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之父”、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曾说过,人口决定命运。而在这本《人口峭壁(2014-2019年当人口红利终结经济萧条来临)》,作者哈瑞·丹特认为人口也能决定未来经济走势。这是一本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变局、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书。相信《人口峭壁》会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口峭壁(2014-2019年当人口红利终结经济萧条来临)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世界经济 |
作者 | (美)哈瑞·丹特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社会学之父”、 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和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曾说过,人口决定命运。而在这本《人口峭壁(2014-2019年当人口红利终结经济萧条来临)》,作者哈瑞·丹特认为人口也能决定未来经济走势。这是一本深入分析全球经济变局、预测中国经济的未来的书。相信《人口峭壁》会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野。 内容推荐 在这本《人口峭壁(2014-2019年当人口红利终结经济萧条来临)》中,作为长期从事经济预测的专家,哈瑞·丹特认为,通货膨胀只有当人口规模巨大的年轻群体迈入社会时才会发生,而当庞大的老年群体出现时就会出现通货紧缩。因此,2014~2023年将出现通货紧缩,这一阶段将会对房地产、教育、商业战略、投资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谈到中国时,作者认为,中国是他见过的最大的泡沫,它的房地产泡沫已经超过所有发达国家。中国将是最后一个破灭的泡沫,而且中国即将达到人口的高峰期,到2025年就会出现人口数量的下降。也就是说,虽然中国还会有一个时间很长的城镇化进程,但它将是第一个从人口峭壁上跌落下来的新兴市场国家。作者还认为,中国庞大的债务、房地产和过度建设泡沫将会产生严重后果,迫使中国在未来数年内遭遇震荡。 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股市萎靡不振的根本原因:中国的过度建设会带来增长,但不会带来收益,因为过剩产能推高了成本。而股市用以衡量收益,中国政府却不惜任何代价地维持增长和就业。中国股市在未来几年内将会跌至1 000点,并在未来10年内慢慢消化吸收掉房产、基础设施以及工业庞大的过剩产能。 如果你对全球以及中国未来的经济前景迷惑不解,这本书将帮助你认清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帮助你摆脱不确定的经济困境。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人口悬崖: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命运 第二章 昏迷经济:谁会步日本的后尘 第三章 房地产的人口学逻辑 第四章 破裂的泡沫:比2008年债务危机更严重的灾难 第五章 泡沫终归要破裂,历史向来如此 第六章 城镇化进程:是灾难还是机遇 第七章 最聪明的投资:购买房产和投资股市的最佳节点 第八章 寒冬来临,你的企业如何过冬 第九章 砍掉政府那只乱伸的手 第十章 中国城镇化悖论与即将破灭的大泡沫 结语 致谢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人口悬崖:谁都逃不掉的经济命运 日本1989年以来以及美国2008年以来遭受的经济崩溃其实都通过一个简单的指示标预警,称为消费浪潮。 这一浪潮与股值的功能无关,是贯穿消费者一生的支出模式,描述了随着人们年华渐老会有何种消费行为。 人口学显示,典型的家庭消费高潮一般出现在家庭中的抚养人46岁时。此时,孩子们纷纷离开父母家,独自生活。读取这些人口学数字就像是人寿保险精算师通过预测人们的平均死亡年龄,进而提前数十年做出人寿保险推算。 想要理解广义的经济趋势,精要在于认清这样一个事实:新一代消费者在20岁左右时加入劳动力大军,随着成家立业、养儿育女、购车置业、借钱举债,支出不断增加。具体的年龄会因个人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比如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年限较长的人,其消费高峰很可能出现在50岁出头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可能也是或将是这样的情况)。平均峰值消费的人口学高峰引发了1983~2007年的经济繁荣,之后自2008年开始放缓,持续到2020年降至谷底,甚或直到2023年,然后才会再次攀升。虽然这些数字不能预测其间的股市崩盘和市场摆动,但却勾勒出未来大环境无可辩驳的图景。 日本股票的日经指数在1989年一度冲到38 957点的顶峰,一场非同寻常的房地产热潮在1991年随之席卷而来。然而,尽管日本政府自1997年开始不断推行前所未有的货币刺激(又是量化宽松),20多年之后,截止到2012年年末,日本股市仍然在跌落了80%的低谷徘徊。同样,日本房地产仍然处于由顶峰跌落了60%的尴尬境地,商业房地产甚至更糟。虽然自1999年开始,新世代进入了买房置业的年龄段,但这一群体的数量较之以前实在小得太多,因此日本房地产业一直未见起色。 你是否了解,几乎所有人都是在27~41岁之间购买房产?我在1989年的《我们的预测能力》(Our Power to Predict)一书中预测,日本将经历12~14年的下滑期,而这段时间恰恰是美国和欧洲史上最强盛的10年。只有人口学指示标能够预测出如此强烈的全球经济变革。 泥足于“昏迷经济”20年后,日本政府于2013年年初宣布将推行有史以来最激进的刺激措施,以期重新激活日本经济。日本股市做出了回应,直到2013年年中一直大涨,但我们无法确定这一涨势能够持续多久,这毕竟催生自做困兽斗的货币政策,企图与严峻的债务比率和人口趋势抗衡。既然日本的首轮人口增长放缓已经在2003年画上了句号,为什么其在过去10年没有更加繁盛? 全球的经济学家们仅仅看到了史上人数最众世代到达消费峰值时会发生的事情,却没有看到随后世代规模锐减所产生的影响。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比如当日本、大部分欧洲国家、北美国家甚至是中国面临劳动力减少、人口增速下降时将会发生的情况。退休的人多于进入劳动年龄段的人将会怎样?会对经济增长和商业房地产有何影响?随着房产主纷纷辞世,有更多的房源涌向市场,而年轻购房者数量不足,又会怎样?此种情形在现代历史上前所未见,将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这在日本已经得到印证,我将在第二章中予以详述。 最好的指示标 最好的指示标?随着年华渐老,人们确会墨守成规。简而言之,就是如此。所以,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人口学如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影响现代中产阶级经济体。 从20世纪80年代起,美国政府才对消费者一生中的支出、借贷和投资情况进行清晰详尽的年度调查,甚至深入非常细微的生活领域(你应该还记得我提到过的有关炸薯条的问题吧?普通家庭对炸薯条的消费高峰平均出现在42岁)。凭借此类庞大的数据库,可以预测出最基本的经济走势。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消费者支出调查根据年龄段划分,对600余项消费支出进行了测评,支出确实随着年龄变化而不同。普通家庭在父母41岁时达到借贷高峰,此时通常是家庭最大房产的购买时段。大部分家庭在父母46岁时达到支出高峰,不过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人,这一峰值出现得较晚一些,会在51岁(经济条件最好的10%的家庭)和五十三四岁(经济条件最好的1%的家庭)。人们在54岁时达到储蓄高峰,在64岁时拥有最多净资产(较富裕的家庭,此年龄时间略向后推移)。可以想见,我们的寿命逐渐增长,这些峰值会缓慢攀升。在1897~1924年出生的“鲍勃·霍普”一代于1968年平均年龄达到44岁时攀至支出顶峰,也就是说,支出顶峰在1942~1968年出现,晚于该世代的出生高潮44年。 P3-5 序言 自20世纪80年代的大牛市以来,我并不经常站在预测熊市的一边。80年代第一波金融高峰之后,大部分经济学家看衰美国,我却看到了“婴儿潮”一代的崛起,并对美国经济持乐观态度。然而,正当经济学家们在90年代认为日本能够超越美国之时,我却觉得日本经济终会陨落。现在,尽管事实是日本经济在20年之后仍然萎靡不振,但人们依旧断言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快速增长。 我们的丹特研究中心有一种非秘密武器——人口学,这是能够让你避开死角、看到未来的终极指示标。你所能预测到的不只是未来几年内,而是几十年内最基本的经济走势。人口数据有助于辨识宏观与微观两种趋势。小的方面,我可以告诉你,人们对炸薯条的消费高峰年龄是42岁;大的方面,我可以根据家庭平均消费峰值滞后于出生高潮46年的规律,告诉你1983年以来经济领域的起起落落。 简而言之,我相信如果你能充分了解人口数据,就不难将其为你所用。 当年青一代进入劳动年龄段,通货膨胀随之产生;当这一群体在不惑之年进入最具生产力的阶段,通货膨胀亦开始回落;当退休人口数量大于劳动力人口数量时(如日本的情况),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年轻人推动了创新循环,老年人在此方面无能为力。(现在,日本的成人纸尿裤销量居然高于婴儿尿不湿的销量!)人口学是未来的关键所在:如果你不能了解此类或大或小的走势,就会错失很多本应预见到的东西。 很多经济学家拒绝预测下一次美国总统大选之后的情形,他们将政治因素摆在中心位置。对此,我提出异议。未来的关键是人们可以预料到的东西,但大多数情况下政治家们总是反应迟钝。了解了人口学规律,我们就能够辨识对我们一生的生活、事业以及投资产生影响的关键性经济走势。 量化宽松:新债务毒药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的恐慌,各国政府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采取的经济刺激手段在多年前简直是不可想象的。各国政府和央行采用了量化宽松(QE)政策,这是一种新的债务毒药,包括购买金融资产以扩大货币基数(全球货币基数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上涨),旨在通过缩小史上最大的债务以及金融资产泡沫,阻挡不断推进的全球经济放缓。 但这一做法导致市场走形,妨害了自由市场创新再平衡与培育的自然机制。这与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乱成一团,意味着你需要为这辈子中最糟糕的低谷与崩盘做好准备;根据我的预测,应该会发生在2014年年初至年中的某个时间。不过,各国政府仍在继续用量化宽松毒害自身,直到全球经济在2014~2019年开始自我修正,量化宽松政策才会彻底失效。其时,我所说的所有关键周期将一并处于下滑阶段——这样的周期一致性是前所未见的。美国自1983年起私人债务已经累积至42万亿美元——25年来已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2.7倍,但我们不可能一直以支持正在放缓的私营经济为借口增加政府债务。当经济最终开始自我修正——这是必然,一定会出现价格上的通货紧缩。金融资产泡沫必将在我们周围四处爆裂,一如2008年年末政府刺激尚未呈现效果之时的情形。 不妨再从人口学的另一个角度出发看待经济问题。全球屡创新高的房地产价格对于经济并非好事,高涨的房地产价格推升了生活成本以及商业成本。仔细研究数据不难发现,年纪较大的人从2000~2005年的泡沫中获益最多。但如果想让年青一代在未来开展投资,就必须让房地产和股票价格回归到理性水平。我们需要降低债务水平,以便各个家庭和企业能够获得现金流,有能力再次扩展规模。 至于逐渐老龄化的人口问题,我们也需要直面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过去数十年间,人类的预期寿命已经大幅延长,但大多数人仍希望在60岁出头时就开始享受退休生活,可是我们确实应该考虑过了古稀之年再告老回家。如果我们接受了这一事实,就能够解决大部分严重的养老金危机:劳动力越来越少,而退休人员数量与日俱增。实际上,退休不过是过去几十年间才产生的一个虚妄命题。除非身体不好,否则为什么要退休回家、无所事事?做出贡献、服务大众正是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特征,而绝不是在泳池边品尝鸡尾酒! 过去的3/4个世纪里,我们已经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特殊利益催生了各类税收漏洞以及医疗低效,急需彻底变革,而非通过增量实现调整。此外,还有教育,这是美国经济当中通货膨胀最严重的部门。想要通过渐进的政治改变修正无比复杂的税法、医疗或教育体系,绝无可能。实现变革的唯一出路只能是打破过去数十年甚至数百年来一直运转良好的体系。我们该采取哪些行动? …… 所有这些之下隐藏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人类以及非人类历史上的增长都是呈几何级数、周期性的。我见过的技术与经济学方面最好的指数进程专家要数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和雷伊·库兹韦尔(Ray Kurzweil),而我本人则更多地专注于此类进程的周期性研究。我的研究领域是人口学,人口数量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呈几何级增长,一如我们的技术发展。同时,我也研究技术周期:各类技术如何呈几何级发展,如何同样经历四个可预知阶段,企业与投资策略必须相机而动,以谋求持续的成功。但人口学和技术中的周期更长:从冰河世纪开始,大约每lO万年出现一次的衰退周期:450~950年的黑暗时代;之后自19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这段时期中大部分时间内都会反复出现的萧条周期。 我们可以从人口学、技术走势以及历史中看到很多东西,而且从9 000米的高度俯视就会发现情况也没有那么复杂。因此我建议,如果我说的东西与你认为或者听过的东西存在矛盾,不要急于做出论断。我想,你会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经济行为不断改变,进而理解我的经济学方法中更加简单、更人性化的本质,也能够看清更长期的走势。人才是我们这个高科技、中产时代的重点。我们能够测算出人们年龄不断增长时的未来行为,能够预测出大家都认为不大可能的经济走势(更加偏重长期趋势,而非短期效果)。 难道你不想了解在你和你的子女的一生中可能发生的事情,替未来做好准备?我们要给予人口学更多的关注。毕竟,在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这一自由市场概念几十年后,19世纪的社会科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ste comte)抛出了“人口即命运”的论题。 书评(媒体评论) 哈瑞·丹特指明了老龄化社会以及人口趋势放缓的现实,告诉我们为何目前这种莽撞冒失的债务驱动政策注定要失败。 ——戴维·斯托克曼 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前主任 无论了解与否,你都在慢慢爬上人口峭壁。权威经济预测师、具有远见卓识的哈瑞·丹特为我们奉上了一本引人入胜的著作,是未来10年以及之后的必读之书。 ——乔治·吉尔德 未来学家、技术预测家、产业分析家、经济学家 哈瑞·丹特的人口预测具有独特见地。过去30年中,他精准预测了20世纪90年代的市场暴涨、日本为期20年的混乱状况以及美国市场在2007年的一跃冲顶。 ——安东尼·罗宾斯,著名企业家、作家、峰值绩效策划人 哈瑞·丹特阐述了继日本和美国之后的一系列人口放缓将如何导致没有尽头的政府刺激计划最终以失败收场。他甚至指出,随着卖房人数量超过购房者人数,房地产业不会再有昔日荣光。如果你想在未来从容应对危机,此书必读。 ——约翰·莫尔丁 著名经济学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