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名案和历史之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很多迄今为止学术界都无法给出真正的定论,这就给推敲和研究历史名案留下了空间。作者吴蔚正是看中了这种空间,才决定下笔《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以小说的叙述方式来展现精彩的历史案件及人物。
《斧声烛影(上下)》讲述太祖皇帝赵匡胤创,宋朝十余年,太子之位始终虚悬空缺,未来的储君是皇弟光义,还是亲生的皇子德昭或德芳?真相难明,迷雾重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斧声烛影(上下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吴蔚 |
出版社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名案和历史之谜,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甚至有很多迄今为止学术界都无法给出真正的定论,这就给推敲和研究历史名案留下了空间。作者吴蔚正是看中了这种空间,才决定下笔《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以小说的叙述方式来展现精彩的历史案件及人物。 《斧声烛影(上下)》讲述太祖皇帝赵匡胤创,宋朝十余年,太子之位始终虚悬空缺,未来的储君是皇弟光义,还是亲生的皇子德昭或德芳?真相难明,迷雾重重…… 内容推荐 《斧声烛影(上下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讲述商队于开封府博浪沙遭遇两批神秘刺客狙杀,两名开国名将同日异地身亡,到底是敌国阴谋诡计,还是私人恩怨情仇?太祖皇帝赵匡胤创,宋朝十余年,太子之位始终虚悬空缺,未来的储君是皇弟光义,还是亲生的皇子德昭或德芳?万世上法,父死子替;金匮之盟,兄终弟继;朝堂宫闹,传位危机:千秋万岁,悔之莫及。千古之谜终将在苍茫雪夜的斧声烛影中揭开…… 《斧声烛影(上下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由吴蔚所著。 目录 上 引子 第一章 博浪飞鹰 第二章 樊楼灯火 第三章 老鼠弹筝 第四章 清明上河 第五章 风云再起 第六章 惊天秘密 下 第七章 登闻天听 第八章 美人如花 第九章 爱恨一线 第十章 斧声烛影 尾声 《斧声烛影》大事编年 书中人物补记 斧声烛影之谜小考 五代平号表 宋辽平号表 后记——关于《斧声烛影》小说 试读章节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正月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家家户户争相用鸦青纸剪成各种大幡小幡,糊在门楣之上。从一大清早开始,士民们饮干屠苏酒,吃完年馎饦,便迫不及待地换上新衣出门,走亲访友,往来拜节,祝福道贺。 京师开封的主要街道上早搭起了无数彩棚,摆满食物、果子、衣着、靴鞋、首饰、玩好等各色年货,间列着舞场歌馆、杂耍赌摊,热闹异常。车马交驰,人海如潮,四处充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 今岁元旦凑巧是周恭帝登基以来的第一个新年,后周君臣为此也在大庆殿中举办大型朝会庆贺。大庆殿位于宣德门内,是皇宫正殿,殿宇巍峨广阔,可同时容纳数万人,只有大礼和正朔朝会才会启用。 年仅七岁的小皇帝柴宗训端坐在殿首,身侧坐着他的母亲符太后。殿庭四周仪仗队环伺,威严肃穆。大殿四角站着四名武士,称为“镇殿将军”,高大魁伟,远过常人。 仪式正式开始前,负责掌管皇帝玺印的符玺郎先将神玺、受命玺两方白玉宝玺呈送到御座两侧。 自秦代以后,皇帝的印章专用名称为“玺”,又专以玉质,所以称“玉玺”。一共有六方,分别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另有一方传国玉玺,为和氏璧琢成,是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到唐代时,天子玉玺增加到九方,成为定制,除以上七玺外,又增添了神玺以及受命玺,均以白玉雕成。天子外出,则将玺分别装在木匣里,用五辆车装载,随行天子仪仗中。五代时期,由于连年征战,政权更迭,并非所有朝代都刻过国玺,也无法像唐代那样实现天子九玺的定制。后周就只有神玺、受命玺二玺。这两方金盘龙钮的玉玺为后周太祖郭威登基后请高手匠人雕刻,神玺称“皇帝神宝”,专门镇国,藏而不用;受命玺称“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专用来封禅祭天。两方玉玺代表着后周的至高皇权,只有大朝会时才会取出来,用来显示皇帝受命于天和受命于神的无上权威。 玉玺一举,大朝会遂正式开始。京师九品以上文武官员均朝服冠冕,穿戴得整整齐齐,鱼贯入殿,向小皇帝及符太后拜贺新年。朝贺的队列中还有手捧土特产的各州进奏官,以及高丽、大理、回纥、于阗等外蕃使臣。 礼仪结束后,小皇帝在符太后的提示下稚声稚气地宣布赐宴。酒如池,肉如山,还有教坊乐人从旁助兴,丝竹叮咚,轻歌曼舞,好一幕君臣同乐,好一派喜气洋洋! 酒宴正酣之时,边境忽有急报传来,说是辽国与北汉正联兵南下,侵犯后周边境。 辽国是以契丹族为主体的国家,五代以来日益强盛,成为中国的北方强敌,后唐、后晋两个沙陀族人建立的朝代的灭亡均跟其有直接关系。北汉则是后周的死敌,其开国皇帝刘崇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亲弟,而灭亡后汉、夺取中原政权的正是后周太祖郭威。北汉地瘠民贫、国力微弱,为了复仇,干脆屈膝奉辽帝为叔皇帝,输赋税贡辽,由此换来辽国的武力支持,两方不断联兵攻扰后周。 小皇帝和符太后未经历多少大风大浪,听到敌人大军压境,锐不可当,顿时吓得六神无主、不知所措。辅政的宰相范质和王溥等人也慌作一团,竟然忘记了应该先去辨明消息的真伪。一场盛大的宴会不欢而散。 文臣们匆匆商议之后,决定派朝中最勇猛的将领率领精锐军队前去抵抗敌人,殿前都点检兼太尉赵匡胤便成了众望所归——他不仅名高位重,手握重兵,且与皇室沾亲带故,其弟赵光义的妻子即是符太后亲妹。 第二天,在后周君臣殷殷期待的目光中,赵匡胤率领大军离开开封,前往边境。开封百姓忽然奔走相告:“点检做天子。”似是谶语。 尤其离奇的是,这句谶语已经不是第一次流传。半年前,后周世宗柴荣率大军北讨契丹,打算从辽国人手中夺回本属于中原之地的幽州,一日在军中检视文书时,意外发现了一块不到三尺长的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五个大字。当时的殿前都点检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张永德,地位名望很高,柴荣捡到木牌后对其深加猜忌,不久因病班师回到开封后,立即解除了妹夫张永德的兵权,升任资历较浅的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而今张永德早已被排挤出了权力的中枢,有名无实,“点检做天子”的流言显然是暗示现任殿前都点检赵匡胤该当皇帝。 自唐末以来,每逢政权变更,京师都会有大的劫掠行为发生,称为“靖市”,遍地狼藉,官民均难以逃过。不少富室人家担心再遭动乱,甚至开始收拾细软,准备外出逃避兵祸。一时间,满城风雨,人心惶惶。 而领军出征的点检赵匡胤也大为反常,本来兵贵神速,他出京师后非但不着急赶赴前线,反而走走停停,到开封城北二十里的陈桥驿时,便不再前进,下令军队就地驻扎下来。 当晚,赵匡胤全无临阵对敌前的紧张和忧虑,仿佛对一切早就胸有成竹,泰然自若地喝了不少酒,且一反常态地早早回到临时充做军帐的东岳庙中睡下。 就在这天晚上,号称精通术数的殿前散指挥使苗训夜观天象后,突然在军中宣布说:“天象有异,该当点检做天子。”军中将士开始窃窃私语,骚动不安。 在苗训大肆散布天象论后,赵匡胤之弟赵光义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聚集了禁军将领高怀德、慕容延钊、王彦升、潘美等,研讨“天命”一事,一直讨论到深夜。然后,便开始有人四处在军营散布消息,说:“现在周帝幼小,不能主政,我们在外面出死力,为国家抵御外敌,谁又能知道?不如先立点检为天子,然后再北征也不迟。”声势越来越大,口径越来越一致,军士们都哄然答应,由此发生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而此时真正的主角赵匡胤却佯装对外面的一切都不知情,在东岳庙中呼呼大睡。黎明时分,群情激奋的军士披甲执锐,团团围住了东岳庙。赵匡胤出来一看,只见将士们拿着兵器,一起大声喊道:“诸将无主,愿册太尉为皇帝。”赵匡胤还来不及回答,就有人将象征皇权的黄袍披在他身上。众人立即下拜,一起高呼万岁。这就是“黄袍加身”这一典故的来历。 赵匡胤好像还有些不情愿,有意沉下脸,严肃地说:“你们这些人自己贪图富贵,立我为天子。如果能够听从我的命令,我才能答应当你们的皇帝。不然,我不能当皇帝。”诸将均信誓旦旦地表示道:“愿意听从命令。” 赵匡胤于是当众申明军纪:不得惊犯周恭帝、符太后及公卿大臣;不得侵掠朝市、府库。他如此刻意约束将士,自然是用心良苦,有意收揽民心,等待将士一一答应,这才率军杀回开封城。 陈桥驿恰巧位于城北陈桥、封丘二门之间,陈桥守将见到军队叛变,不肯开门,赵军遂改从封丘门人城。开封守备空虚,负责京师和皇宫守卫的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均为赵匡胤亲信,二人在宫中做内应,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控制了京师。又下令斩封丘门守将,提拔拒军人城的陈桥守将,以表彰他忠于职责。 P4-7 后记 宋太宗赵光义夺位不正已经是史学界公认的事实,之所以成为千古之谜,只因他下手杀害兄长宋太祖赵匡J乳的起因和过程已完全被湮没,《斧声烛影》小说旨在完整还原这一千古之谜的前因后果及真相。 赵匡胤对兄弟手足友爱,他在世时亲生二子赵德昭、赵德芳及三弟赵廷美均未封王,仅封二弟赵光义为晋王,且执掌京畿要害开封府十余年,可见他确有将皇位传给赵光义的意愿。然赵光义不顾人伦,残害兄长夺位,必定有突如其来的因素促使他痛下毒手,正如明人程敏政所言:“凡古之篡弑者,多出深雠急变大不得已之谋,又必假手他人然后如志,未有亲自操刃为万一侥幸之图于大内者。” 小说中的危机,如朝臣各结党派、民间盗贼横行等,不仅是宋太祖本人的危机,也是大宋王朝的危机。小说选取的是第三者的角度,以全面展现宋初扑朔迷离的时局。 作者写作本书,不单是想解开“斧声烛影”的历史谜案,且有意重现北宋京师开封的风情——小说中大多数人物为真实历史人物,大多数细节都取自相关史籍,重点参考了《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但要特别说明的是,《东京梦华录》书和《清明上河图》画所描绘的世界是北宋末年的情况,并非宋初的情形。作者依旧毫不迟疑地用在了本小说中,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更完整地体现宋人风貌,让历史故事更加鲜活。 《斧声烛影》与之前出版的《鱼玄机》、《韩熙载夜宴》、《孔雀胆》、《大唐游侠》、《璇玑图》以及即将出版的《大汉公主》、《明宫奇案》等书共同组成了作者正在构思创作的“中国古代大案探奇录系列丛书”。这里,要特别感谢刘文武先生给予了创作灵感与启发,感谢杨瑞雪女士、肖启明先生对我的巨大鼓励,感谢刘海涛、逯卫光二位先生专业而细致的工作,感谢本书的设计师孟纪原先生,正是他们的热心帮助和不懈努力,,才使得本书得以顺利付梓。 有读者指出这一系列小说过于注重历史细节,有将小说变成历史论文的嫌疑。实际上,这可以说是吴蔚小说的特色之一。如果将已经出版的六本小说摆在一起,就会发现六本书非但故事、人物不同,且各自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南唐的萎靡、大理的奇特、初唐的雄劲、晚唐的苍凉、宋代的诡异等等,这些正是历史原貌的体现。要再现出这种时代风貌,只能是靠细节。 作者在动笔写作每一本小说前,都会花大量时间阅读相关典籍资料,为的就是能将各种细微的历史细节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举例如《大唐游侠》中的朗官清酒、浪剑、吉莫靴、.被当作捣衣石的大玉石、苍玉(清代时尚且存世)、玉龙子、裴度的鱼儿酒等均是取自唐代典籍,曾经在历史上真实地存在过。之所以在小说中大量采用小字注释的方式,也是怕干扰了只对故事感兴趣的读者。 无论如何,非常感谢读者长久以来的支持,你们是作者努力前行的最大动力。 吴蔚 2011年1月30日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