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老乞大》《朴通事》为中心,考察、研究了近代汉语语法现象。全书共分十二个章节,内容包括:绪论,疑问句,动补结构句,句末“便是”句,双宾语,介词,连词,动态助词,助动词,量词,《老乞大》与《朴通事》语法现象之差异,结语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近代汉语语法现象考察(以老乞大朴通事为中心)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周晓林 |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以《老乞大》《朴通事》为中心,考察、研究了近代汉语语法现象。全书共分十二个章节,内容包括:绪论,疑问句,动补结构句,句末“便是”句,双宾语,介词,连词,动态助词,助动词,量词,《老乞大》与《朴通事》语法现象之差异,结语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老乞大》《朴通事》的版本及价值 第二节 《老乞大》《朴通事》语法研究现状 2.1句法研究 2.2词法研究 2.3综合研究 第三节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研究对象 3.2研究价值 3.3研究方法 第二章 疑问句 第一节 特指问句 1.1询问人的特指问句 1.2询问事物的特指问句 1.3询问情状的特指问句 1.4询问处所的特指问句 1.5询问原因的特指问句 1.6询问数量的特指问句 1.7询问时间的特指问句 1.8小结 第二节 是非问句 2.1带语气词“么”“那”的是非问句 2.2不带语气词的是非问句 2.3小结 第三节 选择问句 3.1选择项之间用选择连接词 3.2选择项之间不用选择连接词 3.3小结 第四节 反诘问句 4.1“那的/那里”构成的反诘问句 4.2“却”构成的反诘问句 4.3小结 第五节 用语气词“那”的疑问句及其历史沿革 5.1《老乞大》《朴通事》“那”字类疑问句 5.2“那”字类疑问句中疑问语气词“那”的含义 5.3“那”字类疑问句的历史考察 5.4小结 第三章 动补结构句 第一节 《朴通事》程度补语句“v/A煞”式 1.1《朴通事》程度补语句“v/A煞”式 1.2程度补语句“v/A煞”式的来源 1.3唐宋时期的程度补语句“v/A煞”式 1.4元明时期的程度补语句“V/A煞”式 1.5清代至现代的程度补语句“v/A煞”式 1.6小结 第二节 《老乞大》动结式VOC式 2.1《老乞大》动结式VOC式 2.2元明时期动结式VOC式 2.3清代动结式VOC式 2.4小结 第四章 句末“便是”句 1.1句末“便是”句语义分析 1.2句末“便是”句共时比较 1.3句末“便是”句历时比较 1.4小结 第五章 双宾语 1.1动词V的类型 1.2宾语O的特点 1.3《老乞大》《朴通事》双宾语的语法功能 1.4小结 第六章 介词 第一节 介词“着” 1.1《老乞大》《朴通事》“着”用作介词 1.2引进工具/施事的介词“着”的出现 1.3元明时期引进工具/施事的介词“着” 1.4清代引进工具/施事的介词“着”的逐渐隐退 1.5小结 第二节 介词“把”“将”“用” 2.1介词“把” 2.2介词“将” 2.3介词“用” 2.4历时比较 2.5小结 第七章 连词 第一节 联合关系的连词 1.1并列连词 1.2顺承连词 1.3递进连词 1.4选择连词 第二节 主从关系的连词 2.1转折连词 2.2假设连词 2.3条件连词 2.4因果连词 第三节 历时比较 3.1与唐五代连词之比较 3.2假设连词“怕” 3.3与现代汉语连词之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动态助词 第一节 动态助词“将” 1.1基本结构形式 1.2语义类型 1.3历时比较 1.4小结 第二节 动态助词“的(地、得)” 2.1基本结构形式 2.2语义类型 2.3历时比较 2.4小结 第三节 动态助词“着” 3.1基本结构形式及其语义分析 3.2历时比较 3.3小结 第九章 助动词 1.1能可类助动词 1.2意愿类助动词 1.3事理类助动词 1.4历时比较 1.5小结 第十章 量词 第一节 名量词 1.1名量词的分类 1.2名量词历时比较 第二节 动量词 2.1动量词的分类 2.2动量词历时比较 第三节 名量词与名词配合表 第四节 小结 第十一章 《老乞大》与《朴通事》语法现象之差异 1.1句法之差异 1.2词法之差异(上) 1.3词法之差异(下) 1.4小结 第十二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