了这本子,排印行世,使大家知道高鹗整理前八十回与改订后四十回的最后定本是个什么样子,这是我们应该感谢他的。

一九二七,十一,十四,在上海。

内容推荐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陵十二钗》等,是出现于清朝乾隆盛世的一部文学巨著,它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文学巨著,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

全书运用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以此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通过对四大家族兴衰的描写,展示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视野,包罗万象,囊括了多姿多彩的世态人情。为此,学术界称其为“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个性鲜明,生动感人。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早已深深刻在人们的思想中,不仅在文学界,管理界也对其推崇备至。书中有令人敬者、令人爱者,也有令人恨者,这些形象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宝玉、黛玉、宝钗的形象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悲喜赞叹,数百年来为之论情论理,争辩不休,渐渐地便形成了专门研究《红楼梦》的一门学科——红学。

《红楼梦》全书共一百二十回,作者曹雪芹中年时在贫病中逝世,其书并未完稿,流传下来的只有前八十回,后经高鹗续写后四十回,全书才算有了完整的版本。

编辑推荐

国内唯一一版亚东版四大名著。胡适、汪原放点校。当代文化出版前辈王子野先生曾屡次推崇,认为“现代印古典小说的很多,但都是辗转重印……只有亚东图书馆印小说是严肃认真的。

  曹雪芹、高鹗编著的《红楼梦(亚东图书馆足本上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它描绘的社会现实,波及封建社会的官场、家族、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它描叙的爱情悲剧,不知使多少读者为之一掬同情之泪。或许正是它的主题的多样性、复杂性成就了它永久的艺术魅力,使之卓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而万古长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