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最漂亮的宗建筑
远远就看见普纳卡宗,宛若城堡一样坐落于普纳卡山谷的正中央,气势恢宏。正午的阳光把普纳卡宗的层层金塔点燃了,背后的山林绿意盎然,前景是低头吃草的牛羊,蓝天白云里的普纳卡会让你想起“世外桃源”这样的地方。
普纳卡宗一直被誉为“不丹最漂亮的宗建筑”,就位于两条河的交汇处,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无论从什么角度观赏,你都不会错过它。一条河名为“母亲河”,另一条河为“父亲河”,一湍急一平缓,如阴和阳,两河交汇处的对岸,就是眺望普纳卡宗的最佳角度。
如果你在不丹只想参观一个宗(虽然这不太可能),那么必然是普纳卡宗。在不丹语里,“宗”是“城堡”的意思,不丹语为“Dzong Ka'’,其实就是“宗里说的话”之意,可见宗在不丹人心中的地位。
通过一座精美的木头搭建而成的廊桥,我们就进入了普纳卡宗的领域。原有的廊桥和普纳卡宗一样建造于17世纪,然而却在60年前的一场大水中被冲走了,现有的桥梁大约554∈长,完全依照传统风格建造并于2008年完工。由于宗采用木头和泥土为建材,加上宗里经常点着酥油灯,因此不堪祝融的肆虐,不少宗就是经过数次的烧毁及重建的。
不丹的历史总是由各种神乎奇乎的神话组成,宗的历史也不例外。根据当地传说,将佛教密宗传人西藏的莲花生大师(Guru Rinpoche)曾预言一个名为Narrigyal(即是夏尊-雅旺·南嘉)的圣人将会来到此处一个形状酷似大象的山丘。于是夏尊-雅旺·南嘉找到了这座山,并在此建造了宗。普纳卡宗的设计灵感来自建筑师Zowe Palep的一个梦境,相传建筑师在佛塔下睡觉,通过梦境产生了设计蓝图,1637年开始建造普纳卡宗,隔年完工。
宗犹如欧洲古代的城堡,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和行政中心,在战乱的时代,宗更是当地居民的庇护所,因此宗的外墙坚实厚重,并且向内倾斜。走上木梯就是宗的大门,木梯的设计十分灵活,也反映了普纳卡过去纷乱的历史,只要有外敌人侵,就能马上拆除,并锁上大门达到御敌的功能。 普纳卡宗长180米,宽72米,就面积而言,它是不丹第二大宗,共有三进庭院,比一般的宗多了一个庭院。第一进庭院为普纳卡的行政中心所在地,庭院中有个白色的佛塔和壮硕的菩提树,几个不丹信徒在树下乘凉。在宗内经常可见一身正装,甚至还携带佩剑的不丹人,导游说他们都是公务员。原来不丹的宗不止是寺庙,还是地方政府机关的所在地。一般的宗,前院是政府机关,后院才是宗教场所,这种政教合一的传统来自西藏的影响,不丹依旧保留了这传统。
第二进庭院则是寺庙及僧侣的宿舍和活动空间等。宗往往也设有一栋塔楼一般的建筑,名为Utse,往往是宗里花最多精力设计的建筑。普纳卡的Utse楼高6层,设有多扇雕工精美的门窗,并绘上各种细腻的吉祥纹饰,十分华丽。
第三进院落在不丹宗堡建筑中较为罕见,巨大的经堂中竖立着54根巨柱,饰以精美的纹饰。莲花生大师和夏尊·雅旺·南嘉的像立在这里,供不丹人民膜拜。1651年,夏尊-雅旺·南嘉在此圆寂,其法体至今被供奉在大经堂的鎏金佛塔里。
普纳卡宗有十分丰富的宗教收藏,包括阿旺-纳姆伽尔的遗物等等,因此它是不丹最为神圣的宗之一,总吸引不少不丹人前来朝圣。
当晚的住宿是在安缦普纳卡度假村,位于普纳卡宗以北7公里的山谷里。车子在清澈而湍急的河边停下,眼前是一座挂满了经幡的吊桥,度假村为了迎接我们,还特意安排了一场挂经幡的仪式,保佑我们一路的平安。放好行李,夜已经悄悄地降临了,天上亮起漫天星斗,深邃的黑暗让星光显得异常的灿烂。在这里,没有光害,就算黑暗,反而更能看清楚一些事情吧。
P61-65
另一个幸福
决定策划一本不丹的书,是在2009年底,梁朝伟和刘嘉玲已在不丹完婚1年多。彼时,媒体吊足大家的胃口,轻描淡写这个喜马拉雅山下幸福指数很高的“雷龙之国”。对于这个童话般的王国,中国读者只有想象,鲜有期待。彼岸之花不丹,时光在那儿静静流淌,江湖上也不过流转着一个朴素的幸福传说。千百年来,佛光温暖着此方秘境,幸福循环于这片净土。
我们之所以向往不丹,不是因它遗世独行,毕竟孤芳自赏目下无尘的冷美人架不住时间的研磨,容易让人流失好感。时常听闻国人哀叹生活之艰辛、人生之不易,正是因着邻国不丹纯净、透彻、简单、温暖,才格外使人动容,谁也不否认“幸福”是不丹最最常用的修饰语。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都想要一段静好岁月,无车马之乱耳;都想要一种小清新,无人心之险恶;都想要一道慢风景,无熬夜之伤神……
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不丹。
不丹早已向世界许下一个承诺,怀着对大自然的一份敬畏之情、一颗虔诚之心,你说它墨守成规也罢,保守主义也好,它对境外旅人设置的高门槛,不过是唯恐异域文化的大规模吞噬。你若想去,一定能达,佛说有缘自会相见。
叶孝忠与不丹有缘,他应本社写作之邀再次前往不丹,付诸心血成书,缘分不浅。对叶孝忠而言,旅行是生活,生活也是旅行。策划之初,直觉便让我坚定不移地选择了叶孝忠——曾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任记者的经历,行走70多个国家的丰富旅行经验,且行且思的负责任的作文态度……我坚信他的文字能够为中国读者开启一道通往不丹的心门。
编辑叶孝忠的稿件是一种全新的享受。最佳方式是通过微博知道这个“环球行者”身处地球的哪一端,幸好,每次答疑他都及时,甚至在台北旅行期间也愉快地接受了广东电台关于此书的访问。起初我还担心工作上的事会扰乱了他旅行的心情,后来才了解到他最喜欢爱提问题的编辑。他的文字如他本人一样有质感,还带有台湾旅游书的细腻感思的格调。有那么一天,你会厌倦狂轰滥炸的旅游资讯千篇一律的腔调,但你永远不会拒绝令你“身未行,心已远”的文字。风景在路上,感动在文字,从叶孝忠的笔端中,我们读懂了不丹人为什么幸福,也不禁思考:欲望少一点,幸福是不是就会多一点点?
或许,幸福的答案,你能在本书中寻到。于我而言,此书付梓,和读者见面,是另一个幸福——收获的喜悦。
本书策划:蔡子凤
舒缓心灵的不丹处方
不丹,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但我必须承认,第一眼的不丹,它的美,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就风景而言,那些壮丽的雪山、蓊郁的松林、翻飞的经幡,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随处可见。
但当你看多一眼,去了解当地人的生活,就会发现这个经常被誉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度”,有一种令人魂牵梦萦的魔力。不丹人安分守己地过活,从来没花太多力气去思考快不快乐的问题。不丹有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政策,不少政策对保护其传统文化及生态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塑造了这个神秘小国的面貌。在全盘现代化、相信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世界,不丹的坚持告诉我们,原来还有另外一种活法。知道了这些后,再仔细瞧瞧不丹,就明白眼前所见的都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所选择的结果。
离开不丹之后,才能更深地体会到不丹的美。由帕罗飞往加德满都,感觉就像从天堂坠入人间,混乱嘈杂碰撞的声音和色彩,还有五花八门的贫穷,什么是第三世界的城市,加德满都作了精彩的示范,习惯了不丹的宁静,来到加德满都会容易让人心烦气躁。不丹就是不想步邻居的后尘才限制旅游人口,杜绝了低端旅游业所带来的污染和问题。曾经有不丹议员建议开放旅游业,那无疑能促进不丹现代化的发展,也能更快地让老百姓获益,然而这项议案被否决了。不丹清楚,这大门一开,其脆弱的传统和生态将消亡得更快。环顾周围,不丹愈加清楚,如果不好好驾驭“现代化”这头莽撞的“野兽”,将给后代带来更多的灾难,不丹政府和人民还没有打算付出这代价,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山林都是要留给后代的。
然后我回到国内,朋友们对生活艰难的抱怨(往往是欲望太多的结果),像老套的肥皂剧情一样反复重播。大家都不快乐。我益发怀念起停留不丹短暂的日子,毫无疑问,两趟的不丹之旅,在某个程度上也改变了我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每次面对一些抉择,生活遭遇不快,我就会想起不丹,想起那个被佛光温暖的国度,它温顺和气的子民,那些永恒不变的雪山和沁人心脾的微风……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净土,而这方净土其实就在不远,也能在你心中。
叶孝忠
《地球上最温暖的旅行:去不丹去最幸福的国度》由叶孝忠编著。
不丹,一个街头找不到麦当劳和星巴克的国家,一个人均GDP不到2000美元的国家,不丹人快乐的秘密何在?时间为不丹保留了一块人间净土,也在提醒人们快乐和幸福其实是一种选择。
《地球上最温暖的旅行:去不丹去最幸福的国度》是关于爱与慈悲的旅行。新加坡籍旅行家叶孝忠以细腻感思的笔调采写不丹的风物,人和事,带着旅人的好奇心亲近不丹人,在不丹冥想,发现传统不丹的生活哲学,探寻舒缓心灵的不丹处方,在这片佛光温暖的国土上,体会生命最纯净的洗礼。
畅销书《不丹:佛光温暖的王国》的升级版,海量图片更精美!
《地球上最温暖的旅行:去不丹去最幸福的国度》是国内第一本以旅行者身份进入不丹的旅游书,给旅行者最好的行游不丹指引。
叶孝忠所倡导的心灵旅游,追随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脚步,与不丹人当地人对话,和读者一起探讨不丹人的幸福哲学。
马云、冯仑、梁朝伟、刘嘉玲、杨二车娜姆等国内知名人士为何推崇不丹?本书一一解码不丹的快乐配方!
幸福的旅行笔记,平和释然的人生智慧,你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