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集了《休去轻薄陈胜王》、《汉代第一男宠》、《杨广怎样当上太子》、《武则天的最后岁月》、《荒淫腐朽的皇帝宋徽宗》、《岳飞之死》、《秦桧: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贪》、《雍正死因之谜》、《慈禧与光绪、珍妃之死》、《曾国藩与“刺马案”的瓜葛》、《盛宣怀打垮胡雪岩》等46篇历史随笔性文章。全书除了侧重历史解释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外,同时也强调历史叙事的分析性,即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新的解说与重塑。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闯入历史禁地(人物卷)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于懋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收集了《休去轻薄陈胜王》、《汉代第一男宠》、《杨广怎样当上太子》、《武则天的最后岁月》、《荒淫腐朽的皇帝宋徽宗》、《岳飞之死》、《秦桧: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贪》、《雍正死因之谜》、《慈禧与光绪、珍妃之死》、《曾国藩与“刺马案”的瓜葛》、《盛宣怀打垮胡雪岩》等46篇历史随笔性文章。全书除了侧重历史解释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外,同时也强调历史叙事的分析性,即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新的解说与重塑。 内容推荐 近些年来,史学界在占有新材料、扩大观察历史的眼界、对内容和观点推陈出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真相被还原了,被重新定义和解释了。 《闯入历史禁地》(人物卷)收录了历史随笔性文章46篇,多是就某个特定历史片断或某些历史人群进行微观探究,并更加关注历史中的“零碎”或个案。在表述上,除了侧重历史解释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外,同时也强调历史叙事的分析性,即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新的解说与重塑。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如果站在一个真实的起点上,我们会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历史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目录 毛遂其实还有自惭 一代名将蒙恬究竟死于谁手? 休去轻薄陈胜王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争议始于十六年前,如今再起波澜 搞臭自己 卫青的另一面 汉代第一男宠 王莽篡位之谜 潘安的美与丑 真假曹操 智圣诸葛亮:最是无毒不丈夫 不走运的马谡 杨广怎样当上太子 一生沽名钓誉的唐太宗李世民 魏征:哪有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狄仁杰:唐室功臣外衣下的“官油子” 武则天的最后岁月 小混混杨国忠仅仅是靠杨贵妃才当上宰相吗 白居易说工资 流传千古的谎言:“半部《论语》治天下” 为宋仁宗画像 文字捕快沈括 荒淫腐朽的皇帝宋徽宗 饿死蔡京 童贯:阉割过的王爷不孤独 岳飞之死 秦桧:我的秘密武器是反贪 大儒朱熹“纳尼为妾”事件真相 朱元璋,择机出手 风云国师刘伯温之死 张居正: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家 李贽:明朝第一思想犯 戚继光的灰暗面 崇祯是怎样亡国的 李自成:寇性难改的“山大王” 时势造“汉奸”——为吴三桂叫声屈 雍正死因之谜 洪秀全的历史真实面目 慈禧太后洗澡和梳妆 光绪的坏脾气与国事 慈禧与光绪、珍妃之死 老宫女揭李莲英后宫秘密 曾国藩与“刺马案”的瓜葛 李鸿章何以东山再起 康有为的作用有那么大吗?——回望戊戌变法110年 盛宣怀打垮胡雪岩 李秀成临终变节质疑 试读章节 一代名将蒙恬究竟死于谁手? 出身官宦世家 蒙恬的出身是非常高贵的,出生于官宦世家、武将世家。虽然其先祖是齐国人,但是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都为秦国高官,都是秦国将军,都为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蒙氏家族的功勋在当时秦国很少有家族可以与之相比。也正是这样显赫的家世和武将世家为蒙恬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蒙恬祖父蒙骜早在秦昭公时就官至上卿,并且多次拜为将军带兵出征他国。公元前248年攻打韩国,占领成皋、荥阳等地,设置为三川郡。公元前244年再次攻打韩国,这次一下占领了韩国13座城池。公元前247年攻打与秦国同祖的赵国,占领太原。公元前246年平定原为赵国的晋阳后,又攻打赵国新城等地,并夺取37座城池,设为太原郡。公元前246年在攻打魏国时,遭到信陵君无忌率领的魏、韩、赵、楚、卫五国联军的抗击,结果蒙骜战败。不过,公元前242年蒙骜利用信陵君去世的时机攻打魏国,占领长平、山阳等地,共夺取20座城池,设为东郡,报了上次战败之仇。 蒙恬父亲蒙武的功勋虽然没有其父蒙骜那么高,但也是比较高的。比如在秦昭公二十二年,蒙武率军攻打齐国(田氏齐国),占领齐国9座城池。公兀前223年蒙武和大将王翦一起攻打楚国,结果俘虏了楚王负刍,灭了楚国,而率军抵抗秦军的楚国大将项燕被杀,项燕就是后来西楚霸王项羽叔叔项梁的父亲。 蒙恬的功勋 司马迁的《史记》为蒙恬作了列传,而没有为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专门作传,但是蒙恬的战功在一定程度上说应该不如、比不上其祖父蒙骜和其父蒙武,特别是在统一六国的战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蒙恬一登上历史舞台的不是显赫战功,而是败战。公元前225年,秦始皇不听大将王翦的建议,派遣李信和蒙恬率领20万大军攻打楚国,结果被项燕反击,伐楚全面失败。此战中的蒙恬看见李信兵败,便果断迅速撤兵,减少了秦军损失,不过从另一面也可以看出蒙恬还是很会用兵的。当然这个仇他的父亲蒙武帮他报了。 蒙恬正式走进人们视野,是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考虑到蒙恬的家世,就派他跟随大将王翦之子王贲攻打齐国,结果俘虏齐王建,灭掉齐国。蒙恬得益于此次灭齐的战功,被秦始皇拜为内史。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北部地区面临少数民族匈奴的威胁,这就为蒙恬永留青史提供了机会。不过说来也有意思,秦始皇派遣蒙恬出击匈奴,直接原因不是因为匈奴侵扰秦朝,而是在公元前215年,燕人卢生在向秦始皇献的一本图书中说到“亡秦者胡也(《史记·秦始皇本纪》)”。可能是秦始皇太相信迷信,另外对自己以及自己的统治也没什么信心,很生气,也很害怕,于是派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不负秦始皇所托,顺利地收复黄河以南地区(河套一带),击败匈奴。为此蒙恬戍边抗击匈奴长达十多年。为了保卫中原地区免遭匈奴的掠夺,蒙恬采取诸多措施防御。其一,以黄河天险为要塞屏障,沿黄河修建44座城池,驻兵防守。其二,是众人皆知的,蒙恬根据山险地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修筑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的著名的万里长城。这一巨大工程虽阻止了匈奴的南下,但同时也是引起亡秦农民大起义的因素之一,这一点秦始皇和蒙恬是没想到的。为了方便秦始皇外出旅游,蒙恬奉命修建了一条自咸阳到九原长达1000多里的大驰道,相当于今天的高速公路。这一方面有利于秦朝向北方增兵,巩固北方统治,实际上也是防御匈奴的措施之一;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促进了与北方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蒙恬正是依靠抗击匈奴的功勋流芳百世,入选《史记》列传,一定程度上也是大汉族主义思想的结果。 蒙恬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也作出了重大贡献,相传我们今天书写书法用的毛笔就是蒙恬用兔毛与竹管做材料创造的,当然这仅仅是传说,不过可能性应该比较大。 深受秦始皇信任 秦始皇是一位宁可自己累死也不相信大臣的皇帝,那么秦始皇与蒙恬的关系怎么样呢?应该说蒙恬是个特例,蒙恬深受秦始皇信任,有以下证据可以证明。 首先,秦始皇让蒙恬带30万大军居上郡抗击匈奴达十多年,而蒙恬弟弟蒙毅(就是电影《神话》中成龙扮演的角色)受到秦始皇亲近,“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史记·蒙恬列传》)”。兄弟俩一个在外带30万大军驻扎在一地达十多年,一个在朝内做参谋。如果不是深受秦始皇的信任,那么这是一件让人难以想象的事,因为以“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史记·蒙恬列传》)”的情况是很容易发生叛乱的。 其次,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咸阳坑杀儒生460多人,公子扶苏表示反对,并且多次向秦始皇上谏,惹怒秦始皇。而愤怒的秦始皇对于这位将来皇位继承人扶苏的惩罚措施却是让扶苏去上郡给蒙恬当监军。一些人认为这是秦始皇对蒙恬的不信任。我认为这正是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秦始皇让扶苏监军不是让扶苏监视、监督蒙恬,而实际上是让蒙恬培养扶苏,锻炼扶苏,让扶苏建功立业,增加政治资本,消除秦始皇自认为那些不利于统治言论的负面作用,以便更好地继承皇位。 最后,秦始皇在病重期间,“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日:‘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史记·李斯列传》)”。这实际上是秦始皇托孤,是让蒙恬辅佐扶苏治理国家,充分表现了秦始皇对蒙恬的信任。 P3-5 序言 近些年来,史学界在占有新材料、扩大观察历史的眼界、对内容和观点推陈出新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一个又一个的历史真相被还原了,被重新定义和解释了。这里有当事人私人化的记忆和叙论,也有随着时间推移和政治环境改善而得以解密的档案和史料,还有有力的史料钧沉、事件和人物的重新评论,以及合乎逻辑的推理,所有这些赋予了历史崭新的生命和意义。 对历史的重新认识可能会由于新发现的史料而引起连锁反应。《尚书·尧典》是我国最早的正史之一,它曾记叙了封建社会之前就实行的“禅让”帝制:黄帝的玄孙将帝位禅让给舜,舜又将帝位禅让给禹。太史公司马迁将这一叙事又原封不动地照搬进《史记·五帝纪》中。于是,尧舜禹圣人般的谦虚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放射出耀人眼目的光彩,成为五千年来代代相传的动人美谈。然而,近年在汲郡出土的魏国古墓史的一批“竹书”,还原了历史的真相。原来历史并非如此,其实,韩非在《说疑》里早就指出过:“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 更多的情况是史料并无增减,而是观念发生了变化,例如,对曾国藩的重新评价即是典型一例。自1950年以来,曾国藩一直被视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对他的声讨持续了几十年,就连其诗文和祠堂也难免劫火。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新的环境下,人们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位一生中几乎三次自尽,并无多少奇谋妙计的翰林,单凭一个“忍”字就创下了如天的功业,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便烈火烹油般地火了起来,广受人们的崇仰。 还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对太平天国及其领袖洪秀全评价的剧降。先前,洪秀全一直被捧为农民起义的英雄,太平天国也被视为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动力。学者们煞费苦心地为这一预设结论引经据典。他们说,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盛赞这场运动,称之为东方革命的希望。近年来,一些学者对相应史料重新进行了梳理之后,惊讶地发现,太平天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王朝,对当时经济的破坏、对生产力的扼杀都是空前的。而洪秀全与其他封建帝王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愚弄黎民百姓,血腥的窝里斗,荒淫腐朽的生活,几乎是登峰造极。于是学者们又说,马克思在获得了太平天国更多史料后在他的《中国纪事》里写道:“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老统治者的惊慌还要厉害。”历史又被颠倒过来了。 所以,历史学家的职责不但是对历史真相孜孜不倦地追寻,而且是对历史不断地作出新的解释。这就要求历史学家要坚决摒弃人云亦云、墨守旧说的惯性思维,而要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善于提出新的问题和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问题,发挥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具有脚踏实地的科学精神。 当然,追寻历史真相的工作是坎坷艰难的,但即使在肤浅而浮躁的时代,也仍有史学家恪守基本的史德规范,从理性化的麻木状态、实用化的学术作秀中解放出来,冲破多重雾障,竭力探索挖掘,坚守历史作为“抵抗遗忘最有力的工具”这一基本的文化功能,使湮没在时间深处的人或事重获生命,显现出历史学家对斑斓多姿的历史的痴迷和敬畏。这也就是我们编选此书的追求和宗旨。 本书所收集的历史随笔性文章,多是就某个特定历史片断或某些历史人群进行微观探究,并更加关注历史中的“零碎”或个案。在表述上,除了侧重历史解释的故事性和情节性外,同时也强调历史叙事的分析性,即在对史料收集、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历史逻辑对客观历史进行新的解说与重塑。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如果站在一个真实的起点上,我们会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历史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应该说明的是,本套书分为《闯入历史禁地·人物卷》和《闯入历史禁地·史实卷》两册,人物和事件的顺序基本上按时代先后编排,对个别文章作了一些删节和修改。书中所收集的文章大都是“一家之言”,并不能完全代表编者和出版者的观点,敬请读者明鉴。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