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论语》越多遍,越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世事、人情的书。唯有跟着孔夫子一起看过世事,阅过人情,才能真正理解其大理想、大抱负。要说尽孔夫子,三言两语不可能,所以才有了这本由李圩子编著的《论语的处世智慧》。书中将孔夫子的生活、处世智慧分门别类,并结合历史故事加以解说,力求为读者展现《论语》的另一个侧面。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论语的处世智慧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论语》越多遍,越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世事、人情的书。唯有跟着孔夫子一起看过世事,阅过人情,才能真正理解其大理想、大抱负。要说尽孔夫子,三言两语不可能,所以才有了这本由李圩子编著的《论语的处世智慧》。书中将孔夫子的生活、处世智慧分门别类,并结合历史故事加以解说,力求为读者展现《论语》的另一个侧面。 内容推荐 《论语的处世智慧》由李圩子编著。《论语》一书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汇编,该书生动形象并较为详尽地记录了孔子的学、思、行及其人格形象。《论语》一书虽然整体字数不多,但可以说处处是宝。金玉良言更是随处采撷,如为人、处世、从政、管理、学习、言说、交友、交往、财富、教育、伦理等智慧。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每个人的身心或许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沉静用心,时不时地回到孔子那里,便可以汲取到意想不到的人生处世智慧,更好地服务当下的生活,为我所用。 目录 第一章 人生要有志向 立志当心存大道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坚定志向,要耐得住寂寞 坚定志向,要经得起考验 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二章 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任何人都需要学习 学习的最大快乐在于实践 学与思要结合 承认无知即是知的开始 学习要不耻下问 温习旧知识可以得到新知识 没有天生就知道的人 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章 做人乃一切之市 有德之人不孤单 言行合一乃君子之德 人生有三戒 以义相伴走天下 无欲乃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懂得自我约束的人少犯错误 君子勇于承认过失 第四章 察人交友的智慧 花言巧语之人要不得 好好先生不可深交 察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意气逞能者不如谋而后动者 想让别人了解自己,不如先去了解别人 己欲达而达人 有益的三种朋友和有害的三种朋友 与朋友不必走得太近 第五章 做事当心存恭敬 无信不立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见利忘义者难成大事 做事要有分寸 做事要有恒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六章 管理的智慧 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制度 分工要明确 员工福利要到位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领导不等于专家 第七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义之财如浮云 君子贫而乐,富而好礼 君子周急不继富 富不可求,听从自己的爱好 第八章 家庭和睦。孝悌为先 孝悌是德之本 父母健康常挂心 不给父母脸色看 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 规劝父母有技巧 正确对待父母的过错 第九章 社会责任,勇于担当 工作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 公利大于私怨 勇于坚守社会良知与文化 明哲保身也是一种坚守 第十章 养生之道与人生境界 饮食有节 过好当下每一天 充满诗意的艺术人生 仁者不忧不惧 智者乐,仁者寿 中庸的处世智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读《论语》《孟子》法 附录二 《论语》全文 试读章节 立志当心存大道 原典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意译 孔子说:“我15岁立志于学习;30岁自立于社会;40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50岁懂得顺应天道因循之理;60岁对听到的人和事都能平静地容纳,明辨其旨意真伪;70岁顺乎本心天性,不勉而中,合乎法度,自成规矩。” 处世智慧 子路问孔子,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说,修养自己并且敬重他人。子路又问,这就够了吗?孔子补充道,修养自己,安顿周围的人。子路继续问,这就够了吗?孔子进一步说,修养自己,安顿百姓。后来的学者从中发展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在15岁的时候就树立了学习的 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在15岁的时候就树立了学习的志向。不少人以孔子为榜样认为少年立志要趁早,殊不知在儒家看来,立志的早晚在其次,更重要的是立志要心存大道。孔子立志做一个学人,也就是儒者,须知当时的学人不仅仅指学习知识、典籍、技艺,更包括学习根本道理,追求治国平天下的道义。志于道,在儒家看来是一个君子的天生使命,大干世界,人各有志,但君子的志向总是和大道融合在一起。君子立志,既是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大道的践行。 伊尹是商朝的杰出宰相,曾辅佐商汤王推翻夏桀的残暴统治,又帮助商汤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使商朝初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伊尹终其一生辅弼商朝五代帝王,为商朝的经济政治发展繁荣奠定了牢固基础。但对于伊尹谋求官职的事迹,后世却持有不同看法。 万章是亚圣孟子的弟子。一天,万章问孟子:“有人说,伊尹为了求得官职,竟然去给汤做厨师,是这样的吗?” 孟子回答说:“哪有这样的事?伊尹本来是在郊野种地的农人,他志向高远,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都不会献出去;同样,不合乎道义的,一根草也不会收取。汤多次聘请他出来帮忙,还送给他不少礼物。伊尹说:‘我要这些东西干吗?难道出去做事比我自由自在地生活在田野间,思考尧和舜的道理还要好吗?”’ “那后来他怎么又出山了?”万章又问。 孟子说:“汤多次派人去请他,他的想法变了,说:‘与其独自思索尧和舜的道理,为什么不使汤成为尧和舜那样的伟大君主呢?为什么不使天下百姓成为尧和舜时代那样的幸福百姓呢?上天生育人,有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之分,先知先觉者的职责就是唤醒后知后觉者。我,伊尹,就是民众中的先知先觉者,如果我不站出来启发他们的觉悟,还有谁能够承担这个重任呢?’” “他就这样去汤那里了?”万章问。 孟子看了万章一眼,说:“他心里装的是天下苍生。人们在夏朝桀的残暴统治下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心里,好像是他伊尹把百姓推进水火里去似的。他就是这样以承担天下重担为志向、为己任的。于是,他去见汤,游说他讨伐夏桀,以拯救天下百姓。” 这就是儒家对志向的理解。历史事实也证明,伊尹不仅是优秀的烹饪师,更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普通人眼里,伊尹有为了做官宁愿以厨师的身份接近商汤之嫌,但孟子却认为伊尹本身就是一个胸怀大志的君子,农事和烹饪都只不过是其身外之“技”。换句话说,纵使是农民和厨师,伊尹的农民之志与厨师之志也决定了他远不止是一个普通的农民或厨师。这大概才是儒家真正强调的志向,它与当今的职业志向、兴趣志向都不太一样,它更立足于天下苍生,更关心百姓民生,因此也注定走得更远。 P2-4 序言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看《论语》越多遍,越觉得这是一本关于世事、人情的书。唯有跟着孔夫子一起看过世事,阅过人情,才能真正理解其大理想、大抱负。 如果只看《论语》,实在不明白后世为什么出来那么多腐儒书生,他们的开山祖师爷孔夫子自己明明就是一个如此活泼泼、人情世故琢磨得透透的老头子啊! 孔夫子爱学习,爱到成痴成魔,“三人行,必有我师”,基本上只要遇到人,甭管认识不认识的,孔夫子估计都得从人家身上学点什么过来。至于对方身份背景,统统不重要,正所谓“不耻下问”。 孔夫子爱钻研做官的路子,爱琢磨历朝历代的规矩制度。考据起来能直达周朝和商朝,上穷碧落下黄泉,直到找不到文字记载为止。要是孔夫子生活在今天,估计古今中外的典籍都得被他翻个遍。 孔夫子特懂看人,什么人什么样,一看一个准儿。他看出子路好逞匹夫之勇,日后恐怕会因此而死,便想尽办法调和子路的性情。还特懂交朋友,对朋友也仗义,朋友来访,打趣说赶紧来吧,我包吃,包住,包葬。 孔夫子还懂人情,用孔夫子自己的话讲叫“惠人”。懂得如何施惠于人,实在是人和人相处中的一门大学问。但孔夫子就是能把这些都打理得顺顺的。 孔夫子业余喜欢爬山,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过程就好比自己一点一点攀登人生高峰的过程。不过最重要的是,孔夫子将巍峨大山的魅力看作自己一生追求的人格魅力,庄重、高大,能长养草木,能生息飞禽走兽,能提供给人生活的柴薪、菜蔬,风雨雷电在此交汇,天地阴阳在此融合,而我自巍峨不动。道家说上善若水,水样的人会怎样暂且不论,但孔夫子这种山一样的男人铁定是淑女所求的良人,民心所向的领导者。 除了爬山,孔夫子还是杠杠的音乐发烧友。孔夫子向老师学曲子,能将同一首曲子练上好几个月,老师都说,“哎呀,够可以了”,孔夫子还嫌不行。最后,孔夫子边弹曲子边把作曲者的长相、志向描摹出来,老师听后,马上就跪了,学生说的丝毫不差啊! 除了音乐,孔夫子还懂《诗经》,《诗经》中那么多男欢女爱,孔夫子一句“思无邪”就给定了性,够气魄。据说孔子教《诗经》时是边弹琴边歌唱还带配舞的,《论语》里没有孔子跳舞的记录,但子路真真切切地记下来了。 文能文,武能武。孔夫子驾车很帅,射箭更了不得。孔夫子认为不应该吃太饱,吃太多,脑子不太好运转,不好做事,但喝酒只要不醉就没问题,所以,可能孔子酒量不错。真真是男儿大丈夫、英雄汉。 此外,孔子还懂养生,在那个温饱尚未解决的时代,孔子已经在讲怎么吃、怎么穿了。当然,孔子流亡时也有过吃不上饭的时候,但贫而能乐、富而好礼就是人家的修养了。 要说尽孔夫子,三言两语不可能,所以才有了这本《(论语)的处世智慧》的诞生,书中将孔夫子的生活、处世智慧分门别类,并结合历史故事加以解说,力求为读者展现另一个侧面的《论语》。 当然,如果读者要更全面地了解孔夫子,还需回归到原典,从《论语》原文人手。本书只是抛砖引玉,如能勾起读者对这位两千多年前风流人物的丝丝趣味,便已甚感欣慰。 作者 2015年5月21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