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海伦·凯勒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出生19个月,即因病陷入无光无声的黑瞎世界。她是又盲又聋又哑的重度残障者,同时也是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被马克·吐温誉为在19世纪可与拿破仑比肩的伟大人物。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海伦·凯勒用行动战胜了命运发出的挑战,并将自己的人生经历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下来,为世人留下了一曲永难遗忘的生命之歌。一个多世纪以来,海伦·凯勒透过其作品一直激励着全世界千千万万的读者,无数在困境中迷茫无助的人因为受其精神的感染而重又鼓起生活的风帆。今天,当我们重读这位伟大女性的伟大作品时,《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中人物所展现出的高贵品质和顽强意志仍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不论你现在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累,还是身体健康、平安顺遂,你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开创更为亮丽的人生。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著名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海伦·凯勒最著名的散文代表作,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生活的深切关爱。她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后被译成50多种文字,流传于世界各地。曾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美国《世纪》杂志给予了它“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高度评价。

本书将海伦·凯勒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走出黑暗》等进行了汇编,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伟大的一生。作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海伦·凯勒拒绝向命运屈服的坚韧精神透过一行行生动的文字成为一道亮光,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去了信心与希望。

目录

第一章 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垒石

 阳光明媚的日子/2

 不一样的童年,一样的快乐/7

 寻找光明/11

 爱的摇篮/14

 新生/16

 觉醒/20

 怀念慈母/24

 走出黑暗与寂寞/29

第二章 希望就躲藏在绝望的背后

 哑巴哑巴,开口说话/40

 万里晴空的一朵乌云——《霜王》事件/45

 没有声音的语言/54

 不服输的人/58

 鼓起勇气上台i寅讲/64

 意外的惊喜/67

 我们神圣的责任/72

 战胜自己/76

第三章 鼓满信心风帆驶向成功彼岸

 喜悦和惊奇/80

 拍摄电影/85

 剧院生涯/91

 热烈的反战运动/94

 睁开内在的眼睛/101

 我的信仰/103

 在我沉寂的思想中/107

 演讲词/111

第四章 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读完的第一部书——《小贵族》/114

 学海无涯/117

 世界博览会/120

 剑桥女子学校/123

 再学两门外语/128

 备考大学/130

 入学/134

 大学生活/140

 文学,我理想的乐园/150

第五章 拥抱生活,亲近自然

 亲近大自然/158

 难忘的圣诞节/161

 波士顿之行/163

 拥抱大海/166

 秋天纪实/169

 这个冬天有点冷/173

 享受生活/176

 看戏/183

 快乐教育/185

第六章 用爱及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

 感谢那一双双托满阳光的手/190

 怀念贝尔博士/197

 约翰·赫慈/203

 遇见马克·吐温/208

 对斯韦德伯格的研究/214

 爱的福音/230

 友谊和生命/236

第七章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242

 第二天/245

 第三天/248

海伦·凯勒名言/252

试读章节

寻找光明

我多么渴望自己能和大家交流沟通啊!但光凭几种简单的手语,已经不能利索完整地表达我的思想了。一旦别人不能了解我手语的意思时,我就要乱发一通脾气。我感到仿佛有好多看不见的魔爪在紧紧抓扯着我,我疯狂挣扎,想摆脱它们。我极力地挣扎,并非是因为挣扎会带来什么效果,只是因为反抗的烈火在心中燃烧,却叉无法表达出来,只好疯狂地踢打、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吼叫,直到精疲力竭。母亲若在旁边,我就会一头扑在她怀里,悲痛欲绝,甚至连为何发脾气都给忘了。日子越来越难熬,表达思想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以致每天都要发脾气,有时甚至每隔一个小时就闹上一次。

看到我那个样子,父母无比忧虑,也都急得手足无措。在我们居住的塔斯喀姆比亚镇附近根本没有聋哑学校,而且也似乎不会有人愿意到如此偏远的地方,来教一个又盲又聋又哑的孩子。另外,当时大家都怀疑,像我这样的人还能受教育吗?然而母亲从阅读狄更新的《游美札记》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狄更斯在《游美札记》一书中提到一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少女——布里曼,经由郝博士的教导,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然而,当母亲得知那位发明教育盲聋人方法的郝博士已经逝世多年,他的方法也许已经失传时,苦恼极了。郝博士是否有传人?如果有,他们愿意到亚拉巴马州这个偏远的小镇来教我吗?方法再好又有什么用呢?

六岁时,父亲听说巴尔的摩有一位著名的眼科医生,他已经治好了多名盲人。父母立即决定带我去那里治眼睛。

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旅行,我到现在依然记忆犹新。旅途中吸引我的事情层出不穷,我忙个不停,没发过一次脾气。我交了很多朋友。一位妇女送给我一盒贝壳,父亲把这些贝壳穿孔,让我用线一个一个串起来。很长一段时间,这些贝壳带给我无限的快乐和满足。列车员和蔼可亲,他每次来检票时,我可以拉着他的衣角。他会让我玩他检票的剪子,那时,我就趴在座位的一角,把一些零碎的卡片打些小孔,玩几小时也不厌倦。

姑妈用毛巾给我做了个大娃娃,可是却没有眼睛、耳朵、嘴巴、鼻子。这么个临时拼凑的玩意儿,即使孩子有想象力,也说不出那张脸是个什么样子。而没有眼睛,对我而言是一个莫大打击,我坚持让每个人想办法,可是最终还是没有人能为布娃娃加上眼睛。我灵机一动,溜下座位,找到姑母缀着大珠子的披肩,扯下两颗,指给姑母看,让她缝在洋娃娃的脸上。姑母拉着我的手去摸她的眼睛,核实我的用意。我使劲地点头。她缝上了珠子,让我兴奋不已。但没多久,我便对布娃娃失去了兴趣。

到了巴尔的摩后,奇泽姆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但他对我的病无能为力,然而他鼓励我们,说我可以接受教育,并建议父亲带我去华盛顿找亚历山大·贝尔博士,说他也许会给我们提供有关聋哑儿童学校以及师资的资料。依照奇泽姆医生的建议,全家人又马不停蹄去华盛顿。一路上,父母愁肠满腹,顾虑重重,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那样,只是感到来来往往,到处旅行真是无比的愉快。

尽管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但我一同贝尔博士接触,就感到了他的爱心和热情。正是这种爱心和热情使无数的人觉得他和蔼可亲,并且赞美他医术高明。他把我抱在膝上,让我玩弄他的表。他让手表响起来,让我可以感觉表的震动。博士懂得我的手势,我立刻喜欢上了他。

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这次会面竟会成为我生命的转折点,成为我开启生命,从黑暗走向光明,由孤独到充满温情,并拥有了开启知识的钥匙。

 从此,黑暗过去了,光明驻进我的心田。我不再孤独,不再感到和外面的世界有隔膜,我开始得到人间的友爱并吸取人类的知识,懂得了“知识给人以爱,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智慧”。

感悟

海伦是不幸的,她所经历的苦难常人很难想象;海伦是幸运的,她身边的人特别是亲人们和她一样,从来没有被苦难所征服所吓倒,孜孜不倦地和命运抗争。更为幸运的是,海伦遇到了发明电话的贝尔博士,从此开启了征服黑暗的光明之窗。

善待“苦难”,更在于作为一种人生考验和灵魂的洗礼,从辩证的角度看,“苦难”也有两重性,既能折磨人也能锻炼人,“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而我们现在所面临的“苦难”当然没有那么苦,最多有上餐顾不了下餐,住陋巷而已,所以用不着对天长鸣,如充分认识到两重性,那么,大可化“苦难”为人生精神财富。巴尔扎克有句话说得非常精彩:“苦难是人生的一块垫脚石。”善待,就在于“化腐朽为神奇”,一个优秀的人才,在综合素质方面就包含着在逆境中战胜“苦难”的本领,否则,就是不完备的,甚至称不上优秀人才。

P11-13

序言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如果说,拿破仑是战场上的胜利者,是叱咤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乱世枭雄;那么,海伦·凯勒则是生活中的勇士,是拒向命运低头、立志驱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88年的人生岁月中,海伦·凯勒仅在生命的头19个月拥有光明和声音:一场突发的急病夺去了孩提时的她的视力和听力,不久后她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从此海伦·凯勒跌入了黑暗和孤寂之中。然而,这样一位在视力、听力和说话能力方面都有严重障碍的重度残障者,却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教育和帮助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不屈的毅力,克服了与外界沟通的障碍,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通晓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并在24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在美国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美国费城大学和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曾先后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不仅如此,面对命运对她的不公待遇,海伦·凯勒回报给社会的却是博大无私的爱心。她终生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为改善盲聋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老师安妮·莎莉文的陪伴下奔赴世界各地,创立慈善机构,积极为残疾人造福。1959年,联合国在全球发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伦·凯勒”运动,以资助世界各地的盲聋儿童;1960年,描写她成长经历的剧本《奇迹创造者》获普利策奖,并被拍成电影搬上银幕;同年,美国海外盲人基金会(现名为海伦·凯勒国际组织)在海伦·凯勒80岁生日那天,宣布颁发“国际海伦·凯勒奖金”,以奖励那些为盲人公共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1964年,林登·B.约翰逊总统授予海伦·凯勒“总统自由奖章”,这是美国市民的最高荣誉奖。

除此之外,海伦·凯勒一生还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最为世人称道的应属《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的生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写成于1933年,最早发表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被很多国家收录在大、中、小学教材里。在这篇文章中,海伦·凯勒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珍视和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切热爱;并同时规劝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而在大学时代写下的自传性作品《我的生活》则是海伦·凯勒的处女作。在文中,海伦-凯勒以真实、自然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生命之初21年的生活,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病残,如何冲破黑暗、获得光明的人生经历。该书自1902年出版后即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被译成50多种文字,传遍世界的各个角落。曾有专家称这部作品的文学成就与卢梭的《忏悔录》相比毫不逊色,美国《世纪》杂志给予了它“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的高度评价。海伦·凯勒也因此赢得了全世界的尊崇,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在本书中,译者将海伦·凯勒所作的《我的生活》、《走出黑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作品进行了汇编,系统地介绍了海伦·凯勒丰富、生动、真实而又伟大的人生历程,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这位不平凡的女性,汲取她的宝贵的思想和精神财富。

“我只看我拥有的,不看我没有的。”正是在这种信念的支持下,海伦·凯勒在87年无光无声的岁月中,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最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着追求,与命运奋勇抗争,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笑。不论你是正遭遇挫折、失意沮丧,还是因前途艰辛而欲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不论你是饱受病痛折磨、为生活所苦的残障人士,还是身体健全的普通人,你都能从中受到鼓舞,重获信心与希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