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校园奇侠传”的第二部《跟野小子一起野》,该书在写作技巧上更趋成熟,它采用了多条线索交差行进的手法,精彩情节如浪花互逐,将疯丫头和野小子们那热烈而又纯洁的精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跟野小子一起野》延续了《带疯丫头一起疯》轻松幽默的文字风格,但在思想上显得更为深刻。少年时期的偶像崇拜,往往未经成熟的思考,并且不自觉地便会把自己的梦想与心目中的偶像联系在一起,所以对偶像的崇拜才会那么狂热。或许,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心灵体验吧!
“校园奇侠传”是一系列写得好看、写得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学作品,其中的一些人物读后让人印象深刻,“野小子”——叶晓之,“慧琳师太”——七班的班主任段慧琳、八班班花姜盼盼……全书语言幽默活泼,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充满愉悦。
为了庆祝祖国的生日,学校要举办文艺会演,这可忙坏了野小子——叶晓之。他摇身变成了班级大戏《众神战无天》的导演,闯入了校园娱乐圈。曾和叶晓之传出“绯闻”的八班班花姜盼盼也将参加这次文艺会演。七班和八班又站在了PK台上,叶晓之和姜盼盼,哪一个能赢得大奖呢?
科学探究课上,叶晓之选择了让人恐惧的探究对象——“鬼”。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呢?为了查明真相,疯丫头和野小子们开始了捉“鬼”之旅!
《呀呀说教咒》?!
敬爱的段老师,可恨的“慧琳师太”,莫念,莫念!
我头痛得厉害,不由双手抱头——这一下我摸到那个可恨的头箍了。
我想把它摘掉,但它已深深地陷入我的肉中,像生了根一样。
段老师每念一句,头箍就缩小一点。我头痛难忍,生不如死,哪里还有腾云驾雾的能力?
“啊!”我大叫一声,从云端跌落,又从那个窟窿里落回教室,把一张课桌压得粉碎。
只见段老师正得意地微笑着,嘴唇快速地开合着,越看越像那个对美女妖精大慈大悲、对齐天大圣心狠手辣的唐僧。
刹那间我全明白了,段老师是唐僧变的,我野小子是齐天大圣变的,《呀呀说教咒》原来就是《紧箍咒》。
我认输,我认命,我俯首帖耳,我百依百顺。我一个劲儿地哀求:“师父莫念,师父莫念,弟子再也不敢了。”
“晓之,晓之——”
耳边传来妈妈的呼唤,那么亲切,那么温暖。
我睁开眼睛,段老师不见了,眼前是妈妈那张充满慈爱的脸。在一片柔和的灯光中,妈妈看起来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全然不像是白天那个对我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唠叨大师。
妈妈摸着我的脸说:“儿子,怎么了,做噩梦了?’
“我梦见段老师了……”
“我儿子真乖!明天我就打电话给你们老师,说我儿子连做梦都找老师问题目……”
“不是的——”我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我梦见我是孙悟空,段老师是唐僧,她给我念《紧箍咒》呢。”
“是吗?你这么怕段老师?”妈妈先是皱皱眉头,但很快就露出了笑容。她给我盖好被子,关了灯,在黑暗里用手指扫着我的眼睑说,“儿子,闭上眼睛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
“妈,您也回去睡吧,明天您还要上班呢。”
“好的。”妈妈虽然这样说,却依然坐在我的床边,不肯离去。
最近,妈妈对我好像特别关心。有几次,我半夜醒来时,看到妈妈还坐在我的床边。
“如果我真是孙悟空,段老师真是唐僧,那妈妈又是谁呢?《西游记》里是没有一个人心疼孙悟空的。这也难怪,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如果我真是孙悟空的化身,妈妈就应该是花果山上那块孕育仙胞的神奇石头的化身喽……”
这样想着,我很快又睡着了。
第二天吃早餐的时候,爷爷看看我,又看看妈妈,很肯定地说:“晓之,你眼睛红红的;晓之妈妈,你眼圈黑黑的——你们两个昨晚都没有睡好?”
妈妈立即笑起来:“爸,晓之昨晚做了一个怪梦。晓之梦见自己是孙悟空,段老师是唐僧,然后唐僧念《紧箍咒》,孙悟空就求饶说:‘师父莫念,师父莫念,弟子再也不敢了!’”
爷爷笑着说:“幸亏段老师会念《紧箍咒》,要不然,现在的学生不许打又不许骂,她拿什么来对付咱们家的野小子?”
笑过之后,爷爷问我:“晓之,你最近经常说梦话吗?”
“梦里做的事,我怎么知道?你问问妈妈吧。有几次,我晚上醒来时,妈妈就坐在我床边……”
“晓之——”妈妈突然打断我的话,“你要添绿豆汤吗?我去盛些绿豆汤来……”说完,妈妈起身去厨房了。 爷爷用怪怪的眼神看了看妈妈的背影,悄声问我:“妈妈每天晚上都守着你睡觉吗?”
“也不是每天……反正有好几次,我醒来的时候妈妈就坐在床边……”我见爷爷表情严肃,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妈妈不可以去看我吗?”
爷爷摇着头说:“也不是不可以。你爸爸长期在外头工作,一直是你妈妈一个人照顾你,她多辛苦啊。她白天上班就已经很累了……”
妈妈回到饭桌边的时候,爷爷试探地问:“晓之妈妈,你要注意休息啊,晓之这么大了,晚上就不用管他了。”
妈妈瞅瞅节节,瞅瞅我,又回头瞅瞅卧室,用一种奇怪的声音说:“爸,您老见多识广,您老说说……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啊?”
“鬼?”爷爷捻着胡须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我说了你们也不信……没人会信的……信的人都不在这儿……”
看爷爷的神情,他一定知道什么。
我催促爷爷说:“您快说呀!”
妈妈急切地问:“您老看见过鬼吗?”
爷爷点点头,非常认真地说:“我可是亲眼见过的。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去邻居老钟叔家玩。老钟叔家是做竹编器具的,大家都聚在堂屋里编竹篮。我发现一个陌生人走进堂屋来,跟谁也不说话,径直走进厨房去了。我很好奇,就跑过去看,厨房里却空无一人!我怀疑那人是小偷,赶紧对大人们说:‘刚才进来一个人,你们看见了吗?他走进厨房后,就不见了。’老钟叔放下手中的活计,去厨房看了看,问我那个人长什么样子。我说了那个人的样子——高高的,瘦瘦的,一条胳膊下没有手掌。大人们听了都吓了一跳,说那是老钟叔的爷爷,他的一只手炸鱼时被炸掉了——但是老钟叔的爷爷死去好多年了,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怎么知道他的长相呢?我看到的肯定是老钟叔爷爷的鬼魂。老钟叔的爷爷在世的时候经常去厨房找冷饭冷菜吃——大家都这么说!”
P5-8
读完丁勤政的“校园奇侠传”系列图书,我脑子里不由自主地冒出来“生机勃勃”“生龙活虎”“生气盎然”这些词,我觉得这些词既可以用来表述这一系列校园小说的内容和主人公们的状态,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儿童文学新秀丁勤政的写作状态。
喜欢NBA,喜欢武侠小说,喜欢韩国人气天王Rain,喜欢姚明,喜欢金庸……现在校园里的孩子们,每人都有一颗活泼的心,有按捺不住的万丈豪情,有纵横四海的雄心壮志。于是,那一方小小的课桌,那一间封闭的教室,那一座围墙圈起的校园,那一些爱唠叨的老师,都变成了他们的束缚和牢笼,校园小说和成长故事便在这些矛盾中产生了。只是有一些故事写得太过浅显、苍白,像流行的快餐,没有太多思想和艺术的养分,而有些故事又太过深沉、做作,过多体现了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忘记了故事的生动有趣和青少年的勃勃生机。
“校园奇侠传”系列图书的耐读首先在于它来自校园。丁勤政是一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人,他的职业是老师,写作是在工作之余完成的。他对于校园生活非常熟悉,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个个真实可爱。他所描写的学生和老师的矛盾、学习和玩乐的冲突虽然十分激烈,化解起来却又合情合理。身份的优势使他既可以从老师的视角观察问题,又能从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而小说中生活的细节、小说的场景、矛盾的展开,似乎都是信手拈来的,流畅而自然。
与《带疯丫头一起疯》相比,“校园奇侠传”的第二部《跟野小子一起野》在写作技巧上更趋成熟,它采用了多条线索交差行进的手法,精彩情节如浪花互逐,将疯丫头和野小子们那热烈而又纯洁的精神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作品有两条显线,一条是叶晓之当导演,组织排练参加国庆节会演的节目,一条是对“鬼”的探索研究;作品有两条隐线,一条是少年们对所处世界的思考,一条是少年们对异性间情感的一些初步体验。
《跟野小子一起野》延续了《带疯丫头一起疯》轻松幽默的文字风格,但在思想上显得更为深刻。少年时期的偶像崇拜,往往未经成熟的思考,并且不自觉地便会把自己的梦想与心目中的偶像联系在一起,所以对偶像的崇拜才会那么狂热。就像本书中的叶晓之等人,他们热爱滑板运动,在并未看过美国电影《滑板狂热》(又译《冲上云霄》)时就把电影中的人物当成自己的偶像了。他们不但模仿电影里的美国孩子组成了“一级棒”滑板队,还把电影中的“主题曲”《Skater Boy》当成自己的滑板队队歌。但是时隔两年,他们竟然发现一直唱着的队歌并不是《滑板狂热》的主题曲!这样的故事情节看上去出乎意料,细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耐人寻味。或许,当年青春年少的我们,也有过这样的心灵体验吧!
“校园奇侠传”是一系列写得好看、写得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学作品,其中的一些人物读后让人印象深刻,“野小子”——叶晓之,“慧琳师太”——七班的班主任段慧琳、八班班花姜盼盼……全书语言幽默活泼,使读者的阅读过程充满愉悦。
我和丁勤政虽然素未谋面,但在电话的交谈中,他约略谈到了自己进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因由。他说当他看到时下流行的、炒得很热的东西离文学的本质越来越远时,他发现儿童文学领域这儿有一片纯净得能直抵心灵的净土,于是,爱上了儿童文学写作。写作是一场马拉松,对一个作家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作家的写作跟自己的学养和生活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丁勤政具有的理科背景和学校生活的经验,都使我们对他的写作充满期待。这样的背景使他在说故事的方式、人物的选择和生活素材的提炼方面,都有着与其他作家不一样的地方。文学创作其实并不需要分为儿童文学创作和成人文学创作,所有的创作都应该如中国现代文学馆前铭刻的那段话一样——“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让我们做得更好,更善良,更纯洁,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使人变得更好。”无论是一部叙写校园生活的成长小说,还是一部针砭时弊的官场小说;无论是小众的读物,还是注定要卖上一百万册的超级畅销书,都必须具备使人类、社会走向光明的宽大为怀的精神。书的关键不在于其智能,而在于其精神。
儿童文学领域正期待着这样的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