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代商圣范蠡/中华商圣系列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范蠡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传奇。在政坛运筹帷幄的时候,他的名字叫范蠡;在商场搏击风云的时候,他的名字叫陶朱公。官场上,范蠡这个名字,是权力、智慧的象征;商场上,陶朱公这个名字,是财富的代名词。翻开姜正成的《一代商圣范蠡/中华商圣系列》,犹如翻开尘封的历史,去了解一位从布衣客到上将军,由流亡者到大富翁的传奇人物的一生。

内容推荐

能治国能安民,灭吴霸越,堪称一代名相;知进退懂经营,三致千金,不愧千秋商圣。姜正成的《一代商圣范蠡/中华商圣系列》首先讲述了范蠡的身世和时代背景,然后介绍其丰功伟绩,治国谋略与手段,接着讲述其辞官下海经商的经过,分析其经商思想和吴越传统文化,最后附上范蠡的商业箴言。

目录

第一章 末世人杰:乱世春秋出范蠡

 范蠡时代的楚国

 吴国强大的基础:柏举之战

 吴国霸业的奠定:艾陵之战

 吴越争霸序幕:“弭兵”运动

 大国争霸的实质及其意义

 范蠡与“士”的思想

 范蠡的思想源流

 春秋时期的商业发展

第二章 丰功伟绩:范蠡的治国谋略与手段

 范蠡的少年时代

 结交文种离楚至越

 范蠡才华的施展舞台

 与国君一起赴吴国为奴

 范蠡强军备战的手段

 范蠡的外交策略

 缔造百业兴盛之国

 美人反问二计并施

 围而不攻终败吴

第三章 急流勇退:范蠡辞官入世行商

 远离是非之地

 自称鸱夷子皮

 贩盐为业赚取第一桶金

 鸱夷子皮营造的小国寡民

 范蠡“止陶”

 西施下落的传说

 范蠡天人相合的宇宙观

第四章 经商思想:范蠡纵横商场的秘籍

 范蠡经商思想的产生

 辩证统一的“积著之理”

 平粜齐物的价格理论

 有规可循的“经济循环论”

 用诚信和广告来谋取天下之利

 慧眼识得市场的变化

 选择适宜的环境

 善于学会择人而任

 商业经营要全面

 贵贱复反,贱买贵卖

 富贵之后要仗义疏财

第五章 稳中求胜:范蠡商战竞争智慧

 免费送货,妙计贩马

 范蠡活络的经商思想

 冷静面对竞争

 危机也是商机

 不发国难财

 范蠡的经商课

 无胆无识不如归田

 贩货途中遭兵劫

 挫败危害人民的奸商

 鸱夷子皮弃官散财

 陶朱公春荒济困

 商圣本色,赈灾济民

第六章 商圣故事:陶朱公以德行天下

 猗顿拜师

 范蠡买马

 妙贩良马

 陶朱改车

 重新创业

 教子行商

 巧卖珍宝

 商祖言商

 互利共赢

 教子以德

 西施酿酒

 西施缫丝

 降服恶霸

 宛地购玉

 制囤运粮

 范蠡救子

 范蠡造秤

 范蠡卖货

 三请陶朱

第七章 商圣文化:范蠡与吴越传统文化

 古诗词中的范蠡

 对联文化中的范蠡

 戏剧中的范蠡与西施

 商圣遗迹

 越国古都与西施故里

 吴国旧地的吴越遗迹

 齐鲁之地寻找范蠡终点

 范蠡泛舟的五湖之地

第八章 商圣经典:范蠡的经典理财箴言

 陶朱公《养鱼经》

 陶朱公商训

 范蠡经商十二则

 范蠡理财十二戒

 范蠡经商理财十二法

 《国语》中范蠡语录

 《史记》中范蠡语录

 《越绝书》中范蠡语录

 《计然曰》中范蠡语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范蠡时代的楚国

范蠡生活的年代大概是楚平王与楚昭王时期,相对于吴越,楚国领土更大,国力也更强,但他却宁愿远涉千里去辅佐越王,这还要从楚国的乱况说起。

楚是江、汉流域的一个蛮族国家。公元前639年,楚始建都于郢,并逐渐强大,吞并了附近许多小国,史称“汉阳诸姬,楚实尽之”,是春秋时期诸国中疆土最大的国家。

楚庄王在位时,正值晋国霸业中衰,晋灵公与晋成公无力外顾,为楚国北上争霸提供了有利时机。但当时楚国本身天灾连年,群蛮、百濮、庸族不断骚扰,楚贵族内部又纷争不已,形势极其复杂。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听国政,不出号令,沉湎于酒色,终日作乐。楚庄王还下诏说,胆敢进谏者杀无赦。于是,大夫伍奢在进宫的时候问庄王:“有只鸟在南方的土山站了很久。三年了也不动动翅膀,不飞也不叫,一直这样默默无闻,这是什么原因呢?”楚庄王说:“三年不扇动翅膀,是因为它要长成长长的羽翼,不飞不鸣是因为要观察人民的生活状况。所以这只鸟虽然不曾起飞,一旦飞起来就要冲天;虽然不曾呜叫,一旦呜叫起来必然震惊世人。”

从此以后,楚庄王罢乐听政,用孙叔敖为宰,整饬内政,兴修水利,发展经济,整军灭庸。公元前606年北上伐陆浑之戎,一直打到洛水边周王室疆域以内,“观兵于周”,公然向周王室示威。周定王被迫派人为楚军举行慰劳观迎之礼,楚庄王向周王室的使者大夫王孙满问象征王权的鼎的轻重大小。楚庄王问鼎,表明他有代周而王天下的野心。楚军在回国途中被反叛的楚令尹斗越椒阻子輥阳(今河南南阳西),经过一场战斗,杀死斗越椒,才得以回国。吸取这次教训,楚庄王回国后加强经营后方,南方平定后又北上争霸。

楚要称霸中原,郑国首当其冲,经常受到楚的进攻。公元前598年,楚又围郑,围困长达三个多月,最后迫使郑国向楚投降求和。郑是晋的盟国,晋派兵救郑,与楚军大战于邲(今河南荥阳北),晋军惨败,狼狈逃归。公元前594年,楚又围宋,宋向晋告急,晋畏楚而不敢出兵。从此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于公元前589年在蜀(今山东泰安西)会盟诸侯,晋、宋、陈、卫、郑、曹、邾、薛、鄫参加,齐、秦两大国也到会与盟。这次十二诸侯会盟,显示楚庄王的霸主地位得到了中原诸国的承认。楚庄王死后,楚国的霸业仍未衰落,与晋国长期争霸中原地区。

但是,楚国的强盛并没有维持太久。范蠡时期楚国在位的是楚平王,此时的楚国已经不复强盛。平王之前的灵王时期,楚国虽然处于强盛期,但也逐渐暴露出来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灵王临死的时候,连立足之地都完全失去,这都是他一手造成的。

楚灵王即位的第三年曾大会诸侯,可是灵王却并没有利用好这次会盟的机会。鲁国和卫国没来参加,宋国只是派了一个代表,这让灵王很不愉快;尤其是晋国没有出席,更使灵王恼怒不已。大臣伍举告诉灵王:“我们一方面要对到会各国诸侯以礼相待,同时也要显示我们的武力,使诸侯心存敬畏,然后再讨伐那些没有到会的诸侯。”然而,灵王并没有把他的话放在心上。在这次会盟中,他当场侮辱别国派来的使臣,杀死一些无辜的下属,并且对到会的各国诸侯毫无礼仪,这就为日后埋下了祸根。

楚灵王对外仅仅依靠强权政治。他进攻吴国的朱方,俘虏了逃到这里避难的原齐国令尹庆封,灭了他的家族,并且将庆封拉到街上示众,还说:“大家都不要学庆封的样子。他杀死了自己的国君,欺压老百姓,还强行让大夫们都支持他。”庆封便反唇相讥:“大家更不要学楚共王的儿子(即楚灵王)那样,杀死了自己的国君,那国君便是自己亲哥哥的儿子,他还要强行令诸侯们支持他。”庆封的话羞辱了楚国,让楚灵王面红耳赤。灵王恼羞成怒,传令把庆封杀了。

楚灵王为了维持霸主国的面子还四处征伐,与各诸侯国征战不休。他还’下令修建宫室,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他曾修建“章华宫”,占地方圆四十里,中建高台,台高三十仞;又在章华台周围修建了大量亭台楼阁,极尽奢华。建好高台后,灵王又召集诸侯,庆贺落成,并从此住在章华宫中享乐。

楚灵王为所欲为,花天酒地,失去了民心;连年战争也耗费了先辈多年的积累,国力日衰。他常年在外征战,却不料国内出事了。蔡公弃疾(灵王的弟弟,后为楚平王)等人趁灵王不在家,杀掉灵王所立的太子,立公子比为王。

楚灵王见自己的王位丢了,还听说自己的儿子也惨遭杀害,就倒在地上号啕大哭。他对旁边仅存的两个随从说:“我不是为自己伤心,我是为儿子伤心。我对儿子多好啊,怎会遭到这种报应呢?”这时,一个随从说:“你杀别人的儿子太多了,能不到这种地步吗?”

这时,他的一个忠实的大臣右尹郑丹来到他的身边。灵王非常信任他,就问郑丹:‘‘郑丹啊郑丹,你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郑丹说:“依我看啊,你应该回到楚都的郊外,看看国人的反应怎么样。”灵王慌忙摆手说:“这还用看吗?我要是到了他们的手上,他们不把我杀了才怪!”郑丹又说:“那你就去诸侯那里寻求救兵吧!”灵王说:“那也不行,我把他们的君王都给得罪了,谁会在这时候来帮助我呢?”郑丹觉得这自己实在帮不了他,便离开了他。

楚灵王此时真是孤独极了,一个人在山里闲荡,走得饿了,就想下山去要点吃的。在路上他遇上以前的一个熟人,就热情地和他打招呼,说:“我都三天三夜没有吃东西了,给我一点儿吃的吧。”那人说:“我们的新国王已经下了命令,谁要是给你送吃的,就会被杀头。”灵王又气又饿,一下倒在了地上,正好压在了那人的腿上,昏了过去。最后,楚灵王在无奈之下只好自缢而死,落了个众叛亲离的可悲下场。

灵王死后,楚康王之子熊弃疾谋得王位,是为楚平王。平王比灵王“聪明”,他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装扮成良好的形象,密切地注视着臣僚,对危险的征兆颇为敏感,既不能容忍骄横跋扈的权臣,也不能容忍德高望重的贤臣,一旦出现了,就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楚平王在位期间,贪渎成为一种痼疾。贵族都明白,贪渎无妨,只要不冒犯平王就万事大吉。平王还命宠臣费无忌为太子少师,太子嫌恶费无忌,费无忌暗自衔恨。公元前527年,太子15岁,费无忌对平王说太子可以成家了。平王为太子迎聘秦女嬴氏为夫人,命费无忌到秦国去迎亲。费无忌发现嬴氏貌美,就劝平王自娶。平王好色,不管儿子做何感想,居然掉包,自娶赢氏为夫人。由此,楚平王对费无忌就更加宠信了。公元前519年,吴伐楚,楚国损兵折将,失地丢人。

以上这些都是楚国日益走下坡路的事实。公元前516年,楚平王死去,把祸胎留给了他的下一代一一楚昭王。

由以上这些,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当时的楚国权贵专权、贪渎,政治局面紊乱,各方面一塌糊涂,不堪收拾!在这种情况下,范蠡纵然文韬武略,资质极佳,具圣贤之资、独虑之明,也不能够为世人与当权者所识一一就算为世人与当权者所识,在这样的状况下,又能有什么大的作为呢?所以,范蠡在无施展才华机会的情况下,转投他国。

P1-5

序言

吴越争霸,是中国春秋末期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最后一场大戏。大戏中的主角,不论是阖闾、夫差、勾践,还是伍子胥、孙武、文种、范蠡,都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几位主角的“表演”都精彩绝伦、可歌可泣,结局让人叹息,范蠡则是唯一的赢家。

范蠡,字少伯,楚国南阳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政治家,文韬武略无所不精。范蠡与文种辅佐勾践之初,勾践对他们言听计从;但吴王夫差对越国宣战时,勾践却不听范蠡与文种的劝告而贸然发动战争,结果兵败会稽而沦为夫差的阶下囚。

范蠡在勾践穷途末路、身为奴仆之际,挺身而出,随勾践一起人吴驾车养马,不离不弃地服侍左右。勾践返国后,拜范蠡为相国。范蠡是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主要策划者和组织者。从公元前480年开始,越国对吴国进行了报仇雪耻的争战。在战斗中,范蠡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公元前475年,越国军队一举攻克吴都,灭掉吴国。

君王将相终究不过是孤坟枯冢,这浅显的道理,几千年来总有人勘不破。而正因为有人勘不破,我们才能拥有这样趣味盎然的历史。历史往往都是相似的,一将功成万骨枯,兔死狗烹,每个人都重复着前人的执着,前赴后继地往那些命运设好的陷阱里跳,当粉身碎骨之时却为时已晚,但范蠡却是个例外。

功成名就的范蠡急流勇退,主动弃官经商,先是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后来举家迁往齐宋两地,置身于山林乡野,混迹于平民之间,改名陶朱公,通过经商而成为巨富。

范蠡在商人心中的地位牢不可破,尤其是他的经营理念一直是商人们所尊奉的信条。如范蠡的“经济循环论”“积著之理”“待乏原则”“平粜齐物价格理论”,至今仍闪耀着先秦经济学说的熠熠光彩。后人甚至把范蠡的緻富奇书》《陶朱公术》加以发挥、充实、演绎、细化,或是把经商事业称为“陶朱事业”,把诚信经商称为“陶朱遗风”。

从范蠡经商的生涯看,他将政治、军事谋略用于经营管理,驾轻就熟,胜人一筹,所以才得“居官为卿相,居家则富翁”的称号。关于经商,范蠡既有精辟的理论观点,又有丰富的商贸实践,为后世留下了可贵的“遗产”‘范蠡不仅仅是“商圣”,而且还成为财神。人们把商代之比干、春秋之范蠡、三国之关羽并称为“三大财神”,乃取比干之忠诚、范蠡之智慧、关羽之仁义,认为这是经商致富的诀窍所在。

范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传奇。

在政坛运筹帷幄时,他的名字叫范蠡;在商场搏击风云时,他的名字叫陶朱公。官场上,范蠡这个名字,是权力、智慧的象征;商场上,陶朱公这个名字,是财富的代名词。

政治家、军事家和商人,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身份,范蠡先后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成就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绝无仅有。

后记

纵观中国历代名商,大多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自我完善,自我升华,最终成为商界翘楚、商人典范,成为巨大财富的拥有者。

本书结合时代大背景,从中国名商巨富的成功与发家史中,学习他们积极进取、独立创新的精神;感受他们渴望变革、勇于突破、善于发现机会的品质。每一位有志于成为财富拥有者的人都会受到启发。品读本书,我们不仅能体会到中华商圣们艰辛的创富历程,还能体会到他们的处世和经营智慧。希望通过这些伟人的财富人生解读,以期给创业者和读者朋友以帮助和启迪,教你们掌握真正的中国式商道。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的众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以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多位教授、博士的亲临编写、设计现场给以指导,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尤其要特别感谢安徽省濉溪中学的一级教师田勇先生在本书编写、审校过程中给予的辛苦付出和大力支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引用了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资料,谨对这些资料著作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有些资料因为无法一一联系作者,希望相关作者来电来函洽谈有关资料稿酬事宜,我们将按相关标准给予支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