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明朝那些事儿》、《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之后,磨铁图书第三波平民写史巅峰之作,再掀第三波全民读史大热潮!!
历史其实还能这样讲,这是比故事更好看的历史书!只说精彩,不讲是非;历史,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用海派周氏风格讲述老祖宗留下的那些事儿。利益本身无黑白,历史本身无好恶,历史色盲给你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情境,把历史彻底说清楚。
每段人生经历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历史就是一连串儿的故事!!!
您可能对这些故事都很熟悉,您可能对这些人都很了解,但是看完本书,您可能会“哦”一声:原来这些人和事,还有另一面啊。
这里有国家间权力与和平的争夺,有政治巨人的平民生活,有外交巨擘的尴尬与踌躇,有改革伟人的艰难与凄楚,有同窗间的爱恨情仇,以及另外一些你可能不知道的事儿。
战国,一个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终于从分裂走向了统一。
周王室式微后,中华大地就开始了长达数百年的动乱,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后,中国走上了统一之路。
一直蜗居在黄河以西的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化蛹为蝶,突破黄河天险,东进中原,终于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
本书全景式地展示了战国前期错综复杂的天下局势,讲述了那一时期大大小小的故事,大到商鞅变法,小到鸡鸣狗盗。大国之间尔虞我诈、纵横捭阖,在那个时代,战争成为了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
动荡的年代,发生了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三家分晋动摇天下,商鞅变法惊天动地,合纵连横奇崛诡异。每一个故事都是一部精彩的大片,让人心潮澎湃。
激荡的年代,造就了故事中人物的浮浮沉沉、悲喜人生。起于坎坷止于凄惨的吴起,政治成功、人生失败的商鞅,另类携手的苏秦、张仪。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厚重的书,都能让人掩卷长叹。
另外,书中还以崭新的视角对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思想学派,作了简要的分析说明。全书通俗诙谐、视角现代,持论客观、严谨,其幽深处颇能体现作者残酷的分析能力。
孤独的秦人是可耻的
公元前771年,犬戎人攻陷镐京,为后来的天下大乱播下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繻葛之战后,这颗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了近五百年。
我不是唯心主义者,但是在这里,我不得不唯心一把,冥冥中似乎有个主宰,他在给天下送上大乱的同时,也把结束大乱的人一块儿推上了历史舞台。
中国人应该都知道,是谁结束了这长达半个千年的大乱。
他们就是秦人。
秦人是从哪里来的,谁也说不清楚,他们说自己是颛顼帝(五帝之一)的后裔。这个说法,跟阿Q说自己也姓赵一样,都不怎么靠谱。
英雄不问出处,看起步。
秦人起步的舞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陕甘一带。在今天,这些地方气候相当干燥,是中国最缺水的地方之一,并不十分适合农业生产。不过,在两千多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天地。
那年头这里温暖湿润、水量丰沛,是仅次于中原地区的农耕黄金地段。周王室的发源地也在这一带。
这地方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模样,我不知道。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肯定不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缘故,在人类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前,这地方就已经逐渐改变容颜了。当时这里的优越自然条件,不仅十分适合农作物的生长,也为大面积的草原提供了高质量的生长环境。广袤的草原,丰富的水源,这些都是吸引游牧民族的磁石。
秦人从来到这里的那一刻起,就跟游牧民族结下了难分难解的缘分。
虽然跟游牧的异族人生活在一起,但是秦人却把自己当做主流民族的一部分。
因为出身有点儿不明不白,秦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只是一个小角色——周天子的附庸。在分封时代,周天子把天下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们按照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占据不同面积的土地,低级的子爵和男爵仅占有五十里的土地。那些占有土地不足五十里的单位,就不劳烦周天子伤神了,他们就近依附于某个诸侯,成为这个诸侯的附庸。
秦人因为长年跟游牧民族打交道,他们也从游牧民族那里学习了一项重要的技能——养马。因为给周天子养马很有成绩,秦人也捞了一块不足五十里的土地。
掌握一项基本技能是多么地重要啊!
那年头马匹就是核心战斗力,周孝王也高看秦人一眼,让他们做了天子的附庸。
时光到了公元前771年,这一年对周王室来说是不利的流年,对秦人来说却是大吉大利的一年。
这一年,犬戎人攻入周王室的都城镐京,一时间烽火再次传遍天下。
因为周幽王以前屡次玩儿烽火戏诸侯的游戏,这次犬戎人真的来了,各路诸侯还以为周幽王在出幺蛾子,没人搭理他。秦人就在周王室和犬戎人附近,不用烽火也知道,这一次真的是“狼来了”。
秦人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态度比较端正。当时秦人的头领秦襄公,不仅率领族人前去救援周王室,而且还护送周平王从镐京搬家到洛阳。看到秦人的表现,周平王相当感动,立刻提升秦人的地位,把秦人从附庸变为伯爵。
有了诸侯的身份后,秦人正式洗白成文明人了。
公元前656年,即位四年的秦穆公娶媳妇儿了,夫人出身名门大户,是大国晋国的公主。历史上开始了第一次秦晋之好。
一个边陲小国能够攀上这么一棵大树,也算是很有成就了。但是,秦国最大的成就还不是这桩婚姻,而是这桩婚姻带来的嫁妆。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土地,而是一个人——百里奚。
百里奚是一个俘虏,秦穆公的老丈人晋献公灭掉虞国时抓获的俘虏。这个俘虏又被当做晋国公主的陪嫁,搭配到了秦国。据说百里老爷子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在虞国也是地位很高的(大夫),现在竟然成了嫁妆的添头。老爷子感到很伤自尊,偷偷地逃出了秦国。刚离虎口,又进狼窝。离开秦国进入楚国的时候,百里老爷子被一群乡下人当盲流给收容了。
听说嫁妆中还有这么一个宝贝,秦穆公很激动,打算出大价钱把百里老先生赎回来。冷静下来一想,感觉不妥,自己知道这老爷子值钱,那些乡下人不知道啊,一下出价太高,吊起了他们的胃口,那就是个无底洞。
有了,低价收购重宝,就这么办。
秦穆公派人前去跟楚人交涉:听说我们陪嫁的下人百里奚在你们这儿,给你们五张羊皮,你们把他还给我们吧。乡下人基本上没有多想,五张羊皮比这个糟老头子有用多了。成交!
今天玩儿收藏的,还有不少人这么干。
百里老爷子可称得上是史上最被低估的嫁妆,晋献公低估了他,楚国的乡下人也低估了他,结果让秦穆公捡了个大便宜。
端详着失而复得的宝贝,秦穆公很兴奋,一气儿就跟他聊了好几天。这个来自中原地区的老人让秦穆公眼界大开。
秦穆公也不小气,封百里奚为大夫。因为是用五张羊皮赎回来的,就称“五羖大夫”。百里奚又向秦穆公推荐了另一个老人——蹇叔。
P9-12
引 子——大乱之前的小乱
历史伴我二十余载。网络成就我二十年来的胡思乱想。直到有人提醒我整理下这些胡思乱想,于是有了这本书,很偶然。
严格说来,这算不上是一本历史书,而更像是一个故事集。
“history”,中文的意思就是“历史”,不过只从字面来看,就很有趣儿了,“男人的故事”。
人类的历史是由男人和女人共同创造的,单纯说是“男人的故事”是不合适的,于是有了一个新词“herstory”,算是男女平等吧。
“history”也罢,“herstory”也罢,不都是“故事”吗,人类的故事。
故事,过去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故事都出自正式的史料,包括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国语》、《左传》、《战国策》、《资治通鉴》等等,还参考了《竹书纪年》、《世本》等先秦时期的材料。
除了这些文献记载,还借用了今天的一些考古成就。
中国的传统历史文献,经常采用“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对很多史实的记载极为简略,有时候就是流水账,交代个三两句了事。
至于我讲的这段故事,可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系列故事,跨越了中国的第一个统一时代,从分裂的战国时代到帝国的秦、汉时代。
这是一个跨度相当长的时代,从这时代里走出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我们的历史太悠久了,有确切记载的年份就多达两千八百多个,从这些年份中随便抓一个,就有近30%的概率在公元前。
就像在人群中总有一些人很特别一样,在这两千八百多个年份中,有的年份也比较特别。
公元前841年。
这一年,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历史事件跟年份基本上对上了号。
公元前221年。
这一年,中国有了皇帝,长达两千多年的帝国时代开始了。
公元1912年。
这一年,皇帝从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谢幕,帝国时代结束。
因为有这些标志性事件,这三个年份在中国历史上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有的年份,因为没有发生什么引人注目的事件,也就很少有人知晓了。
公元前403年,就是这些年份中的一个。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周威烈王在位的第二十三年。
这一年,当时的首都洛阳发生了地震。
从洛阳的地理位置来看,这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应该都不会太高,不太可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当然了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其他地方发生了强烈地震,洛阳只是有震感而已,就像是2008年那场震动整个国家的国殇。
在那个讲究天人合一的年代,天空和大地稍微有点儿风吹草动,都将被史官郑重地记录下来作为正式文献保存,这就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天象记录和地震记录。
于是,我们有幸知道,在两千多年前洛阳曾经发生过地震,至少也是有过震感。
周王室的史官,没有记录下当时的洛阳街头到底是什么样子,反而是郑重其事地写下了三个字“九鼎震”。
九鼎代表着当时天下的九州,是天下的象征,用今天的话说,九鼎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不是九口普通的饭锅。
天下象征的九鼎竟然摇头晃脑地动了起来,按照天人合一的说法,是不是天下也要相应地更加动荡啊?
但是,跟往年相比,这一年天下并没有比以往更加动荡,只是发生了一件不小的小事,或者说是,不大的大事。
当时的周天子又行使了一次分封的权力,周威烈王姬午把晋国的三个大夫魏斯、赵籍、韩虔提拔为诸侯。
从此,这三位曾经的下属,就跟自己的老板晋烈公在名分上平起平坐啦。
周天子分封谁做诸侯,那是人家的自由,只要他老人家高兴,给自己的宠物狗安排一个诸侯的名分都没问题,谁让人家有分封的权力呢。
不过,这次分封有点儿不怎么合理合法。
按照惯例,分封诸侯的时候,周天子要从自己的领地里拿出一部分土地,交给被分封的诸侯。这会儿周天子的全部家当,就是洛阳周围的那一亩三分地,老早就拿不出土地来分给别人了。
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
这三家新诸侯的封地,是他们各自已经霸占了很多年的晋国的土地。
也就是说,这三家诸侯本来是非法侵吞晋国国有资产的。周天子这么一盖图章,非法侵吞立马就变成了合法占有,比洗钱都省事儿。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晋”。
纵横春秋、称霸中原两百多年的晋国,就这样轻轻地走了,轻轻地招手,作别了一个时代。
这三个新加入诸侯大家庭的诸侯国,就是战国时代有名的三晋,魏、赵、韩。
说这是一件不大的事儿,是因为这件事不仅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大事,就是在当时也没有引起友邦的惊诧。
当时的各家诸侯该忙活啥还在忙活啥,没人去理会这次分封到底是不是合理合法,顶多就是在自己的国家档案上写上一笔:魏、赵、韩成为正式诸侯啦。
说这是一件不小的事儿,是因为这事儿能够在惜墨如金的中国传统史书上留下一笔,无论如何不能算小。
对这三家新诸侯来说,那就更不是小事儿啦。以前他们只是晋国这家公司的部门经理,现如今,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成为了独立法人公司的法人代表,并且还从周天子那里拿到了正式的营业执照。
独立建国,怎么着也不能算是一件小事吧。
一千四百多年后的司马光先生,认为这是一件大事。
这位小时候砸缸救小朋友的先生和他率领的编辑群,在编纂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时候,目光如炬,开篇就定在了这一年。
我也认为这是一件大事,最起码也是一件不小的事儿。
公元前403年的这次分封,打开了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门缝。
因为有了这道门缝,中国才走向了帝国时代,一个长达两千多年的时代。
如果没有这道门缝,中国将走向何方,只能去问老天爷。
小孩儿没娘,说来话长,一切还得从没有确切纪年的时代说起。
此时笑得合不拢嘴的三晋可能不会想到,这个甜美的笑容,并没有在他们的脸上呆多长时间。他们非法侵吞晋国国有资产,不过是给那个他们看不上眼的秦国做了一件嫁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