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
本卷为其中之一,是活跃于19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战时期的三位女作家安娥、关露和白朗的合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安娥关露白朗卷)(精) |
分类 | |
作者 | 陈惠芬 |
出版社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 本卷为其中之一,是活跃于19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战时期的三位女作家安娥、关露和白朗的合集。 内容推荐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安娥·关露·白朗卷)》是活跃于19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战时期的三位女作家安娥、关露和白朗的合集。 安娥(1905-1976),原名张式沅,曾用名何平、张菊生,河北获鹿县范淡村(今石家庄)人,其父为清末举人。 本卷收入了她的部分作品,均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安娥文集》。 关露(1907-1982),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庆,生于山西太原。 本卷收入了她在上海时期的主要创作,诗歌和长篇小说分别都依1936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和1940年7月光明文艺社的初版本收入,散文、杂评则主要选自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都市的烦恼》。 白朗,原名刘东兰(1912-1994),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市)人。 本卷收入的白朗作品均选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白朗文集》。 目录 凡例 前言 安娥 歌词 渔光曲 渔村之歌 警钟 采莲歌 和平歌 落叶 小鸟儿思亲 燕燕歌 新凤阳歌 四姊妹 凤求凰 抗敌歌 大地行军曲 新莲花落 狼山谣 打回老家去 劳动节歌 采菱歌 王老五 高梁红了 少年进行曲 妇女节歌 运河搬煤歌 高梁叶 和鬼子决战去 饿死鬼子 东京之月 卖报歌 走出摄影厂 一个女明星 女性的呐喊 路是我们开 我们不怕流血 山茶花 六十军军歌 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 剧作 高梁红了 狼外婆 孟姜女 莫斯科 我对高尔基的第一个印象 遥寄陶行知先生 我想白薇 关露 诗歌 太平洋上的歌声 风波亭 娜达姑娘 没有星光的夜 海燕 悼高尔基 病院 失地 你去吧 逃亡者 纪念马亚可夫斯基 当店 别了,恋人! 飘着白雪的梦里 囚徒 昨夜你忧伤 赛金花像 舞 I钱地 向日葵 故乡,我不能让你沦亡 春天里 散文、杂评 端午节 悲剧之夜 仲夏夜之梦 一个牛郎的故事 访问梅兰芳先生 闲谈菊花 秋夜 天才艺人程砚秋 一个可纪念的日子 几个回忆 海的梦 关于小学教员 谈生活 关于米价 我和佐藤俊子女士 没有节拍的歌唱 都市的烦恼 长篇小说 新旧时代 白朗 短篇小说 叛逆的儿子 只是一条路 依瓦鲁河畔 中篇小说 战地日记 散文、报告文学 沦陷前后 保重 混乱 无言的会见 礼物 探望 东北抗日联军巾帼列传 编后记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总目 试读章节 “嘘,轻声些,这是你们唱歌的时候吗?难道你们竞忘了你们的任务;忘了敌人监视的耳目吗?” 两个人受到冷云的斥责,马上警觉地把下半段更雄壮的歌词咽回去了,随着伸了伸舌头。胡荣还辩白道: “怎么能忘呢?只是喉咙痒起来了……” “况且这野地里空旷旷地,连个鬼也不见,唱唱歌又怕什么?”小鱼撒娇地抢着说。 “别胡说了吧,你看不见‘鬼’,‘鬼’可看见你了呢!况且那样的歌子也不是可以随便到处去唱的!” 胡荣和小鱼承认了自己的冒失,于是沉默起来。 冷云怕过分压制了孩子们热情,便讲了几个笑话,笑声在原野中荡漾。鸿雁掠过晴空,她们已经忘了旅途的漫长,脚步更加轻快起来了。 约摸下午三点钟左右,她们已经走了五十多里了。中途上,她们没有休息,除了吃一点干粮之外,也没有正式打尖,而胡荣和小鱼因为人伍不久,还不太习惯于长途行军,脚步看来是有些沉重了。 “歇歇再走吧。”冷云看了看太阳,还早得很,便领头坐了下来。她认为这里是有七分安全把握的,过去大队行军时,常常在这里搭锅做饭,只有三个多月没有来过了,情况有无变化,是无法估计的,因此,还不得不抱着三分的怀疑和警惕。 冷云一休息下来,大家便都随着席地坐下,她们倚着绿叶成荫的杨柳闭起了眼睛。 于是,胡荣和小鱼又来了玩的兴致。她们便牵着手跑到江边,一边玩着那清澈的江水,一边洗掉了满脸的尘土和汗渍。 冷云没有睡觉,在这特务网密布的情势下,她是不敢有一刻松懈的。 远远地一个赶牛的老头从田垄里向着村中走去了。 又一个放羊的青年农民穿过草原向北方消逝了。 冷云想:“这都是耕作归家的农民,不会是坏人的。” 这时,胡荣和小鱼跳着笑着跑回来了: . “那水真清得厉害,浅的地方连江底的石子都看见了,咱们用脸盆烧点开水喝不好吗?”胡荣用探问的口气对冷云说。小鱼忙又抢话说: “煮点饭吃可更美啦!” 冷云一直微笑地看着两个孩子洗得红扑扑的脸,没有即刻回答。她计算着:再走十来里,才能到三道河子,再搭船过江,再找下宿处,怕天就完全黑了,老乡们一定都已睡下,又怎好烧火做饭去惊扰人家呢?同时大家一天没有吃饭,的确是又饥又渴了。于是,她同意了小鱼的提议: “就煮点稀饭吃也好。” 冷云的一声应诺,全体响应,连睡觉的五个人全自动地起来了,于是淘米的淘米,架锅的架锅,拾柴的拾柴,一会的工夫,一个三根粗柳条筑起的行军灶便筑了起来,再把带来的一个脸盆放上,接着金黄色的小米便下了锅。很快地米粒在沸滚的水中翻腾起来,饭香在开始向外飘散着。 大家注视着蒸汽腾腾的脸盆,等待着一个痛快的晚餐。 突然,冷云发现西面大路上有一团蠕动的黑影,而且渐渐地近了,不过两箭多远的样子,于是她迅速地发出警报: “那边有敌人来了,赶快把火熄灭!” 大家陡然一惊,连忙把一盆小米稀饭扣到火上,火立刻熄灭了。 “老师,你看,南边也上来了!”小鱼惊叫起来。 “东面还有一股呢!咱们往北跑吧!”胡荣提议着,但立刻忆起了:“哦,北面是大江呵!” “不要慌,赶快预备好各自的武器,隐蔽起来,准备迎击!”冷云镇静地发下了命令。 每个人都抽出了怀里的手榴弹,紧紧地握在手中,每人找着一根树干作隐蔽。小鱼此刻已经镇静下来,她注视着逐渐逼近的黑影,握着手榴弹,狠狠地骂着: “狗养的,你走近来就是这一下子,炸你个片甲不回!” “静静地,不要作声!”冷云嘱咐着,“我们的武器不多,听我的命令,瞄准再扔,不要浪费啊!” 三面的黑影很快地围拢上来,多半是荷枪的伪军,也掺杂些鬼子,每一股都有二十个人的样子。显然地,分明是专为她们而来的,但是他们只是端着枪向前冲来,并不发射。冷云第一个投出了一颗手榴弹,立刻,正面的敌人有三个倒下去了。冷云又把第二个手榴弹投向东面,并指挥着: “小鱼,向南投!” 炸弹爆处,三面的敌人都三三两两地倒下了,敌人暂时停止前进。两分钟后,敌人看看这边没有了动静,便零星地放了几枪助威,一面冲一边喊: “不要放枪,捉活的呀!” 在冷云的指挥下,她们的手榴弹又扔出了三颗,敌人又有了十多个伤亡。当敌人第二次停止前进时,冷云这边的手榴弹只剩下三颗了,这三颗手榴弹用完时,势必失去了抵抗能力,要想冲出这三面包围,是不可能的了。敌人的兵力还有三四十呢。 敌人虽然继续前进,而阵势已经大乱,口里尽管嚷着要捉活的,在慌乱之中也开枪乱射起来。这时的冷云和小鱼都负了伤。 小鱼伤在腿部,她没有呻吟,在胡荣扶持之下仍在刚强地站着。冷云呢?她自己没有感到负伤,她心里只在想着政委的话。大家看到她被血染红了的左臂,都离开了树干的掩体,把她围了起来。 胡荣悲哀的自语道: “今天我们大家怕要同归于尽了!” “同志们,”冷云突然现出了凛然的神色,悲壮地叫了一声,“我们决不做敌人的俘虏!” “我们誓死不做俘虏,就让他们用乱枪打死吧。”是谁说了一句。 “不,我们的武器用完,便将无力抵抗,倘如打不死呢?” “那怎么办哪?”小鱼焦急地叫了。 敌人第三次向前冲来了,冷云急忙命令着: “把剩下的三颗手榴弹向着三个方向扔出去,瞄准……” 炸弹爆处,又有十几个敌人倒下了。暂时又停止了前进。 “不成功,便成仁,我们不能凯旋归去,只有光荣地赴死……”冷云大声说着,她的脸上现出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声音坚决而镇定,“来,大家挽起手来,随我跳下去,与江水永生!” 八个人毫不犹豫地紧紧挽起了手臂,随着冷云迅速地向着泛滥的江水跑去。 敌人迅速地冲上来了。然而,当他们冲到江边的时候,这八位视死如归的女英雄已经挽着手臂跳下江去,她们的尸体,很快地便随着清澈的牡丹江水向东流去了。P714-717 序言 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代的到来,如何更加自觉地发挥和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软实力”,自然便成为国家和民族新的文化发展战略的着眼点。缘于此,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编纂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也自当要从建设上海文化大都市的基础性文化工程着眼,充分发挥历史的文化积淀和展现深厚的学术渊源,广采博辑,探幽烛微,以期起到应有的咨询鉴赏和导向传承的作用。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上海文学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来梳理开掘上海近二百年以来的历史文脉和文学矿藏,温故知新,继往开来,无疑将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精选汇集了19世纪初期至20世纪中叶在上海地区出现的约270位作家和他们的富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经久的艺术魅力的约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集中展现了上海文学的深厚底蕴和辉煌成果,这是我们应该极为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于我们当前有待进一步繁荣发展的文学事业也将是一种很好的推动和激励。 早在上个世纪初,上海作为一个面向世界的文化都会,对全国文化人才逐步形成了一种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态势,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亲和力,有效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也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所谓“海派文学”的形成和发展,实际上是近百年来全国四面八方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共同参与的结果。正像鲁迅先生当年所说的那样,“所谓‘京派’与‘海派’,本不指作者的籍贯而言,所指的乃是一群人所聚的地域,故‘京派’非皆北平人,‘海派’非皆上海人”(《鲁迅全集》第5卷,第352页)。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共识,所以我们在编选这部《海上文学百家文库》时,主要不以作者的出生地域为界,而是视其是否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参与了上海文学事业的共建共荣,并获得重要的文学成就为取舍。 上海作为我国开埠早并兼有海洋性文化特征的世界大都会,在西方的各种学术思潮和理论流派的交流和渗透下,在文化、文学方面自然也得了风气之先,使得上海的传统文化和保守思潮受到很大的冲击和洗礼,而各种新锐的学术思想、文化新潮和创作流派,则纷至沓来,一发而不可收,从而奠定了上海文化和文学开放性、现代性的基础。时至今日,文化艺术的多元互补、兼收并蓄已经成为人类思维方式和审美要求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当前不可逆转的世界文化的大整合、大跨越的历史潮流面前,我们必须以更加自觉的文化心态与创新精神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人类的美好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海上文学百家文库》规模宏大,卷帙浩繁,在编选过程中除了直接参与本书编辑工作的编委和有关人员的通力合作,还得到人选作者的家属和海内外文化界人士的热情关注和支持,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信息和资料,特此铭记,以表谢忱。 2010年3月 后记 本卷是活跃于1930年代左翼文艺运动和抗战时期的三位女作家安娥、关露和白朗的合集。 安娥(1905-1976),原名张式沅,曾用名何平、张菊生,河北获鹿县范淡村(今石家庄)人,其父为清末举人。1925年肄业于北京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9年11月回国后,在上海参加革命活动和左翼文艺运动,曾任百代唱片公司歌曲部主任。安娥以歌词著名,所作的歌词很多是电影插曲或主题歌,受到大众的喜爱。除了著名的《渔光曲》外,她还为《红楼春深》、《大路》、《空谷兰》、《迷途的羔羊》、《狼山喋血记》、《凯旋》等影片写过歌词,其中《新凤阳歌》、《新莲花落》和《王老五》等都脍炙人口、传颂一时。聂耳谱曲的《卖报歌》的歌词也是出自她之手。安娥所写的歌词大都由任光和聂耳谱曲。 抗日战争发生后,安娥参与发起和筹建了“战时儿童保育会”,并以战地记者的身份辗转于武汉、重庆、桂林、昆明等地,写出《五月榴花照眼明》等多篇报道。新中国成立后,安娥先后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实验歌剧院任创作员。安娥多才多艺,除了歌词和报告文学外,她还写有小说、剧本、散文和评论,一生创作有两百多万字。本卷收入了她的部分作品,均选自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安娥文集》。 关露(1907-1982),原名胡寿楣,又名胡楣,原籍河北延庆,生于山西太原。幼年家贫,自学完中学课程。1927年春,考入沈钧儒主办的上海法学院,1928年暑假又考入南京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后转入哲学系,在此期间她开始了散文和诗歌写作。1932年加入“左联”,曾在中国诗歌会创办的《新诗歌》月刊任编辑。1937年,和王亚平一起编辑了郭沫若命名的诗刊《高射炮》。 自1930年起,关露以胡芳君、梦茵、关露等笔名在《文艺新辑》、《文学月报》等报刊上接连发表诗歌、散文等作品。1936年,诗集《太平洋上的歌声》出版,为她赢得了“女诗人关露”的声誉。她为电影《十字街头》所写的插曲《春天里》更是家喻户晓:“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1939年,关露完成了自传体小说的第一部《新旧时代》,与此同时,她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派遣打人敌伪,1942年再次受组织安排,到日本大使馆和海军报道部合办的《女声》杂志当编辑。在编辑《女声》期间,关露积极扶持进步青年,同时亲自写作了大量散文、剧评,并创作了自传体小说的第二部《黎明》在《女声》上连载。抗战胜利后,关露被党组织转移到解放区,但她在抗战期间的这段经历却使她之后的人生备受挫折。 本卷收入了她在上海时期的主要创作,诗歌和长篇小说分别都依1936年11月上海生活书店和1940年7月光明文艺社的初版本收入,散文、杂评则主要选自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都市的烦恼》。 白朗,原名刘东兰(1912-1994),奉天盛京(今辽宁沈阳市)人。1931年在哈尔滨参加反日大同盟,曾任《国际协报》记者及文艺副刊主编,创办《文艺》周刊。1935年,她从东北来到上海,参加左翼文艺运动,是在上海崛起的“东北作家群”中的一个。抗战爆发后,她辗转到了重庆,积极参加抗敌协会组织的作家战地访问团。1941年进入延安,曾任延安《解放日报》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东北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白朗从小喜爱文学,20岁时,曾以刘莉、弋白等笔名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到上海后,正式开始了她的文学生涯。至1957年为止,她先后出版了多部散文集、短篇小说集和中、长篇小说,其中最能代表她特色的,则是描写故乡风情的《伊瓦鲁河畔》这类作品。1956年她以中国作家的身份,参加了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亚非作家代表大会。会后,她曾壮志满怀地拟写长篇传记小说《何香凝传》,但不久,她便从文坛上消失了。 本卷收入的白朗作品均选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白朗文集》。 陈惠芬 2009年9月16日于上海西郊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