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珞巴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立明//李锦萍
出版社 辽宁民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立明、李锦萍著的这本《珞巴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全面介绍了珞巴族的起源、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经济生活、社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内容,向读者全景式地展示了珞巴族独有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情,语言可读性较强,具有科学性和文学性,对于了解珞巴族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内容推荐

珞巴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老民族,生活在我国西藏东南部的珞渝地区。珞巴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珞巴族人民正用勤劳的双手,把美丽如画的家乡建设得更加绚丽多彩。由陈立明、李锦萍著的这本《珞巴族/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为我们介绍的就是这个少数民族的文化。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从远古走来——喜马拉雅山林的民族

 神话传说中的历史

 西藏地方政权对珞渝地区的管理

 珞巴族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走进新时代的珞巴族

第二章 部落时代——珞巴族传统社会组织

 父系氏族制度

 部落组织

 血统等级

 家长制家庭

第三章 山水之问——珞巴族经济生产

 采集——古老的生产活动

 狩猎——重要的经济生产活动

 农业——悠久的历史

 手工业——独特的技艺

第四章 多彩生活——珞巴族民俗风情

 千姿百态的服饰

 谷类为主的饮食

 居住——“干栏”式竹木建筑

 岁时节日

 人生礼仪

第五章 神圣时空——珞巴族宗教信仰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鬼魂信仰与祖先崇拜

 巫师与巫术

第六章 瑰丽幻想——珞巴族文学艺术

 神话、传说、故事

 古史歌

 谚语和谜语

 音乐和舞蹈

 工艺美术

第七章 当家做主——民族区域自治

 南伊珞巴民族乡

 达木珞巴民族乡

 斗王珞巴民族乡

 义都珞巴族民族村——西巴村

第八章 时代之子——珞巴族杰出人物

 反侵略英雄——凯萨

 氏族战争英雄——东娘

 古史歌演唱者——亚茹

 大巫师——亚崩

 山林中的英雄——达地

 古史歌传承者——达娘

 百岁老人——达巴

 文化传承与沟通融合的先行者——宾珠

 大巫师——亚热

 全国人大代表——达吉

 民族团结模范——小加油

 心灵的舞者——亚依

 西巴村女当家——金建

 珞巴族女县长——晓红

 致富明星——达娃

 珞巴族女乡长——扎西央金

参考文献

图片提供者

后记

试读章节

西藏地方政府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管理

西藏地方政府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的统治是逐步完成的。最初,被称为小白马岗的墨脱北半部被波密土王地方势力控制着,即现今的加热萨、旁辛及达木一带的广大珞巴族居住区。

大约在200多年前,门隅、主隅的门巴族不堪忍受封建领主的压迫和剥削,听说墨脱是个“不种青稞有糌粑、不养奶牛有酥油”的好地方,便开始纷纷迁往墨脱。最早前往墨脱的门巴族是“门堆朱巴”,即从门隅来的六户人家,他们在征得当地珞巴族的同意后,定居在墨脱东部地方。六户门巴族定居后,派人回家乡告知墨脱的情况,引来了大批门巴人东迁。

门巴族迁入墨脱初期,受到了善良好客的珞巴族的同情和友好接待。珞巴人提供猎场让门巴人狩猎,让出耕地由门巴人耕种,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然而,随着门巴人持续大量的迁入,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使得山林、猎场和耕地越来越少,直接影响到珞巴人的生活和经济利益。由于门巴族是有先进耕种技术的农耕民族,而珞巴族以狩猎和采集为主,门巴族生产力水平远远高于珞巴族,生活过得比珞巴人好,引起了珞巴人的不满。加上两族在宗教信仰上面有冲突,终于在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门珞械斗”。而挑起门、珞两族问大规模械斗的罪魁祸首,就是西藏地方封建势力——波密土王。

偏安一隅的波密土王是一个势力较强的地方封建割据势力。波密与墨脱本就只有一山之隔,而墨脱以北地区早就被波密地方政权管理,波密土王很早就对墨脱及其以南地区虎视眈眈。因此在门巴族请求援助的时候,波密土王利用门珞之间的矛盾,借门巴人之手暗杀珞巴族头人,引发了门、珞之间大规模械斗。最终在波密土王的主持下,门珞双方进行谈判,同意撤回到各自的村落,还规定今后如果发生争端必须接受波密土王的裁决。

波密土王于1884年前后在墨脱设“地东宗”管理门巴族和珞巴族事务,不久又在下珞渝的阿米吉刀设“嘎朗央宗”的管理机构。宗本(管理官员)由波密土王任命,每届任期三年。任宗本者除“居美”(藏族)和“索木达吉”(门巴族)外,其余宗本都由珞巴人担任。波密土王还成为下珞渝地区珞巴族各部落之间纠纷的仲裁者。

“地东宗”和“嘎朗央宗”的设立,使波密土王在珞渝的政治势力不断加强,引起了西藏地方政府的关注。1926年,噶厦政府命令昌都总管派出贡布索朗管理波密、白马岗(墨脱古称)地区的商务,令其进入墨脱并深入到阿米吉刀的下珞渝地区进行人口、户籍、地形和物产等调查。这一举动激起了波密土王的严重不满。1927年发生了藏波战争。波密土王战败后,先是带着妻子和随从逃到白马岗朱村,又经察隅进入扎嘎的珞巴地区,后不久因食物中毒死在那里,波密土王的割据政权至此覆灭。  P23-25

序言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少数民族,与汉族一道,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共同开发着这块土地,建设、发展、捍卫着这个古老而伟大的国家。各民族都是兄弟,相互离不开,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因此,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增进了解、紧密关系,深化友谊、建立牢不可破的感情基础,是中国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多发期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基本要求。

为了进一步宣传我国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增强对少数民族的认识,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方针,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与沟通,让读者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加深对我党民族政策的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和辽宁民族出版社共同策划了《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

依据上述原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的编写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鲜活生动的语言、特色浓郁的图片以及丰富的民族常识链接,向读者展示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民族变迁、社会生活、文化艺术、风俗习惯、历史人物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伟大实践。第二,作者多为本民族专家学者和与民族研究工作相关的专家学者,对自己撰述的对象既有深厚知识积累,也有真挚情感。第三,内容彰显了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与散杂居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的多彩画卷和轨迹,引导读者走近少数民族,聆听他们的古老传说,感受他们的发展变化,加深彼此的沟通和了解。这套《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是面向民族干部和各级干部通览我国少数民族概况的普及读本,也是图书馆必备藏书。

《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所揭示的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承载着这个民族的文化,也承载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和未来。中华大地孕育的55个少数民族多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同汉族文化一道从远古走到今天,汇入了中华文化壮阔的历史长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不仅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使命。期待通过《走近中国少数民族丛书》,使广大读者徜徉于少数民族多彩风情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和认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华民族悠悠历史的深远与厚重。

丹珠昂奔

2014年6月26日

后记

初次接到佟强编辑的电话,希望我承担编写《走近中国少数民族·珞巴族》和《走近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任务,说实在的当时我委婉地回绝了。主要原因一是平时事务繁杂,担心不能按期完成。二是觉得由本民族的学者来书写更为妥当。第三是该丛书要求高,内容上从历史讲到当代,形式上是图文并茂,需要大量当代发展材料和历史与现实图片。接受任务意味着必须再次赴珞巴族和门巴族聚居地区调研,而珞巴族和门巴族的聚居地位于地处喜马拉雅东部山区的西藏东南边境5县,即墨脱县、米林县、隆子县、错那县和察隅县,系统调研极为不易。几番商量后接受了任务,一是出于对西藏民族文化的热爱,二是本人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藏边疆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和西藏自治区“西藏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获批,项目所研究的内容正好与这两部书稿的内容相契合,调研的经费问题由此也可以得到解决。

这一生我与西藏和西藏民族文化有着很深的缘分。我曾在西藏昌都插队,大学在西藏民族学院就读,留校后一直从事西藏民族文化的教学和研究。我是1986年开始进入西藏人口较少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领域的。西藏民族学院有一个学术传统,就是长期关注和研究西藏人口较少民族即门巴族、珞巴族以及僵人和夏尔巴人的社会和文化。我于1986年跟随著名学者于乃昌教授到西藏东南边境5县调查,当时克服重重困难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徒步进入墨脱考察,留下了永远难以忘怀的记忆,由此开始了我对珞巴族、门巴族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持续关注,西藏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近30年,此间我曾十多次赴藏调查,独著或合作出版了几本介绍珞巴族、门巴族文化的著作,如《走入喜马拉雅丛林——西藏门巴族珞巴族文化之旅》《中国民族文化大观·门巴族卷·珞巴族卷》《西藏民俗文化》等,参与修订了《珞巴族简史》《门巴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门巴族》等。长期的关注和研究使我对珞巴族、门巴族等西藏边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也深化了对西藏民族文化的认识。

再次深入西藏东南5县调查珞巴族和门巴族的社会和文化,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变化巨大。南伊珞巴民族乡所处的南伊沟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南伊乡的经济社会发展走在了米林县的前列。曾经偏僻闭塞的察隅县上察隅乡珞巴族聚居的西巴村,政府投入巨资专门为该村修建了西巴大桥,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如今家家户户都修建了新房,人们过上了富裕的日子。隆子县斗玉珞巴民族乡的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们发现,各地修得最好的建筑是学校,听到孩子们的琅琅读书声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的场景令人欣慰和感动。

最使人兴奋和震撼的是墨脱公路终于通车,摘掉了“中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的帽子,结束了“高原孤岛”的历史。记得当年我们徒步进入墨脱时翻高山、跨深涧、穿密林、过藤桥、斗蛇虫的艰险,即便是在墨脱境内调查也是困难重重。这里摘一段我们考察队当年从马迪村前往达木村调查途中的实录:

过米日村不久,路越来越难走,小径崎岖窄小,两旁的树枝不时伸向路中挂绊行人,而路面坑坑洼洼。从墨脱到达木要经过几条小河,计有噶鲁河、卡布河、黑日河、西蒙河和平库河(以上河流名称均为考察时音译),多处于玛迪和达木之间。我们在一次过用几根圆木和木条搭建的简易木桥时,一匹马踩空差点儿坠入激流中,受惊的马窜到岸上胡蹬乱奔,引起马群骚乱。当时仁增措姆(门巴族,考察队成员兼翻译——笔者注)和我走在后边,受惊的马不顾一切地直撞过来,我们急忙躲闪,险些被马挤下山崖,我们的骡马也尾随狂奔而去。经验丰富的马夫和翻译也费了很大劲才控制了局势。

路变得越来越陡,我们又走进了大山中,后来就是无体无止地爬山。徒步爬累了骑一会儿马,见骡马大喘粗气时便下马自己行。慢慢地,队伍分散了,与我结伴的只有女翻译仁增措姆和马夫。路又陡又险,我们艰难地向上攀登。正当我们各自全神贯注地攀爬一道险坡时,只听见我身后不远的仁增措姆一声惊叫。急忙赶过去看发生了什么事,只见措姆站在路旁流泪,她的坐骑卧倒在窄窄的路上喘粗气。

原来,她的马踩到了一块横挡在路上的三角形石头上,由于未钉马掌,打滑失了前蹄,将她摔倒在靠山内侧的坡上,而路的外侧便是灌木丛生的险坡,不远处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真是太险了,一旦措姆被马抛出路外或与马一道滚向陡坡,后果不堪设想……

今天,达木珞巴民族乡已经通汽车,墨脱境内的乡村公路正在改造修建中,许多乡村也已通车。墨脱境内河流上的藤桥、木桥已经被钢索吊桥和钢构水泥大桥所替代。墨脱,今天人们已不陌生。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作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核心区域的墨脱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旅游探险的胜地。、 本书稿是我和李锦萍合作完成的,但凝聚着几代民族学工作者的努力和心血。我们参考了《珞巴族社会历史调查》《珞巴族简史》等资料,在此谨向作者以及资料的调查和编纂者表示衷心感谢。先后参与调研活动的有曹晓燕、周云水、布琼、李旺旺、向华娟、杨忠宁、陈鹏辉、李锦萍等。调研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山南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林芝地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以及墨脱、察隅、米林、隆子、错那等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得到了许多同志和朋友的帮助,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对我们的调研始终给予了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特此铭记并致以衷心感谢。

希望这本小书能对广大读者了解珞巴族的历史文化和当代发展现状有所帮助,同时也借此纪念那些曾为我们提供过宝贵资料已经辞世的珞巴族老人。

陈立明谨记

2014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