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界历史一本通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顾蓓//刘馗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拂去岁月尘埃,重现诸文明真貌,从古埃及文明到二战,纵横八万里,用最有戏剧性、最犀利的方式解读世界历史!

顾蓓、刘馗编著的《世界历史一本通》共分为四大编,即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内容从古老的埃及文明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编排上力图反映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古代部分,主要介绍人们耳熟能详的五大古代文明;在中世纪部分以欧洲历史发展为主线,兼谈其它地区的文明演进;在近代和现代部分则着力突出人类走向整体的全球史的过程。书中选取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介绍与分析,配之以链接介绍有关名词、组织或制度等,辅以各种世界历史的相关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各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演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更好地把握世界历史。

内容推荐

顾蓓、刘馗编著的《世界历史一本通》将通俗与学术相结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点,历史演进的进程为脉络,让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世界历史一本通》共分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四大编,内容从古老的埃及文明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编排上力图反映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古代文明

第一章 尼罗河畔的文明

 一、双冠法老

 二、伊蒙霍特普的智慧

 三、说不尽的法老们(上)

 四、说不尽的法老们(下)

第二章 古西亚文明

 一、两河之地

 二、被佐证的圣书

 三、神之特选

 四、圣书的子民

第三章 东方之光——古印度文明

 一、种姓与诸神

 二、觉者佛陀

 三、国王—佛教徒

 四、不进神庙的真主

第四章 西方文化的摇篮——古希腊文明

 一、双城记

 二、小城邦的大胜利

 三、爱智慧的哲学家

 四、最年轻的征服者

第五章 古罗马

 一、因战兴邦

 二、埋葬共和

 三、暴君们(上)

 四、暴君们(下)

 五、马厩的光辉

 六、终结与新生

第二编 中古历史

第一章 统一之梦

 一、王国初创

 二、宫相帝国

第二章 百年恩仇

 一、祸根暗植

 二、兵戎相见

第三章 牧杖与王冠

 一、教皇革命

 二、还归上帝

第四章 新月之光

 一、安拉的使者

 二、荣耀真主

 三、最后的帝国

第三编 近代

第一章 大航海时代

 一、葡国先行

 二、血金帝国

 三、全新的世界

第二章 文艺复兴

 一、人文、人本、人性

 二、创造美的天才们

第三章 挣脱桎梏

 一、“这就是我的立场”

 二、血与火的疯狂世界

 三、理性之光

第四章 勇敢的新世界

 一、“天佑吾王”

 二、一个国家的诞生和成长

 三、只有它被称为“大革命”

第五章 塑造现在的历史

 一、机器改造世界

 二、思想原子弹

 三、“德意志高于一切”

 四、通向战争之路

第四编 现代

第一章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改变世界的枪声

 二、人间炼狱

 三、突破战争的僵局

 四、战争的尾声

第二章 革命时代

 一、星星之火

 二、“生存意味着抗争与战斗”

第三章 恢复与繁荣的lO年

 一、秩序的重建

 二、危机四伏

 三、在探索中成长

 四、繁荣与梦想

第四章 动荡中的10年

 一、梦想的破灭

 二、恶魔上台

 三、扩张、容忍与妥协

第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再次爆发的大战

 二、抵抗与转折

 三、消灭一切法西斯

 四、新世界的构想

后记

试读章节

第四章 西方文化的摇篮——古希腊文明

《荷马史诗》的故事在西方家喻户晓:斯巴达王后、绝世美人海伦被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国王召集希腊联军前去讨伐。战争打了10年,最后希腊人依靠“木马计”才攻破了特洛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学者,都认为《荷马史诗》所记载的不过是神话传说,除了一个人——德国人海因里希·谢里曼。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谢里曼就相信那些故事曾经真实地发生过,而且他发誓要证明这一点。即使他做生意成了百万富翁,童年的梦想也一刻没有忘记,为此他学会了包括阿拉伯语和拉丁语在内的十几种语言,到大学上考古课。1868年46岁的时候,他带着足够的资金和烂熟于心的《荷马史诗》,以无限的热情和德国式的坚韧,在土耳其境内开始了挖掘工作。4年后,不懈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他发现了被焚毁的城墙遗址,挖掘出数量惊人的文物,包括精美的碗盘、酒杯和纯金的面具、首饰、王冠等等——神话变成了现实。

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随着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参与,不仅《荷马史诗》被证明是基于历史史实的创作,比特洛伊战争更早的爱琴海文明(约公元前3000—前1500年)也重见天日,它由先后存在的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组成,设计精巧的王宫和储藏丰富的仓库显示了海上贸易带来的财富,色彩明快的壁画以及大胆狂放的主题展现了当时自由而欢快的生活,但所有这一切都在突然间戛然而止。后人推断,爱琴海文明终结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地震或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

爱琴海文明终结之后,蛮族入侵,“黑暗时代”降临,当时间过去了几百年,到公元前8世纪的时候,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在希腊出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过去以及周边人类的组织形式:城邦。而城邦中孕育的民主制度、自由观念以及科学和理性的精神构成了西方文明的源头。

一、双城记

一般认为,古希腊真正的历史是从城邦开始的。

不同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中国,希腊既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也没有广阔的平原。多石的山脉将陆地分割出大小不一的地域,加上众多的岛屿,希腊的自然条件决定了这里不可能出现大一统的国家,于是城邦应运而生。城邦的中心是一个易于防御的高地,称为“卫城”,公民就住在卫城下的城市中,周边有面积不大的农村提供基本的食物供应,可以说是典型的“小国寡民”。农业基础虽然薄弱,但得益于星罗棋布的岛屿和曲折蜿蜒的海岸线,希腊人成为天生的水手和商人,城邦里的公民因此大多以手工业和商业为生。当人口增长到城邦无力承担时,就会有人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生机,建立和母邦一样的海外殖民地。所以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希腊文明的影响却遍及从直布罗陀海峡到黑海的整个地中海区域。

雅典和斯巴达是最著名的希腊城邦。雅典得名于其保护神雅典娜。传说为了争夺这块土地,智慧女神与海神斗法,波塞冬用三叉戟敲出了海水井,智慧女神则在井边插上一束橄榄枝,把咸水变成淡水。人们感念雅典娜赐予的生命和财富,用她来命名自己的城邦。斯巴达的意思是“可以耕种的平原”,它的面积大约是雅典的三倍,以农业为主,而不像雅典那样从事工商业和海外贸易。

双方的区别不仅于此。雅典建立了当时最为民主的政治制度,所有的成年男性均为公民,组成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参与城邦重要事务和政策制定;城邦划分为10个地区,每区选举产生一位首领,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处理日常事务。将军们任期一年,但可连选连任。每年从公民中抽签产生陪审团,受理各类案件。公民既是陪审员又是法官,对那些被认为可能危害城邦安全的人实施陶片放逐法,将之流放10年,等等。一方面,与现代民主制度相比,雅典的民主是有限的,只有年满30岁、父母均为公民的男子才有上述的权利,外邦人、占人口另一半的妇女以及人数众多的奴隶被排斥在外。另一方面,雅典的民主又是最直接的,除十将军外,几乎所有政府公职都由抽签产生。换言之,这一制度保证了无论个人能力如何,任何一位公民都有机会担任行政和司法职务,行使相应的权力,同时由于任期只有一年而杜绝了专权和独裁,这是现代代议制民主所无法实现的。

斯巴达则是严厉的寡头政治,有两位承担军事和宗教职能的王,立法和行政大权归属长老会议。由于城邦是在残酷征服和奴役当地人的基础上建立的,作为统治者的斯巴达人数却不及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为了及时发觉并镇压反抗,斯巴达人全民皆兵,尚武精神贯穿了每个人的一生:刚出生的男孩由长老用烈酒涂身,经受不住的婴儿就被丢弃到山谷中任其死亡;7岁以后进入少年营过准军事化的集体生活,目的是被培养成勇敢合格的战士;从20岁到60岁正式成为军人,除了作战就是平时无休止的操练,即使是结婚也采用抢亲的方式,洞房之后就回到军营,如果想探望亲人,也私下偷偷进行。女子虽然不用服役,但也要接受赛跑格斗等训练,以保证身体强健,能在将来为城邦生育强健的后代。

两种不同制度产生了不同的结果。雅典集中了政治家伯利克里,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和索福克勒斯),喜剧大师阿里斯托芬,三大史学家(“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雕刻家菲迪亚斯,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他们的成就奠定了西方政治、艺术、文化、教育、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石,历经千年仍为人津津乐道,正如伯利克里所宣称的那样:“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

至于斯巴达,严厉刻板的军事训练抹杀了人性及创造力,留给后世的既无有形的壮观遗迹,也没有无形的精神财富,只有“斯巴达式”这一形容词来指代艰苦克己的生活方式。

 作为希腊诸城邦中的双雄,雅典和斯巴达相互敌视、暗中较劲,力图夺得整个希腊世界的霸权,但是在公元前5世纪,它们却不得不携起手来,应对更大的威胁——波斯。

P31-33

序言

人类从什么地方来,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又将往何处去?这一直是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生活中不得不去了解和思考的一个话题。简而言之,它就是人类的过去、现在与将来。世界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人类的历史,一部人类与自然、与自身斗争的历史。

 世界历史作为人类的历史,它宏大而又浩瀚。从距今大约300万—350万年前人类诞生起,当人类实现从语言的产生到文字出现的飞跃时,人类便开始记述历史。当时的历史就已经涵盖了当时人们已知的世界。随着生产和交往的不断扩大,人们所知的世界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尽管受时代局限性以及史学家思维的限制,但世界历史的范围仍缓慢地扩大。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直至21世纪的今天,随着人类步人全球化时代,世界历史已俨然成为一部宏大的全球史。可以说,世界历史是对人类及其社会、生活环境等发展和变迁的全记录,也蕴含着不同时代人们的思索与智慧,因此以史为鉴,可以向人们预示某种未来的可能。这大概就是人们不得不去面对和思考历史的原因之一。

整体的人类历史,繁杂而不易掌握,从宏观上看,人类历史的发展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一个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纵向演进过程,另一个则是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不断扩大的、从分散到整体的横向发展过程。人类的历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当今全球化下的世界,正是历史纵向和横向发展交叉互动,由极端缓慢到加速前进的结果。

人类诞生之初,由于生产力低下,能力有限,人类不得不过着原始的群居生活,通过集体的力量来抗衡强大而危险的自然环境,活动范围相对狭小,从横向上看,生活在世界不同区域的人们宛如散落各处的珍珠,彼此之间联系很少甚而没有;在纵向上,处于原始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变化相对缺少变化,这一时期可谓人类自身历史中最艰难而又最漫长的一段岁月。

劳动这个普通而又神圣的名词,改变着人类的一切。劳动让猿人成为人类,让人类从原始状态走向现代,它使人类的生活不断地发生转变。起初的变化是微不足道的,但毕竟在发生,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

大约距今1万年左右,人类在采集和狩猎的实践中驯化了各类动植物,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就此产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化大分工出现了。水源丰富、土壤和气候适宜的地区成为原始农业的摇篮,在西亚、东亚、东南亚、南美以及非洲内陆等地区,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域先后形成,水稻、大麦、小麦等成为了主要的农作物。

农耕与不稳定的采集和狩猎方式相比,具有食物来源更为稳定的优势,这成为保障人类繁衍的基本条件,因此世界人口的分布开始出现转变,一方面是农耕区域的人口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农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并向周边地区扩散。人类分布区域开始了彼此间的联系,从黄河到长江、从印度河到恒河,从美索不达米亚到尼罗河,从小亚细亚向西,直至欧洲边缘的不列颠,一个绵亘亚欧大陆东西、呈长弧形的农耕世界逐步形成。在上述几个大河流域,农业效率的提高与人口的增长导致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文字、宗教、政府等相继出现:文明产生了。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始终存在着农耕世界和游牧世界间的对立,双方既有交往也有冲突。由于生产水平的限制,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文明程度较低,物质交换的弱势与对财富的渴望使游牧民往往利用其灵活机动的优势,进行攻击和掠夺。游牧民族的大举进攻,都会导致农耕世界国家和政权的瓦解,但随着入侵者的定居和接受被征服者地文化,农耕文明的范围和影响得到很大的扩展。就横向而言,往往在一次大的冲击后,各农耕地区的闭塞状态会受到巨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联系和交往。世界历史上有三次大规模的游牧民族迁徙浪潮,它们构成了世界古代史和中世纪的主旋律,直到近代工业文明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具体而言,从亚欧的东西两端,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到地中海区域的欧洲文明,彼此间的交流从无到有。陆地上,丝绸之路开始形成,海上也形成了经马六甲至印度中转到西亚进入欧洲的商路。这些通路的形成,意义并不在于转运的昂贵奢侈品。而在于不同区域的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流与创造。农产品、手工技术、宗教文化等等的交流在改变或影响着不同区域的人们。这是一个虽然缓慢、经常受到干扰,但无法中止的过程。

历史的进程在1500年前后发生根本转变:一方面是长期的东西方交流使航海及相关技术日趋成熟;另一方面是东西方陆路交通由于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而中断,渴求东方物品的欧洲人不得不寻求新的出路。但更重要的是,在西欧,社会经济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和发展,资本的贪婪使它永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每一个角落进发,谋取最大化的利益。在地图几乎是每日刷新的大航海时代,人类的发现和视野空前扩展,越来越多的地区、人群、文明被卷入西方殖民体系中,世界越来越连成一个整体,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世界史诞生了。

18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后,人类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蒸汽动力的运用和大机器生产是人类技术的重大飞跃,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横向上的时空压缩,人类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通讯、交通工具取得重大突破后;二是纵向上的加速发展,从此人类的社会开始摆脱过去的缓慢闭塞状态,进入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时代。

但如同双刃的宝剑一样,科学技术在带来革新和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的问题:在自然领域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在社会领域则既有发达国家中出现的劳资冲突,也有广大殖民地对宗主国的反压迫斗争。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可以被视为工业文明各种副作用集中爆发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惨重的代价提醒人们和平的重要性,但随之而来的冷战又将世界分裂为对立的两大阵营。这种名为意识形态对抗,实为利益之争的特殊战争形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造成东西方的猜忌和敌视,而军备竞赛则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财富,这一局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才告中止。在后冷战时代,文明的冲突取代意识形态成为各地区战争的主要原因。

与仍不安宁的世界对应的,是科学技术更加迅捷的发展,它以前所未有的形式改变了世界,影响着人类的思想及其生活习惯,同时也将自然和人类引向更加不前预测的未来。

根据希腊神话,历史女神克里奥从时间而来,隐身在浓厚的面纱后,居住在真理幽谷的城堡中,她并无惊人的美貌,也没有神奇的法力,但会以智慧之果报答勇敢、好奇和有耐心的人。本书不过是探索过程中的小小指南,希望让读者减免无谓的辛苦,在求真求智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后记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历史文化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知识。遗憾的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已三十余载的今日,虽然中国经济已与世界接轨多时,但国人中仍不少缺乏对西方乃至世界的了解。究其原因,是在于不少国人忽视对世界历史和文化的学习。这种忽视实质上已影响到我们的生活和对外交往,因为不了解世界历史,不了解国际风云变幻下那条历史线索的作用与影响,国人很难理解从西方传人的文化、制度以及各种概念,往往在对外事务中出现失误,甚至对现代化的理解出现不应有的偏差。由此,向国人普及世界历史知识应是世界历史相关领域教师的一份责任,于是便有了这本小书以飧读者。

本书力求通俗与学术相结合,以重大历史事件为点、历史演进的进程为脉络,让读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但世界历史上下几千年,虽有人类社会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大趋向,但仍是纷杂凌乱、事件众多。本书篇幅有限,因此将结尾定格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未有对战后五十多年的历史进行铺陈,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另外,书中所选历史事件多带有编者自身的眼光,面对众多的读者的不同爱好,自有众口难调之弊,望读者见谅。

全书共分为四大编,即古代、中世纪、近代和现代,内容从古老的埃及文明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在编排上力图反映人类从分散到整体的历史发展过程。在古代部分,主要介绍人们耳熟能详的五大古代文明;在中世纪部分以欧洲历史发展为主线,兼谈其它地区的文明演进;在近代和现代部分则着力突出人类走向整体的全球史的过程。书中选取了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介绍与分析,配之以链接介绍有关名词、组织或制度等,辅以各种世界历史的相关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地向读者展示世界历史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更加直观、全面地了解各国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的演进,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更好地把握世界历史。

为了保证本书的编写质量,特别组织高校世界历史专业相关教师队伍进行撰写。全书的编写由湖北大学王扬教授牵头,由湖北大学刘馗和顾蓓老师负责具体撰写。其中古代、中世纪和近代的前三章由顾蓓负责撰写,近代后三章和现代部分由刘馗负责撰写。湖北大学世界史研究生于光明同学也参与了西亚文明和第一次世界大战部分章节的撰写。

本书的编写还要特别感谢责任编辑张韵女士。没有她的耐心和努力,也很难想象今天这本书的出炉,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

由于诸多因素,本书的编写定然存在各种错误和疏漏。其一,本书主要由两人合作撰写,文风、思路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难免造成不一致。其二,作者平日教学科研工作繁忙、精力有限,而世界历史涉及内容宏大繁杂,让作者多有力不从心之感,无法潜心其间。其三,作者的才华与学识有限,难免会有错误和疏漏。以上种种,必使本书存在诸多无法令人满意之处,再次敬请各位专家和读者见谅,不吝指正。

编者

2011年6月于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