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北的剖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钟健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分水岭上

且说这分水岭不过一小小的市镇。住户连商店不过二三十家。种种数不清的庙宇很多,然而我立刻看到这地方的迷信和我家乡大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关帝庙,没有什么观音庙,而大半代以老君庙和老子等相似一类的庙,足征道释在山西北部势力不小,在别的地方很少可以看到,但在这里却格外浓厚。

一个大庙中,有一个学校。我们进去看时,找不见教员和管理人,一班年龄不齐肮脏不堪的——有的还有辫子——学生,坐在几个很大的炕上,虽然窗大开着,而里边的臭气还时时扑鼻。他们读的书,固然有什么新式教本,而四书五经一流的国粹,还放在桌上。我把这种现象,和三十年以前内地情形相比,得不着什么分别,我于是不禁又动了一点凄然之感了。

我们所住的旅店,尤其简鄙原始。店主人盛意,请我们住他们的上房,但一进房门,便闻到令人欲呕的恶臭。于是我们决定住在大门旁的耳房。第二早起来,床布单的血迹和身上的伤痕,都表示着分水岭臭虫的胜利。

早晨一早出店门,到田地里吸一吸新鲜的空气,苍蔚的山岭,插在晴朗的天色中,一会儿骡队的一切也预备好了,静待出发。德日进告诉我:“这是一天最好的时候。”

店中三怕

在旅店中头一个难事,你受也得受,不受也得受的,上已提及,就是臭虫。臭虫差不多个个旅店中都有,真可称之为旅店的标准动物,不过有时运气较好时,臭虫或者少一点罢了。关于这一种恐怖,我们常常设法免除,然而完全达到目的时很少,有几次迫得无法,睡在人不睡的地方,如放草料的小屋,但同时又有别一个可怕的事代替了。

第二可怕的,更是无法免除,就是骡马粪臭。中国北方的旅店,凡是旅行过的人,没有不知道的。山西南部及河南西部等地的店的构造,大致是中间一个大院子(稍好的店有一“腰房”——过厅专为饲牲畜之地),常是为马粪盖满,而四周围以备旅客住居的房子。山西北部的店稍微改良的,就是住人的地方和住骡马的地方分开,但若收拾得不清洁,也是免不了这一怕的。

第三怕更可怕,就是店主人。这样的店,照理似应该便宜而不应过分地要求,或苛待旅客,而事实上大得其反,东西顶坏,代价顶贵,甚至有时还暴厉非常。所以民间有谚谓“走不尽天下的路,吃不尽店家的亏”!

我们从大同起,到北平止,无一日不在三怕之中,及今回忆,尤有令人不寒而栗之慨。因约记数语以志鸿爪,以见我国衣食住行中之“行”之一般云云。

冀家沟的雨

我们出外旅行,最怕的不是上述之三怕,乃是怕天时变更,常常下雨,使我们不能出外工作,而蛰居于小店中,饱受那“三怕”之苦。最令我们不能忘记的是在冀家沟的几天。

冀家沟是山西保德县一个小地方,但在地质上及脊椎化石上,是很有名的。因保德是三趾马地层,及所含化石最著名的地方,而尤以冀家沟一带为最著。在脊椎动物化石,未经科学家搜集以前,这里的化石坑早被开掘,以之作龙骨用。居民每到秋后至春初闲暇的时候,大半从事这样工作。开的有许多化石坑洞,地面上及山坡早已搜集净尽了。开采出来的东西,虽也有比较完整的,但大部分把大的打碎成小的块,以便易于收藏。他们似也有分类的法子,就是把牙存放在一起,所谓龙牙,骨头又存放在一起,所谓龙骨。因为龙牙的价值比龙骨高些。在冀家沟一带,几乎家家都存有一堆这样的货物,每到一年一定的期间(大约是春初),有龙骨商人来此收买,以转运于全国各地。所以保德是供给外地龙骨和龙牙一个很重要的地方。此地化石,经科学家亲身采集,以民国九年、十年问奥人斯丹斯基(Zdansky)为始。斯丹斯基不但在保德采集了极丰富的材料,且在附近地方如以北的河曲,隔一带河而归陕西的府谷也采了许多东西,这东西的大部分,现在已经研究完竣了。

我们这一次去的目的,固在考察地质,但采集化石标本也是重要目的。我们到保德县城不久,即直去冀家沟,以便从事采集。不料我们初到,接连下了好几天雨,我们住在一个很小的土窑内,饮食起居都不方便,一种苦闷的情况,真令人难以笔墨形容。

但是我们最大的苦闷,还不在此。我们来的时期,正在秋初,秋禾初长,农事还很忙,一般冬天以采龙骨为副业的人,我们得不到他们的帮忙,而经大雨以后,所有化石坑洞,均为水灌满,尤是我们根本不能采集,因为化石坑洞,都是内低外高,雨水当然易于流人。

因此种种原因,所以我们冀家沟一行,不曾得到我们所预期的成绩。可是我们偶尔也得到很好的标本,聊胜于无。

雨止后本即想成行,可是事实上,我们还得受一受店中的苦闷,因为路都被雨水冲坏了,到处旋涡水沟,骡行尤其困难。原来山西西北一带——陕北也是如此——既无森林,一般农民耕地尽力地在山坡上种,又不筑堤涧等收水的工程,所以天旱的时候,固然缺少水分,地里的养料,不能被吸收;即是有雨,而雨水的大部分,都很快他流,由高处向下,初成为细流,既又归于小沟,由小沟集成大沟,而入于附近的河中。因此每次大雨以后,好像把地皮冲洗了一回,不但田地中肥料养分被冲洗以去,有时连田禾本身也为之冲倒。所以每次雨不但于田禾无益,而且有害,只有很细小的雨,田禾才能得到实在的益处。可是这样细小的雨,往往太不够用,其总结果是无论雨多雨少或天旱,这一带照例是荒年,不能丰收,除非在特别合宜的情形下,才可以有一次丰收,至于上边所述流人河中的水,又为沿海平原地方每年秋末水灾的大原因,更是十分显明的。

黄河峡谷

山西、陕西间黄河两岸的情形,和潼关以东不同。潼关以东,黄河虽尚流于两边较高的平原中,但都为土质——黄土或三门系的泥沙,有时候有些上新世的东西。再到郑州以东,两边更低,甚有许多地方,河床比四围平原为高,所以易于泛滥,常闹水灾。山陕问的黄河,流于峡谷中,两岸高出约五十至一百多公尺以上,都是古生代或中生代岩石造成,而红色土及黄色土,多遮于高原顶部,或挂于峡之半坡,在岩石较软的地方,如由三叠纪页岩、砂岩造成的部分,此等现象,不十分显著。但岩石较硬如奥陶纪石灰岩,则峡谷性至为显然,成为一种特殊的风景,前者如保德附近,再向北不远,以至巡检司以南,黄河穿奥陶纪石灰岩,成为黄河峡谷极壮伟的一部分。黄河流至韩城的龙门,又穿斯纪的石灰岩,所以也造成相似的风景。P18-23

后记

此书完稿于二十年十二月三十日。因种种迟延,至今才能出版,和读者相见。用新闻的见地来看,自然有许多已失时效了。

当十九年我去东三省,已然在辽宁和南满铁路各地感觉到日人势力的根深蒂固和国人被压迫的苦痛,但这块地方,至少还在我国政权之下。我最后一次过东三省是二十年九月,我于九月三日过沈阳,想不到半月之后,空前的国难就爆发了。用历史的眼光看去,这重公案,尚未结局,倘国人真肯努力,东三省必不会久沦于异域,而河山仍有复完的一天。不过究竟几时才能河山重光,真有点难以预断,而这空前的奇耻,如何能令我轻易忘却呢!满游追录一章,因当初经过时十分匆匆,并不有多少有趣的资料,所以在本书中并不占重要地位。但我仍把它列入,也有一点纪念这块破碎的山河的意思。

说到中法科学考察团,当我完稿时,只知法方仍照预定计划进行,但还没有得到最后结局。该团在迪化经种种交涉,仍由迪化西接西队于阿克苏,由哈特统率东返。东返的路线,自迪化到肃州,大约相同,只在星星峡取了一次汽油。到肃州后,则取道宁夏、包头,也是照他们的计划。他们于二月间平安到北平,不久即由天津乘轮西返。当初的计划,是放弃由北平取陆道南达西贡的一段,而由西贡往西,则仍拟举行。不料哈特在香港因病逝世,该团受了绝大打击,于是中止,所谓中法科学考察团者,到此连法方也瓦解了。最近在报上又看到队长卜安在欧自杀……这件事如此结束,真令人有读《红楼梦》最后二三十回之感。

至于中法途中种种纷纠,以后亦无人提及,也就算不解决之解决。

在迪化后犹留下的刘君,闻取道哈什、印度,继续考察工作,约来年可归。刘君此等精神,实堪令人钦佩。在迪化常见的袁希渊君,今年已取道戈壁回来。书中人物,都已交代清白,我这里也可以搁笔了。

二十一年十月十日杨钟健记

目录

翁序

自序

在黄土沟中——山陕旅话

 骡队

 在古火山口旁

 小石口之夜

 问路难

 分水岭上

 店中三怕

 冀家沟的雨

 黄河峡谷

 羊家湾

 羊家湾到府谷

 府谷琐谈

 化石的长城

 神木古禽龙的足迹

 在沙漠中

 行路难

 小北京

 在黄土沟中

 黄河渡口

 旅店中的雨夜

 在丛山中

 溯汾河而上

 太原的一瞥

满游追录

 引子

 葫芦岛

 到东戈壁

 二龙索口

 昂昂溪

 肇东的失望及归途

戈壁初恋记

 参加中亚考察团缘起

 到哈达庙

 骨化石的探寻

 向戈壁走去

 狼帐篷的生活

 归程

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漫记

 起身前的纠纷

 离情

 “又是一回!”

 四里崩风雪

 在泥泞中挣扎

 “你伺候他们几年了?”

 孔雀落之夜

 吃不饱

 大队西行

 又到乌尼乌苏

 向着荒凉的旷野走去

 陷在深沟中

 又在戈壁过生辰

 狂风怒号中旅行

 额济纳河畔

 “就是土匪!”

 由天仓到酒泉

 还是向西

 绕过安息前进

 到哈密之日

 恐怖的哈密

 冒险前进

 炎热天气到“火州”

 火坑中的烦闷

 横穿天山

 迪化之形形色色

 白杨沟之游

 迪化的烦闷及其他

 与迪化作别

 塔城闻见

 十一天的去国

 又回到北平

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的总感想

校印后记

序言

游记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学,但是要成有价值的游记,必须备具若干的条件。必须游历之地具有特殊的意思,然后所记为不虚。又必须游历之人具有观察的知识与了解的能力,然后所记方有意义。一个普通游历的人,到了多人常到的地方,摇笔作文,铺张篇幅,说山便是壁立千仞,记事但知起居饮食,到处可用,无地能专,即使诗词满幅,文章美丽,亦是枉然。老式游记大抵如此。至于有专门学问的人,遇有远游机会,又往往只管研究他的专门范围以内很窄的问题,此外虽有特殊现象、重要事物,只为兴趣不属,遂致视而不见。那正如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在专家固应原谅,按常理未免可惜。我们学地质学的人是最有游历机会的,背了一个布袋,拿了一把锥子,根究地下的富藏,追寻玄古的历史,这本是我们的本分。但是除了敲石头之外,所经地方的山川形势人情物产种种都有研究的价值,而且往往与我们的石头有关。如果专敲石头一切不管,岂不辜负远游?从这种意志力与了解力的强弱,很可以看得出人的能力与精神。现在专门家研究愈精.目标愈窄,所以一般的观察反而狭小。反不如前辈的学者。虽然有时候在专门研究上稍欠精密,但在一般观察上却往往提纲挈领,能见其大。在这一个观点上,我常想李希霍芬关于中国的著述,在小处看,我们固已有许多改正,但是在大处看,真是我们的绝好模范。不但他的旅行日记和他与上海商会的通信,都是很好的游记,就是他的不朽著作《中国》一书,也可说是一种绝好游记类的文章。读他的书,好像亲到其地,不如平常地质报告的拘束割裂,枯索无味。他对于中国的历史地理都有整个的了解,而且使这种了解与他的地形地质的观察能够融合为一,互相发明。其实专门、普通本来并无根本分别,只在乎人的观察能力如何。所以尽有专门学者能够注意到他的专门以外的东西,也尽有普通游历家能发现很是专门的意义。例如徐霞客当然是一位旧式文人,但他的山形地势的记载,真能活画出当地的地质情形,而且他很明白地赶在近代地理地质家的前头,早已发现了扬子江的真源与云南火山石的成因。所以我常对我们的地质学的朋友讲,我们不妨在我们经常工作之外,利用远游的机会,做一些旁支的观察与记录。我们不是要学安得思游蒙古的宣传,骑成吉思汗的白马去找三千万年前的恐龙,我们更不要学普舌瓦尔游中亚的粉饰,轻易加上动人听闻的名目,来张大他的前人已发现的发现。我们也不要学古伯察游西藏的记录.像做小说似地铺张。但我们很可以根据我们科学的观察,对于寻常事物试求进一步的了解,并且把这种观察与了解,明晰地、具体地写出来,唤起专门学者以外的一般社会的注意。杨克强先生平常是很赞成这种见解的。这次他因地质工作的机会,东北到兴安岭,北过戈壁,西到新疆,可称难得的壮游。同游的更有很高明的学者可以切磋讨论。现在他把他专门工作以外的材料写下来,题为“西北的剖面”,真是一种有趣味的试作。我不客气地称他是试作,因为科学的、有意义的游记,在中国文学中真还是不大多见。我个人的意见,以为专弄文辞的著作,或像起居注化的记载,虽然各有好处,但都不能算作真正的游记。我以为真正的游记,至少要使人读了能有像身临其境的真切感想,或者更进一步,能对于其地得到一种提纲挈领的了解。要达到完全的成功,当然必须经若干的试作,而杨先生的试作,至少已有了一部分的成功。

翁文灏序

内容推荐

 《西北的剖面》是杨钟健写作与1929-1931年间,涉及四次大规模的旅行考察,合计路程两万里,足迹至今,占中国北方的大部,而大半又是边荒偏僻的地方。书中所记不仅是具有专业视野,而且细致生动地记录了那个时代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作者本人浓浓的人文情怀亦渗透于字里行间。

编辑推荐

《西北的剖面》作者杨钟健不仅是古生物学专家,还是一位有着浓浓人文情怀的知识分子,书中内容是他于1929-1931年间四次大规模的旅行考察的记录,展现了中国西北偏远地区的风土人情。全书内容分为满游追录、戈壁初恋记、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漫记、参加中法科学考察团的总感想等部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3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