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沉沦,人性升华;化大悲为大爱,大灾难中方显人性本色!
大爱如天,多难兴邦!
《众爱移山———“5·12”汶川大地震感动世界的那些瞬间》,系四川人民出版社和一群志愿者联手编撰,这是出版史上第一本作者署名为“志愿者”的新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众爱移山(5·12汶川大地震感动世界的那些瞬间)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志愿者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地沉沦,人性升华;化大悲为大爱,大灾难中方显人性本色! 大爱如天,多难兴邦! 《众爱移山———“5·12”汶川大地震感动世界的那些瞬间》,系四川人民出版社和一群志愿者联手编撰,这是出版史上第一本作者署名为“志愿者”的新书。 内容推荐 《众爱移山——“5·12”汶川大地震感动世界的那些瞬间》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闪电出版。该书搭配百余张现场照片,全景式展现大地震后生命救援的悲壮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并无作者署名,书封上仅有一栏“志愿者编著”,原来这部全面反映抗震救灾感人故事的作品是由几名志愿者熬了几个通宵编撰而成。 目录 导言 大地沉沦人性升华 第一编 上下一心众爱移山 十万大军驰援蜀中 为了人民的生命——子弟兵汶川地震灾区生死营救100小时全记录 映秀生死大营救 映秀镇,痛并战斗着 两次强震两岸互助一样情 一场特殊的救人场面 150名儿童被15名职工救出 9位老师带领71个小学生安全撤离 13岁男孩带伤做志愿者 生死不离 第二编 泪水凝结的爱 愿逝者安息愿牛者坚强 国旗降下,人性的旗帜高扬 人性与人道整饬中国与世界关系 给心灵一次“地震” 第三编 化悲为大爱灾难中闪耀人性之光 10名亲人遇难,女警坚守岗位 震区废墟中闪耀着人性光辉 救出13个学生,25岁美丽女教师殒命瓦砾中 身体被砸成三段,她还将学生搂在胸前 11岁女孩跳楼逃生,返回救出多名老师 江油副市长生前喊“快跑” 卧龙保护区公安分局副局长为抢救记者牺牲 司机保护乘客流血三小时 飞行员在抗灾一线举行婚礼,新娘缺席捐2万婚资 人性的坚强与善良 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老师 身怀七月宝宝,心忧失踪丈夫,护士坚守岗位 我去灾区了,别为我扣心 母罹难,女婴含乳头活r 儿媳冒死救出70岁的婆婆 个体商户刘文博带队救出700人,但没有他的妻子 消防战上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 教师遇难前用双臂护住四个学生 老师将三名学生紧紧搂于胸前,身体被砸成三段 世界上最美的警察妈妈 家长用手刨出20多名学生 废墟缝隙传来的声音 成都的出租车司机,你们是全世界最棒的 83岁盲人摸路7小时捐出500元善款 乞讨老人为地震灾区捐款105元 暴涨的血库跃动中国心 杜老师临死胸前护着三个幼小学生 一名教师的最后姿势 三天三夜:拯救生命的那些感人瞬间 亲人之爱 12岁藏族女孩救同学身亡 孩子手里紧紧抓着一支笔 北川一名灾民拾得14万现金主动上交 失去14位亲人,坚持救灾的民政干部王洪发 广元第二人民医院见闻 大爱无疆心聚中华 爱心无国界 第四编 废墟下的坚持:因爱而坚强 废墟下孩子唱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面对地震灾难:校长坚守救学生,废墟下女孩仍读书 叔叔救我 40岁女子被巨石压着,自己锯断右腿获救 痛心的营救 三岁女孩在已逝父母身体下坚持40多小时后获救 黑暗中两只小手紧握 幼儿园废墟下传出儿歌声 地震灾区的生命奇迹(组图) 总理流泪呼喊的孩子挺过来了 女工被埋近150小时后成功获救 忠犬守候主人90小时,73岁老人安全获救 宝贝,我爱你 坍塌楼下女孩见到救援者第一句话:危险,快出去! 爱犬守候,60岁老太太被困196小时后成功获救 20岁女孩被埋56小时,160名军人歌声唤醒她 三名干部喝尿熬过75小时 翻六座大山逃到县城 孩子,我要怎样才能保护你! 宝贝们,别哭,别怕,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灾难 38岁女子被困216小时获救,靠吃蚯蚓青草保命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 第五编 中国媒体让世界刮目相看 建议网友投票评选“汶川大地震中震撼世界的二十个瞬间”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幸存者这样描绘地震发生时的恐怖情景:地面波浪起伏像蹦床,被震裂的大山山体轰然塌下,泥石雨和扬尘遮天敝日,水库的水位急剧上升,建筑物瞬间坍塌变为废墟,公路、桥梁被拧成麻花,路基断裂沉陷处出现几米的高差,交通中断、电路中断、通信中断,一时间人群惊叫奔走,鸡呜狗哭,草木同悲。 中国官方将这次大地震定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地震专家对此的解释是: 首先,从震级上看,汶川地震强于唐山地震。唐山地震国际上公认的是7.6级,汶川地震是8级。 其次,从地缘机制断层错动上来看,唐山地震是拉张性的,是上盘往下降;汶川地震是上盘往上升,这比唐山地震破坏性更大。 第三,唐山地震的断层错动时间是12.9秒,汶川地震是22.2秒,错动时间越长,人们感受到强震的时间越长,也就是,说汶川地震建筑物的摆幅持续时间比唐山地震要强。 第四,再从地震张量指数上看,唐山地震是2.7级,汶川地震是9.4级,差别很大。 第五,汶川地震波及面积、造成的受灾范围比唐山地震大,主要是由于断层错动的原因,汶川地震是挤压断裂,错动方向是北东方向,这使汶川的北东方向受影响最大。 第六,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差较大的山区,从海拔500米到海拔5000米的直线距离只有百余公里,地形和地质构造比在平原地区发生的唐山地震复杂得多,诱发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滑坡、滚石等地质灾害、次生灾害的可能性也大得多;而且,虽然汶川地震波及地区多是山区,但人口密度仍较大,百万人左右的大县就有几个,交通、通信容易中断,救援难度之大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 刚刚从大雪灾中喘过气来的中国,又一次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那一刻,十多亿颗揪紧的心,飞向震区,当人们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得知四川汶川发生了7.6级(最早公布的是7.6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通往四川的电话、短信陡增10倍——人们急于想知道震区受灾的情况,急于想知道自己的亲朋和父老乡亲的安危。 那一刻,中南海的中央领导集体同样揪紧了心。在主要震区通信完全中断,灾情不明的情况下,中央领导迅速作出了反应。胡锦涛总书记在得到地震报告的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指示: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后,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告成立,温家宝总理任总指挥。国家应急预案立即启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解放军总参谋部迅速调集兵力。军队的第一支救援队在地震发生14分钟后就出发奔往灾区。解放军和武警驰援灾区的第一梯队的4万大军迅速通过空运、铁路和公路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成都军区和武警的一万多名救援队伍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就进入灾区,投入救灾战斗。 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不到3个小时,就登上了飞往灾区的专机,并在飞机上主持召开抗震救灾指挥部紧急会议。下了飞机,总理立即驱车赶往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查看灾情,到一线指挥抢险。他对救援大军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命令:“千方百计进去!步行也要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 看到许多群众、学生被埋在废墟里,总理心急如焚:“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尽百倍努力。”在灾区的4天里,温总理不顾危险亲临绵竹、汶川、青川、北川等重灾区的9个抢险点。人们从电视里看到,在几天时间里,66岁的温总理苍老了许多。群众最难忘的是总理在灾区的那些镜头: 总理在废墟上摔倒,手臂受伤流血,却不让随从包扎; 总理在都江堰聚源中学对着遇难者的遗体三鞠躬; 总理在灾区就着榨菜啃馒头; 总理在废墟上向被困在废墟下的孩子喊话:“我是温家宝爷爷,孩子们一定要挺住,一定会得救!” 他在灾区那些感人的镜头,早已铭刻在了民众的心中。 与此同时,在北京,胡锦涛总书记两次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根据严峻的灾情形势,中央领导集体发出了强音:举全国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中央数次决定增加兵力,在5天之内调集解放军和武警、公安、消防共14万大军奔赴灾区,抢救生命。解放军出动了陆、海、空、二炮等20个兵种,通过陆、空、水路立体进军,向每个灾区城镇运送救援队伍、物资,抢运伤员,帮助转移灾民。 5月16日,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飞抵重灾区绵阳,在机场与即将返京的温家宝总理执手相望,神情坚毅。当天下午,胡锦涛就到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看望受灾群众、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有一段公路不通,胡锦涛与随行人员步行经过裂了口并有泥石流下泻的公路,踩着瓦砾来到北川中学救灾现场。胡锦涛焦急地询问救援情况,当得知还有300多名师生被埋时,他坚定地说:“当务之急仍然是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地抢救。”在设在学校里的野战医疗所里,胡锦涛看到三岁半的小女孩罗梦夕,她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母亲,睁着大眼睛静静地躺在救护人员怀里。胡锦涛叮嘱医护人员一定要为孩子做全面检查,然后俯下身子,亲亲她的小脸蛋说:“以后爷爷再来看你。” 5月17日,胡锦涛冒着危险,驱车前往震中汶川。去汶川漩口的道路刚刚抢通,山上不时有飞石和滑坡。在漩口镇的一片废墟上,胡锦涛正在讲话,突然发生了余震,总书记依然镇定地向当地干部和救援人员讲话。当天下午,胡锦涛又在成都主持召开了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做出百倍努力。 总书记和总理的言行,体现了为政者对老百姓真情流露的人性关爱。领导人的爱心、悲悯和人情味与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相交融。以人为本的核心其实就是尊重人性和人权。民本思想是社会政治文明进步的普世价值。爱护生命、尊重人性要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以人为本。P12-15 序言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7分57秒,在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震中位于东经103_4度,北纬31度的阿坝州汶川县,大半个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有震感。日本地震专家监测到,汶川大地震的震波绕地球表面转了两圈,这是只有8级以上的地震才会出现的情况。 汶川特大地震的强度、烈度和波及广度、余震频度都超过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区的地质条件及人居状况的复杂性和救援难度都是举世罕见的。刚刚从大雪灾中喘过气来的中国,又一次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面对特大灾难,中南海领导集体发出了最强音:举全国之力,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得到地震报告的第一时间作出了重要指示:要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后,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宣告成立。温家宝总理在地震发生后不到三个小时,就飞往灾区。下了飞机,总理立即驱车赶往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查看灾情,到一线指挥抢险。他对救援大军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命令:“千方百计进去!步行也要进去!时间越早越好,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 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赶往灾区,冒着泥石流和余震危险,看望受灾群众、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指导抗震救灾工作。胡锦涛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的努力。 在几天之内,解放军和武警、公安、消防共14万大军集结灾区,抢救生命。超过10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奔赴震区,支援救灾抢险。军、警、民齐心协力,谱写了一曲曲战胜特大地震灾难的生命赞歌。 …… 四 大地震震毁了数百城镇、百万家园,但震不垮灾区民众坚强的意志,震不垮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力量。大灾难使13亿颗心更加紧密地边在一起,13亿双手紧紧拉在了一起。悲情凝结的人性大爱使我们的民族凝聚力空前增强。正如那条传遍大江南北的短信:再大的灾难,除以13亿也几乎等于零;再小一点点的爱心,乘以13亿也会汇成爱的海洋。 如果说,仇恨可以毁掉一个民族,那么大爱,则是一个民族繁荣、和谐的内因。 大爱,使全民族空前团结,万众一心。凝聚全民族的力量,足以战胜任何艰难困苦。 只有大爱,才能消弭仇恨,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和稳定。 大爱,能够激发雄心,焕发力量,创造奇迹。 如果没有大爱,多难未必能兴邦。这在弥漫仇恨文化、战乱不断的中东国家早已得到印证。世界上那些最发达的国家,一定是张扬大爱文化的国家,狭隘、小爱的文化,成就不了真正的大国。 西方媒体曾经这样评论中国的汶川救灾:一个总理能在地震发生两小时就飞往灾区的国家,一个能够在灾难发生后很快就调集10万救援队伍的国家,一个民众为了救助伤者而排队献血并造成交通堵塞的国家,一个能在很短时间募集到几十亿资金的国家,永远不会被击倒。 一个美好的未来,属于高扬人性大爱的民族。更加美好的家园、学校、城镇,将很快崛起在被汶川特大地震摧毁的1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 因为,我们有爱。 有爱,就有力量。 有爱,就有未来。 2008年5月20日干浣花溪畔之成鑫苑 后记 我们含着悲伤和感动的泪水,编辑由几位志愿者义务编著的(众爱移山——“5·12”汶川大地震感动世界的那些瞬间》这本书。我们和几位志愿者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地震大灾难中那些闪耀着人性光辉,感动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故事汇编成册,千秋传承。 在此要感谢著名学者、作家羊慧明先生,灾后第二天,惊魂未定,他打电话给我们,告诉我们他的策划,并强调他是来做一个义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他和牟林森先生、华桦女士、顾涛涛女士、曾海先生、陆泽明先生、常陆权先生、党英女士、羊羚同学等,冒着余震的危险,熬了几个通宵,完成了这本书。 我们还要感谢国画大师刘伯骏先生,他不仅专门为本书题写了书名,而且表示要捐出他的佳作《冰雹过后花又开》,以表达他希望灾区人民重建家园再现繁荣的愿望。这幅画拍卖所得,将用于捐建“抗震学校”。 我们要特别感谢本书所引用的所有文章的作者、图片的拍摄者及相关的机构。由于时间关系,有的我们没法事先与你们取得联系,希望你们与本社总编室联系,以便奉上样书和稿酬。 我们还要感谢成都军区所属成鑫苑为我们编辑本书提供的方便,特别是要感谢唐国锋先生。 最后,我们要感谢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对本书的关注和支持。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时效性的原因,本书的资料搜集和编辑都很仓促,粗糙和错漏难免,欢迎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感谢读者朋友能关注这本书。 余其敏 汪■ 2008年5月22日于成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