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中寻找人生智慧,从《论语》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纵览人类文明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中国。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品读孔子的《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能使我们在纷繁万象中拨云见日,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
吕宁编著的《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力图通过解读经典,让我们再一次捧起《论语》,重新找回曾经迷失的心灵,把宽容,理解、真诚的火种重新点燃,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中的人生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从《论语》中寻找人生智慧,从《论语》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纵览人类文明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中国。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品读孔子的《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能使我们在纷繁万象中拨云见日,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 吕宁编著的《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力图通过解读经典,让我们再一次捧起《论语》,重新找回曾经迷失的心灵,把宽容,理解、真诚的火种重新点燃,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内容推荐 循循善诱,饱含人生哲思;因材施教,激发内心暂慧;海纳百川,广布文化精髓。《论语》就是在教我们怎么样给自己的人生定位,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幸福。吕宁编著的《论语中的人生智慧》力图通过解读经典,让我们再一次捧起《论语》,重新找回曾经迷失的心灵,把宽容,理解、真诚的火种重新点燃,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目录 第一篇 生活的智慧 有一种生活叫安贫乐道 过一种勤俭节约的生活 寻找到自己的乐趣 患得患失不可取 饮食中的养生之道 解放自己的心灵 第二篇 做人的智慧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智者要明智、有主见 人要有忧患意识 德比才更重要 进退有度 坚守自己的操守 做人要将心比心 做人的标准 第三篇 做事的智慧 欲速则不达 团结就是力量 做事应大智若愚 君子之“义” 行胜于言 进退之间的大智慧 少一些怨恨,多一些宽容 不要一味追求个人利益 第四篇 处世的智慧 拥有超然豁达的心态 求之于己 了解别人是别人了解自己的关键 不拘小节 做人就要坦荡荡 学会不忧不惧 宠辱不惊的风骨 处世当灵活运用“绝四” 以直报怨 爱惜自己,珍惜生命 学会中庸之道 拥有仁爱之心 仁者爱人 做人要遵守“礼” 调节人际关系,与人友善相处 人格修养之“和” 言忠信,行笃敬 第五篇 修身的智慧 贵在坚持 忠信之道 不因小利而失大义 不管贫与富,都能安然自若 克服私欲 做人不卑不亢 常常反省自己 善于取长补短 君子当不器 认识自己,提升自己 第六篇 学习的智慧 人生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要有进取心 学思并举,不可偏废其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温故才能知新 学习切勿不懂装懂 学以致用 三人行必有我师 会学习、会思考 学无止境,所以要多闻多见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 第七篇 工作的智慧 学会忍耐 以身作则 不要抓着别人的错误不放 善于察人 反躬自省、严于律己 做好本职工作 敢于承担和自我批评 第八篇 说话的智慧 说话要察言观色 言必有中 把握说话的尺度 言而有道 少说多做 凡事慎言 少一些巧言令色 试读章节 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做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传说,孔子有学生300O余人,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之一。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所以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颜回,字子渊,所以也叫颜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在陋巷不改其乐的品德。这是一种“安于贫而乐于道”,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 这几句话看起来非常简单,但是要身体力行,历练起来,就不简单了。孔子第一句话就赞叹颜回,然后说他的生活——“一箪食”,只有一个“便当”。古代的“便当”就是煮好的饭,放在竹子编的器皿里。“一瓢饮”,当时没有自来水,古代是挑水卖,他也买不起,只有一点点冷水。物质生活是如此艰苦,住在一条陋巷中。任何人处于这种环境,心里都会产生忧愁、烦恼。可是颜回仍然不改其乐,心里一样陕乐。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充满智慧的哲理和深刻完备的伦理。“安贫乐道”就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理想精神,走进诗人刘禹锡的陋室,我们就可以发现“安贫乐道”的精神在其身上淋漓尽致的体现。他在自己的世界里任思绪纵横驰骋,踏着湿漉漉的青苔,走进幽静的林荫小道,走进一个无“污染”的大自然里,悠闲地抚弄素琴,还有野鹤夜听经。可以以琴书会友,当然更没有世俗嘈杂的声音扰乱自己的听觉,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更让人心安理得。对于内心愉快的人,钱财是黄粱梦中的虚无。钱财的分量如何,对于我们来说,取决于我们的内心。钱财不会自动带来幸福,也不会必然带来灾祸。它是一面放大镜,放大每个人的内心。把钱财只看作是福的人,往往塞翁失马,得到的也许只是尚未打开的潘多拉盒子。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如果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在获得钱财的同时,也许我们就正在走向万丈深渊,万劫不复。相反,如果保持清醒的头脑,钱财或许像镜中月水中花一样可望而不可即,但是快乐却会如同牛顿头上的苹果,自动落到我们的头顶。 快乐与钱财无关,与内心相连。安于贫穷才能乐于求道,是之谓安贫乐道。 通常,有人将安贫乐道理解为贫困、满足现状,但其实安贫乐道是不等于安于贫困、满足于现状的。追溯历史,隐士们都是贫困潦倒的,居陋室、家徒四壁;难自给、箪瓢屡空;穿布衣,甚至短褐穿结,想痛饮一番,还借酒消愁又几千……然而,他们都能“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他们宁愿不为五斗米折腰,去安贫乐道,为什么呢?是他们贪恋家乡美味吗?是享受田园美景吗?不是,他们不是不为国家做贡献,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哀。 一个压抑人才的时代,有才能的人屡遭贬谪,所以他们安贫乐道,诵出“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有才能的人怀才不遇,于是他们“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后汉书·杨彪传》向我们介绍了杨彪的安贫乐道:“安贫乐道。恬于进取,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杨彪字文先,东汉名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杨震之后,杨赐之子,世代忠烈。任京兆尹时毅然处死巨宦王甫。献帝时为太尉,董卓欲迁都长安,百官无敢异议者,唯其力争,免官。卓死复为太尉,李郭之乱中尽节护主。后为曹操所忌,诬以大逆,孔融力救始免。后其子杨修为曹操所杀,闭门不仕十余年。 古有安贫乐道者,今也有安贫乐道者,大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一位。 钱学森1911年12月11出生在浙江杭州。他从小就很有志气,5岁就能读懂《水浒》,立志长大后也做英雄,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1935年至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学习,获得硕士学位。后又勤奋学习,获博士学位,并在加州理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从研究员一直当到教授。照理,钱老一家在美国的生活是相当不错的,可是,当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报效祖国,1950年8月,毅然带全家返回祖国。他牵头成立了中国中科院力学研究所,1958年完成了东风导弹计划,并且在1964年试射成功。2003年成功将“神舟五号”送入太空的“长征”火箭,也是在钱学森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很多人都说,是钱学森点燃了中国的强国梦想。 序言 从《论语》中寻找人生智慧,从《论语》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 纵览人类文明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来自中国。作为中国文化主流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整个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品读孔子的《论语》,感悟其微言大义,能使我们在纷繁万象中拨云见日,选择好正确的人生方向。 《论语》一书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语行事,是一部典籍文献。它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学思想智慧的宝库。宋朝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是一本被读了几千年的教科书,包含了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历史、哲学和宗教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大到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饱含精警的启迪,充满着哲理和智慧。 《论语》里的每一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却很深远,仔细品之,总会从中发掘出很多通用的道理。它以深入浅出的形式告诉我们怎样学习和生活,怎样为人处世。 《论语》不仅是知识,更是智慧。有些知识是会过时的,但智慧却是永恒的。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智慧。否则,就会时常感到迷茫和纠结。 智慧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中来,从历事练心的感悟中来。掌握知识并善于思考的人可能成为“智者”。拥有人生智慧的人,拥有智慧的人生,才可能是真正和谐幸福的人生。 从《论语》中,我们往往会体味到人生的大智慧。本书以白话诠释经典,用经典诠释智慧,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用朴素、浅显易懂的话语揭示了生活中很多的深刻道理。走进《论语》,体味《论语》与生活, 《论语》与做人、做事,《论语》与学习等的大智慧、大境界,从而帮助读者提升人生的境界,掌握前进的方向。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