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瑜编写的《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件的真实追踪描述还远灾难内情的报告文学,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收录了《王家岭的诉说》和《第二国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著名作家赵瑜30年作品经典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赵瑜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瑜编写的《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是一部直赴灾难现场,用事件的真实追踪描述还远灾难内情的报告文学,是超越了新闻报道的直观表层描述之后的理性思考与追问。 《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收录了《王家岭的诉说》和《第二国策》。 内容推荐 赵瑜编写的《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收录了《王家岭的诉说》和《第二国策》。 《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讲述的是2010年年初发生于山西王家岭煤矿的特大透水事故,事故造成100多名矿工被困井下,生死未卜,一时间,王家岭成为举国关注的地方。赵瑜、顺民、骏虎、黄风、玄武组成写作小组奔赴王家岭,通过当事人自述和写作者的所见所闻,还原了王家岭矿难发生、逃生、求生的全过程。《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没有停留在救援的表层描述和报道,而是深挖矿难历史和矿难发生的原因,以沉潜不露声色的悲愤,呼唤切实重视安全、生命至上的人文关怀,以“宁可不要此类奇迹,沉重悼念遇难同胞”释题。 《第二国策》中作者以前瞻视野关注了20多年前山西经济发展中不断暴露出的环境问题,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和资料,对环境污染产生的缘由以及治理作了深入的思考,警示性地提出环保工作是仅次于计划生育的“第二国策”。 时至今日,当环保已经成为第一国策的时候,《王家岭的诉说(第二国策独立调查启示录修订典藏本)》这部作品书写的故事和人生具有了时代档案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宁肯断臂也不能掉下去 第二章 可以铭记的矿难往事 第三章 不同寻常的井口局势 第四章 要在自救中直面死神 第五章 此间疑点终成焦点 第六章 类乎荒谬实系真相 第七章 奇崛沉重的矿山悲歌 第八章 迹象与真相都瞒不了我 第九章 沉寂墓地是怎样修筑的 第十章 痛苦焦虑中的老煤炭们 第十一章 悼词里删去了咱的姓名 第十二章 念一段百年诗歌思真善 第十三章 死者尸骨可筑新的长城 第十四章 难以平抚的晋煤剧痛 第十五章 矿山金银究竟属谁家 第十六章 工人们总说煤是黑色的 后记 附录灾难使文学沉痛和思索李炳银 第二国策 某些回顾和随想 山穷水尽疑无路 和顺县的故事 理一理历史账 天下第二难 说不幸时更不争 省委书记一席谈 万苦千辛第一线 待重新收拾旧河山 写在《独立调查启示录》后面 试读章节 水来势凶猛,像野兽一样。他们赶快往皮带架上爬,爬的时候6个人被冲走两个,一个挣扎了上来,一个不见了踪影。靳晋明吓坏了,拼命地呼喊:大哥快来救我,大哥快来救我! 大哥靳晋忠一过年就把他带来了。那天大哥没有下井。得知井下透水后,和井上所有的矿工一样,靳晋忠慌乱成了一团。大哥在井上呼喊着他,他在井下呼喊着大哥,但是谁也听不到谁。在他们的呼喊声中,水越涨越高。 靳晋明又从皮带架上,爬到高处的风管上,然后抓着巷道壁上的铁丝,顺着风管往前爬。漂浮在水中的风管悠悠晃晃的,晋明十分害怕,不停呼叫前后的人,帮帮我,帮帮我!后来,他们爬到一处高地上,和另外矿工会合到一起,总共有十几个人。人多胆壮,虽然没有最初那么惊惶了,但心仍像猫儿抓着一样,弄不清要被水活活困死,还是能捡一条命出去? 另外还有一对亲兄弟,同时落难。老大不住地哭,哼哼嘤嘤的。后悔不该把弟弟带出来,是自己连累了弟弟。弟弟倒是镇定,说真要是活着出不去,该死就死吧,死哪儿都一样。 黄风采访到一个重要人物,他是王吉明。太原古交市姬家镇人。1987年当兵,1990年退伍,以前在太原西山煤矿打工。黄风说: 王吉明去年7月底到王家岭,伺候浙江的一个吴老板,吴老板承包了四个队:综二、普二、综三和普三。王吉明在普二队担任副队长。那天他们队有14个人下井。 中午,停电停风了。电话就在他旁边,他给调度打电话,调度说等一会儿。等了一会儿,大约十几分钟,调度打来电话,问他哪个队的,他说普二队的。调度说,你赶紧走吧,27队透水啦。 当时,普二队和综二队还有普一队相距十来米远。调度说27队透水了,王吉明便吆喝弟兄们撤离,一起顺着大巷道往出走。大约走了1500米,就迎头碰上水了,水上漂着好多杂物,来势十分凶猛。大伙赶紧爬上运输皮带,水也跟着淹上运输皮带,很快就漫到了矿工们的胸口。王吉明见前边的人出不去,就大声吆喝,说出不去了,赶快往回撤吧。最后撤至他作业的一个左边比右边高两三尺的地方。 王吉明很有经验,还有点儿江湖老大的意思,后来的故事实在出人意料。作家玄武,采访到来自河南的时关中。时关中对玄武说: 透水时我跑得最快,我们队三十多个人我跑在最前面。前面水没顸了,又返回来。几个人挂在顶上。有个矿工帽子漂过来。我用脚踩了一下帽子,帽子沉,当时就觉得不光是个帽子,实际是个人。 我当时很绝望。心想正好是清明节了,要在清明节里做个鬼。我把遗书都写好了。上面写请工友们见到遗书后,转交我队长,通知我家属。我写了两份,一份漂在水上,一份塞在自救器下面。 我给队长这样写:队长,我尽心尽力地干,你想让我们赚钱,我们不怨你,但请通知我们家属。 我给老婆也写了一句话,我写:老婆,这辈子就这样了。 我以前下过矿,知道矿主黑心,人死了不通知家属,是常见的事,也担心我死后别人认不出我。我就在身上写自己的名字,在脸上、胸口、胳膊、自救器下面,能写的地方都写满了。 记不清第几天的时候,有两个人去取水,我听见一声喊叫,说你踩住个死人脸。再就是我和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去取水,矿灯一晃,那小伙子说快看水里漂的那是啥呀。我一把把他搂在怀里不让他看,他还是个孩子呀。我也不看。但是眼睛的余光还是瞥见了,雪白雪白的,是死人腿。P10-11 序言 1988年10月,我曾经写过一篇题为《站在隆起大山上的赵瑜》的文章,其中就当时赵瑜的报告文学创作成绩表达了看法。如今,25年过去了,赵瑜的报告文学已经同当年有了很多的发展改变。借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赵瑜《独立调查启示录》的机会,我乐意再系统地表达我对赵瑜及他报告文学的感受和看法。 赵瑜的报告文学风景 在现今中国依然活跃的报告文学作家中,赵瑜似乎是个老资格的作家了。赵瑜的报告文学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起步的。他虽然未能够赶上1977—1978年那个伴随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刘宾雁《人妖之间》、黄宗英《大雁情》、理由《扬眉剑出鞘》等作品的出现而引发的报告文学大潮,并在中国的报告文学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势和个性魅力的时候,但是,这个报告文学的大潮和强势个性魅力的影响却是赵瑜报告文学的先声。正是这些作家作品在当时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强烈影响,促使在山西长治市刚从体育运动生活步入文学创作的赵瑜感受到了报告文学的独特个性和力量,喜欢、重视并进而实际地从事报告文学的创作。赵瑜的这种文学体裁的选择,在山西这个有深厚与宽阔的小说、诗歌创作传统的环境里,明显的带有特别性。赵瑜也是可以写散文、写小说的,如在1983年时,就创作有小说《女人》、《雾中晨曦》和散文《重游老顶山》、《红的性格》等作品。但他后来却更多进行报告文学写作,这不能不说与当时中国报告文学的强势影响有某些内在的联系。人生和事业的选择,在某些关键的时候,总会有一种力量给你冲击和诱引。而徐迟、刘宾雁、黄宗英、理由和他们的作品,也许就是引发很多人走近报告文学创作和推动后来中国报告文学兴盛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看来是个人选择的举动,实际上也像如今的时代更多选择报告文学这样可以真实深刻和文学地表现复杂社会生活状况的情形一样,是一次时代的选择。 …… 赵瑜是一个生性豪放好动的人,这同他很早就从事体育运动有关,与他豪情侠义的性格有关。可是,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赵瑜一旦开始集中采访或进入沉静写作阶段,他就可以躲到某一个地方,自我消失隐形,时常是几个月毫无消息,让朋友们忍不住地想念他。这样能够用一种庄重认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写作的行为,比起那些不接触社会生活实际,只依赖主观虚构想象或不做实际深人采访,轻率地对待文学写作的粗鄙现象,实在是有很大的区别。在如今这样一个非常注重成效和收益的社会环境,赵瑜这样的行事方式似乎是个特别。态度决定结果,此言不虚啊!记得有一个对联说得好:欲无后悔须修己,各有前因莫羡人。赵瑜正可以是个例证。 赵瑜的报告文学写作,成果显著,引人注目,反响巨大,文学贡献突出。这是中国报告文学的盛事之一,十分值得面对和研究。其实,因为报告文学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多方面的密切联系,是可以从很多文化角度和层面上来观照和解析理解的。对赵瑜这样的成功者,更应该是这样。可是,我因为时间匆忙和学识有限,只能表达一下直观的感受认识,为他人提供一个参照而已。文章已经过长,就此打住。感谢所有的读者,但愿没有浪费你的时间。 2013年7月20-25日于北京 后记 古今中外著书人,一个共同愿望,就是把作品留下来,传之久远,让后人后世也喜欢。不过,要实现这一愿望,作家自己却做不了主,根本没有决定权。 决定权在谁手里呢?应该说,这个权力,在读者和出版家手中。出版社的编辑们,眼睛很毒辣,最懂得读者的趣味,当往日新书变成旧书之后,还能看出需求和意义来,由是决定了作品的存亡。作品命薄者,人家束之高阁;作品命大者,人家重新推出。作家在一旁干瞪眼,拿读者和编者没法子。 每逢旧书新出,作家便有些惶惶然的欣喜,由不得要感谢编者,也坚定了为读者真诚写作的信念。只有作家付出真诚,才能换取读者的真诚。为泡沫需求而写,为一时功利而作,读者便不买账。茫茫书海,那么多好书还看不过来,谁还顾得上假眉三道的伪文章?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的命运,就捏在读者手中。对于商户而言,顾客便是上帝;对于作家而言,读者才是主人。 这一回,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圣贤们,把我过去的篇章整肃了一番,舍掉一部分,留取一部分,编成了六册套书。我先是对向晨等编辑友人举杯致谢,而后酒醒,脑子降温,由不得面对自已三十年的写作进行了一次反省:哪些作品值得人家劳费精神?为什么舍掉另外一批旧作?其中有什么道理?今后怎样写下去?这时才悟到,黄河西岸众乡党,结结实实给我上了一课。 是为后记。 赵瑜 2014年3月3日于京 书评(媒体评论) 以一种画面和声音替代不了的独特品质证明着人间灾难的存在,证明着矿难中无数生命的陨落。 ——王春林 作者将环保工作列为仅次于计划生育的“第二国策”,立意深刻,富有极强的感召力和警戒力。 ——安裴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