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渡过”,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张进创作的这本《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读这本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张进 |
出版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一位抑郁症患者从地狱回归人间的重生感悟! 面对抑郁告诉你如何“渡过”,管理情绪与压力,重塑自我的内心力量! 如果你不那么成功,发现自己没有向上的动力,可以读读张进创作的这本《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 如果你在别人眼里很成功,但内心深处郁郁寡欢,也可以读读这本书。 内容推荐 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发病率很高,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实际上,中国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很多人不能正视抑郁症。自己不承认,外人不理解。张进创作的这本《渡过(抑郁症治愈笔记)》,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相可让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对提高社会幸福指数是大有裨益的。 目录 上篇 他渡 题记 相信科学 地狱归来 为何抑郁症患者容易自杀 如何干预抑郁症患者自杀 抑郁症是心理病变还是器质性病变 谁最容易得抑郁症 如何准确诊断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如何用药 双相是怎么回事儿 好医生好在哪里 科学的态度就是对未知常怀敬畏之心 揭开抑郁症黑箱 中篇 自渡 题记 内心的力量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什么叫“身心一体” 大脑和精神疾病有何关联 令人着迷的情绪 情绪如洪水,可疏不可堵 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调整认知,重建心灵 病愈后如何重返社会 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儿 下篇 渡人 题记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 艰难的救赎 困兽笼中 花香 抑郁病房日记 寒冷的微笑 一位文学青年的来信 橡皮人 对赛娜遗言的分析 勿给抑郁症患者“贴标签” 最痛苦的是无能为力感 后记 免于恐惧 附录一 失守抑郁症 抑郁症诊疗骗局 附录二 “关爱精神健康·关注抑郁症”认知手册 试读章节 【题记】 相信科学 “渡”者,由此案到彼岸也。佛教以此岸喻生死轮回,彼岸喻涅磐圣地。所有人皆在生死中,故皆在此岸;而觉悟者,则已从此岸,渡烦恼河,抵达彼岸。从此岸到彼岸,是一个人终生的修为。 但抑郁症患者不在此列,因为他们所处并非人间。毫不夸张地说,抑郁症患者生活在一个玻璃罩中,外部的世界,现实、透明、看得见,却是隔绝的。对于他们,“渡过”不只是宗教情怀,更具有实实在在的拯救的意义——从地狱回归人间。 故此,本书的书名,以及上中下三篇,都以“渡”为主题。上篇“他渡”,意指现代医学对患者的拯救。其中第一篇《地狱归来》,是我的自述,回忆了从患病到临床治愈的经过;接下来几篇,是我病愈后钻研精神医学的心得体会。 对于中度以上抑郁症患者,接受“他渡”,即现代医学的干预,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科学的信念。希望我写的系列文章,能够让患者相信科学,面对现实,积极求治,以配合的心态,完成现代医学对自己的拯救。 地狱归来 患病 从2012年初到3月,我逐渐发病。最初的病象是失眠,每天睡眠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服用安眠药也彻夜不眠的程度。 3月中旬,在连续两周彻夜不眠后,身体终于崩溃,不得不离开了工作岗位。 病休之初,自以为只要好好休息,恢复睡眠即可。岂知越来越恶化,每天完全睡不着。每次都是在困倦昏沉到即将入睡之际,会突然心悸,然后惊醒。记得当时我给一个朋友发短信描述说:“感觉有一个士兵把守在睡眠的大门口,当睡意来临,就用长矛捅向心脏,把睡意惊走。” 在失眠的同时,身体症状开始出现。头痛、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没有食欲,思维迟缓,做任何事情都犹豫不决。自己明显觉得变傻了。 求医 病休两周后,在朋友的提示下,终于犹犹豫豫地去安定医院看病。医生给出诊断:中度抑郁偏重。开了三种药:罗拉、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三辰片。 这三种药,西酞普兰片是主药。起初每日服用一粒。一周后加到一粒半;再一周后加到2粒。服药之初,由于罗拉片的镇定作用和三辰片的催眠作用,睡眠稍有改善,每晚能睡四到五个小时。 但是,情绪、思维和行动力没有丝毫改善。就这样熬了两个月,医生终于决定换药:把西酞普兰片逐渐减量至一粒、半粒;同时新加一种药,即米氮平,剂量在一周内从半粒加到1粒半。 米氮平有极强的催眠作用。刚服用时,睡眠有所改善,可以不用服三辰片,就能睡五至六个小时。但随着身体产生耐受性,催眠效果递减。 同时,其他症状没有丝毫改善。每时每刻,大脑都像灌了铅,或者像被一个无形之手攥住,昏昏沉沉,思维缓慢,说话磕巴;胸口火烧火燎地难受;不想做任何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都很犹豫畏缩;不想说话,不敢接熟人的电话,不看短信,或看了短信也不回。当然不想见任何人。每天早晨从一睁眼开始,就不知道这一天怎么度过。躺在床上,或呆坐着,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就这样慢慢地耗着时间。 后来,我看到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在《忧郁》一书中,描写自己的病况,感同身受。他是这样写的: “人类文字中对于崩溃阶段的忧郁症描述并不多,处于那个阶段的病人几乎全无理智,但他们却又需要尊严,一般人往往缺乏对他人痛苦的尊重。无论怎样,那都是真实存在的,尤其是当你陷入忧郁的时候。 我还记得,那时我四肢僵硬地躺在床上哭泣,因为太害怕而无法起来洗澡,但同时,心里又知道洗澡其实没什么可害怕的。我在心里复述着一连串动作:起身然后把脚放到地上,站起来,走到浴室,打开浴室门,走到浴缸旁边,打开水笼头,站到水下,用肥皂抹身体,冲洗干净,站出来,擦干,走回床边。十二个步骤,对我来说就像经历耶稣的艰险历程一样困难。我用全身的力气坐起来,转身,把脚放到地上,但是之后觉得万念俱灰,害怕得又转过身躺回床上,但脚却还在地上。然后我又开始哭泣,不仅因为我没办法完成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而且还因为这样让我觉得自己愚蠢无比。”P2-5 序言 济世之志 仁厚之心 □胡舒立 张进的书出版了,我表示祝贺。 我和张进相识多年。还记得1988年夏天,7月31日,22岁的张进从人大新闻系研究生毕业,一脸稚气地站在我面前,那情形宛如昨日。那时,我在工人日报负责国际新闻部,他给我当记者兼编辑;2000年,张进加入《财经》,后来我们一起创办财新。现在,他正是财新团队的核心成员。 还记得我们在工人日报的时候,张进拼命工作,突然得了黄疸性肝炎,全身黄染,紧急住院,似乎是祸从天降了。我去看他,见他乐天而豁达,才20多岁的小伙子,对人生竟是有所悟的,我有些触动。运气好,病很快痊愈且没有留下什么后患,在甲肝患者中当然并不为奇。但我一直觉得庆幸,也觉得张进对疾病的坦然是有作用的。 后来我们同事多年,风风雨雨,起起伏伏,20多年结下极深的情谊,一直觉得他是那么乐观、向上、年轻、直率,前途无量。不料,三年前,他突然得了抑郁症。我当时不熟悉这个病,但分明看到这一回不一样,不知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如何才能帮他闯过这一关。 沉疴之中,张进走了半年的弯路,受了很多苦。我们心痛而无能为力。后来他藉友人相助,幸遇良医,一旦对症治疗,竟然很快恢复了。真正是大喜过望,我们是多么地开心。 很多得了抑郁症的人,都遮遮掩掩,羞于承认自己得过这个病。张进则不然。这一回,他一如既往地坦然面对人生。在病情好转的第三天,就写下了自己的病中经历,发表在自己的博客上。他对我说,很多患者本人和家属、社会,对抑郁症太过陌生,他要把自己的经历公之于众,希望其他的患者接受教训,少走弯路,少受些苦。 之后,他用了很多精力,结合自己的情况,研究抑郁症。他边学习,边采访,边写作,写了一系列报道和文章,和患者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他的文章产生影响后,就有全国各地的患者找到他,寻求帮助。他总是尽力而为,有一些患者因他的帮助而受益。 我始终觉得,张进由病而医,终非专业;他由己及人的关于抑郁症的见解和经验,主要还是参考之用。而他的坦率真诚,他的善良的愿望,以及为患者排忧解难的济世之心,我是很赞赏的。 当今社会比以前复杂很多,人们遇到的矛盾、压力,面临的挑战也大得多。如何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情绪,是每个人毕生的功课。张进这本书,从自己的感受和经历出发,既有理论知识,又结合大量案例,深入浅出,对这些问题做了解答,相信会对读者有所裨益。 张进是个有才华的新闻人,文字修养很深。他的这本书不仅有知、有识而且有趣,文字颇有余味。这是本书的另一重价值。 胡舒立,财新传媒总编辑 后记 首先是体能的提高。 从病愈后第一天起,我就开始了体育锻炼。两年半以来,除差去外地,无一日间断。渐渐地,体力健旺,身体轻盈,走十几山路不觉得累;不怕冷,洗冷水澡一直坚持到11月中旬,即使感一天就好。不久前体检,所有生化指标都处在正常值的中段。 体育锻炼的好处人尽皆知,问题在难以坚持。我的体会是,始要制定任务,用毅力强逼自己完成;慢慢任务变成了习惯;最惯变成了享受。到第三阶段,就不需要坚持了。 如今,锻炼已经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一日不动,临睡前就所失,一定要补上才能踏实。晚上,在公园锻炼,穿行在树的中,耳边风声飕飕,身体轻盈得似乎消失,竟会有一种凭虚御风自浮的感觉。 (二) 其次是脑力的提升。 一般来说,精神类疾病对脑力多多少少会有些伤害,对此我心理准备。可是,莫名其妙地,从2014年5月,也就是我开始《科普抑郁症》系列8篇、接着写作《旧事新叙》系列8篇时,隐约约感觉到,写作越来越顺手,表达越来越精确,感受力越来走敏,联想力越来越丰富。再往后,到2014年下半年,创造力(自摄影)呈井喷态势,两三天就会写一篇文章,体裁多种多样,质点能维持在一个水平线上。 那一阶段,我处在一种奇妙的状态中。内心情感滚涌,目眩神对美的感受随处可掬,对生活的感激接踵而至。整个人都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驱散了黑暗,灵感在那一刻源源不断而来。 我曾怀疑过这个变化是否真实。经过反复对比(我几乎重读了此前写的所有文章),我确认了这个事实。 那么,如何解释?结合我在精神领域所学,我提出了三种假说: 第一,我的脑力本来就是这么高,只是过去多年一直处于慢性病程中,智慧被疾病遮蔽,而今只是恢复到本来状况而已; 第二,患病后,治疗过程改变了大脑的某种结构和功能,而这个改变,幸运的是朝向好的方向,刺激和提升了脑力; 第三,我自以为现在状况很好,其实是处于双相的轻躁狂期,表现为脑力的暂时提升。也许不久的将来,又会跌入相反方向的抑郁中。 这三种状况,第一种和第二种都是好事。但是,如果是第三种,则前景堪忧。出于对第三种状况的担忧,有一段时间,我时常会有一种紧迫感。就是要抓紧这段好时光,拼命写。不然,不知道哪一天,状态就跌回去了。 2015年春节,向姜涛医生拜年时,我对他叙述了我的三个假说。姜涛说:“你的三点总结是有可能的,但是躁狂状态一般不产生创造力与生产力,短期会有效率的增加,但是后果不佳。所以长时间考察的结果就是你与躁狂无关。” 至于原因,姜涛说:“这应该是你本身潜能巨大,通过疾病恢复把很多潜能释放出来了,这个在我这里也有很多例子,并不是什么奇迹。就是中医说的可能是在疾病期与恢复治疗过程中打通了一些筋脉或经络,人一下就变得聪慧了。” 不过,姜涛说,这也不会是经常发生的,因为,“首先他要有积累沉淀或储备了足够的潜能。” 这番解释,让我如释重负,不再担心现在是轻躁狂。 除了脑力的提升,还有记忆力的变化。这是在两个方向:短期五忆力下降;远期记忆力增强。 如今,我眼前的事情,尤其是数字、人名、地名,几乎转眼赢忘。我绝不敢相信自己当下的记忆,一定要记在纸上才放心。 姜涛医生对此的解释是:“大脑皮层活跃,不稳定,刻的印子E较浅,形不成深刻记忆。” 至于远期记忆力的提升,可能更难解释。 不久前,我的大学同学建了一个群。一天,叙旧时,提到32匀前,同学们曾经办过一本刊物《南大中文》。说话间,那本发黄的纸张粗糙的油印刊物,突然在我脑海里浮现;我当即报出其中有哪,篇文章,是哪几位同学所写,甚至复述出文章开头的几句话;接着争想起我和一位同学去采访某位老师;那位老师住在一个筒子楼里,剩们穿过狭窄拥挤的走廊时,黑暗中有一个光着膀子的男人在做饭,月的是煤油炉,煤油味扑鼻而来…… 我毛骨悚然。我实在不知道脑子里居然还装着这些东西。由圳我推论:记忆力是很强大的,很多事情我们自以为忘记,其实它乒是躲藏在大脑的某个地方,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会被挖掘并浮习出来…… (四) 但以上这一切不过是皮相之议。 相较于生理,最深刻r应该是精神世界的变化。今日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精神类疾病,包括抑郁症、双相等等,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它让你停下快速前行的脚步,盘点自己的人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从而更自信地面对世界。 为什么?我悟到:人的精神世界,是有着坚硬的外壳的。无论别人还是自己,都很难深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遑论改变?并非情愿地,一次彻底的精神疾病治愈过程,有可能打破这个坚硬的外壳,让大脑功能从失衡到平衡,相应地精神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而精神结构的重塑,则可形成良陛、积极的情绪、意志、认知、思维模式,使心理状态得到改变。 从现实角度看,一个人在病程中,会暂时失去很多社会功能,但大脑从未停止思考。既已陷入人生最低谷,就不必再粉饰和虚夸,而可以直面内心,用手术刀解剖自己,梳理人生成败得失。 人生在世,最负面的情绪是恐惧。所以罗斯福的“四大自由”中,有一条就是“免于恐惧的自由”。而恐惧的原因是害怕自己不够强大。其实,强大和弱小,都是相对的;追求外在的强大没有止境,唯一能做到的是内心的强大。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堵墙,同时都有一扇门。这堵墙是自恋、恐惧、封闭,把自己和真相隔开,看不见世界的真实存在,看不到自身更大的力量。只有推倒这堵墙,或打开通往墙外的这扇门,让外在的光亮照进来,或点亮你心中的光,你才能看清自己的内心,让真相自然映现。 有时候,我甚至认为,抑郁症或者双相,其实是精神力量整合的一个契机。是停下原来的脚步,静观并重组。两年半来,我经历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好比从自己抽身而出,从高处来直面自己,俯视前后左右、过去将来。 我想,每个人都可如此。假如你能对自己洞若观火,你就可以更加自信和从容地面对这个世界,真正强大起来。——你也就会无所畏惧。 两年半来,我一直没有停止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完成这篇文后,我的反思基本完成。人们穷其一生,都不会结束对生命的永恒问,在奔向知天命之年时,我有此认识,并不算晚。——子日:朝道,夕死可矣。 今天是2015年5月6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属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意味着春天已去,炎暑将至,物繁茂。生命勃发的季节到来了。 写到这里,已是深夜。窗外,暑气梦境般流淌,它浸润着人类眼睛和心灵。我写过,且释然,人生一段往事,就此滑向生命深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遥远荒僻的沉静中的地方,你或许能找到昔苍劲时日的美丽回忆,那种种强烈的情感和矛盾,早已熟稔的幻想熟稔的悲凄…… 让我们怀有感恩之心,珍惜生活吧。 谨以此书向那些慈悲心怀、帮助患者重见天13的医生们致意; 向那些曾经饱受折磨,最终逃出生天的胜利者们致意; 向那些正在饱受折磨,但咬紧牙关不言放弃的坚持者们致意; 向那些和自己的亲人一样饱受折磨,在求治之路上辛苦辗转的豸属们致意。 晚安。 张进 2015年5月6日 书评(媒体评论) 张进是个有才华的新闻人,文字修养很深。他的这本书不仅有知、有识而且有趣,文字颇有余味。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价值。 ——财新传媒总编辑 胡舒立 张进的这本书,从患者感受出发,对抑郁症做了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深入浅出,引入入胜,很多地方比我们医生说得都清楚,这是很不容易的。 ——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 姜涛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