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有没有率领希伯来人出走
希伯来人原居于两河流域上游亚述地区的哈兰草原地带,以游牧为主。公元前2000年左右,部落领袖亚伯拉罕率领众人南移进入迦南,即如今的巴勒斯坦。后来为了避荒,亚伯拉罕之孙雅各率部向南渗入埃及尼罗河三角洲歌珊地区。据《旧约·出埃及记》的记述,希伯来人在埃及居住了430年,饱受埃及法老的剥削和劳役之苦。为了摆脱苦役,希伯来人请求埃及法老准许他们返回原来的居住地迦南,但未获应允。
法老此举激怒了上帝,上帝把十大灾变降临于埃及。这十大灾变包括:尼罗河及大小池塘之水化为血,杀死了水中之鱼,水因之腥臭;青蛙遍地;虱子密集丛生;蝇子成群繁殖;家畜因瘟疫死尽;人畜长疮生疖;冰雹毁尽了庄稼;蝗虫吃光了树木;大地三天暗无天日;初生的婴儿全部天亡。在十大灾变的严惩下,埃及法老被迫答应了希伯来人返乡的要求,这时希伯来人在摩西率领下出发了。他们白天以“一柱云彩”为指引;夜晚有“一柱火光”为前导,希伯来人一路饥餐渴饮,日夜兼程而进。
然而埃及法老突然又改变了主意,随即派出大军,企图追回希伯来人。不久埃及追兵赶到,与希伯来人相遇在海边。当希伯来人正在思量如何渡过对岸之际,忽然海水分作两边露出了海底的陆地。于是,希伯来人得以走过对岸。可是当追兵尾随希伯来人走入水中时,海水却又忽地直冲回来,使埃及军队葬身海底。后来希伯来人到了迦南以南的西奈半岛,摩西率领着数十万男女和大批牲畜在这里和约旦河以东的旷野中彷徨了好几十年,始终没有进入迦南地区。关于他们在这期间的生活状况在《旧约·出埃及记》下半部及《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中有所记述。
关于摩西率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这一事件,学者们一直有争论。有些学者认为《出埃及记》毫无历史根据,纯属虚构。他们说在埃及的史料中,找不到有关希伯来人到过埃及的明显记载,因此不会发生希伯来人出走埃及一事。所谓的出埃及,不过是说教性的神话,完全是后来希伯来神学家一手炮制的,其目的是为了宣扬上帝耶和华如何关怀他的“选民”而已!
另有一些学者认为出埃及确有其事,因为《圣经》中有相关的记载;许多民间的传说讲述了这段故事,而民间传说必然包含一些历史的影子。但这一派学者中间也有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圣经》中关于出埃及的某些离奇情节,难以置信,至于出埃及的时间是在公元前15世纪,抑或在公元前13世纪,看法也不一致。
美国埃及学家汉斯·哥迪克认为出埃及的时间不是通常所说的公元前13世纪。类似《出埃及记》记述的埃及追兵在海上意外溺水,历史上确有其事。哥迪克这个说法,主要有三条根据:第一,公元前15世纪时,埃及第十八王朝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的象形文字铭文中,提到了一支埃及的外来移民,因“玩忽其被摊派的任务”,被取消了他们享有的特权,在法老允许这些人离开埃及以后,“大地便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哥迪克认为这段记述,就是出埃及事件埃及式的说法。不过在这里提到被海水淹没的是外来的移民,而不是埃及的军队。第二,《旧约·列王纪》(上)第六章中提到,所罗门庙是出埃及480年后建造的,而此庙约建于公元前970年。据此推算,出埃及显然是发生于公元前15世纪。第三,出埃及与公元前15世纪爱琴海上桑林岛上火山爆发有关,这次爆发很厉害,是一次惨重的自然灾害。
哥迪克认为《出埃及记》所记的埃及军队葬身于滚滚的怒涛之中,是洪水泛滥所致,而洪水泛滥又是由于桑托林岛上火山爆发时,海啸造成的,从而出现了巨浪吞没军队的“海上奇迹”!一些地质学家也同意哥迪克的看法,断定这次火山爆发发生于公元前1520年至公元前1450年间。他们还指出火山爆发后,很多现象与所谓“十大灾变”极其相似,到处都是火山灰,火山口不断有铁质的氧化物倾泻出来,以致染红了海水,窒息了水中的鱼,水中的青蛙也会躲到岸上。火山灰遮天盖日,能使大地连续几天一片昏暗,并引起暴雨冰雹。疾风则会吹来蝗虫,吃尽田里的庄稼,使劫后的动物无以为食。腐烂的尸体,遍地的沼泽为害虫的滋生和病菌的蔓延提供了条件,因此瘟疫流行,人畜多有死亡,特别以幼婴为甚。除此以外,希伯来人出埃及时,白昼看到的那“一柱云彩”,夜晚见到的那“一柱火光”显然也是火山爆发时的情景。桑托林岛距埃及三角洲不到600英里,火山爆发,在三角洲完全可以看到。据此推论,希伯来人可能是乘火山爆发造成的混乱局面逃离了埃及,而并非法老允许他们还乡,所以才发生埃及追兵的事情。
许多《圣经》学者不同意哥迪克的看法,认为他对哈特谢苏普特铭文解释太随心所欲了,原文中并没有“取消了外来人的特权”,“玩忽其摊派的任务”等内容,至于“大地吞没了他们的足迹”只能理解为他们不见了,如此而已!某些《圣经》学者,对旧约上许多数字的准确性,一直持保留态度。特别是说,从《出埃及记》到所罗门神庙的建造,中间隔着480年,这种说法言而无证。因此,他们不同意出埃及事件发生于公元前15世纪,并举出一些理由坚持认为,应是公元前13世纪。有的学者提出了折中的看法,认为出埃及的时间在公元前15世纪或13世纪都可能是正确的。看来希伯来人既不是同时到达埃及的,也不是同时逃出埃及的。大规模出逃埃及,至少应有两次,旧约中也提到希伯来人出走有两条极不相同的路线。
总之,摩西率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一事,还是一个疑案,有待继续研究,弄清真相。
“箕子入朝”是真的吗
“箕子人朝”与“古朝鲜”的开国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古朝鲜”是朝鲜历史上最早建立的奴隶制国家。关于古朝鲜的建国有两种说法:一是“檀君开国”说,二是“箕子入朝”说。
“檀君开国”说是一种神话传说,最早见于13世纪朝鲜僧人一然的《三国遗事》。该书述道:“古记云:昔有桓因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雄率徒三千,降于太白山顶神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此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神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柱,蒜二十枚日: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日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庚寅,都平壤城,始称朝鲜。”这就是“檀君开国”说的由来。据此,朝鲜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认为檀君实有其人,把他作为“古朝鲜”的初代国王,甚至使用所谓“檀君纪年”。其实,这种神话传说是不足为信的。
“箕子入朝”建立“古朝鲜”的说法,是根据中国和朝鲜的有关古籍记载而得出的结论。据古籍记述,箕子是我国殷商时期的大贵族,一说是纣王的叔父,一说是纣王的庶兄。商朝末年,纣王昏愦荒淫,沉湎酒色,暴虐无道,滥杀无辜,致使社会动荡,危机四伏。朝中一批大贵族如箕子、微子、比干等,屡次进谏,要求纣王远酒色,亲忠良,操理政事,改革朝纲,以挽救商朝大厦将倾的危局。结果触怒纣王,比干被杀,箕子被囚,微子出逃。周武王灭商后,“释箕子之囚”。但箕子获释后,不能接受周武王取代商朝的事实。他耻于亡国,遂率五千不满现实的人外逃,来到周朝的东部边陲——“东夷”,即朝鲜半岛北部一带定居下来,据地称雄,与周天子分庭抗礼。周武王因初定天下,百废待举,百乱待兴,无暇他顾,只好承认“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这一既成事实。这就是“箕子朝鲜”或“古朝鲜”的由来;箕子由此也就成了朝鲜历史上的开拓性人物。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