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社会认知理论、学习理论和团队理论出发,对虚拟团队的学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在虚拟条件下,知识是如何在团队中被分享、交流和转换的,虚拟团队进行学习的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过程中呈现哪些特征,通过研究加深对虚拟学习的本质的了解,对虚拟条件下人们学习的作用规律进行探索。
本书根据已有的团队效能理论和团队学习理论,对影响虚拟团队学习效果的因素进行探讨,扩展团队效能理论的应用范围,所得结论可以视为对团队理论的补充。在此基础上,本书对虚拟团队的学习效果包括其对团队和组织产生的效应进行探讨,揭示虚拟团队学习对于组织发展的意义。
本书通过现场研究,对虚拟团队学习的效能(有效性)进行了探讨,从团队系统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两个角度构建了虚拟团队学习效能模型。本书的另一个焦点是对虚拟团队学习、团队和组织绩效的关系,虚拟团队学习行为和学习取向对组织发展产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本书通过构建新的理论模型、拓展现有理论的边界和应用、给实践提供有用的借鉴而具有创新性。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在组织中更好地推进虚拟团队的学习和任务完成提供依据和参考,具有较强的应用意义。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构思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范式
1.5.2 分析单元
1.5.3 具体方法
第二章 理论和文献回顾
2.1 虚拟团队的发展和界定
2.1.1 虚拟团队的起源
2.1.2 虚拟团队的界定
2.2 虚拟团队效能研完进展
2.2.1 虚拟团队研究基本情况
2.2.2 团队效能研究回顾
2.2.3 虚拟团队效能研究
2.3 虚拟团队学习相关理论和研究进展
2.3.1 和虚拟学习有关的学习理论
2.3.2 虚拟学习的效能研究
2.3.3 团队学习回顾
2.3.4 虚拟团队学习特征和模式
2.3.5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和研究进展
2.4 理论回顾小结
第三章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现状
3.1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理论研究进展
3.1.1 问题的提出
3.1.2 研究方法
3.1.3 研究结果
3.1.4 分析与讨论
3.2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应用实践
3.2.1 研究问题
3.2.2 研究方法
3.2.3 研究结果
3.2.4 分析与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过程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框架
4.2.1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
4.2.2 虚拟团队学习过程
4.3 研究方法
4.3.1 案例研究方法
4.3.2 研究对象
4.3.3 学习任务
4.4 研究结果
4.4.1 虚拟团队构成情况、学习任务和沟通情况
4.4.2 各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过程的内案例
4.5 案例间分析
4.5.1 虚拟团队学习动态模型
4.5.2 虚拟团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4.5.3 虚拟团队学习模式和传统团队学习模式比较
4.6 小结
第五 章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1:虚拟条件下学习效能模型
5.2.1 研究背景
5.2.2 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
5.2.3 研究方法
5.2.4 研究结果
5.2.5 分析与讨论
5.2.6 小结和进一步研究
5.3 研究2: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的I—P—O模型
5.3.1 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5.3.2 研究方法
5.3.3 研究所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5.3.4 研究结果
5.3.5 分析与讨论
5.3.6 小结
5.4 研究3:社会认知因素对虚拟团队学习效能 的影响
5.4.1 理论框架和研究问题
5.4.2 研究方法
5.4.3 研究所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5.4.4 研究结果
5.4.5 分析与讨论
5.4.6 研究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虚拟团队学习的组织效应
6.1 问题的提出
6.2 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
6.3 研究方法和工具
6.3.1 研究对象
6.3.2 研究工具
6.4 研究结果与分析
6.4.1 研究采用问卷的效度和信度
6.4.2 虚拟团队学习取向、学习行为和团队绩效间的关系
6.4.3 虚拟团队学习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6.4.4 学习型组织特征对虚拟团队学习效应的影响
6.5 讨论与小结
第七章 总论
7.1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
7.1.1 虚拟团队在我国的现状
7.1.2 虚拟团队学习的动态模式和过程
7.1.3 影响虚拟团队学习效能的因素
7.1.4 虚拟团队学习对组织的意义
7.2 本书取得的进展
7.2.1 基础概念和理论进展
7.2.2 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进展
7.2.3 研究测量工具的进展
7.3 本书的创新
7.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