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血--抗战十四年(1931-1945第3卷相持阶段)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王纪卿
出版社 湖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纪卿著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1931-1945第3卷相持阶段)》讲述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中国抗战事迹。全书试图以真实而生动的记述,把读者带到炮火连天、血火交映的抗日战场,按照战争进展的历史次序,一幕又一幕地观看中国军队抵抗和打击日军侵略的战斗历程,真实再现惨烈而生动的战争故事,弘扬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抗战军人的英勇气概。

内容推荐

王纪卿著的《中国血——抗战十四年(1931-1945第3卷相持阶段)》,虽然不是一部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纯学术性著作,但却是一部比较客观、全面和生动地阐述和描写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带有文学性质的纪实性作品。该书具有两大鲜明特色。一是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前后的六年局部抗战和八年全面抗战进行连续记述,把国名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抗战融合起来并忠实于其关联性进行叙写,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军民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综合了前人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记载,打破了各种分域的条条框框,比较全面、真实和生动地反映了正面战场波澜壮阔的大会战以及敌后战场艰苦卓绝和卓有成效的对敌斗争,充分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二是较好地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胜利。本书把中国抗日战争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记述,比较客观、全面、生动地再现了中国抗日官兵在世界其他反法西斯战场和各国爱好和平与自由的人民的支援与配合下,与侵华日军展开生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目录

第一章 武汉空战

第二章 新四军挺进敌后

第三章 武汉会战

第四章 持续的东北抗战

第五章 火烧长沙

第六章 南昌会战

第七章 新四军东进北上

第八章 兰州空战

第九章 随枣会战

第十章 第一次长沙会战

第十一章 敌后游击战

第十二章 桂南会战

第十三章 冬季攻势

第十四章 艰苦卓绝的抗联

第十五章 百团大战

第十六章 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十七章 枣宜会战

第十八章 皖南事变

第十九章 豫南会战、上高会战与中条山会战

第二十章 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

试读章节

日军调集大军向徐州进攻的同时,他们的航空兵开始了对武汉的空袭,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军工生产基地和空军机场,瘫痪中国军队的交通运输,为日军地面部队大举进攻武汉创造条件。

1938年春天,本该是花红柳绿、鸟鸣莺啼的季节。但是,日军铁蹄践踏中国大地,春光破碎,一片战火狼烟。上海的大火燃烧了半个多月,绵延几千米。南京变成了废墟,大街小巷,陈尸遍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和浓浓的血腥气。

天空也是昏暗的。一群群、一波波八八式、九四式、九六式日本战机,像饱食中国人血肉的魔鬼,狰狞地抖动翅翼,飞来窜去,向地面抛洒死神的火药。尖厉刺耳的俯冲,撕扯着中国士兵和平民的神经。成吨的炸弹嘶鸣着,飞向守军的阵地,飞向安宁的城市,飞向大路上蜂拥逃难的人群。大地在震颤中龟裂,横飞的血肉染得天空一片殷红。人们多么希望中国的战鹰飞上天空,拦截和打击日军的空中魔鬼。但是,中国的机场上已经没有战机可以起飞了。

的确,中国的战机已经打完了。淞沪会战中的中日空军大战,震慑了骄狂的日本空军。他们变得非常谨慎小心,改变了战术,每次轰炸机出动,总有大批驱逐机随队护航,空中袭击也尽量改在夜间进行。中国空军很难捕捉到大规模聚歼日军机群的战机。在持久的消耗战中,中国空军感到自己飞机太少。

空军打了几次胜仗,为蒋介石带来了国内外军界和舆论界的赞誉颂扬,民心和士气也随之高涨。蒋介石太需要这种效果了,他需要更多的空中捷报吸引西方国家的眼球,于是,他不断向空军总指挥周至柔上将施加压力。当然他也没有忘了给予鼓励,在军事会议上当着众多高级将领夸奖周至柔指挥有方。周至柔决定再接再厉,锦上添花。他向各地的空军部队发出命令,要求他们主动出击,轰炸长江口的目军战舰,拦截日军机群,突击境内外日本空军基地。

中国空军很乐意频繁作战,但是战机的损耗急剧增加,可以说是竭尽所能了。一批空中英雄怀着悲壮的骄傲,无憾地陨落在生养他们的大地上。南京快要陷落的时候,中国空军只剩下最后一架战机,告别京城,孤独地向西飞去。

中国空军不乏勇士,却没有可以将他们载上天空的飞机。

蒋介石也知道,没有飞机,伺来空中的胜利!德国不会给他援助了,还撤走了军事顾问。英美的飞机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他情急之下,写信给斯大林:飞机需要之急,急如星火。

斯大林给予了回应,握住了蒋介石伸过去求援的手。希望在除旧迎新的时候从空中飞来,飞到寒冷的武汉,飞到蒋介石身边。湖北樊城机场和南昌青云浦机场仿佛从冬眠中苏醒,顿时生机盎然。小巧轻灵的苏制M-15和M-16驱逐机(当时称谓,现称歼击机)、庞大结实的轰炸机,结队而来,迎着中国空军将士含泪的惊喜降落到机坪。中国飞行员们欢呼雀跃,扑向将与他们生死与共的战机。

1938年2月18目的武汉,晴空一片,宽阔的长江上,空气清冷,江面风平浪静,舟楫稀疏。这里地处中原,离当时的抗日前线还有几百千米,但日军的飞机不时靠近侦察骚扰,空袭警报声不绝于耳。将近中午12点,日军的二十六架战斗机和十二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日军动用刚刚装备部队的新式飞机进行这次空袭,其中九六式战斗机是1936年才正式投产的。该机身长七点七一米,翼展十一米,乘员一人,最大时速四百千米,最大航程一千三百多干米,机上装有两挺七点七毫米口径的机枪,携带两枚小型炸弹。汉口机场,中国空军第四大队指挥所,大队长李桂丹命令下辖的三个中队全部起飞,迎战日机。尽管不是第一次出战,李桂丹仍然很激动,他的脑海中,一直浮现着前任大队长高志航惨死在日军轰炸之下的情景。

第四大队组建于1936年10月,原驻河南周家口机场,1937年8月14日,在大队长高志航率领下,开赴华东抗日前线。同一天,第四大队在杭州首次与日机交战,取得六比零的战绩。此后,第四大队越战越勇,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

“八一四”空战的胜利,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令世人刮目相看。8月14曰成了中国空军的节日(见本书第二十八章)。高志航从这一天起,被中外舆论推崇为“中国军魂”“抗日天神”。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正要率领转场到周家口机场的第四大队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攻击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日机炸弹的弹片嵌入高志航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座舱。高志航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P1-3

序言

1945年,中国人民结束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我们的先辈以反抗外国侵略的空前伟大的胜利,为一段苦难而悲壮的历史画上了辉煌的句点。今天,在我们传承民族历史所产生的诸多感慨中,明显地沉淀着沉重和自豪。沉重,是为我们民族曾经饱受日本法西斯的欺侮、掠夺和蹂躏;自豪,是为中华民族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敢,忍受长时间付出的惨痛代价,迫使一支为世界和平所诅咒的野蛮军队,最终向我们举起了白旗。

中国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团结一切愿意抗日的中国人,前仆后继地奋勇抗战,终于把日本侵略者彻底赶出了中国的土地。抗战胜利以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许多优秀的学者和当年亲历抗战的当事人,撰写了大量忠实记载和评述这场伟大战争的文章,其中不乏从抗战时期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综述抗日战争的宏著,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部撰写的三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五卷本《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和郭汝瑰、黄玉章主编的两卷本《中国抗日战场正面战场作战记》以及解力夫先生撰写的《抗日战争实录》,堪称这类著作的典范。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不是纯学术性的历史著作,而是一个带有文学性质的纪实性历史读本。作者试图综合前人关于抗战的记载,打破各种分域的条条框框,全面地、真实地反映正面战场波澜壮阔的大会战,以及敌后战场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这种浩大战争场面的描述,是将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的抗战融合起来并忠实于其关联性来进行叙写的,而且,作者将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和华北的局部抗战,与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的全国性的全面抗战进行连续的记述,试图以真实而生动的笔触,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十四年中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是如何英勇地反抗侵略者的。作者严格按照历史的进程,梳理了唐代、明代、清代中国人对目作战的脉络,然后着重书写民国时期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试图把读者带到炮火连天、血火交映的抗日战场,一幕又一幕地观看中国军队抵抗和打击日军侵略的战斗历程。本书记载的惨烈而生动的战争故事,本身就足以说明民族抗日战争的残酷和中国抗战军人的英勇,无须再加任何的分析和论述。此外,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将中国的抗战放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下来观看,因此,本书试图集中地、全面地再现中国抗日官兵在国际反法西斯战线的配合下与侵华日军展开生死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景。

战争是残酷的,人们在搏杀中过高地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因而当硝烟散去之后,总觉得血与火的历史不堪回首。但历史是一个宝盒,打开它,便可能获取智慧。抗战胜利过去近七十年了,中国人一直在思索,这场战争究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抗日战争爆发以前大约一个世纪的中国历史,给我们民族留下了太多国耻的烙印和积弱难振的辛酸。国耻饱含着国民的沉痛,是国人不应也不会忘记的。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品质更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牢记,那就是:我们身上蕴藏着战胜苦难的不屈不挠的力量。我们在六十多年前取得的伟大胜利,就是这种力量的象征,’而前辈抗战军人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便是这种力量的明证。诚然,我们在历史上有过腐败的统治,有过屈服于外国侵略的软弱的政府,有过昏庸的官吏和出卖同胞的汉奸,但是,抗战的胜利使我们重获了民族的自信和自尊,看到了建设一个强盛国家的希望。

为此,我们应该感谢为民族生存而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的中国军人,他们有的运筹帷幄,有的指挥若定,更多的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我们的书页之间,倘能再现他们当年的战斗经历和英雄风采,读者倘能从中获得感悟和激励,便是为他们的英灵颁授了一枚新的勋章——它的意义很明显,表达当代中国人对先辈的认同和崇仰。

王纪卿

2013年8月于长沙听雨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