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医术”是距今三千年前的佛祖释迦牟尼开创的,大都以采摘人们常见的食物、花草、枝叶、根茎对常见病进行非药物疗法,简便易行。本书所介绍的释迦牟尼开创的佛门医术有十种代表性的治疗方法,也称“秘经”,在历代寺院僧众中流传至今。本书图文并茂,是家庭非药物疗法的优秀指导读物。
释迦牟尼开创的佛门医术大致有十余种代表性的疗法,也称“秘经”,在历代寺院僧众中流传。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这门朴素实用、闪现着智慧之光的医术,并按照现代家庭的生活方式进行了科学编排,使其更具真实性,成为家庭非药物自疗的必备手册。
印度原始佛教的戒律里并无“不食肉”的规定,佛言里就有“听食种种鱼”、“听食种种肉”的记载。但大乘佛教认为,食肉就是杀生。《梵冈经》规定:“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佛教传人中国之初,也没有普遍禁止食肉。中国佛教实行严格的素食习惯,是从南朝以后开始流行的。南朝梁武帝笃信大乘佛教,于是大力提倡僧尼禁止食肉。天监十年(公元511年),梁武帝集诸沙门立誓,永断酒肉,并以法令形式告诫天下沙门,若有违反,严惩不贷。这样,素食才逐渐成为中国佛教风俗习惯的主要特征之一。
吃素风俗在民间俗称“吃斋”,除出家僧尼必须坚持终身素食外,在家居士则分别在三长斋月、四斋日、六斋日、十斋日持斋。
“三长斋月”是指正月、五月、九月3个月当中的初一至十五持斋;“四斋日”指每月的初一、初八、十五、廿三这4天持斋;“六斋日”指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这6天持斋;“十斋日”指每月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廿三、廿四、廿八、廿九、三十这10天持斋。
佛门素食大多以豆制品和蔬菜为主,并把它们制成多种美馔佳肴,别有风味。素食丰富了中国的饮食文化,提高了民族饮食风味,同时适当的素食对人体健康也有一定的好处。时至今日,人们对素食仍不乏喜爱,有的老人还坚持少吃或不吃荤食。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