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诗人与爱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左贞观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诗人与爱情》已经在台湾尔雅出版公司出版。向中国读者介绍左贞观喜爱的普希金爱情诗以及与这些爱情诗有关的爱情故事。是对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爱情诗的解析。涉及普希金的生平、情感及其思想和情感的分析,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

内容推荐

《诗人与爱情》向中国读者介绍左贞观喜爱的普希金爱情诗以及与这些爱情诗有关的爱情故事。

这本书里的主角还是普希金的诗,《诗人与爱情》中添了几笔来讲述这些诗写作的背景和经过。本来,普希金的诗就是完整的艺术作品。是不需要另作解释狗尾续貂的;但对中国读者来说,知道这些诗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或许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感觉到诗的情绪。

目录

童年

皇村中学

普希金与爱情

“唐璜名单”

少年的初恋

上流社会的生活

隐秘的爱情

基希尼奥夫

敖德萨

奶娘阿琳娜

女人的世界

返回莫斯科

求婚的失败

“你啊,就是我的圣母”(娜·冈察洛娃)

家庭生活

决斗

《叶甫根尼·奥涅金》

试读章节

天才的诗人当然会与天才的爱情相得益彰。也只有如此的天才诗人,才能制造出如此非凡的爱情。这一切,皆因这个天才叫做普希金。

年少的普希金属于典型的早熟类型,而当时整个贵族社会都沉溺于声色犬马的淫乱生活,皇村学校又非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受世风流俗的熏染与浸润在所难免。在皇村学校里没有家长严格管教的情况下,普希金很早就开始涉足情场了。

在普希金创作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同爱情有关的抒情诗。他的第一首少年时代的诗《致娜塔丽》与死前最后的一首诗《昨天晚上》都属于爱情诗。他的主要作品《叶甫根尼·奥涅金》也是描写爱情的。

普希金的一位女友曾这样说过他:“在他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他最喜欢的:写诗与满足自己的强烈的爱欲。在这两方面,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普希金一生中有过不少女人。有一次,他在女友乌沙科娃的纪念册上玩笑式地写下了两页“唐璜名单”,共列出了37位他曾爱过的女性的名字。其实普希金当时爱过或占有过的女人远远超过这两页名单。他在婚后给女友维亚泽姆斯卡娅的信中提到:“我太太是我第113个女人。”当然,这句话是半开玩笑说的,但足以说明普希金同许多女人有过亲密关系。

在同俄国人探讨有关普希金与女人的问题时,我常常会这样问他们:“普希金曾如此沉溺淫乱的生活,有过那么多的女人,还诱惑过不少有夫之妇,这样是否道德?”一般情况下,我都会听到他们这样回答:“你要知道,他是普希金呀(他同平凡的人不一样)!对他要有特殊的态度。”或者:“他是那么伟大的诗人,要是他没有过那么多的爱,他不会写出那么多不朽的爱情诗。”或者:“他的爱情诗是那么的纯洁和崇高,他肯定在情爱中也是这样的。”在俄国,对普希金的崇敬与爱戴是无可非议的,是绝对的。

要理解为什么普希金会有那么多的女人,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待问题:一是社会背景,二是普希金本人的性格特点。

18世纪末、19世纪初,也就是俄国人喜欢称之为“普希金时代”的时候,俄国上层社会的文化、习俗是以法国贵族社会为楷模的。当时俄国的贵族间流行讲法语,读法国小说,对男女之间的关系持一种比较随便的态度。不仅是在没有结婚的男女之间,就是各自已婚的男女之间也可保持相当亲密的关系。比如沙皇尼古拉一世就曾公开追求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上流社会不以男女之间的风流艳事为耻,反以为荣,一时蔚为风气。何况当时的贵族都拥有农奴和大片土地,他们不需要工作,每天只是参加舞会、酒会,出席剧院、沙龙等消磨时间,这样就为这种风气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普希金生来身体健壮,精力充沛。他决斗受了重伤时,著名的皇家外科医生阿连特在察看了伤势并作了全面检查后说:“他有很好的体质,唯一的反常是他的神经系统对爱欲过度敏感。”

普希金并不英俊。他在少年时代写的一首诗中说自己的“脸像猴子”。著名画家基普连斯基与特罗比宁都为他画过肖像,而他自己承认是美化了他,他对画家说:“您画的肖像让我像在镜子里看到自己一样,但这面镜子在奉承我。”1821年,他在献给英俊的青年军官尤里耶夫的诗中是这样安慰自己的:

而我,一个游手好闲的浪子,

相貌丑陋的黑人后裔,

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长大,

未曾尝到爱情的苦痛,

却以无耻而狂热的欲念,  赢得青春美女的垂青;

上面这首诗中说的“无耻而狂热”是对的,但是“未曾尝到爱情的苦痛”,对二十二岁的普希金来说恐怕只能算是“艺术手法”吧!

普希金的一位中学同学科莫斯基是这样回忆普希金的少年时代的:

“普希金最崇拜爱情神。他喜欢去追求托尔斯泰家庭剧院的漂亮女演员,而且显示出了他的非洲血统的狂热与爱欲。他喜欢女人到了这种程度:早在十五六岁,但凡跳舞时,只要手一触到女孩子的手臂,他就双眼发亮呼吸急促,像马群中的一匹年青雄马。”

普希金的弟弟列夫·普希金是这样描写哥哥同女人的关系的:

“普希金长得不好看,但是他的脸很生动活泼。他个子不很高,但身材不错,很匀称,身躯很结实,女人都很喜欢他。他同女人在一起时,会是很有意思的,要是他对某些女性感兴趣的话,他会变得特别有魅力。要是他对话题不感兴趣,他会无精打采,很不会说话。但只要这个话题他有兴趣,他马上会成为一个有惊人口才的人。他最不喜欢谈同文学诗歌有关的东西,同女人在一起他从来不会谈到这个话题上来。”

普希金认为女人是不懂文学与艺术的,他在一个手稿上曾这样写道:

“我埋怨俄罗斯女人对诗歌是那么没有兴趣,是因为我觉得她们对母语知道得太差。难道茹可夫斯基、波罗登斯基、维亚泽姆斯基的诗很难懂吗?但是女人到处是一样的,她们有先天的智慧、敏觉,但遗憾的是上天没有给予她们对美的接受能力。经常,诗歌只是轻轻地飘过她们的耳边,而没能进入心灵深处。她们不能理解诗的美。你听到她们唱歌吗?她们会经常胡乱替换歌的词句,颠倒音韵。要是去听她们议论艺术,更是奇谈怪论了,很少会有例外的。”

普希金的家庭观念是比较保守的,他认为妻子应当听丈夫的话;在家中的任何重要或不重要的事情上,妻子应当按丈夫的意愿去做,百分之百地忠于丈夫。即便丈夫已是一位年纪大的人了,或妻子对丈夫没有爱意,也应当像上述的那样去做。只有这样,女人才是贞洁,才是贤惠。在普希金的一系列作品中,如在《奥涅金》中就可以看出普希金对此问题的看法。

在普希金钟爱过的众多女人中,只有两位留下了回忆普希金的文字。其一是罗赛特·斯米尔诺娅的女儿根据母亲口述写的回忆录,其二是安娜·凯恩的回忆录。虽然安娜·凯恩在普希金去世后很多年才写回忆录,但写得很真实,很生动。下面只列举其中的一个选段:

“同他不容易很快就接近,他在交际时不太稳重:时而狂乐、放肆,时而却过度文雅、客气,有时又突然变得难以忍受寂寞。我们从来不会知道过一分钟后他的情绪会是怎样的,应当说他很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他在表达自己的感情时一向是很真挚的;要是他对什么有兴趣或有好感,他就特别讨人喜欢;他讲话会引人入胜,他的智慧会闪烁光芒。在女人身上,普希金喜欢友善,但他更喜欢的却是她们敏锐的智慧和外貌的美。深刻的爱情与轻浮的卖弄风情这二者里,他更喜欢第二者。他自己从来不表达自己的感情,好像以此为耻。在这一方面,他完全是自己时代的儿子。普希金对女人的智慧评价并不高,所以他更喜欢的是女性外貌的美。这也符合当时的时代观念。”

总之,由于其天性与性格,普希金的爱欲比一般人要强烈得多。可以说,在爱情方面,他也是一个伟人,并且这方面的天才一点也不次于他的文学天才。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笔者认为是最最接近于真实的,就像后来玛丽亚·沃尔康斯卡娅在自己的回忆录《札记》中写的那样:“作为一个诗人,他认为应当爱上每一位他所见到的年轻漂亮的女人。其实,他最爱的还是自己的缪斯,他喜欢把看到的一切诗意化。”普希金在1820—1822年的记事本上也写过:“或多或少,我会爱上每一个我遇见的漂亮的女人。”他会每一次都真心地感觉到这女人是唯一的,无与伦比的。P14-18

序言

在前苏联,在现在的俄国,每一个城市或小镇都可以碰见以普希金名字命名的街道、广场、林荫道、公园、图书馆以及普希金的铜像。在莫斯科市中心最热闹的地方——普希金广场上有一座首都人民最喜欢的、最美丽的纪念碑——普希金铜像。普希金的铜像的造型独具魅力,诗人好像正在散步,头稍微往一边垂着,像在思索问题抑或是正在酝酿写一首诗。于1880年奠基的这座纪念碑前的广场是莫斯科人最喜欢集会与约会的地方,每天都有人在纪念碑下献上鲜花。纪念碑上有普希金的著名诗句:

我的名声将传遍整个伟大的俄罗斯,

它现存的一切语言都会讲我的名字,

无论是骄傲的斯拉夫人的子孙,

是芬兰人,

甚至现在还是野蛮的通古斯人,

和草原上的朋友卡尔梅克人。

我所以永远能为人民敬爱,

是因为我曾用诗歌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

在这残酷的时代,我歌颂过自由,

并且还为那些倒下去了的人们

祈求过宽恕和同情。

每一年,在普希金生日那一天(6月6日),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普希金纪念碑前的广场,来纪念伟大的心爱的诗人。最使人激动的是,无论普通的工人、职员、学生、军人,还是刚学会说话的小孩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都要在普希金像的台阶上朗诵自己喜爱的普希金的诗。这里也可以听到著名歌唱家演唱以普希金的诗谱写的歌曲。

平时,在同俄国人交谈中,不管对方是作家还是一位家庭妇女,只要谈到普希金,他们的眼睛就会亮起来,会激动地背诵普希金的诗句。在平常生活中,俄国人会经常引用诗人的词句来说明问题,比如他们经常会说:“普希金不是这样说过吗……”在讨论诗人的创作与生平时,对他是不可有批判性评价的。俄国人对普希金的爱与崇敬是绝对的,是不容争辩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普希金是俄国人最喜爱的、最为之感到自豪的一位历史人物。”在这一方面,没有任何一位俄国历史的英雄、帝王、领袖、艺术家能同他相比。俄罗斯人称普希金为“我们的一切”(阿波隆一格利高利耶夫),而他的逝世被看作为是“俄罗斯诗歌的太阳坠落了”(奥多也夫斯基)。

俄国的文学是非常伟大的,特别是俄国19世纪的文学,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了极重要的地位,并对整个以后的世界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普希金又是站在俄国19世纪文学的源头,被认为是现代俄语的创始人。虽然在西方影响最大的俄国作家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普希金的荣誉要列在其后,但是在每一个俄国人的心目中普希金永远是站在第一位的。我想原因在于语言的问题吧,普希金的诗只有用原文读才能百分之百感觉到它的语言的美,旋律的美,体会到它的智慧和幽默。对我本人来说,俄语可以说已经是第二母语了,经常在读普希金诗句后感叹地想:啊哟,这根本不可能用中文表达出来!很遗憾的是翻译诗不同于翻译散文。在这个过程中会遗失很多。同样,要是把唐诗翻译成外文时也是会有同样的情况的。

在中国,普希金在许许多多的外国作家和诗人里享有崇高的荣誉,他的名字对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诗集可以在任何书店里买到,有时还会有几个版本。这要归功于老一辈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对俄国文化、俄国文学的钟情与热爱,不断地在中国介绍和宣传。普希金的诗同苏联歌曲一样深受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中国扎下了深深的根。

本来,“在俄国,诗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诗人’,的本意。”——现代俄国诗人叶甫图申科的这句话是很准确的。在俄国,诗人从来都是走在时代与社会的最前列。普希金生活的“诗歌黄金时代”的诗人是这样(莱蒙托夫、秋切夫、茹可夫斯基、勃罗登斯基、巴丘什科夫等),白银时代的诗人是这样(勃洛克、古米廖夫、阿赫马托娃、茨维塔耶娃、曼德尔施塔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斯捷尔纳克等),十月革命时期的诗人也是这样(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等),20世纪60年代所谓“解冻时期”出现的诗人同样是这样(叶甫图申科、沃兹涅先斯基、阿赫玛杜琳娜、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勃罗茨基等),他们都成了时代的良心和先知者。所以,在俄国,诗歌在人民生活中有那么重大的意义,所以俄国才会有那么多伟大、优秀的诗人。

还在童年时代,在上海我就经常去离家不远的街心小花园的普希金铜像下玩。当时我只知道他——俄国诗人普希金就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作者,在小学的语文课本上有这个故事。后来,在十四五岁时,偶然有一次在上海的电影院里看到了苏联拍摄的柴可夫斯基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根据普希金的同名作品改编)。记得看电影回家后久久不能入睡,影片的情节、音乐、主人公的遭遇、演员都给我留下了强烈的印象。后来。我偷偷地跑去看了十几次这部片子。十六岁的我随着俄罗斯血统的母亲来到苏联定居,已经过了48年了,对普希金的热爱日益加深。而每一次重新听到歌剧《奥涅金》时,都会像在十五岁时那样激动万分,好像又重温初恋。每次出外旅行,要是箱子里只允许放一本书的话,我一定会带一本精装的普希金诗选。普希金的诗不只是给我带来艺术上的享受,在他的诗中能找到许许多多在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的答案,特别是关系到人类的永恒的一些问题,如善与恶、生与死、爱与恨等等。对于作为一个艺术家的我来说,普希金在创作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他本人的观点与立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艺术家与社会、艺术家与权势、艺术与金钱等。普希金的作品对于二百多年后今天的读者仍然具有现实意义,仍然是很现代的。

此书的出现要深深感谢中国著名女诗人伊蕾女士。有一次我同她谈起普希金的诗与生平,看到我对普希金无比热爱与崇拜,她建议我写一本关于普希金的书。开始我觉得这样的建议很突然,但经不起伊蕾女士的一再鼓励。终于写了一本书,向中国读者介绍我喜爱的普希金爱情诗以及与这些爱情诗有关的爱情故事。这本书里的主角还是普希金的诗,我只是添了几笔来讲述这些诗写作的背景和经过。本来,普希金的诗就是完整的艺术作品。是不需要另作解释狗尾续貂的;但对中国读者来说,知道这些诗的创作背景与历史,或许能更加深刻地理解诗的内容,感觉到诗的情绪。

左贞观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22:4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