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关地震方面的科普读物也随之陆续出版发行。这本地震普及读物是针对广大读者朋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传说中的有条大鲇鱼在地下动么?还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认为的上天对人们所犯错误的惩罚?或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一种纯天然的现象?……阅读本书,了解更多有关地震的科学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地震的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兴诗 |
出版社 | 希望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随着“5·12”汶川大地震的发生,有关地震方面的科普读物也随之陆续出版发行。这本地震普及读物是针对广大读者朋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写。 地震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传说中的有条大鲇鱼在地下动么?还是自古以来人们所认为的上天对人们所犯错误的惩罚?或者是再自然不过的一种纯天然的现象?……阅读本书,了解更多有关地震的科学故事。 内容推荐 我问你, 大地,为什么忽然战栗? 瞬时间地动山摇,屋倒梁断,飞石如雨。 我问你,大地,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脾气? 啊,大地, 你啊你,实在太神秘。 翻开这本书, 我想知道地震的秘密。 我想听往昔的地震故事, 是不是可以汲取教益…… 目录 三星堆博物馆传出的地震信息 “身经百震”的古建筑 “九星连珠”和“天空十字架”的谣言 龙嘴巴,铜蛤蟆,小铜球 一座古城沉陷的神话 叠溪古镇的故事 海城即将发生地震 唐山大地震思考 “9·21”,宝岛的噩梦 汶川大地震的回忆 青城山两座房子的命运 《圣经》记录的地震 “大西国”和复活节岛的传说 “死亡之丘”的疑谜 哭泣的墨西拿 三毁三建的康塞普西翁 丰收节的悲剧 《日本沉没》和关东大地震 神秘的里斯本“万人坑” 旧金山城下的地裂缝 阿加迪尔15秒 世纪末的大地震 印度洋大海啸的启示 悬在头顶的“水炸弹” 试读章节 “身经百震”的古建筑 有一些“身经百战”的古建筑,历经多次强烈地震而不损坏,引起了人们的浓烈兴趣。 不,不能说“身经百战”。因为这里并没有发生战争,应该说是“身经百震”才对。 山西应县木塔就是其中之一,是有名的地震“不倒翁”。 这座塔本名叫做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应县城内西北角的佛宫寺内。又叫应州塔、释迦木塔,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抗震建筑。 元成宗大德九年(公元1350年)农历四月的一天,几乎整个山西省北部都震动起来了。特别是大同一带,破坏极其强烈。人们听见地下忽然响起一阵阵好像打雷的声音,由远而近来。立刻就地动山摇,人们简直吓坏了。 震中所在的怀仁地方,有两处地裂,张开了可怕的大嘴巴。一处长十八步,深十五丈;一处长六十步,深一丈。如果谁在慌乱中一不小心跌落下去,就再也甭想活着爬出来了。 据统计,仅仅在大同,倒塌的房屋就有5800多所,压死了1400多人。即便是现在,这些数字也令人触目惊心了,更何况那时候全国人口也只有6500万左右呀!现代地质学家推算,这次地震大约是6.5级,震中地方的烈度达到8-9度,是古代一次不算小的地震。 应县木塔距离大同70千米,距离震中怀仁只有33千米,想不到却安然无恙。大家说,没准儿是菩萨保佑吧。 这就完了吗? 还没有呢!到了元顺帝在位的时期(公元1333-1368年),这里又发生了一次大地震,整整震了7天7夜,死伤了不少人。 明熹宗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应县附近的灵丘发生了更加猛烈的7级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9度。灵丘城关完全倒塌,县衙门和许多民房噼里啪啦垮得精光,压死了5200多人。著名的觉山寺被摧毁,一些石头牌坊也倒塌了,枯井里冒出黑水。强烈的余震一个多月不止,吓得人们东奔西逃,应县木塔依旧岿然不动。 这座木塔经历了3次强烈地震打击,几乎毫发未伤,真了不起!人们更加相信这里供奉的菩萨有灵,它的香火更盛了。 为什么它能够经受一次又一次强烈的地震?真是菩萨保佑吗?当然不是的。这不是神的奇迹,而是建筑的奇迹。 这座木塔高67.13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是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修建的,金章宗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才最后增修完成,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不管什么建筑物,都必须要有坚固的地基。为了探明它的秘密,现代建筑学家在它的塔基周围勘查,发现它的基础在同一个平面上,丝毫也没有歪斜,这才能够支撑起高大的塔身。 这是一座平面八角、外观五层的高塔。它的塔身是楼阁式建筑,由许多接榫牢固的矩形框架组成的,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框架结构,整体性很强,不容易散落倒塌。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有内、外两圈柱子,当有外力破坏时,内柱起了中心稳定的作用。在它的5层楼阁之问,还有4个结构紧密的暗层,如同在塔身横缠了4道箍圈,如同现代建筑中的钢筋混凝土圈梁,大大增强了塔体的刚度,难怪可以经受多次猛烈震害而没有被损坏了。 同样的例子很多。例如福建泉州建于唐代的东、西塔,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二年(公元1604年)和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先后经历了一次8级地震和一次6级地震的考验,只损坏了一个塔尖。天津寺蓟县独乐寺观音阁高23米,先后经历包括1976年唐山地震在内的3次强烈地震,最高震级达到8级。著名的隋代赵州桥处在多发地震区内,也受尽了地震骚扰,1966年3月还承受了7.2级的邢台地震的冲击,依旧保持了原状。 地震学家和建筑学家仔细研究了这些抗震古建筑以后得出结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注意地基坚固和合理的整体性结构,并有一些符合现代建筑科学原理的防震设施,保证了它们可以历经多次地震而不损坏。 泉州开原寺东、西塔直接建筑在大片花岗岩上,避免了土层松动和液化问题。应县木塔首先夯土打桩,再用石料砌成宽阔的八角形双层阶基,基础也十分稳固。 四川省平武县的报恩寺,正好位于成都通往九寨沟的路途中,经受了公元1610年、公元1630年、1976年等多次大地震,依旧安然无恙,也是一座有名的抗震建筑。 报恩寺是独特的木建筑群,整个殿堂没有一颗钉子,完全用楠木修建而成。由于木质优良,大殿里有蜘蛛不结网、鸟不筑巢的特点。更加奇怪的是,它的一根根支撑柱,并没有打地基,只是微微向内倾斜平放在地面上,却能够抵御地震波的冲击,被称为“独具匠心的抗震建筑群”。可惜它虽躲过了历史上许多次强烈地震,却没有逃脱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魔掌,不幸遭受破坏。不过它能经历多次地震而不倒,也非常了不起。 通过对许多古今抗震建筑的研究,掌握了其特点后,地震学家和建筑学家又把目光转向建筑地基,也从中汲取了许多经验。 1960年2月29日,摩洛哥的阿加迪尔市发生了一次5.8级地震。震级并不大,却把整个城市一下子毁灭了。事后人们发现,该城正好建在两条断层的交叉部位,于是就遭到了这场毁灭性打击。 1972年12月22日,尼加拉瓜首都马那瓜全城约85%的房屋被震坏了,可当时的震级只有6.25级。怎么回事?原来这座城市建在松散的火山灰上,也和地基不稳有关系。 几年前,四川洪雅还发生了一场有趣的大楼裂缝纠纷。1982年按抗7度地震设计的县政府4层大楼,建成还不到几个月,附近发生3.8级地震,烈度不过4度左右,楼身就出现了一条条张开的裂缝。可是在它旁边的一些旧房,却安然无恙,于是有关部门向施工单位提出质问。施工人员手拍胸口说:“此楼是按7度设计的,有关计算和说明书为证。按图施工,震前没有裂缝,施工质量不成问题。”争论到了地震工作者面前,才发现这个大楼恰巧修建在一个古河床上,地基非常松散。虽然房屋设计达到抗震标准,也经不住一次小小的地震波冲击。 由此可见,除房屋本身质量外,建筑地基的选择也十分重要。自本世纪后半期起,一门新的学科——地震工程地质学已经建立起来,取得了飞速的进步。 掌握了抗震建筑和选择建筑地基的原理,人们萌发了许多奇想,准备建造一些抗震性能更好的新型建筑物。 最近,东京建造了一座14层的玻璃圆筒形办公大楼,是一座构思十分巧妙的最新防震高层建筑。除其结构符合各种抗震要求外,还使用一根柱子做轴心,维持了各方面的力的平衡。其整体结构特别好,地下两层、地上12层,更增加了基部稳固。整座大厦不用窗框,使用大型强化复层玻璃做成玻璃幕墙,既提高了采光度,抗震性能也特别好,是防震建筑的一个突破。 在向新世纪迈进的过程中,日本还开始设计许多更加新颖的抗震建筑物。有人正在研究用弹簧连接建筑物主体和基础部分。这种弹簧可以吸收地震波的强大冲击力,无论地面怎样摇晃,建筑物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即使地基的加速度达到300米/秒2,相当于地震烈度6-7度,上部主体建筑物也只能传播140米/秒2,只相当于烈度3度左右。 计划中的“航空城邦2001”大厦,高度为2001米,建筑面积1100万平方米,可以居住14万人,并使30万人就业。这座由36位建筑、抗震、抗风、工程、城市计划等专家参与,经过1年设计的大楼有很高的抗震性能。建筑物内部有许多巨大水罐,利用它的惯性、推力和反推力控制震动。 人类掌握了建筑物抗震知识,一幢幢更加新颖的建筑物必会在未来的世纪出现。震灾中房屋倒塌并造成人员伤害的现象,必会更加减少了。 P8-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