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因此,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否则,势必会影响和贻误孩子的一生。
本书从多个角度,以生动个案为例,结合相关心理知识,对孩子常见的、典型的29个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材。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孩子的心灵解套(解决孩子29个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 |
分类 | 经济金融-管理-管理学 |
作者 | 成墨初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孩提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因此,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否则,势必会影响和贻误孩子的一生。 本书从多个角度,以生动个案为例,结合相关心理知识,对孩子常见的、典型的29个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材。 内容推荐 在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不仅成人要承受形形色色的心理压力,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也要直面来自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种种负担,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父母的关爱。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但一般父母更多的是从身体方面来考虑健康问题,认为体格健壮或是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应该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书从多个角度,以生动个案为例,结合相关心理知识,对孩子常见的、典型的29个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材。 目录 一、虚荣:别让孩子迷失纯真本性/1 虚荣心是腐蚀孩子灵魂的毒素/3 别让家庭成为孩子滋生虚荣心的土壤/5 让孩子从小远离虚荣的侵蚀/7 二、孤僻:禁锢孩子灵魂的“牢笼”/11 孤僻是束缚孩子智慧的“囚室”/13 孤独感和孤僻性格形成的原因/15 拆除封闭孩子心灵的“高墙”/17 三、焦虑:摧毁孩子的宁静心灵/21 焦虑是困扰孩子的“心魔”/23 焦虑心理源自何处/25 让孩子的情绪平稳下来/26 四、暴躁:熄灭孩子心头的无名之火/31 焚烧孩子理智的心头烈火/33 孩子怎么老爱发火/35 引导孩子远离暴躁的风暴中心/36 五、抑郁:引导孩子克服灰暗的情绪/41 笼罩在孩子心头的乌云/43 孩子的小脸上为什么没有笑容/45 帮助孩子扫除抑郁的阴霾/47 六、恐惧:驱逐孩子心中的“鬼”/51 恐惧让孩子畏畏缩缩、胆小如鼠/53 是什么吞噬了孩子的勇气/55 把恐惧从孩子心中赶走/57 七、自卑:驱散孩子自我轻视的阴影/61 自我限制的可怕屏障/63 孩子为什么会瞧不起自己/65 帮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67 八、自负:不要让孩子目空一切/71 自负是阻碍孩子进步的障碍/73 揭开孩子自负心理的“面纱”/,75 教育孩子回归理性,正确评价自我/77 九、嫉妒:扎在孩子心中的“一根刺”/81 无端生暗恨的罪魁祸首/83 孩子嫉妒他人的根源在哪里/85 帮孩子拔去嫉妒这根“刺”/87 十、懦弱:缠住孩子脚步的“稻草”/91 怯懦使孩子失掉机会/93 孩子的脚步为什么迟疑不前/95 教孩子做个勇敢的人/96 十一、猜疑:孩子心底滋生的“暗鬼”/101 猜疑是人间的“离心机”/103 孩子为什么会疑心重重/105 纠正孩子的猜疑心理/107 十二、害羞: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111 羞怯阻碍孩子人际和谐/113 孩子小脸为什么总爱红/115 让孩子的脸皮变“厚”起来/117 十三、懒惰:孩子成功路上的最大敌人/121 懒惰者与成功无缘/123 孩子为什么成了小懒虫/124 不要一切都替孩子包办/126 十四、依赖:不要做孩子的“拐杖”/129 依赖的孩子不会自立/131 依赖大多源自溺爱/133 让孩子变得独立自强/134 十五、自私:吞噬孩子美德的心灵“黑洞”/139 自私者寡助/141 孩子天性自私吗/143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145 十六、任性:不可忽视的“小毛病”/149 任性影响孩子的前程/151 导致孩子任性的原因有哪些/153 让孩子远离我行我素的习惯/155 十七、浮躁:孩子的双脚为什么踩不牢大地/159 非宁静无以致远/161 什么让孩子“飘在空中”/163 如何让孩子踏实下来/164 十八、悲观:扼杀孩子幸福的隐形杀手/167 悲观令孩子的人生黯然失色/169 寻找孩子悲观的根源/170 鼓励孩子快乐起来/172 十九、紧张:让孩子轻松面对人生/177 紧张让孩子差错连连/179 孩子到底在紧张什么/181 帮孩子放松,再放松/183 二十、偏执:改变孩子“走极端”的言行/185 偏执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187 孩子如此偏执为哪般/188 让孩子学会适可而止/190 二十一、撒谎:孩子人品的大污点/193 谎言让父母头疼无比/195 谎言下到底隐藏着什么/196 培养孩子诚实的美德/198 二十二、拖延:孩子前进路上的陷阱/201 拖延时间,远离成功/203 查清孩子拖延的原因/205 教会孩子立即行动/207 二十三、自虐:要警惕孩子的自我摧残/211 自虐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213 孩子为什么要伤害自己/215 对自虐的孩子进行积极矫治/217 二十四、逆反:化解孩子“对着干”的心结/221 逆反:对外界刺激的非理性反抗/223 探寻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根源/225 将心比心,用理解化解孩子的逆反/228 二十五、厌学:孩子学习进步的绊脚石/231 上学真的那么令人讨厌吗/233 孩子为什么不肯去上学/235 让孩子快乐地走进教室/237 二十六、早恋:人生的青涩橄榄/241 早恋:一颗诱人的涩果/243 正确认识孩子早恋的原因/245 和孩子一起面对早恋/247 二十七、强迫症:帮孩子挣脱枷锁/251 迫使自己做无意义的事/253 为什么孩子会强迫自己行动/255 积极防治,让孩子远离强迫症/257 二十八、挫折综合征:让跌倒的孩子站起来/261 挫折会折断孩子高飞的翅膀/263 认清挫折综合征的由来/264 用耐挫教育帮孩子重新振作/266 二十九、网络成瘾:把孩子从虚拟的世界中拉回来/269 充分认识网络成瘾对孩子的危害/271 帮孩子正确认识和使用互联网/274 帮助孩子戒除网瘾,有节制地上网/276 试读章节 拆除封闭孩子心灵的“高墙” 知道了孩子孤僻性格的形成原因,父母就要使用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去拆除封闭孩子心灵的高墙,让孩子愉快地融人集体中,去享受同学之间交往的快乐,去体验朋友给自己带来的温暖,去感受关爱别人带给自己的愉悦。 父母想要达到上面的效果,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改善家庭环境 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导致不能适应与同学们的交往,因而产生孤僻心理的孩子,其父母要审视自己的行为,减少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试着学会接受被别人拒绝的感觉,让孩子学着去关心别人,以帮助孩子学会与同学们融洽相处。 因为父母管教太严厉而导致性格孤僻的孩子,其父母要及时地改变态度,学会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体验到父母的关爱,这样孩子的自尊才会慢慢地得到恢复,从而增加自信,不再回避与同学们的交往。 (2)让孩子了解孤僻的危害 孩子的性格孤僻,可能沉浸其中而不知危害的程度。父母如果发现了孩子具有孤僻的性格,就要尽早告诉孩子,孤僻会给孩子的现在与将来带来哪些不良的影响,让孩子对此有足够的重视,孩子才会有意识地去控制自己的孤僻性格与行为,主动地融入集体生活中去。 (3)教育孩子正视自身的缺陷 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再优秀的人身上都会存在这样那样令自己或者他人不满意的地方。因此,无论孩子是因为生理缺陷怕别人知道而不愿意与人交往,还是因为太在意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完美形象,不愿意暴露出自己认为不完美的地方而导致的孤僻行为,父母都要进行开导,让孩子看一看残疾运动员昂扬的斗志,乐观开朗的性格,听一听身残志坚的人奋斗最终成功的故事,以使孩子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陷,增加与别人交往的自信,消除孩子孤僻的心理。 许洛光生来左手就缺少了一个小指头,小时候他不知道自己与别人有什么不同,所以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活泼好动。当许洛光长到五岁的时候,他开始注意到自己与别人手指的不同,那时候他的自卑意识还不是很强烈。 许洛光上学后,一次体育课上玩游戏,所有的同学们都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在许洛光左边的同学忽然问道:“啊,你的小指头哪去了?”这一声,所有的同学都听到了,都上前围着许洛光观看,那一次,许洛光才深深地感觉到自卑。 从此以后,许洛光再也不愿意与别人一起玩了,左手也从不轻易显露在外边,他开始把自己封闭起来,逐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父母为了改变许洛光,给他讲了很多残疾人的勇敢行为,还引导他看奥运会上残疾健儿的出色表现。 这样,许洛光慢慢开始正视自己缺一个手指的现实,也不再刻意隐藏自己的左手,并且学会主动与人交往。如果别人发现问他手指的事情,他也只是淡淡地答道:“这个手指生来就没有。” (4)增强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人在一生中,时时都会碰到挫折,父母要让孩子明白挫折就是对自己的一种磨炼,只有在挫折的锻造下,将来才可能成为有所作为之人。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只是所有挫折中的一种,如果因人际关系的不顺利就拒绝与人交往,形成孤僻的性格,那么其他的挫折来到时心理就会更加承受不了。因此,父母要让孩子正视各种挫折,增强孩子的耐挫折能力,使孩子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被打倒,这样将来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5)使孩子学会自我调节 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有的人会自我调节,所以能够从容地应付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不幸,也能够很快克服各种不佳的心理状态;而有些人,遇到了烦心事,就吃不下睡不着,不爱与人说话,不听别人的开导,这样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父母要对这样的孩子多关心、勤开导,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力,培养孩子的其他兴趣,以使孩子在不良的心理状态下,学会尽快转移注意力到使自己高兴的方面去,从而帮助孩子逐渐学会自我调节,避免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 (6)让孩子主动与人交往 孩子形成了孤僻的性格,就会不愿意与人交往。父母要在生活中,有意识让孩子学着与人主动交往,给孩子创造与人交往的机会,使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并且让孩子试着去关心别人,去帮助同学,这样孩子就会得到别人的关爱与帮助,孩子由于孤僻而导致的忧郁心情就会因此豁然开朗,有了这样的愉快体验,孩子就会逐渐脱离孤僻,与同学们融洽相处。 佟先声是一个孤僻的男孩子,在家里很少说话,在学校更是不与同学交往。父母看到孩子这样很是着急,就约佟先声的同学来家里找他,给孩子创造与别人交往的机会。佟先声虽然性格孤僻,从不主动与人交往,但是对于到家里来的同学,还是以礼相待,几个同学在一起谈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佟先声虽然话不多,但也被同学的趣事逗乐了。父母看到孩子开心的模样,别提有多高兴了。 在父母多次如此安排下,佟先声性格开朗了一些,父母就鼓励他主动去找那些来自己家玩的同学。佟先声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想到多次与同学交往的良好体验,又架不住父母在一旁劝说,就去找同学玩了一次。 结果玩回来之后,佟先声十分开心,还向父母汇报在哪里玩了哪些东西,自己有什么收获,等等。一年后,佟先声逐渐地摆脱了孤僻的性格,再也不一个人独来独往。 孤僻使孩子封闭自己,如果父母不及时给予关注与帮助,孩子就会越陷越深,最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废人。因此,父母对于孩子平时要做到时时关心,不给孩子孤僻性格设置“温床”,如果孩子有了孤僻的苗头,要尽早想办法解决,让孩子尽快地与他人正常交往起来,这样才能为孩子将来生活的幸福与事业的成功打下基础。 P17-19 序言 在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不仅成人要承受形形色色的心理压力,本该无忧无虑的孩子也要直面来自学习、生活、家庭和社会的种种负担,使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父母的关爱。父母都渴望自己的孩子健康,但一般父母更多的是从身体方面来考虑健康问题,认为体格健壮或是没有疾病,就是健康。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应该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还包括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力。 长久以来,我们很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只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存在着重智而轻德、重身体锻炼而轻心理保健的误区。个别家庭不能意识到孩子的心理需要,面对孩子的反常行为,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在成长中面临各种生理、心理问题时,父母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引发了孩子的许多心理症状:自私、孤僻、多动、忧郁、偏执等,导致孩子“心事”重重。 还有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超过了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承受限度,并且当孩子达不到预期的目标时,“恨铁不成钢”的父母总是一味责难孩子不认真、不努力,甚至打骂孩子。这些父母总是以成人的心态来强迫生理、心理都尚在成长期的孩子去做家长期待的事情,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他们的心理需要。结果造成父母和孩子之间关系紧张、相互抱怨,人为地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 国内一项针对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孩子的心理问题80%以上都跟家庭环境和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有关。父母对孩子寄予厚望的心态没有错,但如果对孩子的心理状况不闻不问,甚至无形中给孩子制造心理压力,那就可以说是在贻误孩子了。 孩提时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时奠定基础,因此,现代家庭必须重视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在此时有一个好的开始,可使孩子的品德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如果在此时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势必会影响和贻误孩子的一生。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所有父母义不容辞的职责。 我们知道,心理健康是一种对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主动、积极反应的孩子,其心理便是健康的,反之,便谓之存在心理障碍或心理行为问题。 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是能够学习的,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获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的学习中;其次,心理健康的孩子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能乐于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稳定、和谐和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再次,心理健康的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并形成和维护健全的人格;最后,心理健康的孩子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对生活和社会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21世纪是竞争的时代,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在保证充裕的物质供给和智力投资的同时,还应该重视孩子心理的需求。因为孩子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挑战未来,走向成功。 本书从多个角度,以生动个案为例,结合相关心理知识,对孩子常见的、典型的29个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分析,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父母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使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成材。 作者真诚希望就孩子的心理问题,与读者朋友沟通交流。书中疏漏和不到之处,欢迎不吝指教。我的电子邮箱为:chengmochu@126.com。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