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忙,是因为追求了太多错误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太忙,就是因为追求了太多错误的东西。
人一生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如果总是盯着那些错误的东西,内心将不会拥有真正的平静,也无法获得轻松的人生。
财富、地位、名利,这些本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东西,也是让我们疲于奔波的根源。其实细细想来,他们不过是生活的附属品而已,并不是生活真正的意义。可惜,很多人为了生活的“附属品”,忽视了生活的重点,忘记了此生的幸福就是平静的内心和平淡的生活,而把精力都放在了追求错误的东西上,痛苦也就随之开始了。
有一位画家,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他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根本没有心思潜心创作。于是,他就向上帝求教。
画家问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我的事业越做越好,而我的生活却越来越忙了呢?”
上帝问道:“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呢?”
画家回答:“我每天都在忙着各种应酬,到处做宣传,筹备画展,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这些事情占据了我的生活,使我疲惫不堪,我已经无暇顾及我的写作了,我觉得自己活得很辛苦,心也很累。”
上帝打开一个柜子,从里面拿出很多漂亮的皮包,对画家说:“这里有很多名贵的包,你可以试着将它们背上,很快你就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忙碌疲惫了。”
画家诧异地说:“我有属于自己的背包啊,你的这些包虽然名贵,但不一定适合我啊!如果我将这些包背在身上,一定会不堪重负的。”
上帝回答:“你不是都明白吗?为什么还要问我呢?”
画家听了一头雾水,又问道:“我不明白您的意思,您能说得更明确一点吗?”
上帝答道:“你身上已经有了适合你的背包,这时如果你背上其他包,自然会觉得无法承受。你只是一个画家,做好你分内的工作就好了,应酬和宣传是交际家们应该做的事情,你这样下去只能是自讨苦吃。”
画家顿悟道:“一个人只能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生活得快乐轻松啊!”
从此以后,画家不再疲于应酬,也推掉了不必要的宣传,全心投入到绘画事业中,并最终达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自由。有追求的生活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梦想是激发一个人生活热情的动力,可以促使我们不断地前进。但是,如果欲望太过强烈,亦可以灼伤人心。所以,掌握好欲望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关系,是一种智慧,唯有这样欲望才不会成为我们内心的负担。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追求的东西并一定适合我们,也并一定是我们生活中必须拥有的,如果盲目去追求,反而会忙累了心。
现代人信奉一句话:别放弃!为了这个信念,我们披星戴月、披荆斩棘地穿越在并不平坦的人生路上,浑身是伤亦无怨无悔,为的就是一种“不放弃”的信念。可是,这种不放弃,真的能让人快乐吗?真的能让人感受到心灵的平静吗?如果你不放弃的东西永远都不可能属于你,那你还有坚持下去的意义吗?就像一句经典之言说的那样:人之所以太忙太苦,就是太执著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那么,“错误的东西”是什么呢?错误的东西就是那些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不适合自己的东西,是自己能力范围无法触及的东西。去追求自己的能力无法达到的东西,怎么会不累?怎么会不忙?怎么会不痛苦呢?比如,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想要在短期内达到职位晋升,但是,他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这些目标,于是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就成了内心的烦恼,痛苦也随之而来了。 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清楚自己该追求什么,不该追求什么,追求本身没有错,关键是这些所求是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在不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忙而不盲。
有时候,我们的错在于舍不得。舍得是一种互相作用的关系,有舍,才会得,不舍,就难得。贪心是人的本能,想要的东西太多,也不问问自己是否装得下,先揽入己怀再说。皇宫三千佳丽,皇帝也不过只能宠幸少数几个而已;首富拥有万贯家产,也不过只能购置有限的东西而已。人的贪欲是无底洞,而且也不是每个愿望都有实现的可能,唯有切合实际,懂得舍得,善于选择,抓住机会,才能争取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的错在于放不下。越是放不下,越是无法真正得到。放下不属于你的,才能拿起属于你的,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烦恼从何而来?来源于心灵的“情执”,只有放下执念,你才能得到自在。恋爱,你放不下以前的情感,现在的爱人也纷纷而逃;工作,你放不下面子,好逞强的性格让你孤军奋战;生活,你放不下别人的伤害,耿耿于怀中一生难得平静。所以,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念头和心态,拿起那些让自己快乐的事情,你就没有烦恼了。
有时候,我们的错在于“想不开”。想不开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寻烦恼,就算别人不给他烦恼,他也会自己给自己找烦恼。“想不开”就会纠结于一时的得失,很难做到随遇而安、随缘而变。你可以追逐你喜欢的东西,但不要执著,因为“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今天的执著,只能成为明天的伤痕。
有时候,我们的错在于不懂得感恩。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应该对谁好,不管别人曾经给予你什么样的帮助,都要去感恩。当你感恩的时候,就不会再为所谓的得失耿耿于怀了。生活中那些懂得感恩的人,都是快乐的人,因为真诚的感恩,是收获宁静的基础。
有时候,我们的错在于不懂得珍惜。其实,能健康地活着,就是一种最好的拥有,就该珍惜。当你因为没有鞋子穿哭泣的时候,却发现有人没有脚,那么你是不是该珍惜你现在拥有的?幸福有时候就是一种对当下满足的心态,握着自己拥有的和得到的,在“阿Q”式的自我安慰中,不去与别人攀比,不去奢望不属于自己的,这就是最好的生活状态。
追求属于自己的东西,生活就会变得简单容易,何乐而不为呢?P44-47
很多人都深深地喜欢着这一份“舍与得”的意境。
否则,我2009年出版的《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就不会在几天之内迅速火爆起来,及至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遥居畅销榜近一年之久,就算四年后的今天,也依然是余热不减,继续行走在畅销路上,一路笑傲江湖。
由此可见,我们需要“舍与得”的力量支撑自己去应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应对日益闭仄狭隘的心灵,让我们可以像儿时一般,探出调皮的小脑袋,冲着世界吐吐舌头,做一个顽劣的小鬼脸,然后没心没肺地仰天大笑。
生活需要的,就是这样一种纯真无邪的心念,心心念念,要的依然是那份“拈花微笑天地间”的真性情、真快乐、真幸福……这种真,很多时候,已经淹没在“戴着面具”的生活中,每个人都藏在面具后面,扮演着自己不得不扮演的角色,就算累了,也不能摘下面具,让真实的自己坦露在阳光下,接受最直接的人性的触摸。真的已经很久了,没有了真实的世界,我们似乎都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衷。
很多读者告诉我,他们很喜欢这句“舍与得”,因为,舍与得间,人性的真实正在慢慢浮出水面,有了见光的可能,这样的人生,才变得清澈透亮。
因此,应读者的要求,我酝酿许久的《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在脑海中初具雏形,等待着盛开的那一天。
写这本书时,比起前一本,我多了一份沉淀,毕竟四年了,四年磨一剑,请允许我这样疏狂一次吧。四年,如果够细腻,足以让一个人成熟起来,我深信我可以,因为我有着文字工作者天生的敏感,没有什么感触能逃得过我的眼睛,躲得过我的心灵,只要我能捕捉到的,我都已经采撷于心。所以,四年后的今天,我带着这本《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幸福,从内心强大开始》再次与读者见面,希望我们可以跨越“人生若只如初见”的邂逅,再一次来一个最热烈的拥抱。
那么,我们继续谈谈“舍与得”这个永恒的主题吧。
舍与得,需要的是一种生命的领悟力。
人世间的东西,并没有什么是真正完全属于我们的,我们不能成为某个事物永远的主人。事物在取舍之间,逃不过天意的定数。是你的,终归是你的,躲也躲不掉;不是你的,永远都不会属于你,求也求不来。
有这样一个典故:一个贪财的人手拿一个大金碗过河,一个巨浪将金碗卷入河中,他奋不顾身向激流旋涡处冲去,打算捞回金碗,大家劝他回头,可他舍不得,却最终舍了生命。想必,这财主本想财命均保全,没想到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得到。因为,他不懂舍得之道。
事物总是这样,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也自然是“舍久必得得久必舍”。越是处心积虑要“得”的时候,很可能一无所得,而潇洒挥挥手“舍”的时候,可能已得到很多了。很多时候,我们什么都想得到,最后却又什么也没得到,不想舍,最后却连自由和生命都难保。“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又怎能“得”。这道理我们平时朗朗上口,可现实中就是领悟不到。
有人说,“舍”与“得”就像是一种交易,在交易之间衡量轻重,是很公平的。先“舍”什么,再“得”什么;“舍”去几分,又能“得”着几分;怎么“舍”,又怎么“得”;值与不值,在人们心中做着不同的交易,不同的人对价位的认识不同,同一个人对不同的事物又有不同的等价要求。常听一些过来人讲,年少轻狂的时候,为了得到事业的成就,我们舍弃合家团聚的幸福,但想来还是值得,因为我们收获了无愧一生的事业。但当有一天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机会对他们说一句“我爱你”的时候,那种坦荡荡的无愧感,还真的能心安理得吗?多少年来,我们的遗憾,就在这种循环中轮回着。
人生就算得到再多,又能有什么明显的不一样吗?再有钱的人,每天不都是三顿饭、一张床吗?不要总觉得我们应该拥有一切,鼓鼓的腰包、空空的内心,只能是暴发户,而先让内心丰富起来,才能随意支配或富足或清贫的人生。舍得,其实本身就是一种富有、一种快乐,有来有去,有去有来,来来往往的人生,才显得热闹,否则,只有来没有去,只有“得”没有“舍”的人生,还是略显孤寂。就像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舍弃了人世间的亲情和爱,穷得只剩下钱,够可怜的。
电影《卧虎藏龙》里有一句感人的台词:“当你紧握双手,什么都抓不住,当你摊开掌心,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舍弃,边舍弃,边收获,舍得之间,美妙生活呼之欲出,智慧人生一览无余,生命的丰盈愈见绽放。
放得下,才能轻装前行走得更远,很喜欢“放空”这个词,有时“放”是为了拓展空间,“空”才多了一份轻盈的灵性,思想的弦便弹奏出妖娆的乐音,美不胜收。舍弃是生命幻化出来的另一种得到,舍得之间,不要优柔寡断,当舍则舍,“舍”得壮美,才“得”得坦荡。
不要认为“舍”是懦夫般的“退场”,换个角度,调个心态,我们只是不想要那“强扭的瓜”而已,这“瓜”既然无意于我,我又为何钟情于它,倒不如找一个一生只爱我的“瓜”,钻在他的怀里,也可以美得冒泡泡,好过在那只不喜欢我的“瓜”面前碍眼。当然,我们也需要学会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之后,如果这只“瓜”还有坚持的价值,背水一战也不是坏事,无论结局如何,只要努力过,就无怨无悔了。
品舍的美妙,就在于此:简单的时候,我们只需摊开手心即可,但是复杂的时候,也需要自己斟酌衡量,到底该如何把握,还在于我们生命的修为。但是无论怎样,在人生前行的路上,不必彷徨,不用忐忑,只需进退适度,取舍得当,人生转角处,必会遇见拈花微笑的自己。
人生需要舍得,舍得丰富人生。要舍,就要敢于放手,再度寻觅。这本《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幸福,从内心强大开始》,就是我们再度寻觅另一种美丽邂逅的开始。
人生,并非只是如初见。
赵丽荣
2013年4月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幸福从内心强大开始)》由赵丽荣编著。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幸福从内心强大开始)》是心理励志通俗读物中的经典。世界如此纷繁复杂,人心更是容易浮躁、迷惘。在得到的惊喜之余,我们也在经历失去的苦涩。在得与失之间要做出正确的选择,是一件非常艰难而痛苦的事情,所以需要我们内心强大,不过分计较得失,用“看开、放下、平和、淡然”的良好心态来面对。“舍与得”是人生的重要课题,只有真正把握好舍与得的尺度,才能更好地善待自己,才能敲开真正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门,获得幸福的人生。
舍得是一种智慧,它启迪你:放得下,才能轻装前行走得更远;内心强大是一种力量,它鼓舞你:在困顿中看到机会,即使遭受挫折也决不放弃希望;决不放弃希望是一种信念,它告诉你:坚持到底,前路将是一片阳光!幸福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争取来的,任何人的爱都只是生命的附加品,而不是生命的源头。人生得失去留,我们都不必为之所动,因为只要内心足够强大,自己就能给予自己幸福。这本赵丽荣编著的《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2幸福从内心强大开始)》,就是我们再度寻觅另一种美丽邂逅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