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钟以为县委书记找他是要了解纪委工作和全县干部队伍纪律情况呢,所以他并不以为然。因为当他得知县委书记要调整的信息后,就已经做好了准备,如果现在让他汇报纪委的工作,可以说,他保证汇报起来条理清晰,数字准确。
不到7点半钟,从招待所餐厅吃了早餐,刚走上宿舍楼梯的裘耀和,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他房间门口的县纪委书记郁钟了。裘耀和注意地看了看他,他感觉到郁钟是有备而来!
二人进了房间坐下后,裘耀和便问起了县纪委那位受贿科长的事。郁钟听了显得有些惊讶,可随即便冷静地说,“这个科长叫耿直,虽说名字叫耿直,其实并不耿直。这个人是县纪委案件审理科科长,在审理房地产开发公司一个姓尤的经理经济案子时,受贿10万元,而且认罪态度不好,被判有期徒刑10年。”郁钟说耿直的案子他也有责任,身为纪委书记,对下属教育不严,发生这样的事,搞得纪委脸上无光,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裘耀和觉得那封匿名信并非无中生有,空穴来风。于是又问郁钟:“耿直是否写过什么举报信?”这使得郁钟毫无思想准备,他绝没有想到一个新来的县委书记,刚刚到任还不到24小时,工作千头万绪,哪里能知道这种事,又怎么可能关心到这样一件小事。郁钟一时间显得有些慌张,竭力掩饰自己的不安情绪,趁机取出香烟,递一支给裘耀和。裘耀和并没有拒绝,而是接过香烟。郁钟要给他点烟,他摆摆手,郁钟自己点着了香烟,深深地吸了两口,才含糊其辞地避开耿直是否举报领导的事,而大谈耿直工作怎么不胜任。但是裘耀和从谈话中已经判断出,那封匿名信反映的这位科长耿直一定真的举报了某领导什么敏感的问题。
裘耀和觉得他们的谈话没有必要再深入下去了。
是啊!他现在虽然已经是石杨县的县委书记,可是那些老班子里的领导还太不了解他了,当然难以对他这个年轻的领导推心置腹,说不定都在对他存有某种设防心理呢!
郁钟走后,裘耀和想打电话让县法院把耿直的案件卷宗调过来看看,但是想了想又觉得不妥当,毕竟他是县委书记,政法部门独立办案,党政领导都不应该干预任何案件的审理,这点道理谁都懂,弄不好法院说他这个新上任的县委书记干扰办案。但是他对耿直的案件却又忐忑不安起来,现在他不想再找县法院院长了解情况了,从郁钟的谈话中已经证实,县法院对耿直已经做出判决。如果要找的话,那只有通过县检察院检察长了解了。检察院对这样的案件肯定是非常重视的,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是如何认定的。可是他又想,作为一个新到任的县委书记,直接找县检察院检察长过问这样一个案子,是否也显得有些突兀了点。裘耀和的心里显然放不下这件事,甚至希望一下子把事情的原委弄得清清楚楚,可自己身为150多万人口大县的县委书记,对任何事情的处理都必须沉着稳重,工作还得依靠各部门,一个县委书记不可能万事都亲自过问和处理吧!
裘耀和获得石杨县委书记权力的第一天,就动员全县上下5000多名机关干部职工,自带工具,深入大街小巷,打扫卫生。他自己扛着铁锹,走在人群中,大张旗鼓地开展县城环境卫生的清理整治工作。这一平凡而微小的举动,倒也感动了不少群众。群众说,过去历任县委书记,莫说扛着铁锹和群众一起劳动,连见上一面都很难,即使见了面,叫上一声“某某书记”,县委书记往往连哼都不会哼一声。在人们的印象中县委书记整天都是黑着脸的。
当然,裘耀和的这一举动是缘于他上任的第一天晚上在街上不断踩到粪便的经历。他亲自带领县直机关工作人员打扫城内卫生,确实开创了石杨县的先河,也引起了人们的不同反响。虽然这不属于机关工作,可却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很多善于观察和分析的人开始把目光集中在了裘耀和身上。在裘耀和的倡导和带领下,石杨县城呈现出了从没有过的热闹景象,除了环保部门的几辆卡车在不停地往指定地点运送着垃圾外,县直机关干部们有的用平板车在拉;有的用筐抬。整治县城环境卫生工作进展很快。
县政府职工宿舍区的一堆垃圾不知是哪一年开始堆的,如今已经成了小山,一到夏天,苍蝇乱飞,臭气冲天。裘耀和首先就从这堆垃圾开刀,住在垃圾旁边宿舍区的老干部们看到裘耀和带头往外清这堆垃圾,有的人感动得流着眼泪,主动参加到清扫卫生的队伍中来。然而,县直机关一些大小官员们虽然他们的官不大,可都掌管着各行各业的大小权力。在石杨这块土地上是高高在上,养尊处优,习惯了随意性的生活习惯,搞城镇卫生,他们没干过,心里虽然不愿参加,可又不了解新来的县委书记的脾气,也只好跟着应付,内心里却对这新来的县委书记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
突然,一辆奥迪牌的警车在正在铲着垃圾的裘耀和身边停住了,车上下来的是身着崭新公安制服的县公安局长蒋开盛。裘耀和已经猜出来人是县委常委、县公安局局长蒋开盛了,他只是瞥了一眼,就像是没看到他一样,照样弯腰在往车上装着垃圾。蒋开盛朝周围的人看了一眼,轻蔑地一笑:“裘书记。”
裘耀和抬起头:“怎么,你开着警车是来检查治安的,还是让我汇报工作的?这里治安很好,你还是到那些阴暗的角落里检查检查去吧!”
P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